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名著第七讲:中国九叶诗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九叶诗派•一.九叶诗派(1938—1948):•又称“西南联大诗人群”或“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1981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诗集—《九叶集》,诗集汇集了辛笛、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曹辛之)、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穆旦(查良铮)九位诗人的代表诗作,因而被称为“九叶诗”或“九叶诗派”。•二、九叶诗派代表诗人:•辛笛、陈敬容、唐祈、唐湜、穆旦、郑敏、杜运燮、袁可嘉、杭约赫、方敬、莫洛、金克木、王佐良、徐迟、李白凤、马逢华、李瑛、方宇晨、杨禾、吕亮耕、曹辛之等。其中冯至、穆旦的诗歌创作,代表了九叶诗派的艺术成就。•三、九叶诗派概貌(西南联大诗人群):•(一)抗战前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两个创造阵营并存的局面。•1、以上海《现代》杂志为中心的“现代”诗人群。依托上海都市文化。•2、以北平各大学师生为主体的“前线诗人群”。依托北平校园文化。•他们共同探索中国新诗现代化的道路,促进了中国新诗的进步和繁荣。•(二)抗战爆发后,随着上海、北平等文化中心的陷落,戴望舒、卞之琳、何其芳等一批现代主义诗人也迅速转变诗风,汇入了“时代所要求的大众化、写实化的统一风格之中”。中国现代主义诗潮随之走向低落。•(三)抗战后期,在西南联大,由于特殊的历史机缘,西南联大的教师中汇聚了一大批著名诗人,朱自清、闻一多、沈从文、冯至、卞之琳等,英国著名的现代主义诗人威廉·燕卜逊也曾一度在西南联大执教。•在前辈诗人的影响和支持下,西南联大学生中也涌现了穆旦、郑敏、王佐良、杜运燮等一批优秀诗人。在联大形成了“谈诗成风,写诗成风”的文化氛围,极大的推动了中国现代主义新诗的发展。•(四)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诗人现代性探索,在北平、上海、天津等一些文化中心城市进一步扩散开来,他们通过《诗创造》、《中国新诗》等刊物发表了不少现代主义色彩的作品和理论文字。•主要作品集有:陈敬荣《交响集》、唐祈《诗第一册》、穆旦《探险队》、郑敏《诗集1942—1947》、杜运燮《诗四十首》等。•这些作品集中体现了西南联大诗人群的现代性探索,展示了中国现代主义新诗在20世纪40年代的总体成就。•四、九叶诗派的文学主张:•1、九叶诗派在文学观念上首先主张的就是“人的文学”、“人民的文学”和“生命的文学”的综合。•2、他们既反对逃避现实的为艺术论,也反对扼杀艺术的唯功力论,而企图在现实和艺术之间求得恰当的平衡。•3、他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4、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五、九叶诗派艺术风格:•艾青的评价可以概括:“接受了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采用欧美现代派的表现技巧,刻画了经过战争大动乱之后的社会现象。”•六、九叶诗派表现技巧:•1、间接性的表现形式:意象、象征、借喻;•2、客观性的抒情风格:思想知觉化;•3、对民族与人民命运的强烈关注;•4、在诗歌艺术表现手法上追求“新诗戏剧化”。•七、九叶诗派—反映的题材:•1、战争题材的作品。九叶诗派有大量战争题材的作品,他们对于战争少有正面的描写,而是着力于战争状态下人的深层心态的揭示和抗争精神的寻求。•杜运燮的一系列作品,致力于战争与人的命运的深层次探索,寻求人的内在解放的途径。《林中鬼夜哭》借死去的日本兵之魂谴责战争给予人类的伤痛:“死是我一生最有意义的时候,/也是最快乐的:/终于有了自由。/罪恶要永在,但究竟有机会/大声地向你们说我们是朋友。”•他的《被遗弃在路旁的死老总》、《严肃的游戏》、《最后的演出》、《感谢》,还有穆旦的《赞美》、《森林之魂》等,都是在控诉战争对于人类理性与文明的扭曲和破坏,揭示人在精神上感到自身存在的艰难与困惑:“多少朝代在他的身边升起又降落了/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面旋转,/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的祖先的,/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赞美》)。