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畜牧业现状及存在问题104讲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甘肃畜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主讲:杨发荣研究员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2013年10月兰州提纲•一、引言•二、甘肃畜牧业发展的现状•三、甘肃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四、甘肃畜牧业发展的措施及建议一、引言畜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农业现代化水平总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也是人们生活富裕的重要反映。出台《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扶持办法》多方整合资金支持牛羊产业大县建设对良种繁育、标准化规模养殖、饲草料开发利用等环节进行连续扶持逐渐由牧区资源约束型转为农区秸秆利用型出台了《关于加快全省草产业发展的意见》全面推进各级标准化示范场创建工作生产不断发展质量大幅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二、甘肃畜牧业发展的现状畜牧业发展现状(三)草食畜牧业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产业(六)天然绿色畜产品品牌成为特色,优势品牌逐步壮大(二)规模化养殖比重增大(四)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五)畜牧业产业化步伐加快(一)产业区域化布局初具规模(七)畜牧业迈上资源循环利用之路(八)饲养方式多样目前,全省规模养殖场(小区)由2005年的888个发展到6442个百头以上规模养牛场达578个规模化养殖比重占到40%•猪禽养殖—→正大模式•肉牛养殖—→康美模式•奶牛养殖—→庄园模式•肉羊养殖—→中天模式(一)产业区域化布局初具规模(一)产业区域化布局初具规模定西地区陇南地区天水平凉庆阳白银武威金昌临夏回族自治州甘南藏族自治州以陇东、河西及甘南牧区为主的肉牛生产基地,年出栏肉牛近100万头以武威、天水、陇南等6个市为主的生猪基地,年出栏生猪472万头以兰州、酒泉、临夏、张掖为主的奶牛基地,年存栏奶牛13.7万头、年产牛奶近50万吨以河西、中部、南部的三个肉羊产业带,年出栏肉羊近957万只以兰州、白银、张掖等6个市为主的蛋鸡基地,年产禽蛋8.78万吨(一)产业区域化布局初具规模•2012年全省牛、羊出栏量分别居全国第11位和第6位,均较2008年提升了3位,牛羊产业大县增加至50个。(一)产业区域化布局初具规模金塔、民勤、山丹、会宁等12个县区被列入全国肉羊优势区域出栏1只肉羊可获利150~200元甘州、泾川、崆峒、凉州、灵台等9个县区被列入全国肉牛优势区域出栏1头育肥牛可获利1000~1500元2.规模化养殖比重增大甘肃省畜牧业养殖模式已由过去千家万户粗放式散养向规模养殖小区精准化饲养管理推进,作为现代畜牧业发展重要标志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如今已占据大多数。猪禽养殖的“正大模式”、肉牛养殖的“康美模式”、奶牛养殖的“庄园模式”、肉羊养殖的“中天模式”等一批示范典型应用而生。规模化蛋鸡养殖规模化奶牛养殖2.规模化养殖比重增大截止2012年底,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发展到6442个,规模养殖户发展到80万户,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41%,其中:牛羊规模化比重45%,生猪、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到66%和75%,肉牛达到35%。已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45个、省级118个、市州级173个,其中,农业部授牌25个。规模化生猪养殖某大型奶牛养殖场牛舍某大型奶牛养殖场牛运动场某大型奶牛养殖场转盘式挤奶设备3.草食畜牧业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产业农业部《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将甘肃省纳入肉牛、肉羊主产区扶持范围。草食畜牧业既是甘肃省的传统产业,又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草产业、畜牧业被确立为甘肃省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各市(县)也把草产业发展作为优化农业结构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突破口和关键措施,并从征地、用水、税收、信贷等方面为草产业开发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3.