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介绍书籍简介•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在心理学史上留有不可磨灭的痕迹,它向旧的传统进行挑战,给整个心理学以推动和促进,使欧洲逐渐形成一股现象学的心理学思潮,直至今天仍有广泛影响。•作者简介库尔特考夫卡1886出生于德国柏林1903柏林大学哲学心理学1909斯顿夫博士学位1909-1910符兹堡大学屈尔佩助教1910法兰克福大学1912基赞大学1921《心灵的成长:儿童心理学引论》1924美国史密斯学院客座教授1935《格式塔心理学原理》1941去世惠特海默1880出生于布拉格1898布拉格大学预科法律哲学(18岁)1901-1903柏林大学斯顿夫1904符茨堡大学屈尔佩毕业后先后在布拉格大学任教维也纳大学柏林大学任教1910-1916法兰克福大学格式塔心理学(1912)1933离开德国美国纽约的社会研究新院1943去世1945《创造性思维》1988德国心理学会追授冯特奖章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苛勒1887出生于波罗的海1892迁至德国北部1909柏林大学博士学位1910法兰克福大学工作1913-1920康纳利群岛“黑猩猩研究”1921哥汀根大学1922柏林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1925-1926美国卡拉克大学客座教授1935哈佛大学詹姆士心理学讲座1936-1958宾夕法尼亚州的斯瓦默尔学院1938《价值观在事实世界中的地位》1940《心理学中的动力学》1944《图形后效》1967去世1969遗著《格式塔心理学的任务》什么是格式塔?•格式塔心理学所研究的出发点就是“形”。•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的译音。英文往往译成form(形式)或shape(形状)。其实,在格式塔心理学中,它既不是指一般人所说的外物的形状,也不是一般艺术理论中笼统指的形式。前一种偏指一种空间结构,后一种偏指各部分的排列关系,他们都不符合格式塔的确切含义。为了将它与上述二者区别开来,中文一般把格式塔译为“完形”。这个词比较接近“格式塔”的原意,因为格式塔心理学在谈到“形”时,的确非常强调它的“整体性”,它认为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而部分依从于整体。但即使这样一种称呼,仍然会给人造成误解,因为“完形”这个字眼给人的印象似乎是指客体(或作为刺激物的客体)本身的性质,而格式塔心理学所说的形,却是经由知觉活动组织形成的经验中的整体。换言之,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建构的结果或功能,而不是客体本身就有的。什么是格式塔?•为了进一步详细理解“格式塔”的原意,我们还是看一看这个词的创造者厄尔费尔的解释吧!•按照厄尔费尔的解释,格式塔有两个最基本的特征。•第一个特征,凡是格式塔,虽说都是由各种要素或成分组成,但它决不等于构成它的所有成分之和。一个格式塔是一个完全独立于这些成分的全新的整体。这里的“新”是相对于原有的构成成分而言。换句话说,它是原有的构成成分中“突现”出来的,因而它的特征和性质都是在原有的构成成分中找不到的。……所谓“形”,是一种具有高度组织水平的知觉整体,它从背景中(或与其他物体)清晰地分离开来,而且自身有着独立于其构成成分的独特的性质。更进一步说,不但部分不能决定整体,“整体”的性质反过来却对“部分”的性质有着极重要的影响。什么是格式塔?•格式塔的第二个基本特征是其“变调性”。按照厄梭费尔的见解,一个格式塔,即使在它的各构成成分——如它们的大小、方向、位置等——均改变的情况下,格式塔仍然存在(或不变)。•举例说,一个正方形,不管将它用线条画出还是用色彩画出,不管是红色画出还是蓝色画出,不管它是变大变小,不管是用木条构成,还是转头砌筑,它仍然是一个正方形。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一、心理学的对象论•二、心理学的方法论•三、同型论•四、知觉论知觉论一、似动现象惠特海默是以速示器来做实验的。这种速示器可控制不同的时间间隔,把两条角度不同的光亮的直线投射到黑色的背景上。他发现,如果这两条直线投射的时间间隔超过200毫秒,被试看到的是两条相继出现的直线,没有运动感觉的出现;如果时间间隔为小于30毫秒,则被试看到的是两条同时出现的直线,也没有运动感觉的出现;但是,如果两条光线的时间间隔为60毫秒,则被试看到的是一条光线向另一条光线移动,亦即出现了光线的似动现象。从似动现象出发,惠特海默认为一切心理现象都具有整体的性质。整体不是元素的总和,不可以分析为元素。整体的性质并不存在于它的部分之中。格式塔心理学的整体说便以此外出发点。有关似动现象的研究报告《关于运动知觉的实验研究》发表于1912年,它是格式塔心理学建立的标志。似动现象图片正面的「鸟」与反面的「笼」,因为迅速拉扯翻转,而产生「鸟在笼中」的视觉效果。二、知觉组织原则知觉组织原则可以分为信息的加工过程,其中最重要的格式塔原则如下:1、图形与背景2、接近原则3、相似原则4、闭合原则5、连续原则6、客观定势原则7、简单性原则知觉论1、图形与背景什么是图形和背景?