陕北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学院:化工学院班级:石化09姓名:马大磊学号:1080809014041代课教师:郭延红陕北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摘要:陕北具有明显的能源优势,在开发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由于能源开发管理及有关政策不完善,陕北能源开发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陕北能源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加大环境治理和法制建设力度,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关键词:陕北;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一、陕北能源基地开发利用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一)陕北能源基地开发利用的现状陕北能源基地是原国家计委于1998年批准的中国唯一一个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包括榆林、延安两市,辖8万多平方公里,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资源储量之大、品质之优、种类之全、开发条件之好可以说是世界少有的。据探测,陕北天然气储量达到7474亿立方米石油储量达11亿吨,是中国21世纪煤、油、气、盐等能源发展的接续地和国家能源化工发展战略规划的重点地区。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和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为加快陕北能源基地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2003年,“三个转化”(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的发展战略使能源基地建设领域进一步深化,至此,陕北能源基地建设进入全面加快的新阶段。陕北基地中以煤炭为主的资源转化重大产业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资源型经济产业链初步形成。“十五”末期,一批煤电一体化项目,如煤制甲醇,甲醇制烯烃、醋酸,煤制油,煤盐化工对接的聚氯乙烯、氯碱等项目相继开工建设。这些重大项目以煤为原料进行再次转化,每一次转化都形成了对资源价值的延伸和升值。同时,一批大型煤转电项目也格外引人瞩目。由神华、鲁能、银河三方合作建设的锦界煤电一体化项目,是“西电东送”北线首选电源点启动项目,建成后将向华北地区送电。此外,在岩盐、天然气、石油开发方面,一批技术含量较高的重大项目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整个基地现已形成7000万吨煤、48亿立方米天然气、1055万吨原油的年生产能力,为全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能源支持。(二)陕北能源基地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陕北能源基地的建设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四方面:第一,自然条件约束。自然条件约束主要决定于陕北独特的地质地理条件。具体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水资源匮乏,陕北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供给能力远小于生产生活需水量。二是地理地貌条件较差,陕北属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起伏,交通不便。三是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易于流失,对能源开发强度形成约束。四是能源储层条件好坏不一,对于石油开发来说含油层渗透率低,开采难度大。第二,社会条件约束社会条件约束源于能源区不利的经济社会环境。陕北是国家级经济欠发达地区,陕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很难为能源企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支撑,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当地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仍存在企业办社会的现象政府服务意识不足,存在名为管理或服务实质上却是干预企业运营管理的现象。二是当地人力资源水平较低,陕北地区人口密度不及陕西省的一半,并且农业人口占比较高,每万人中高校在校生数不及陕西省的四分之一,陕北的人力资源水平无法为企业发展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三是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多种失衡,具体包括城乡失衡、县域间失衡、收入分配失衡、产业结构失衡等多个方面,使得企业发展所面临的经济社会环境不够友好。第三,能源资源浪费严重。比如神木、府谷的小煤窑,可开采煤层厚度6~7米,实际只采2~3米,回采率不到10%,加上技术力量薄弱,一旦巷道管理混乱就会造成废井。据统计,多数小煤窑井田面积1平方公里左右,占用资源少则六七千万吨,多则亿吨,而实际能够采到的煤一般只有二三百万吨,有的只有几十万吨,资源浪费现象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第四,资源开采的环境负效应突出。在对神府矿区的调研中发现,煤炭开采区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如某大型矿井,开采前有一个观测钻孔,水位标高1258米,开采后很快下降了8米多,沙层中已经没有水。由于陕北地区的河流主要靠沙层水补给,大量的开发,必然引起河流补给量的减少,造成河流的干枯断流。以上两种问题,严重制约着陕北能源基地的可持续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中国未来能源供应的安全。如何有效地实现能源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利用,同时兼顾矿区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立足当前,建设陕北能源基地长远的着眼点。我们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来建设陕北能源基地,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寻求发展,减少资源浪费,注意非再生资源节约使用和转化利用,用生态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按照生态发展的客观规律规范人类的各种活动,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协调发展。而循环经济模式正是我们寻找已久的科学发展模式。二、陕北能源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其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关键,而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陕北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陕北能源产业是21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能源续基地,其可持续的能源产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循环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了确保陕北能源产业进入“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必要对现有的产业布局、开采方式、相关产业链的延长必须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进行规范的调(一)创新思维方式、确立生态经济观,落实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是人们出于环境保护的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人们征服大自然的初衷是出于人们生活的改善,但其行为超出了合理的度——偏离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危及人的生存。为此,人的思维思方式应转变为生态和谐状态下的思维,并以此来认识、指导我们的行动,这种转变需要思维的创新。