•2、诅咒黑暗、反思历史。他们在批判丑恶、揭露黑暗中揭示历史发展的动向,展望光明的未来。辛笛的《布谷鸟》诉说“人民的苦恼边”。方敬的《请看这世界》大声质问“谁把这森森的日子/交给我们,谁叫我们/活得没有一点人意味?”陈敬容的《抗辩》诅咒“暴戾的风雨,惨毒的日子”。另外,还有唐祈的《女犯监狱》、袁可嘉的《上海》、杭约赫的《复活的土地》等,把民族的痛苦与斗争、时代的黑暗与光明交融在一起,在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揭示中饱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促人警醒的内在力量。•穆旦的《裂纹》极具历史反思性:“新生的力量被压制,被扭转,/等粉碎了他才能安全;/年轻的学得聪明,年老的/因此也继续他们的愚蠢,/谁顾惜未来?没有人心痛:/那改变明天的已为今天所改变。”个体生命和民族生命被传统所束缚,“学会了被统治才可以统治,/前人的榜样,忍耐和爬行,/长期的茫然后他得到奖章。”(《线上》)在对传统反思中,蕴含着诗人改造民族传统,强健民族精神的强烈情感。•3、生存处境的思考、对人的生命价值的探讨。这部分作品更能体现出九叶诗人灵魂的丰富与深刻。他们的哲学思考是以现实世界为根本展开对人的深层探索,从比政治更为宽广的社会生活现象中挖掘更为宽广的具有思想意义的内容。•穆旦在诗中表现了生命的焦灼感:“我们做什么?我们做什么?”然而来自“历史的矛盾压迫着我们,/平衡,毒?我们每一个冲动”,留给生命的最终只能是痛苦的体验:“一个平凡的人,里面蕴藏着/无数的暗杀,无数的诞生。”(《控诉》)•杜运燮的《井》,主要表现现代人灵魂的孤寂与深沉:“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你们也扰乱我的表现,/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陈敬容的《逻辑病者的春天》写出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我们是现代都市里/渺小的沙丁鱼,/无论衣食住行,/全是个挤!不挤容不下你。”•八、九叶诗派的历史特征与独特价值:(一)、历史特征:•(1)、在诗的表现内容上,“九叶派”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2)、在诗与现实的关系上,“九叶派”主张“要扎根在现实里,但又不要给现实绑住”。•(3)、在艺术表现上,“九叶派”自觉地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二)、独特价值:•文学史通常认为“九叶诗派”的艺术探求很有价值。它拥有一批艺术水准较高的诗人诗作,对新诗的表达方式以及诗学观念都有大的突破。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九、九叶诗派—对中国新诗现代化的影响:•1、九叶诗派在创作中自觉地追求诗歌艺术与现实的“平衡美”。•2、九叶诗派在诗歌内容上追求表现现实与挖掘内心的“平衡美”。•3、九叶诗派在诗歌创作中追求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美”。•4、九叶诗派在诗歌创作中追求中西诗歌艺术融汇过程中的“平衡美”。•十.九叶诗派重点诗篇阅读:•1.穆旦:《赞美》、《裂纹》《森林之魂》《春》《线上》《玫瑰之歌》《漫漫长夜》、《控诉》;•2.杜运燮:《林中鬼夜哭》、《秋》《井》《被遗弃在路旁的死老总》《严肃的游戏》;•3.辛笛:《布谷鸟》《秋思》《山中所见----一棵树》;•4、冯至:《十四行集》•5、陈敬荣:《逻辑病者的春天》《雕塑家》《夜行》、《流向遗忘》。•十一、辛笛《秋思》赏析•《秋思》——辛笛•一生能有多少•落日的光景?•远天鸽的哨音•带来思念的话语;•瑟瑟的芦花白了头,•又一年的将去。•城下路是寂寞的,•猩红满树,•零落只合自知呢;•行人在秋风中远了。•《秋思》赏析:•《秋思》大量运用了令人惆怅感伤的意象,如落日、鸽、芦花、秋风等。并且还直言自己寂寞忧伤的心境:思念、白了头、又一年、寂寞、自知。•该诗以“一生能有多少落日的光景?”开篇,定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孤独、惆怅与感伤。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在不经意间快速流逝,真可谓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苦短,一生中你能看到几次落日的光景?