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与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回首往事1915北洋军阀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1919年5月19日巴黎和会弱国无外交26.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一、建国初期——开拓外交新局面1、背景:国际:两大阵营对峙;美国的遏制;国内:百废待兴历史因素: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关系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1950年美国第七舰队司令史枢波访问台湾美国第七舰队旗舰“蓝岭”号2、基本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3、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内容含义意义“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坚定不移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孤立4、50年代的外交成果:A、建国初与苏联等17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斯大林、毛泽东、周恩来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上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意义内容发展同邻国及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目的提出与印度缅甸等国共同倡导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如何理解它的包容性与开放性?包容性: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制度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经济关系。开放性:五项原则是和平的,也是发展的,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针”。不管国际风云变幻万千,国际力量格局组合多变,中国外交总是以之“不变”来应对外部环境之“多变”。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1954年,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目的: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背景:朝鲜停战,美继续盘踞台湾海峡,企图在印度支那地区威胁中国1954年4月至7月,周恩来总理兼外长率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上图为周总理一行步入会场D、万隆会议(1955年)背景:内容: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意义:①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②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有更多的亚非国家同中国建交亚洲、非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1955万隆会议•针对帝国主义对会议的的破坏而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同:异:有相同的历史遭遇,都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统治,有共同的愿望:维护独立,谋求发展。“求同”:共同的发展目的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保留不同的意见和分歧。“存异”:保存不同的社会和意识形态图为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言。1、1953年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为了处理A.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B.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同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D.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练习题2、建国初期,中国政府实行了“一边倒”的外交反针,其根本目的是A.和美国展开对抗B.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C.提高国际地位D.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练习题3、关于亚非会议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①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②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并发挥了积极作用③会议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④会议讨论了和平解决朝鲜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练习题70年代的国际环境与中国的外交方针国际环境:这一时期,苏美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苏联的方向发展。美国为集中力量对付苏联的挑战,谋求从越南脱身,寻求同中国接近。苏联则在加紧同美国争霸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中国的压力和军事部署。中国的外交方针:1974年2月,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还提出了从日本到欧洲一直到美国的“一条线”的战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集中对付苏联的威胁。二、70年代外交的重大突破1、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①美国霸权地位衰落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获得广泛支持②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A、原因B、恢复:1971,第26届联大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2、中美关系正常化原因(1)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面临苏联的严峻挑战(2)中国: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利于改善国际地位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双方国家利益的共同要求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1971年4月,周恩来总理会见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打开了中美交往的大门。这就是著名的“乒乓外交”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在机场握手1972年2月21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接见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1979年1月1日起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9月,周恩来会见了田中角荣。双方一致同意于9月29日建立两国间外交关系。3、中日建交练习题1、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2、促使1972年尼克松访华的主要原因是A、使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市场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C.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D.美国政府认为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符合美国的战略意义练习题3、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其关键因素是A.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B.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C.中美关系的改善D.中日邦交正常化练习题4、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①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④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D.②④练习题八十年代以来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外交方针国际环境:这一时期发展中国家日益壮大,世界多极化的趋势日益发展。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外交方针: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重要转变”,第一,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从而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第二,改变了“一条线”战略,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帜,坚定地站在和平力量一边。A、多边外交与四项原则B、表现*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2001加入WTO*1991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三、改革开放新时期——和平与发展1、积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APEC)示意图2001年10月21日,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闭幕后,在上海国际新闻中心合影。2、积极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A、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结盟、反对霸权主义B、表现*改善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上海合作组织;*积极反恐中国是梅德韦杰夫正式就职后首次出访的非独联体国家。梅德韦杰夫也是中国发生地震后首位到访的外国元首。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首次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1、关于上海合作组织,叙述正确的是A.由中亚六国在上海签署成立B.成立于2000年C.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D.它标志着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丰富和完善练习题练习题2、我国新时期的对外政策有①不结盟政策②与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③“一边倒”政策④对外开放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序号时间外交成就历史意义11949年中苏建交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打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封锁,巩固了中苏两国人民的团结。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5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美国等西方国家孤立中国政策破产,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空前提高。6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正常化,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一)序号时间外交成就历史意义7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改善了中日关系8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9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0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有利于维护中亚地区的和平、安全与稳定。11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22002年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加强中国与东盟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新中国的重大外交成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