要实践科学发展观,关注人的发展,始终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的利益既包括当代人的利益,也包括后代人的利益;既包括作为整体集合的人的利益,也包括作为个体的人的利益。资源和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保持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要求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源。只有这样才能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后代人的发展,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陕北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影响该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创新思维,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引入该地能源产业的发展中,凸显循环经济的优势,在发展好经济的同时保持生态环境的良好,确保陕北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二)延长和加粗产业链是核心陕北能源基地,煤的储量最多、分布较广。以煤的产业链延长可发展成:煤、电、化产业链,把原煤加工成洗精煤、洗块煤、煤泥、煤矸石;矿用煤泥、煤矸石及矿井水、生活污水经处理后用于电厂发电;其废料灰渣等可成为化工业的原材料,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实现煤——电——化的生产。煤——焦——化产业链:用煤生产焦炭,焦炉煤气全部回收,经净化后供民用和生产甲醇、二甲醚,同时回收焦油粗苯等,加工生产10多种精细化工产品,煤——油——化产业链:正在建设的榆神煤化工区,以煤为原料建设大型甲醇装置、甲醇制烯烃(MTO/MTP)装置和聚烯烃装置和煤制油装置、积极开发建筑建材产业链,充分利用煤矸石发电后的灰渣制砖,不但可以减少灰渣的占地,节约就地取土制砖对土地的使用,还可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并逐步形成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和产业生态学原理的煤油电化煤电、焦化生态工业园区,在不同企业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副产品互换的共生关系,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延长现有资源的开采年限和使用年限。(三)依靠科技进步是关键循环经济的广泛实施依靠技术进步陕北能源产业应加大自身技术的研发、借鉴国内外能源产业开。发、加工的最新技术或与国内国际知名企业合作,拓宽循环经济实施的领域,目前已有一批国内外大型能源知名企业入住陕北,与当地企业合作,如兖州煤业、鲁能化工和英美安格鲁等企业。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我们期望陕北能源企业通过一个个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创新,以推动陕北能源产业在技术上走在世界前列。实现资源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延长现有矿藏的利用年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并使污染物的排放保持在环境所能承载的限度之内,在社会层面建立与循环经济相适应的循环型经济社会,通过对废物的正确处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资源过度消耗的依赖,使环境负担最小化,这要求人们转变思想,倡导全社会绿色消费,让节约资源,保持生态环境良好的理念深入人心,实现该地区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三、陕北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陕北能源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有利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另一方面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要实现陕北能源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全面的政策设计协调各种关系。(一)处理好资源开发、环境治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三者构成一个有机的系统,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经济发展必须利用资源。人类社会的文明,,社会经济的发展,就是资源开发、利用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加的过程,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愈加显示出资源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制约作用。国家增加对资源的开采利用,固然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增加物质财富,但同时也增加了资源的消耗速度,间接地增加了对环境的压力,并伴随有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问题的产生,反过来又会制约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既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发展经济的源泉。人类的经济活动就是消费自然资源的过程,但地球上的资源和环境承载力有限,如果人们从自然界中索取的资源超过环境的承载力,使环境处于超负荷状况则可能降低自然系统的生产率,甚至使生态系统失去对经济发展的永续承载力。按照目前人类对资源的依赖程度及资源消耗程度,倘若资源枯竭、生态环境退化了,人类的生产和消费就要停止,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面对社会经济系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生态系统对自然资源的供给之间出现的日益增大的供求矛盾,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解决资源持续利用问题。这就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解决一些基本问题,如怎样通过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改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如何通过技术进步与投资增加维持生态功能持续性的最低存量水平;如何有效地寻求替代资源,以保证后代自然资源的经济水平不至降低等。面对经济增长所遇到的由自然资源供给条件设置的自然界限,就需要以资本的投入来克服大自然的吝啬。就是说,要从自然界取出资源,就要给自然界投资。经济越要发展,对自然资源供给条件方面的投资就越为重要,,否则就要受到环境失衡的惩罚。(二)统筹规划,加大环保资金投入力度。改善陕北的生态环境,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分区推进,综合治理,不搞同一模式,防止一哄而上。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统筹兼顾,注重实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而且要持久不懈地坚持。在资金投入方面,由于所需资金巨大,仅靠地方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应采取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个人相结合的办法,解决资金缺口问题。一是要提高中央财政性环保资金用于能源化工基地生态恢复和治理的比例,尽可能多地安排能源开发地区的环保项目;二是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筹集用于生态环境治理的资金;三是要设立环保基金,,成立环保基金会,加大对重点开采区的污染防治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三是要加大金融信贷支持,以低息贷款或贴息方式,增加对陕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四是要改革目前的矿产资源税和资源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