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絲路文化之讀物報告閱讀書籍----絲綢之路──東方和西方的交流傳奇指導老師:耿慧玲老師學號:9321036系級:幼兒保育系2年B班姓名:蔡雅如目錄一.書籍簡介二.讀後感想二.閱讀心得簡介書名:絲綢之路──東方和西方的交流傳奇MarcoPoloEtLaRouteDeLaSoie作者:Jean-PierreDrege作者簡介文學博士,曾是法國遠東學院成員,現為高等人文學會研究院教授。他是中國文化史專家,十餘年來從事敦煌手稿的研究。譯者:吳岳添發行人:孫思照出版社:時報出版出版日期:1994年03月10日語言別:繁體中文得獎榮譽:1994年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叢書系列:XB發現之旅規格:平裝/195頁/32普級/單色印刷/初ISBN:9571309516出版地:台灣價錢:新台幣二00元行政院新聞局局版台業字第0214號ISBN957-13-0915-6書評--『博客來』編輯推薦《博客來導讀》本書的作者是中國文化史專家,十餘年來從事敦煌手稿的研究,對中國歷著深刻的研究。他以平易近人的手法詳盡地敘說了發生在絲綢之路的種種故事與傳奇,更難得的是,書中每頁均仔細搭配了相關的彩色壁畫、照片,讓人彷彿置身於時光的洪流之中,流連忘返。無數的神秘故事都從絲綢之路開始說起,不論使節、商人、傳教士等等,都透過這條危險崎嶇的道路,交換著政治、宗教、經濟的文化,而探險家們所記載下的歷險過程與各地多采多姿的風土民情,更為這條絲綢之路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讀者可以從書中領略作者筆下點出的絲路風華與浪漫,例如公元前一世紀,絲綢和其他珍貴的布料一樣,要經過多次轉手才能運到羅馬,由於產地神祕,更由於質地優良,而大受歡迎,透過使節的進貢,它成為中國和西方交流的第一種商品。公元一世紀左右,中國人在漢代征服了中亞之後,絲綢之路隨著貿易量的增長,慢慢也出現了傳佈宗教的活動。還有蒙古帝國時期的描述也令人悠然神往,由於驛站的設立與大汗的鼓勵,往來絲綢之路的商隊日趨頻繁,許多在這條路上往來奔波冒險的商人,還另外擔負了傳教的使命。馬可.波羅所著的奇蹟之書,詳細記載了二十多年來他往來歐亞各地的探險經歷,也讓西方世界從此對東方充滿了許多浪漫的幻想。讀完本書,或許有想要到絲路一掀面紗的旅遊衝動!(文/權自強)書籍目錄第一章:使節的時代第二章:朝聖者的時代第三章:商人的時代第四章:馬可.波羅第五章:傳教士的時代第六章:航海家的時代見證與文獻大事紀圖片目錄與出處索引感想前言其實這本書的內容十分的豐富,它分別設了不同的時代和人物去講述有關遠古時代的地理、文化、戰爭、商業貿易以及海上、陸上的絲路,並且在書中提及了許多宗教方面的事蹟,ex:基督教傳教士傳教的故事、佛教的由來和發展--敦煌發現了最早的木版印刷佛經等等,其中在宗教的部分還有許多,包括了伊斯蘭教、摩尼教….,當然,其中還有提到許多有趣的內容,包括-鄭和七次下西洋、十字君東征、達.伽馬在印度、麥哲倫到達菲律賓等等,而這些見聞往往引起我深入探索及閱讀的樂趣,其中讓我最感興趣的是馬可波羅和其爸爸伯伯的故事和旅行故事,很多有趣的內容我將會在以下做一個分享和分析。第一章使節的時代本書中分別分了許多章節來說明不同的時代19世紀末,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馮.里希托芬把連接中國和西方的交通命名為『絲綢之路』,其實,這個名稱不能概括當時東西方的全部,因為『絲綢之路』運送不同的商品,其中包括有香料、紙張和瓷器等等,不只如此,絲綢之路更為我們交流多元的東、西方文化、技術、宗教等等訊息,可說是當時的一大通路。書上畫有一張圖片,上面描繪的是一位穿著絲綢的婦女,看起來衣不遮體,就好像我們現代人所看到的薄紗,讓人很容易就看清楚婦女身上的曲線,藉由這張圖,我開始探討絲綢的由來,其實,羅馬人是經由帕爾特人認識了一種來自於中東的紡織品—絲綢當時絲綢及為的珍貴,因為他和其他珍貴布料一樣需經過多次轉手來可運送到羅馬,且由於絲綢的產地神秘,質地優良更受大家的歡迎,據說它是中國和西方交流的第一種商品,但是,因為衰退時期的羅馬奢侈成風,所以昂貴的絲綢漸漸成為羅馬人的必需品,羅馬也因為進口絲綢流失的大量的金錢,因此在當時絲綢被哲學家批為是國家衰敗的象徵,十分瞧不起它,甚至下令禁穿絲綢。