下面几幅图片可以说明这一点。1、图形与背景1、图形与背景近看,远看,仔细看,你发现了什么?1、图形与背景1、图形与背景1、图形与背景1、图形与背景1、图形与背景在一个特定的知觉领域里,有些对象突出出来形成易于被感知的图形,而其他对象则退居次要地位而成为背景。视觉图形是由轮廓以及与背景有关的不同亮度和颜色的间隔所决定的,图形与背景的区别越大,图形就越有肯成为知觉的对象。2、接近原则•一、在一个知觉领域里,彼此之间邻近或接近的各个部分容易组合起来形成总体,无论在空间或时间上,两个成分越是接近,有越有可能被感知成一个整体。2、接近原则•一、两个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比较接近或邻近时,则这两个对象就倾向于被一起感知为一个整体2、接近原则•一、两个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比较接近或邻近时,则这两个对象就倾向于被一起感知为一个整体2、接近原则•一、两个对象在空间或时间上比较接近或邻近时,则这两个对象就倾向于被一起感知为一个整体3、相似原则•刺激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强度等物理属性方面比较相似时,这些刺激物就容易被组织起来而构成一个整体3、相似原则•刺激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强度等物理属性方面比较相似时,这些刺激物就容易被组织起来而构成一个整体4、闭合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我们的知觉对不完全的图形或残缺图形有一种使其完全的倾向。若一个图形没有封闭,我们的知觉就倾向于把它组合成一个封闭的完型。4、闭合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我们的知觉对不完全的图形或残缺图形有一种使其完全的倾向。若一个图形没有封闭,我们的知觉就倾向于把它组合成一个封闭的完型。4、闭合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我们的知觉对不完全的图形或残缺图形有一种使其完全的倾向。若一个图形没有封闭,我们的知觉就倾向于把它组合成一个封闭的完型。5、连续原则•刺激中能彼此连续成为图形者,即使其间无连续关系,人们也倾向于组合在一起视为整体。5、连续原则•刺激中能彼此连续成为图形者,即使其间无连续关系,人们也倾向于组合在一起视为整体。5、连续原则•刺激中能彼此连续成为图形者,即使其间无连续关系,人们也倾向于组合在一起视为整体。6、客观定势原则•假如我们观察到某种图形,且对这种图形形成一种定势,那么即使这一图形发生一些微小得变化,我们仍然倾向于以原有的方式去知觉它。7、简单性原则•若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们在知觉时倾向于把知觉到的东西看成是简单的规则图形。7、简单性原则•若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们在知觉时倾向于把知觉到的东西看成是简单的规则图形。7、简单性原则•若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人们在知觉时倾向于把知觉到的东西看成是简单的规则图形。知觉组织原则的应用知觉组织原则的应用法国艺术家乔治舒尔特根据格式塔相似的元素可以组合成整体的原则,运用到他的埃菲尔铁塔的绘画中(1889年)。画由数以万计的彩色圆点组成,但是,我们仍然把它知觉为一个整体。知觉组织原则的应用知觉组织原则的应用•贝聿铭.香山饭店•借鉴四合院的布局和苏州园林的处理手法•运用现代技术•以方、圆为装饰母题•体现中国格调知觉组织原则的应用知觉组织原则的应用•拱桥的桥洞是半圆形的,参观者需要把桥洞同水里的倒影补充完整,这种不完整的设计增加了空间的动态感和趣味感。苏州的拱桥知觉组织原则的应用虽然此建筑中间是隔断的,但我们眼睛还是会自然把它看成梯形。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知觉组织原则的应用让我们来看一下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这栋建筑可以说保持着好几层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把口子形墙面看作背景,带形窗即成为图形,以带形窗和支柱层中的阴影共同作为背景,明亮的口子形墙面则转换成图形;在以天空、地面、绿化等周围环境形成的背景中,整栋建筑就是一个完整的图形。由于图形与背景关系的不断转换,构成了一个个不同的力场,从而给人的视觉带来愉快。知觉组织原则的应用•本建筑给人一种漂浮的感觉,墙面很多窗口,但不会乱。有相近,有冲突,但也有和谐•这是因为作者应用了简单性原则,接近原则和闭合原则。以下就是妹岛的一个作品,在表皮上就很好地运用了格式塔法则。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