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美洲和澳洲的汉语教育国际教育学院谢润媛第一节美国汉语教育一、美国汉语教育史二、美国汉语教学现状三、研究机构和学术会议四、汉语教学与美国的外语政策第二节加拿大的汉语教育一、美国汉语教育的历史(一)1949年前美国的汉语教学最初美国本土的汉语教学和研究是由入华传教士卫三畏回到美国后初创的,他不仅是最早来华的美国传教士之一,也是美国早期汉学研究的先驱者,是美国第一位汉学教授。1876年,在卫三畏的主持下,耶鲁大学首先开设中文课程,建立第一个汉语教研室和东方图书馆。此后美国的加州大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也相继效法,一些著名的图书馆开始收藏研究汉学的图书资料。此外一些汉学研究机构也陆续成立,如:美国现代语言学会(1883),美国历史学会(1884),美国亚洲协会(1898)等,这些组织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美国汉学的发展,使之走上职业化、专业化的轨道。二战时期,由于政治和军事的需求,美国汉语教学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太平洋战争前,美国汉语教学注重古代汉语的阅读和语法分析,忽视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开始实施各种短期培训计划,旨在使接受培训的人员在短时期内掌握汉语、熟知中国历史文化,培养会说汉语的军官和情报人员。很显然,如果采用战前的汉语教学方法,将无法实现这一目的。二战时在加州的军事语言学院(NavalPostgraduateSchool简称:NPS匆匆开办了中文强化班,随后哈佛、耶鲁等大学也纷纷开设了现代中文班。这些中文班,围绕着口语听说,强化教学,先不教学生任何汉字和语法,而是以口语会话为先导。所采用的汉语教材的内容也尽为时政、新闻性的材料,政治内容居多,当时许多的政治宣传文字,都收入教材,例如:中国国内这时的抗美援朝、三反五反等。他们尝试对学员强化语言训练,在教学中注重现代汉语的听力和口语表达。这种汉语教学方法取得了巨大成功,一大批学员在接受过培训后能熟练运用汉语。(二)1949年后的教学历史新中国成立后,一方面,随着中国世界地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神秘的中国充满向往,汉语也成为他们感兴趣的语言,另一方面,美国的华人移民增多,为了让不识字的华侨华人粗通中文,方便他们在华人区生活,美国各地的华人相继办起了中文学校,出现了美国历史上第一波“汉语热”;1959年,中美关系稍有缓和,美国政府和福特基金会这一年在经济上大力支持美国国家学术委员会和社会科学研究委员会,这两个委员会组成了“当代中国研究协作委员会”,美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资助学术机构和高校进行汉语研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中国国内的汉语教学基本停滞,几乎没有了汉语教师的输出和交换生的往来,这不可避免的给美国的汉语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美国汉语教学跌至最低点。随着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开始市场化经济;1979年中美建交,面对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往来的需要,以及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常任理事国地位、中国国力增强的现实,美国开始大范围开展汉语教学。1966年美国开设汉语课的大专院校有95所、1970年增长到130所、1973年则增长到260所,范围遍及美国的39个州。1960年美国的大专院校开设汉语课的课程报名人数为1763人、1970年增长到5406人、1978年为7842人。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学习汉语的人数陡然增长。从七十年代开始,不仅学汉语的人数骤涨,而且对于汉语教学法和教材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美国历史上第二次掀起了“汉语热”。1983年美国道奇基金会创会执行长麦维发起“中文启蒙教学方案”,致力于“让学童们尽早学中文”。90年代美国的汉语教学继续稳步的发展,同时开展了许多的学术会议,取得了诸多的科研成果,如美国和中国合办的国际汉语教学法研讨会等。进入新世纪,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中国和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的经济、政治联系日渐密切。对于美国学生来说,掌握了汉语就等于拥到有了一条生存的门路,拥有了经济全球化中的一项重要技能。2003年,美国大学理事会批准了大学汉语进阶先修课程及考试项目(ChineseAdvancedPlacementProgram,简称AP汉语项目),把汉语与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等语种一起,列为可供高中生选修的大学预修课程。学生可以凭AP课程考试成绩获得大学学分,还可将其作为自己学术能力的有效证明。AP课程考试成绩是美国名牌大学招生的重要参考,全美2003年共有100多万学生选修AP课程。这意味着汉语正式进入了美国主流学校教育,2002年到2006年选择学习汉语的学生人数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据美国现代语言协会2006年的最新调查统计,美国大学选修汉语的学生1960年为1844人,占选修外语总人数的0.3%,到了2002年达到34253人,占2.4%,而2006年的统计结果是51582人,占3.3%。相对于其他外语如:西班牙语、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日语来说,从上世纪60年代到当今,美国大学选择学习汉语的学生的注册人数一直处于正增长趋势。同时开设汉语课程的学校也越来越多,到2006年,美国开设汉语课的中小学有650所,在美国3000多所大学中,目前已有700多所开设汉语课,而2001年仅有350所大学开设汉语课,汉语已成为美国大学的第七大外语。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的统计数字,目前美国约有200多万人在家说汉语。在美国,汉语已成为仅次于西班牙语的第二大外语。二、美国汉语教学现状(一)教学对象在美国学习中文的学生,由于语言背景和年龄的不同,其目标和动机也各异。就学生年龄看,从5、6岁到80多岁,几乎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按就读的学校可以把他们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中小学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华裔“传承学生”,大学生中也有部分属于这一类。他们有汉语背景而汉语水平参差不齐,多少给教学安排带来一些困扰。