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班级:08秋国贸学号:200309334037姓名:胡波指导教师:刘明栋2010年5月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学生姓名:胡波学号:200309334037所在函授站:长沙理工大学经贸教学站班级:08秋国贸指导教师:刘明栋完成日期:2010年6月目录1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概述…………………………………………11.1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1.1.1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由来……………………………………………….11.1.2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21.1.3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意义……………………………………………….31.2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特点………………………………………………….42影响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因素……………………………………42.1人口问题……………………………………………………………………….42.2环境问题……………………………………………………………………….62.3WTO环境…………………………………………………………………….73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83.1现行外贸发展模式存在的弊端……………………………………………….83.2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93.3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114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124.1发展循环经济…………………………………………………………………124.1.1循环经济的概念……………………………………………………………134.1.2循环经济的特点……………………………………………………………134.1.3循环经济的实施方式………………………………………………………134.2改善对外贸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64.3转变贸易增长方式……………………………………………………………174.3.1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定义…………………………………………………174.3.2转变贸易增长方式的措施…………………………………………………18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摘要对外贸易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定、可靠的基础和根本保证。本文在论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剖析了影响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关键词:对外贸易;可持续;循环经济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个理论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国际之间要有一个公平环境和支援性的国际环境,从而导致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持续增长和发展,维护、合理使用自然资源并加强自然资源基础,支撑着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经济增长。1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概述1.1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所谓的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就是必须兼顾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重目标,一方面追求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同时将对外贸易带来的生态成本限制在一定水平;在遵循外贸发展的内在规律基础上,健全外贸体制,完善外贸运行机制,提高外贸效率,合理有效地动员和配置外贸资源,从而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实现对外贸易长期、持续、稳定、健康地增长,并且取得不断改善的贸易条件和持续扩大的国际分工利益。1.1.1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由来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许多国家相继走上了以工业化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道路。人类在创造现代工业文明的同时,对发展的内涵却步入了认识的误区,一味滥用赖以支撑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使地球资源过度消耗,生态急剧被破坏,环境日益恶化,社会实际福利水平下降,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空前紧张。当前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被迫理性地探索新世纪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试图改变往日以牺牲生态环境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模式,寻求到一条既能保证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又能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全新发展道路。“可持续发展”战略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历史把人类推到了必须从工业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发展阶段,在固有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受到强大的冲击、传统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可持续发展思想正是在环境和发展理念不断变化和更新中逐步形成的。1.1.2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国家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和根本保证。它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应能够促进全球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促进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通过国际间资源调节,将可以改善自然资源利用率,从而有助于改善一些国家的资源和能源的结构;通过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转让,能改善不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工作,从而有助于改善全球的生态环境。(2)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应注意发展对外贸易的综合效益,其中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应当系统地考虑和关注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与环境保护、生态平衡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促使贸易政策和环境政策协调发展,共同为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3)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应改变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的观念,努力寻求与可持续发展相互协调的发展外贸规模与速度。依靠科技兴贸和技术进步,大力控制和改善对外经济贸易行业对环境与生态的消极和不利影响。(4)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应在出口商品质量管理中,必须密切注意一系列环境要求,如环境标志制度、清洁生产、质量认证制度、环境质量管理体系制度。当今,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商品质量的重要内涵。