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工艺规程及指导书案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磁粉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编制要求及案例王玉梅开封中环工程检测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4月2020/1/242内容提要1、无损检测工艺文件的要求2、MT工艺规程的编制3、MT操作指导书的编制4、MT操作指导书编制案例2020/1/243一、无损检测工艺文件的要求按照NB/T47013《承压设备无损检测》标准要求,检测单位应制定无损检测工艺文件,无损检测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1、工艺规程•1.1定义:工艺规程,是指导检测的技术文件。一个同样要求的零件,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工艺规程来检测,但其中总有一种工艺规程在给定的条件下是最合理的,人们把工艺规程的有关内容用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用以指导生产,这个文件称为“工艺规程”。•1.2作用:工艺规程是组成技术文件的主要部分,是工艺装备、材料定额、工时定额设计与计算的主要依据,是直接指导检测的技术法规,它对产品成本、劳动生产率、原材料消耗有直接关系。工艺规程编制的质量对保证产品质量起着重要作用。1.3、编制原则(1)所编制的工艺规程必须保证检测工作质量,达到相关法规、标准各项技术要求。(2)工艺过程应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3)尽量降低检测成本。(4)注意减轻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保证安全。1.4无损检测工艺规程按照NB/T47013.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通用要求》标准4.3.2.2条规定;应根据相关法规、产品标准、有关的技术文件和本标准的要求,并针对本检测单位的特点和技术条件编制工艺规程;工艺规程应按本部分和NB/T47013.2~NB/T47013.13的规定明确其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如相关因素的变化超过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2、操作指导书•2.1、定义:•操作指导书是指为保证检测过程的质量而制订的程序,其针对的对象是具体的作业活动,•“过程”可理解为一组相关的具体作业活动如:•a)确定检测人员;•b)检测设备和器材的准备;•c)检测场所和环境条件的检查;•d)安全防护的准备;•e)检测对象的准备;•f)检测操作;•g)检测设备复核(有要求时);•h)检测结果的评定;•i)填写检测记录;•2.2、操作指导书的作用•是指导保证过程质量的最基础的文件和为开展纯技术性质量活动提供指导。•按照“最好,最实际”原则,采用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可操作性和良好的综合效果。•2.3、无损检测操作指导书的要求•应根据工艺规程并结合检测对象的具体检测要求编制操作指导书;操作指导书的内容应完整、明确和具体;操作指导书的首次应用时应进行工艺验证,验证可采用对比试块、模拟试块或直接在检测对象上进行。二、工艺规程的编制•1、工艺规程内容:•按照NB/T47013.1标准规定,无损检测工艺规程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工艺规程版本号;•b)适用范围;•c)依据的标准、法规或其他技术文件;•d)检测人员资格要求;•e)检测设备和器材,以及检定、校准或核查的要求及运行核查的项目、周期和性能指标;•f)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项目及其范围;•g)不同检测对象的检测技术和检测工艺选择,以及对操作指导书的要求;•h)检测实施要求:检测时机、检测前的表面准备要求、检测标记、检测后处理要求等;•i)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分级;•j)检测记录的要求;•k)检测报告的要求;•l)编制者(级别)、审核者(级别)和批准人;•m)编制日期。2、工艺规程编制的具体要求2.1、工艺规程版本号按照检测机构质量体系文件规定对工艺规程进行编号,并含有版本号。