註:當時的帕爾特人即為波斯化的『基斯泰人』,中國人以前稱之為『安息人』早在羅馬人著迷於絲綢之前,匈奴的遊牧族群就十分愛這種珍貴的布料了,當時匈奴和漢朝戰爭,並且要求漢朝每年要向匈奴貢獻禮品,並且一次比一次的數量還要多,漢朝非常吃不消,而就是漢朝所以派使張騫向中亞擴張,並出使大月氏和烏孫的原因,其主要目地是為了要聯合這些遊牧部落一同夾擊匈奴,不過非常可惜的,張騫這兩次的出使皆失敗了,雖未達到目的,但是他在大月氏停駐13年,其所見所聞有其和印度的貿易有十分大的影響,也為中國的外交、貿易打開通路,使貿易成長。另外我們在提到的是有關使節的部分,其實在通往中亞的路上,皇帝派出的人員其實並不可靠,因為使團人多,往返一趟至少要八至九年,所以在徒中不免也混進了一些不可靠的人,很多東西常常備堅守自盜。而約公元前100年,中國經兩次制伏中亞諸國行動,把和這些王國的貿易變成了將軍事、外交和貿易合為一體,而中國擴張的結果則建立了一些由軍隊屯田的移名地,供沙漠商隊可以歇息,並為他們提供保護和給養。而向中國朝廷進貢的商人則變成了外交使節,因為中國派往他國的使團,都會帶金子和絲綢當禮品,所以其他國家也會送各式不同的禮品做回報。皇宮裡也總是保有著許多的珍珠、翠鳥等稀珍異品,在『黃門』裡也總是存放著許多的魚眼馬、大象、獅子…..註:『黃門』指的就是漢朝的官署名,設於皇宮內,收藏許多奇珍異寶說到通路,中國人也知道羅馬帝國是經海路和帕爾特、印度維持貿易,但是,海路是由公元兩世紀才發起,並逐漸取代沙漠商隊的。其實,從公元前1世紀開始,航海者就可以利用季風來航行並遊遍了印度洋了,有個名叫伊帕勒的人,發現了一條利用季風的海路,那條路就是古代的紅海、印度洋和波斯灣的統稱,但是他們每年的航海時間皆不超過四個月,並且在夏至以後的100天內不出海因為這段時間海上的天氣是最惡烈的時後,實際上,印度和波斯一樣,是處於中國羅馬帝國之間的通路上,所以他們直接影響了中國和西方的交往。第三章商人的時代@最早問世的遊記--『中國和印度記行』--851年據索拉依曼等所寫的@巴格達說起,巴格達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城市,當時宮廷的奢侈風氣同時促進了許多商業發展和中東遠東的海上貿易,也因為這層因素,旅行者日漸增加,所以中國建立了許多屬於商人們的機構。@為什麼會造就貿易發展的蓬勃??ans:海路和航運的發展的運用,當時阿拉伯商人指出,從波斯灣坐船到中國,即使是利用季風也需要8個月,一來一回就需要將進一年左右的時間,不只如此,在貿易時還必須和中國當於打交道,因為當時海關實施嚴格管理,貨物到了需存入倉庫,等待同一季風的船支全部到達,所以當時稅率的數字最多可高達貨價的百分之30。@如何收取稅賦?ans:11和12世紀,廣州、杭州、明州、泉州開始進行貨物的壟斷,對珍珠、樟腦和體積小之物收稅10%,對龜殼、杉木和體積大的貨物收稅30%。@當時中國也積極的向海事擴張,航海技術的進步最早是和羅盤(指南針)有關,在發明羅盤之前,水手們不會辨別方向,只會借助太陽和星星航行,直到指南針的廣範運用和改進,使得航海事業業得到了改善@商業活動—商業活動少不了東西方貨物的交換,在『諸番誌』中也簡要的說明在中國宋代許中國有商業活動的國家,EX: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印度、菲律賓、高麗、日本、阿尼海岸等地,在當時,外國商人雖把絲綢視做從中國進口的珍貴物品,但是隨著瓷器高度發盞,慢慢的瓷器逐漸在海上貿易取得了重要的地位。註:『諸番誌』--泉州一位商船管理人的回憶,敘述中國宋代的一些商業活動@十字軍東征–十字軍東征,是沙漠軍隊之路得以復興的重要之原因,這些通路尤其可以讓義大利、威尼斯和熱那亞的商人獲益良多,使他們在希臘港口開設許多商行,並介此獲利。