商品质量的内涵已经扩大,商品质量已延伸到生产过程方法、消费和废弃之后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5)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应通过国际间商品、劳务、技术、信息、资本的交换,以获得比较利益,以满足国内因技术和资源等方面的不足而出现的资源短缺问题,增加一定资源基础,从而有利于社会经济福利的增加,有利于保护国内的自然资源。(6)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应该促进国际社会的共同富裕,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对国际贸易最根本的要求,也是实现国际环境保护的前提。因为贫困是生态环境的最大破坏者,建立在两极分化基础上的国际社会,是不能做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也就没有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国际社会共同富裕,发展中国家需要进行不懈的努力,同时,也需要发达国家承担起道义和援助的责任。1.1.3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意义综上所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模式,并不是一般意义上所指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而是特别强调环境承载能力和资源的永续利用对发展进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的基本意义在于:(1)鼓励经济增长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就是保证经济稳定的增长,通过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的福利,增强国力和社会财富。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数量,更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数量的增长是有限的,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济活动中的效益和质量,采取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才是可持续的。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审视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改变传统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实现清洁生产,减少经济活动造成对环境的压力。环境退化的原因产生于经济活动,其解决办法也必须依靠于经济活动的过程。(2)协调自然资源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生态环境相协调。它强调发展是有限制条件的,没有限制的条件就不能可持续发展。要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自然资源的耗竭的速率低于资源再生的速率,必须通过转变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如果在发展经济和贸易的决策中能将环境的问题考虑进去,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就能达到,否则,必将适得其反。(3)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世界各国的发展阶段和目标可以不同,但发展的本质应当包括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应视为经济发展为基础,自然生态保护为条件,社会进步为目的。这三则又是一个相互影响的综合体,只要在每一个阶段都能保持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这个社会就符合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总的概念,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就社会观而言,主张从长计议,公平分配,既满足当代人又满足后代人的基本需求;就经济观而言,主张建立在保护地球自然系统基础上的可持续经济发展;就自然观而言,主张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1.2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保护自然资源质量和其所能提供的服务前提下,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加到最大限度。外贸总量的稳定增长,外贸结构改善和外贸效益提高,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促进自然资源持续利用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4个特征;对外贸易的持续增长,以保护生态为基础并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相协调,时间和空间的结合3个特征。2影响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因素2.1人口就业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3月上旬对全国部分地区企业用工情况和农民工就业情况进行了重点调查。据了解,全国就业市场供求状况有了新的变化。(1)全国部分地区部分行业的企业招工难问题趋于缓解。根据对广东、福建、浙江等地企业招工情况的重点调查,企业缺工数量已逐步减少,农民工进城务工人数已逐步上升。广东全省节前返乡农民工692万人,节后到3月10日入粤外省农民工已达到706万人。(2)农民工就业显现出总量上升、中西部地区就近就业比例上升的特点。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底的统计,全国农民工增加436万人,达到2.3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比上年增加492万人,达到1.45亿人。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情况快速调查,从2009年9月到2010年2月底,与前一年同期相比,返乡农民工减少20%,外出农民工增加25%。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3月上旬的调查反映,中西部农民工数量明显增加,其中就地就近就业人数比例上升幅度较大。河南省就近转移就业人数从前几年的600多万人已增加到1100万人,湖南在省内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比2008年上升了5个百分点,达到30%。(3)市场供求间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缺工现象的地区、行业和岗位特点明显。目前,全国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工会、妇联组织正在组织开展帮助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企业招聘用人的“春风行动”,其间,在各地组织的各种专场招聘会上,技术工种和熟练工种最难招,特别是加工业的技工需求很难得到满足。(4)招工难现象在部分待遇较低、工作生活条件不高的企业依然存在。调查显示,一部分企业工资待遇明显偏低,比农民工外出跨地区就业时可接受的工资水平低300-500元,招工遇到困难。广东省对500家企业的监测显示,有300多家企业缺工,其月工资水平比不缺工企业低200-400元,且大都是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而月工资水平达到1800元以上、福利待遇较好的企业基本都不缺工。(5)市场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没有改变,2010年就业压力依然巨大。总的来讲,无论是目前还是今后一个时期,部分地区出现的招工难,并未改变我国就业总体供大于求的严峻形势。2010年,城镇劳动力供给总量超过了2400万人,其中普遍高等院校毕业生达到了历史最高的631万人。预计今年经济发展可以提供就业岗位1200万个左右,供需缺口仍在1200万左右,与此同时,尚有1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待转移,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矛盾仍然存在。而结构性矛盾的日益突出,就业形势更为复杂。(6)各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工会、妇联组织全面开展春风行动,初见成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于2月下旬至4月在全国共同开展“春风行动”,动员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会和妇联基层组织、社会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农村劳动者外出务工、就地就近就业、返乡创业提供政策支持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