版本号是为了明示有效性。2.2、适用范围要根据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项目确定。不同的检测方法。相关因素不同;如磁粉检测相关因素:10项a)被检测对象(形状、尺寸、材质等);•b)磁化方法;c)检测用仪器设备;•d)磁化电流类型及其参数;e)表面状态;•f)磁粉(类型、颜色、供应商);•g)磁粉施加方法;h)最低光照强度;•i)非磁性表面反差增强剂(使用时);•j)黑光辐照度(使用时)。由此可见工艺规程与过去的通用工艺规程不同、应根据相关因素的要求对不同的方法、不同类别的检测对象编制若干项工艺规程。•2.3、编制依据的标准、法规或其他技术文件•NB/T47013-2015《承压设备无损检测》•《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本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2.4检测人员资格要求•资格、数量、职责•2.5、检测设备和器材,以及检定、校准或核查的要求及运行核查的项目、周期和性能指标。•注重检测设备和器材的适用性和完好状态。•2.6、不同检测对象的检测技术和检测工艺选择,以及对操作指导书的要求;•2.7、检测实施要求:检测时机、检测前的表面准备要求、检测标记、检测后处理要求等;•应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确定检测时机;•根据检测方法确定表面准备要求;•规定检测部位和检测结果标记•根据检测对象和相关规范标准的要求确定后处理要求。•2.8、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分级;•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评定检测结果和质量分级。•如RT的Ⅱ级、Ⅲ;UT的I级、Ⅱ级;MT、PT的I级合格等.•2.9检测记录的要求及检测报告的要求;•按照各检测方法标准的规定内容•2.10、编制者(级别)、审核者(级别)和批准人;•无损检测工艺规范的编制、审核及批准应符合相关法规或标准的规定。•工艺规程采用三级签字:编制Ⅲ级,审核Ⅲ级,批准为技术负责人。•2.11、编制日期。三、操作指导书的编制1、操作指导书至少应包括以下内容:•a)操作指导书编号;•b)依据的工艺规程及其版本号;•c)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检测时机、检测比例、合格级别和检测前的表面准备;•d)检测对象:承压设备类别,检测对象的名称、编号、规格尺寸、材质和热处理状态、检测部位(包括检测范围);•e)检测设备和器材:名称和规格型号,工作性能检查的项目、时机和性能指标;•f)检测工艺参数;•g)检测程序;•h)检测示意图;•i)数据记录的规定;•j)编制者(级别)和审核者(级别)•k)编制日期。2、操作指导书编制的通用要求•2.1、操作指导书编号;(XXXXXX-XXXX)•2.2、依据的工艺规程及其版本号;(XXXXXX-XXXX)•2.3、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NB.T47013.4-2015•检测时机:满足规范、标准规定;如焊后、焊后24小时、焊后36小时等。如除非另有规定,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应在焊接完工后或焊接工序完成后进行。对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至少应在焊接完成24h后进行焊接接头的渗透检测。•紧固件和锻件的MT、PT一般应安排在最终热处理之后进行。•检测比例-XX%或100%•合格级别-I级等•检测前的表面准备-根据标准要求,按照不同的检测方法进行规定。•检测技术等级-A\B\C•2.4、检测对象:•承压设备类别,•检测对象的名称、编号、规格尺寸、•材质和热处理状态、•检测部位(包括检测范围);•2.5、检测设备和器材:•名称和规格型号,•工作性能检查的项目、时机和性能指标;•2.6、检测工艺参数;•按照标准规定,根据各检测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制。•2.7、检测程序;•按照标准规定,根据各检测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制。•2.8、检测示意图;•方法的示意图•2.9、数据记录的规定;•按照标准规定,根据各检测方法的要求进行编制。•2.10、编制者(级别)和审核者(级别)•操作指导书两级签字:Ⅱ级/责任师(Ⅱ级)•2.11、编制日期。