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庆贺谈武当道教文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以武当山为例领略道教文化山之胜,既以甲天下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的十堰市丹江口境内,属大巴山东段。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南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北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武当山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同时它也是道教名山和武当拳的发源地,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武当道教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明朝达到鼎盛。永乐皇帝“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明朝皇帝直接控制的武当道场,被称为“皇室家庙”。元末明初道士张三丰集其大成,武当武术成为中华武术一大流派。•太和绝顶化城似,玉虚仿佛秦阿房。南岩雄奇紫霄丽,甘泉九成差可当(王世贞-----明朝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一、武当山自然状况•武当山位于鄂西北丹江口市境内,属大巴山东段。又名太和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西界堵河,东界南河,北界汉江,南界军店河、马南河,背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面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是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地,是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道教名山和武当拳发源地。“八百里武当”的神话与现实•景区面积古称“方圆八百里”,现有312平方千米。胜景有箭镞林立的72峰、绝壁深悬的36岩、激湍飞流的24涧、云腾雾蒸的11洞、玄妙奇特的10石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一柱擎天”,四周群峰向主峰倾斜,形成“万山来朝”或是“七十二峰朝大顶”的奇观。徐霞客赞颂武当山“山峦清秀﹑风景幽奇”。更加上武当道教的神秘魅力,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二、武当道教文化的发展•武当地名源于先秦,汉袭秦制设武当县。武当山是真武大帝的道场,武当山上的武当派也是中国古代有名的教派之一。武当山历史地位的变迁:“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至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附会成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为它以后的显荣尊贵打下了基础,入明以后,由于统治者对真武的尊崇,武当山被封为“太岳”、“玄岳”,成为“天下第一名山”.清以后,武当山的地位大为下降,它对周边地区和区域社会的影响,主要通过朝山进香等民俗活动来体现。•武当山被世人尊称为“仙山”、“道山”。《太和山志》记载“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意谓武当乃中国道教敬奉的“玄天真武大帝”(亦称真武帝)的发迹圣地。因此,千百年来,武当山作为道教福地、神仙居所而名扬天下。历朝历代慕名朝山进香、隐居修道者不计其数,相传东周尹喜,汉时马明生、阴长生,魏晋南北朝陶弘景、谢允,唐朝姚简、孙思邈、吕洞宾,五代时陈抟,宋时胡道玄,元时叶希真、刘道明、张守清均在此修炼。•武当山之盛名,还得益于它远离繁华喧嚣的宁静、清秀和奇异的风光。登上海拔1612米的主峰“天柱峰”,置身云端,所有尘世烦忧尽消于足下。