草食畜牧业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产业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增加值超过86亿元,占全省畜牧业总产值的53%以上。50个牛羊产业大县已经成为全省畜牧业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区域。肉羊舍饲养殖3.草食畜牧业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产业一是牛羊产业大县牛羊养殖数量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尤其是体现效益的出栏水平增速明显。2011年,牛羊产业大县牛存栏400.8万头,增长了14.2%,出栏155.1万头,增长了29.8%,高于全省平均10.6个百分点;羊存栏1712.4万只,增长19%,出栏932.2万只,增长29%,高于全省平均20.2个百分点。3.草食畜牧业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产业二是牛羊产业大县牛羊养殖数量占全省比重增速明显,2011年牛羊产业大县牛存栏、出栏分别占全省的80.4%和91.5%;羊存栏、出栏分别占全省的90.2%和87.7%。三是牛羊肉产量增长及占全省比重增速明显,2011年牛羊产业大县牛羊肉产量30.4万吨,占全省牛羊肉产量88.1%。出栏羊平均个体产肉量15.8kg,出栏周期平均缩短2~3个月。3.草食畜牧业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产业据畜产品价格统计,2009-2012年,4年间价格连续攀升,目前,全省羊肉平均零售价格每千克42元,较2008年上涨52.32%;全省牛肉平均零售价格每千克40元,比2008年上涨30.01%,创历史新高。剔除成本上涨因素,牛羊养殖效益长期保持稳步提升态势。据估算,出栏1头育肥牛可获利1000~1500元,出栏1只肉羊可获利150~200元,每只细毛羊羊毛增收20元,每只绒山羊羊绒增收30元。3.草食畜牧业是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产业同时,牛羊养殖带动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按每饲养20头牛、60只羊各需一个劳动力计,全省仅牛羊养殖转移农村劳动力达200万人。“不离土、不离乡、照样奔小康”,“家有十头牛、三年一座楼”成为农牧民致富奔小康的真实写照。4.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全省已建成畜牧龙头企业771个,其中:国家级9个、省部级84个、市级152个、县级146个。畜牧龙头企业771个肉类企业120个乳品企业41个养殖企业496个饲料企业71个草产品企业43个年屠宰加工各类牲畜404.6万头(只),家禽1488万(只),加工肉类27.89万吨,配(混)合饲料31.35万吨,草产品58万吨4.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不断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组织已成为推动甘肃省畜牧产业加速发展的有效载体。截止2012年12月,全省已注册登记的畜牧专业合作社2458个,会员数27865人,带动农民会员和非成员农户12.61万户,注册登记的畜牧协会690个,会员数8.26万人,专业合作社和协会会员2012年户均增收10万元,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极大地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5.畜牧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甘肃畜牧业已基本实现了由家庭副业到支柱产业,从短期经济到买方市场,由传统经营向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转变。全省各地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加快养殖方式向产业化聚集,有效推动了全省畜牧产业化的发展。5.畜牧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目前,全省参与畜牧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80万户,与2008年相比,增加近15万户,规模养殖户比重提高了6个百分点。据测算,全省从事畜禽养殖的农户人均畜牧业增收1000元,其中参与畜牧产业化生产的农户人均增收达1600元。全省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农户47.23万户,增收总额34亿元,比2008年增长12.5%,充分发挥了龙头企业的引导带动作用。6.天然绿色畜产品品牌成为特色,优势品牌逐步壮大甘肃省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丰富的、各具特色的畜禽种质资源,特别是牧区草原草质较好,牧草丰茂,水源丰富,在畜种结构上有甘南高原的细毛羊、藏羊、牦牛、蕨麻猪等优良品种,具有发展草原生态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6.