3、磁粉检测操作指导书内容•应根据工艺规程的内容和被检工件的检测要求编制操作指导书,其内容除满足NB/T47013.1的要求外,至少还应包括:•A)检测区域和表面要求;•b)检测环境要求;•c)检测技术要求:灵敏度试片显示,磁化方法,磁化规范,磁化时间等;•d)磁粉或磁悬液的施加方法;•e)磁痕观察条件;•f)退磁要求。•MT操作指导书在首次应用前应采用标准试件进行工艺验证,以确认是否能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3.1、NB/T47013.4对磁粉操作指导书编制设备器材及检测方法的具体要求3.1.1、主要设备A)磁轭提升力当使用磁轭最大间距时,交流电磁轭至少应有45N的提升力;直流电(包括整流电)磁轭或永久性磁轭至少应有177N的提升力;交叉磁轭至少应有118N的提升力(磁极与试件表面间隙为小于等于0.5mm)。B)黑光灯当采用荧光磁粉检测时,使用的黑光灯在工件表面的黑光辐照度应大于或等于1000μW/cm2,其波长应为315nm~400nm,峰值波长约为365nm。黑光源应符合GB/T5097的规定。C)黑光辐光照度计黑光辐光照度计用于测量黑光的辐照度,其测量的波长范围应至少在315nm~400nm的内,峰值波长约为365nm。3.1.2磁粉磁粉应具有高磁导率、低矫顽力和低剩磁,非荧光磁粉应与被检工件表面颜色有较高的对比度。磁粉粒度和性能的等其他要求应符合JB/T6063的规定。3.1.3磁悬液磁悬液浓度应根据磁粉种类、粒度、施加方法和被检工件表面状态等因素来确定。一般情况下,磁悬液浓度范围应符合表1的规定。测定前应对磁悬液进行充分的搅拌。表1磁悬液浓度磁粉类型配制浓度,g/L沉淀浓度(含固体量),mL/100mL非荧光磁粉10~251.2~2.4荧光磁粉0.5~3.00.1~0.4195.NB/T47013.4标准条款3.2被检工件表面的准备工件被检区表面及其相邻至少25mm范围内应干燥,并不得有油脂、污垢、铁锈、氧化皮、纤维屑、焊剂、焊接飞溅或其它粘附磁粉的物质;表面的不规则状态不得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否则应做适当的修理,修理后的被检工件表面粗糙度Ra≤25μm。如被检工件表面有非磁性涂层,如能够保证涂层厚度不超过0.05mm,经检测单位(或机构)技术负责人同意和标准试片验证不影响磁痕显示后可带涂层进行磁粉检测,并归档保存验证资料。205.NB/T47013.4标准条款3.3检测方法3.3.1检测方法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条件,磁粉检测方法的分类如表5所示;表5磁粉检测方法分类分类条件磁粉检测方法施加磁粉的载体干法(荧光、非荧光)、湿法(荧光、非荧光)施加磁粉的时机连续法、剩磁法磁化方法轴向通电法、触头法、线圈法、磁轭法、中心导体法、偏心导体法、复合磁化法(交叉磁轭法或交叉线圈法)215.NB/T47013.4标准条款3.3.2干法干法通常用于交流和半波整流的磁化电流或磁轭进行连续法检测;采用干法时,应确认检测面和磁粉已完全干燥,然后再施加磁粉。磁粉的施加可采用手动或电动喷粉器以及其他合适的工具来进行。磁粉应均匀地撒在工件被检面上;磁粉不应施加过多,以免掩盖缺陷磁痕。在吹去多余磁粉时不应干扰缺陷磁痕。。225.NB/T47013.4标准条款3.3.3湿法湿法主要用于连续法和剩磁法检测。采用湿法时,应确保整个检测面被磁悬液湿润。磁悬液的施加可采用喷、浇、浸等方法,不宜采用刷涂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均不应使检测面上磁悬液的流速过快。235.NB/T47013.4标准条款3.3.4连续法采用连续法时,磁粉或磁悬液的施加和磁痕显示的观察应在磁化通电时间内完成,且停施磁粉或磁悬液至少1s后方可停止磁化;磁化通电的时间一般为1s~3s,且为保证磁化效果应至少反复磁化两次。3.3.5剩磁法1)剩磁法主要用于材料矫顽力大于等于1kA/m,且磁化后其保持的剩磁场大于等于0.8T的被检工件检测。2)采用剩磁法时,磁粉或磁悬液应在通电结束后施加,一般通电时间为0.25s~ls。施加磁粉或磁悬液之前,任何铁磁性物体不得接触被检工件表面。3)采用交流磁化法时,应配备断电相位控制器以确保工件的磁化效果。245.NB/T47013.4标准条款3.3.6交叉磁轭法1)使用交叉磁轭装置时,四个磁极端面与检测面之间应保持良好贴合,其最大间隙不应超过0.5mm。连续拖动检测时,检测速度应尽量均匀,一般不应大于4m/min。2)使用交叉磁轭一般采用移动的方式磁化工件,磁悬液的施加应覆盖工件的有效磁化场范围,并始终保持处于润湿状态,以利于缺陷磁痕的形成。3)磁痕的观察应在磁化状态下进行,以避免已形成的缺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