另外,十字軍東征是沙漠商業之路得以復興的原因,在2004年,十字軍攻佔了君士坦丁堡,威尼斯商人成了這個城市的主人,波羅家族似乎就是在此開了一家商行,而這位老闆就是著名的旅行家馬可.波羅的伯父—老馬可。@工商業發展--西方商人之所以要盡力打開東西方的通路主要目的分為二:1.貴重商品的漲價—因為當時的絲綢和香料到了伊斯蘭教徒所控制的地區時,其價格都會變得特別的昂貴,所以和歐洲人所出口的商品(羊毛和粗布)之間,產生的價格貿易上的不平衡,也因為這層關係所以使得威尼斯的商人聯合起來一同合作,這種方式主要是由一富商提供大量資金並留在原地,並由另一位商人提供小額的資金,負責轉手貿易,之後在把得到的利潤平衡平分。2.當時蒙古人攻打伊斯蘭教所控制的東方時,歐洲人由驚恐轉變為關心。第四章馬可‧波羅@介紹馬可‧波羅---馬可‧波羅是一個威尼斯商人,擅經商、語法和計算,他所擁有的學問基本上是很實用的,他瞭解許多外國的習俗和語言,在旅遊見聞上表現的十分卓越,寫出一部偉大之作---《馬可‧波羅行記》,而這本書也被稱之為『奇蹟之書』。而當時馬可‧波羅除了經商,他還擔任了許多公共職務。@經歷—這段經歷必須從兩位商人結識忽必烈說起,兩位商人馬菲奧‧波羅(MaffeoPolo)和他的兄弟尼科羅(Nicolo)於1260年前往東方,並結識了忽必烈汗,他們來到忽必烈的住處,向忽必烈介紹了自己的國家,特別是基督教的種種,忽必烈託他們帶信給教皇,請他派100個學者來替他們國家講解基督教的教義,但是新教皇—格列高利十世,不但沒有派100個學者前來,反而只派了兩名道明修會的修士跟他們一起去,這兩個修士可以在偏遠地區行使教皇權力,但是因為兩位修士走到『拉雅』後,知道撒拉遜人侵犯美尼雅,所以嚇得不敢再往前走,就回聖去了。@1271年到1295的旅行裡,尼科羅和馬菲奧‧波羅準備再次去見大汗,這一次他們帶著小馬可,在他們的旅行裡,他們有著一連串的驚險經歷@當馬可三人來到大汗面前時,大汗隆重的接見他們並表示歡迎,並且詢問其生活和情況,波羅兄弟三人也向大汗報告他所交付的任務進行如何?(答案──三人未完成忽必烈的使命,只帶來了教皇的證明書和信件禮物,以及基督墓前的燈油@往後,『馬可‧波羅』接受了忽必烈交付給他的許多任務,只要是想要得到自己所需的情報,這是蒙古皇帝普遍採用的政策,也就是僱用外國中來檢查和監督中國官員,馬可跟了大汗17年,這段時間他不斷的執行使命,而馬可‧波羅之可以勝任這份工作的主要原因是:1他的聰明和睿智2他的謹慎和負責3他掌握了『四種文字和多種語言』-波斯文、蒙古文、土耳其文、阿拉伯文,但是他對中文就比較一無所知了。馬可‧波羅眼中的『金塞』---註:金塞就是今天的『杭州』@金塞就是今天的『杭州』,是宋朝最後的首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這裡人口密集,有150萬戶,約有1萬2千座橋樑,馬可,波羅以商人的眼光來描繪這座城市,市場上的食物非常豐富,店家也出售相當多的貨物,EX:寶石、珍珠、香料等等,另外,馬可還有提到有關妓女的遊樂場所,以及醫生占星家和手藝人營業的地方,不過他終究是一個官員,也很關心行政、防火設施安全、道路修築、稅收等等的問題@紙幣的製作—點金術在桑樹皮製成的紙上加蓋上大汗的印章,這樣就有了如此金子和銀子的價值,並且由此指出了,紙幣的通行多虧了印刷術—木版印刷術。總結與心得我發現到中國絲綢之路的由來,它帶來的許多文明發展和交流,這是一條打開中國和世界的路。一開始我還在想說這本書會不會比較枯燥呢?要我完整的看完這本書會不會有點困難呢?但是事實則否,我看到了許多很有趣的歷史、故事和圖片,從前,我可能只知道一個歷史的事實,卻不知道一件歷史完整的發展和由來,從這本書中我閱讀到許多豐富的知識,也因為這本書的每一個章節皆是環環相扣的,提及許多不同的領域和人物,所以在看這個章節時,我可以很容易的把與這個章節相關的事件回憶和連結。這本書的內容真的蠻豐富的,必須自己親身去閱讀才會體會其中的奧妙,但是我還是提出我的一些疑問和看法,因為在書中還是有一些我看不懂和覺得疑惑的地方,因為在這本書裡,雖然很明白的劃分他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