环顾四周,七十二峰凌耸九霄,且都俯身颔首,朝向主峰,宛如众星捧月,严然“万山来朝”。元人有诗曰:“七十二峰接天青,二十四涧水长鸣。”武当山天柱峰一带,山高谷深,溪涧纵横,身入其境,会有俗念顿消的出世之感。武当道教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先秦—西汉•这一阶段可以看成是武当道教文化发展的准备阶段。•在东汉前道教尚未出现之时,武当山就已经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如春秋的尹喜,历代武当山志都记有他在武当山活动的踪迹。勿庸质疑,尹喜成为第一位来武当山实践,传播道家思想的历史人物。老子授其道德经并约定“后会蜀之青羊肆”。之后,喜托疾不仕隐居谷内,归栖于武当山三天门石壁下。公元五世纪,南朝人郭仲产《南雍卅记》载:“武当山有石门石室,相传云尹喜所栖之地”。武当山大顶之北有“狮子峰”,岩壁上有尹喜岩,一名仙岩。其下有涧名牛槽涧、青羊涧。留传有老子会访尹喜的神话故事。元代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记尹喜岩“古有铜床玉案,今无”。元代罗霆震呤《尹仙岩》诗曰:道之所隐即仙灵,心印函关道德经。不待邛州乘鹤去,此山仙己是天崖。第二阶段—东汉至隋唐•东汉至隋唐,道教的发展,武当山逐渐与道教发生联系,这一阶段可看成是武当道教文化的发端。•东汉末期道教诞生后,武当山逐步成为中原道教活动中心。汉末至南北朝时,由于社会动荡,数以百计的士大夫或辞官不仕、或弃家出走,云集武当山辟谷修道。同时,出现了有关真武的经书。晋朝的谢允、徐子平,南北朝的刘虬等均弃官入山修炼。《誓愿文》记,被佛教尊为“天台宗三祖”之一的慧思,六朝时入武当山访道。《神仙鉴》记,蜀汉军师诸葛亮曾到武当山学道。房中甫撰的《扬帆美洲三千年》记:在美洲秘鲁的山洞内发现一尊手提铜牌的五世纪造的裸体女神像,铜牌上铸着“武当山”三个汉字。可见,在南北朝时,武当山已流传海外了。•隋唐时期,武当道场得到封建帝王的推崇,促进了武当道教的发展。李唐自称为老子的后裔,认为老子是李唐的祖宗,便扶持和崇奉道教,使之成为三教(儒、释、道)之首。而使武当道教受到皇室重视的还是姚简。唐贞观年间,天下大旱,飞蝗遍地,皇帝下诏于天下名山大川祷雨,俱未感应。武当节度使姚简奉旨在武当山祷雨而应,敕建五龙祠,这是皇帝在武当山敕建的第一座祠庙。此时,许多著名高道隐居武当山修道,如:姚简、孙思邈、陶幼安、吕洞宾等。唐末,武当山已被列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第三阶段—五代宋元•这一阶段武当道教形成了一个体系,即以崇奉真武为主要特征的武当道教。也可说是武当道教文化的真正形成。•据史料记载,宋、元两代,武当山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道教团体。元代前期的太和真人张守清就在武当授徒四千人。而每在真武出生和升天的纪念日,来朝山进香的民间信徒“骈阗辐辏”,就是说,在这天向武当山聚集的善男信女们象车轮的辐条一样从四面八方向轴心汇拢。那时的武当道教建筑也己是“广殿大庭,高堂飞阁,宫宇巍峨”了。可惜,宋元两代的道教建筑大都毁于战乱兵火,人们只能从幸存下来的一隅来遥想当年了。第四阶段—明清•明清时期,是武当道教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在武当山兴建了大批建筑,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治世玄岳”牌坊建成,武当山建筑群终于形成了我们今天见到的,以八宫两观为主体的庞大规模。现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主要包括太和宫、南岩宫、紫霄宫、遇真宫四座宫殿,玉虚宫、五龙宫两座宫殿遗址,以及各类庵堂祠庙等共200余处。建筑面积达5万平方米,占地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庞大。真武大帝•真武大帝又称玄天上帝、玄武大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全称真武荡魔大帝,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现在湖北武当山信奉的主神就是真武大帝,道经中称他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称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近代民间信仰尤为普遍。