世态的炎凉,人世的沧桑,使诗人在落日的光景中无比感伤,勾起了对过去和未来的深深“思念”。•“远天鸽的哨音,带来思念的话语;”鸽子是和平的使者,古人常用“飞鸽传书”来传递信息、联系情感。“鸽子的哨音”与“思念的话语”相衬,“眼前景”便唤起“平生意”,想像的时空蓦然展开。此时此刻,诗人孤身一人,客居他乡,他是多么想念自己的亲朋啊!飞鸽啊飞鸽,你能否捎去我对亲朋的思念呢?飞鸽啊飞鸽,你能否给我带来亲朋的信息?•“瑟瑟的芦花白了头,又一年的将去”。“芦花”的“瑟瑟”烘托了深秋萧瑟肃杀之境,更映衬出了诗人落寞、感伤之心境。“白了头”一语双关,诗人忧伤思念之久,使头发都变白了。•“城下路是寂寞的,猩红满树,零落只合自知呢?”。独自走在城外小路上,两旁是被秋霜染红的树木,萧杀的情景与伤感的心情,彼此相容,景衬托了情,情融入了景。“零落”是指不断飘零的落叶,这里借指诗人掉下的眼泪。“只合”,合者,该也。意在感叹思念之泪只该自己知道,实际上与人分离,相距甚远,眼泪也只能自己看见罢了。•“行人在秋风中远了”。“远”含思念之深,空间的距离反衬心理上的寂寞孤独,凄凉的境界于是完成,颇似“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秋思》所表现的是一种充满了凄凉情调的秋之印象,诗人通过秋之印象,抒发了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诗人孤独、迷茫的思想状况。•诗人以外物寄托情思,实是寻求感情的载体,笔笔写物又声声传情,宛若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十二、杜运燮《秋》赏析:《秋》----杜运燮•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过去了,那阵雨喧闹的夏季。•不再想那严峻的闷热的考验,•危险游泳中的细节回忆。•经历过春天萌芽的破土•幼芽成长中的扭曲和受伤,•这些枝条在烈日下也狂热过,•差点在雨夜中迷失方向。•现在,平易的天空没有浮云,•山川明净,视野格外宽远;•智慧、感情都成熟的季节啊,•河水也像是来自更深处的源泉。•紊乱的气流经过发酵,•在山谷里酿成透明的好酒;•吹来的是第几阵秋意?醉人的香味•已把秋花秋叶深深染透。•街树也用红颜色暗示点什么,•自行车的车轮闪射着朝气;•吊车的长臂在高空指向远方,•秋阳在上面扫描丰收的信。•1979年秋•杜运燮《秋》赏析:•秋,古往今来,被无数诗人所吟咏。有的悲秋,吟咏出“秋风秋雨愁煞人”的诗句;有的喜秋,吟咏出“我喜秋日胜春早”的诗句……无论悲还是喜,他们都是从各自的情感状态出发的。秋,自是秋,但诗人的心境不同,各自心中的“秋”便有了情感色调上的变化。•他们的吟秋诗,强调的是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而杜运燮的《秋》,则是通过对“秋”与“夏”的对比描绘,暗示出对历史命运的哲理性思考,在具体的感情形式中,包含着深刻的理性内容。•秋天是成熟的季节,不但“智慧、感情都成熟”,“连鸽哨也发出成熟的音调。”这里的秋,已不是第一自然的秋了,“成熟”也不只具有一般意义上的含义了。这里的“秋”实质上已是今天这个时代的象征,而“成熟”更是指我们党和人民在政治上的“成熟”。这个成熟,又是在经历了“阵雨喧闹的夏季”才到来的。•“夏”则很明显地是象征那个过去了的狂热的动乱时代。“严峻的闷热”“危险的游泳”,都含蓄地点出了过去年代的一些特征。引发人们以各自的经历去补充和想像。特别是诗的第二节,用很简洁的诗句概括了一代人的经历,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春天萌芽的破土,使人联想到随新中国一起诞生的一代人的甜蜜幸福的童年,“幼叶成长中的扭曲和受伤”,也是在暗指文革前十七年中极左思潮给这一代人造成的影响,“烈日下的狂热”,则是隐指他们在十年动乱中的遭际。•这几句诗,没有一句是直接写人的,但实际上却是句句都在写人,作者采用象现意隐的手法,含蓄地表现了一代人的经历,暗示出极左思潮对人们的毒害。同时,这也为下文吟赞山川明净的秋做了必要的铺垫。•总之,《秋》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而且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抒情诗,由于诗人主要采用象征手法,所以把政治倾向性巧妙地藏在了意象后面,使这首诗在诗意上更加含蓄。•十三、辛笛,《夜的奔驰》赏析:•夜的奔驰作者:辛笛•一阵风,

1 / 7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