天然绿色畜产品品牌成为特色,优势品牌逐步壮大全省建成无公害畜产品产地56个,建成省级以上研发中心的10个,已注册的商标147个,其中:平凉红牛、天祝白牦牛、靖远羊羔肉、东乡手抓羊肉、九排松、高原龙羊肉、康美清水牛排、燎原奶粉、南山放养虫草鸡、雨润等获得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牦牛、藏羊藏羊蕨麻猪河曲马7.畜牧业迈上资源循环利用之路我省每年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1000万亩以上,加上制种玉米、小麦等作物,全省玉米、小麦等秸秆饲料资源总量达1790万吨,为草食畜牧业带来了丰富的饲草料资源。秸秆揉丝7.畜牧业迈上资源循环利用之路利用玉米秸秆创新出“青贮银行、青贮合作社、代贮、揉丝打捆”等秸秆加工利用多种模式,探索出“加工秸秆-养殖牛羊-增加肥料-多打粮食-多产秸秆”的资源循环利用模式。全省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45%以上,其中50个牛羊产业大县秸秆饲料化利用率达50%以上。秸秆青贮7.畜牧业迈上资源循环利用之路通过秸秆饲料化利用,改变了传统养畜方式,减轻了草场压力,保护了草原生态。据调查,农作物秸秆每增加100万吨,相当于节约饲料粮24万吨,直接经济效益近5亿元。秸秆粉碎8.饲养方式多样按地域特征可将我省畜牧业分为两大基本类型:一是以甘肃中南部、陇东地带为主的农区畜牧业;二是以河西、甘南地带为主的牧区半牧区畜牧业。⑴农区畜牧业发展模式我省发展畜牧业的农区主要有榆中、永登、靖远、秦州区、麦积区、清水、秦安、肃州、临潭、通渭、陇西、崆峒区、灵台、庄浪、静宁、会宁、镇原等17个县市,这些县市县均种植饲草面积为33.87万亩,比全省县均高出12.09万亩。主要以饲草种植发展为支撑,通过舍饲养殖来发展畜牧业。主要有家庭分散小规模经营模式、家庭规模化经营模式、集约化畜牧业经营模式。⑴农区畜牧业发展模式家庭分散小规模经营模式:特点是饲养规模小,一般在50只以下,饲料主要为家庭的生产和生活废料,农作物秸秆为主,畜牧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销售等绝大多数由农户自己进行,不仅能够节省农户开支,调节市场供给,更使得生活废弃物得到合理的利用,但同时由于以传统饲养方式为主,存在着饲养方式落后、良种化程度低、技术落后等问题。1家庭分散小规模经营模式在我省陇南、陇东、陇中等部分农区普遍存在,在畜牧业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右图为定西市生猪的家庭小规模养殖流程。⑴农区畜牧业发展模式春节购买仔猪残羹剩饭饲喂冬季育肥出栏自给市场家庭生猪养殖流程家庭规模化经营模式:此模式的特点是以家庭为经营单位,一般养鸡规模在1000只-2000只,养猪50头-60头,养牛20头-30头,它既具备了散户饲养的灵活性又具备了集约化饲养的规模性与专业性,是“家庭牧场的雏型”,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但同时也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饲养技术落后等问题。这种养殖模式在我省农区畜牧业中分布较广,是我省畜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⑴农区畜牧业发展模式2家庭牧场集约化畜牧业经营模式:此模式包括公司独立经营模式、“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养殖小区经营模式、专业化合作社经营模式。其中:“公司+农户”经营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养殖小区经营模式在我省较为普遍。⑴农区畜牧业发展模式3⑴农区畜牧业发展模式“公司+农户”经营模式是以一个技术先进、资金雄厚的公司或企业为龙头,以分散养殖户为原料生产基地,通过合同形式把养殖户与企业的加工、销售连结在一起,建立起一种较为稳定的长期交易关系,它的特点是将技术含量高,设备投资大,规模效益明显。“公司+农户”模式⑴农区畜牧业发展模式“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是企业组织管理养殖基地,养殖活动则由企业雇佣的当地养殖户进行,养殖户由独立的养殖专业户转变为企业的产业工人,企业向养殖户支付工资,养殖户为企业工作,此种模式形成了企业和养殖户的利益共同体,由企业和养殖户共承担风险,延长了畜牧产品的价值链条,有益于畜牧业收益水平的提高。典型的就是兰州庄园乳业有限公司,与养殖户签订合同,公司负责向无力发展奶牛生产的农户无偿投送良种奶牛,义务为农户提供防疫、技术指导等工作,从投放后第一次产奶开始,按保护价收购。这种模式不但使公司奶源有了保障,而且提高了养牛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公司+基地+农户”模式⑴农区畜牧业发展模式养殖小区经营模式是是把许多养殖户联合起来,在一个共同的园区内统一饲养、经营、管理,一方面可以提高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有效地抵

1 / 7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