•朱棣自称真武保佑他和他父亲取得天下,他为报神恩,于永乐十年(1412)在元代旧址上建成9宫9观等33处庙宇。继成祖后,明朝历代皇帝、皇亲贵族、地方官吏、四方信士又在这里兴建和扩建庙宇。明世宗又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遣臣率湖广军民在武当山进行大规模重建和扩建,使武当道教宫观空前宏大。明朝皇帝为直接统治武当道场,自成祖始,历代都遣内臣(太监)和藩臣提督武当山的一切事务,直接对皇室负责。成祖从全国钦选400名道行高深的道士到武当山办道,又从中钦选23名德高望重的道士授为正六品提点,具体管理各大宫观。到嘉靖(1522—1566)时,全山各大宫观有道士少则三四百人,多则五六百人,全山有道官、道众、军队、工匠等一万余人。朝武当者人流不绝。明代张开东在《大岳赋》中描述其盛:“踵磨石穿,声号山裂。”可见当时的繁荣景象。三、武当道教文化的特点•1、武当道教仪式:这种称做“醮”的法事活动有着严格的程式,首先要设坛,而后上香、鸣鼓、迎驾、祝神、唱神等等。整个过程伴随着念咒颂经,步罡踏斗等规定仪式,充满着浓厚的宗教气氛。实际上,这是一种与神沟通的仪式。道教认为祈福禳灾,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人力所不及的事情都能通过这种形式求得神的威力而得以实现。据记载,武当山专为皇帝举行的“金篆大醮”时间长达四十九天,皇帝的命臣及武当山的法师、高功、经师等上千人参加。2、武当道教音乐在斋醮等法事活动中,音乐贯穿始终。明成祖朱棣营建了武当道场后,从全国各大道教名山钦选四百名精通经典和道乐的高功道人来武当山办道,使武当山道教音乐荟萃了全国道乐精华而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嘎玉撞金,鸣丝吹竹,击金鼓镗,鸣玉琅琅……”这段来自古人的描写,是说武当山道教音乐美妙得象是从仙国云端飘来的天籁之音。抒咏性的诵唱是武当道教音乐的一个组成,保持了最纯、最古老的道乐本色。每日清晨和黄昏诵颂经文真诰,是武当山出家道人自我修持的日常功课,被视为升仙者的阶梯。每次诵唱时间约一个小时,其目的是陶淑性情、虔诚其心,以做到一心向道。明代,是武当道乐发展最辉煌的时期。由于武当道教受到明成祖朱棣的推崇,大建武当,使武当山成为“皇室家庙”,朱棣还亲自撰写《大明御制玄教乐章》,供武当道士演唱,并从全国各地钦选四百多名高道分派到武当山各宫观办道;祭祀也按宫廷制度设置“乐舞生”(受过宫廷祭祀音乐训练的御用演礼、诵经、奏乐的人);经常在武当山设坛建醮,少则三天七天,长则四十九天,“在这类盛大的国家祀典中,道乐阵容宠大,不仅动用本山数百名道士,还行文全国各地征调道士协助,并抽调宫廷雅乐队来大壮声威”,在武当山形成了“仙乐忽从天外传”、“仙乐飘飘处处闻”的景象。这样,武当道乐不断完善和成熟。3、武当道教的清规戒律•在飞梁绕柱的钟磬之声中,出家人的心灵在净化,尘缘俗虑也在渐渐消淡。然而,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出家道人在住行坐卧、一思一念上都要遵行道教的清规戒律。•道教的戒律多达上千条,其宗旨就是要求入道者自我约束身心,超脱入胜、悟道成仙。道教理论中成仙的方法很多,总称为道功道术。武当道教诞生以来,一直主张清修,炼内丹。炼内丹就是以自己的身体为炉灶,以体内的精、气为药物,运用神去烧炼,使精气神凝聚结成“金丹大药”便是得道成仙了。这是一套深奥而玄虚的理论,练起来也并非一朝一暮的功夫。同时,武当道教主张“入仙道先全人道”,要求出家道人仁慈悲悯,忠孝信诚,素行阴德。武当山著名高道张三丰在《大道论》中说,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矣。这样的修行要旨,更符合人的善良天性,为信徒所乐于接受。4、武当武术•武当武术,又称“内家拳”,源远流长,玄妙飘灵,是中国武术的一大流派,素有“北崇少林,南尊武当”之说。它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炼气凝神,刚柔相济,内外兼修,是极好的健身养性之术。•修道者长期在内外清虚的环境中生活,心神宁静,使人少病长寿是客观真实的;排除杂念,凝神固气,长时间的打座修炼而自身出现了幻想的感觉进而使人“物我两忘”并沉溺于这种奇妙的感受之中也是客观存在的。武当武术就是武当道教在生命探索中产生出的光辉结晶,是修身养性的动功技术演化成手战之道的结果……太和宫金殿南岩紫霄宫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