在大学学习汉语的学生大部分并不以汉语为专业,而是作为多门外语中的一门课程学习。2001年在一次汉语教学研讨会上,美国太平洋大学一位教中文的美国教授对他们学校选修汉语课的学生语言背景做了如下情况分析(1)家庭说汉语,学生出生在美国,受的是英文教育,英文很好,能听得懂,还会讲一点儿汉语或广东话,但不认汉字,更不会写汉字。(2)语言背景同上,只是小时候被父母所逼,在周末中文学校学习汉语,有一点汉语基础,他们大多是广东人或台湾人。(3)十几岁从香港移民来美国,会读、写汉语,但不会说普通话。(4)越南来的广东人,说广东话,已经来美国很久,英文很好,认识汉字不多,也不会说普通话。(5)日本留美学生,汉字写得很漂亮,英文、中文都想学,但都有问题。(6)韩国人,可以读些汉字,也想说汉语,但说英语和汉语都有口音。(7)以英语为母语的,已经学过西班牙语或德语、法语的美国人,他们大多或对中国和中国文化感兴趣,或专业与中国有联系,如国际贸易、中国艺术、中国历史以及中国文学。(8)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过短期集训,速学过几个星期或几个月中文的退休美国兵。这些人只认拼音,用拼音作笔记,等等。除正规大学的学生外,还有社区大学的学生,平均年龄比较大,有些人在60岁以上。这些人修汉语课不要学分,不要文凭,只是对汉语感兴趣。他们大多不学汉字,只根据拼音练习说话。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美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汉语学习者不仅局限于学生,很多跨国公司为了更顺利地在中国开展商务活动,纷纷对其员工进行汉语培训,这些培训员工也是汉语学习大潮中的一股强势力。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申奥的成功使来华旅游的人数大量增加,补习汉语成为他们的临时性需要。(二)教学大纲美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分权制,各州独立管理本地的教育事务,因此,美国的汉语教学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制定的外语水平指导性标准(1983年制定,1985年修订)成为一些学校制定教学计划的标准。由于这项标准是依据语言能力制定而非语言知识内容,并且等级划分较多,因此较难把握,所以有的学校根据本校情况并参照其他类似学校的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为使美国外语教育跟上时代步伐,针对美国外语教学在教学法和教育体制上的弊病,美国外语教学研究委员会和各语种外语教师协会组织了“全国外语教育目标课题组”,于1996年制定出了《面向21世纪的外语学习标准》(StandardsforForeignLanguageLearninginthe21stCentury),1999年修订并改名为《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规定了从中小学到大学的外语教学的总目标,基本内容和等级标准。全美中文教师协会和全美中小学中文教师学会参与编制的《全美中小学中文学习标准》为其中的一部分。贯穿《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的核心理念是“5C”标准: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较)、Communities(社区),即在语言交际、文化认知、外语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语言文化方面的比较以及到社区等校内外环境运用语言等5个方面。《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确定了外语教育的培养目标,从各方面体现了外语教学对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具体要求,代表了21世纪外语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全美中文中小学中文学习标准》依据其基本框架,构建了中文教学的各项目标和标准,并根据汉语的特点设计了一些具体的项目。它为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提出了基本的内容框架和基本等级标准,而且有利于与美国大学的汉语教学接轨。(三)教材美国汉语教材可以大致分为初级汉语教材,高级汉语教材和专用汉语教材。美国大学的一二年级属于汉语学习的基础阶段,比较通行的教材是《实用汉语课本》(practicalChinesereader刘珣,邓恩明,刘社会合编,1981年商务印书馆出版)。它的语法体系很完整,先易后难,在语法教学中效果很好。上世纪80年代以来被美国大多数学校所采用,但由于成书时间较早,大批的词汇和背景与当今社会脱节,所以相对有些过时。而且作为入门教材,它没有强化汉字的本分,缺乏对应的练习,所以使用这套教材的学生汉字书写和记忆都较差。上个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汉语教学界受到普遍欢迎的教材是《中文听说读写》,这套教材针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做了很多调整,和国内的传统教学思想不尽相同,与美国学生日常生活结合紧密,语法解释清晰,练习难易适当,至2003年时已有260所学校使用。另外,由于华裔传承学生有汉语背景,和普通汉语初学者起点不同,所以需要有专门针对他们的教材。《中国啊!中国》就是华裔学生的现代汉语课本,类似的还有《高级初学者汉语初级读本》美国大学要求大学生最少学习两年外语,所以学习汉语高级班的学生都是目的很强、对中国和汉语有高度兴趣的学生,人数也比较少,要求课本引入更多中国文化和社会的内容。他们用的教材不太一致,有的由教师根据本校的情况自行选择或编写,也有的采用网上的资料进行教学。中高级的汉语教材主要有:《现代中国》;《高级汉语:意图,技巧与表达》。针对特别教学对象的专用汉语教材有郭珠美编写的《新世纪商用汉语》《高级经贸汉语》等。美国中小学的汉语教材除了与大学相同的《实用汉语课本》和《中文听说读写》外,还有《你好》、《汉语》、《中国通》、《中文入门》等。全美中文学校协会成员学校中的美国大陆系中文学校[注:海外华人创办的,采用中国大陆教学模式的美国中文学校],就统一采用中国国内暨南大学编写的《中文》教材,少数辅之以自编教材,平时教师也为学生增加一些补充资料。(四)教法汉语教学是美国外语教学的一种,汉语的特点决定了汉语教学法应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历史上出现过的外语教学法流派有很多,如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和功能法等,各种教学法都有其优点和缺点。现行的各种汉语教材都代表一种或是几种教学法的结合,如《实用汉语课本》是结构和功能法的结合,《中文听说读写》主要运用了翻译法、听说法、直接法和交际法;《中国啊,中国!》则主要运用翻译法。美国汉语教学中开始实行的是折衷法和综合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美国的浸入式教学法,即儿童在校全部或一半时间内,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