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目的与基本要点】1.理解心理发展的概念及其一般规律性特点;2.理解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即与遗传、环境、教育等的相互关系;3.把握儿童特别是少年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和规律,达到自觉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目的。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及其特征】通常所说的【发展】包括两个意思:一个是指【广义的发展】,即心理的发生起源问题,指心理的“从无到有”(动物与人种系演进过程中心理的发展);另一个是【狭义的发展】,即心理在时间上的变化过程,指心理的‘‘从简到繁”(人的个体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的心理发展,也就是个体心理发展)。例【变化≠发展】【心理发展的现代观点】一般说来,心理的发展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但是,具体地讲,发展中同时包含着某些因素的消失和某些因素的出现。就个体的心理发展而言,发展就是心理的生长和衰退两方面的对立统一。例:卡特尔和霍恩(Cattel&Horn)认为,人的智力可以分为【液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个方面:【液体智力】与【晶体智力】【液体智力】(流体智力)即与脑的生理机构直接相联系(先天自然性)能力—在中年以后明显衰退;(机械记忆、统觉能力16、17岁就开始衰退…)【晶体智力】即陈述性知识(决策)的积累(后天社会发展的)的能力。—却并不衰退,而且在一生当中不断增长,只是在生命终结前的一段短暂时间里出现一种临终的衰降(terminaldrop)(全部衰退)。图2-1心理发展的多维性及多向性【心理发展的定义】即个体从出生到衰老过程中心理所发生的持续的积极的变化过程。包含:心理内容的扩大(不知——知)心理机能的改善(一听、二看......)心理质量的提高(“妈妈”一词?)二、心理发展的一般特性⒈【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顺序性】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着有条理的发展顺序,而这种发展顺序依赖于有机体的成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例:有人认为:心理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是在生物因素和学习经验相互影响下产生的一种行为上的平稳而连续的变化,这种观点被称为连续论;2.【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即指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典型化的特征。(量变—质变:明显不同的年龄阶段)认为,心理的发展是不连续的,是分阶段进行的,他们更多地把心理的发展看成是一系列的步骤,这种观点被称为阶段论。阶段的概念一般是指:(1)在特定的阶段中,行为是围绕着一个居支配地位的主题组织起来的;(2)某一阶段的行为与较早或较晚出现的行为有性质上的不同;(3)所有儿童以同样顺序通过所有的阶段。环境的因素可以加快或延缓发展的速度,但发展阶段的顺序是不会变的。例:(婴儿期/青春期)3.【整体性与差异性】【毕生发展的观点】即心理的发展并不随着生理的成熟而告终结,发展是一个从出生经成年到老年的持续过程(积极前进)。包含:(1)【个体发展是整个一生的过程】:认为,发展是一个在时间和顺序等方面不相同的各种变化范型的体系,它毕生都在进行,有的心理并不在出生时开始发展,而有些心理现象也并非在中途达到终点(鲍弟斯(P.B.Baltes);(2)【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的发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事件(不确定性因素或非正常因素)三种影响系统共同作用的产物。(联系性)(3)【差异性】【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发展的方向也因行为种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同龄/不同龄/男女之差)4【生物遗传性与社会制约性】【生物遗传性】(生物性前提/可能性)(天生盲人)【社会制约性】(社会性)(历史/社会环境)(“狼孩”)二.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因素(生物自然性)1.【遗传素质】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点。【作用】生物基础/自然前提;可能性/现实性【“遗传决定论”的批判】(高尔顿/霍尔)二.社会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因素】指外部社会条件。包括:【人造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环境】(政治/经济.....)包括:五大场域(家庭/学校…)2.【作用】(某种意义上起决定作用)(“狼孩”)3.【“环境决定论”的批判】(华生)(三)学校教育因素1.【教育主导作用】教育—目的、计划、组织、系统的影响人的活动。例(“逃生”实验)2.【“教育万能论”的批判】(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四)主观能动性因素—学生心理发展的根本动力(内部矛盾)(社会要求)【个体新的需要】—与【学生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矛盾(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设想)课堂作业1.简述心理发展及其一般特征是什么?2.谈谈遗传决定论与环境决定论及其影响。第二节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教育少年期(11.12—14.15岁)(青春期)它是个体心理发展史上一个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的时期。【主要标志】半成熟、半幼稚【主要心理矛盾】:成人感与幼稚性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冲动型交往性与闭锁性主要心理特征1【认知方面的特征】2【情感方面的特征】3【意志方面的特征】表2-1毕生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征P40第二节儿童的心理发展(一)【儿童的认知发展】【认知】是指人对世界的认识。心理学把认知看做是一种认识的心理过程,一般包括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等过程。【认知的特性】可以归结为四个方面:认知方式、认知策略、认知速度和认知成绩。有人把认知区分为对事实和现象的认知以及对技能和规范的认知(欧阳教,1979)。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是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以外的一位“巨人”,其提出的发生认识论不仅是日内瓦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欧洲机能主义的重大发展。它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途径,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响。【皮亚杰及主要著作】让·皮亚杰(Jean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896年出生于瑞士若沙特,一生都居住在瑞士。皮亚杰早期研究儿童语言和思维等认识的发展,并从此入手,最后创立了发生认识论,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赠贵的文献。因其学识渊博和贡献卓越,他于1968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卓越贡献奖,1977年又获该会桑代克奖以表彰他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1972年于荷兰获得荣誉地位相当于诺贝尔奖的“伊拉斯姆士”奖金。1976年退休不再担任教学工作,1980年逝世。【他的早期关于思维的五本著作】即《儿童的语言与思维》(1923)、《儿童的判断与推理》(1928)、《儿童的世界概念》(1929)、《儿童的因果概念》(1930)、《儿童的道德判断》(1930),基本上都是通过个案调查和测验,对儿童思维作质的分析,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皮亚杰(J.Piaget),1970】对儿童认知发展做了深入的研究,他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说明了儿童在成熟过程中其认知是怎样按阶段发展的。【按照皮亚杰的观点】认知有同化和顺应的功能,认知是在主体和客体、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产生的。【同化作用】是指主体把客体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顺应作用】是指在主体的认知结构不能同化外界信息时,按照外界信息来调整或改变主体原有的认知结构,甚至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皮亚杰的认知阶段特征从发展的观点,说明了儿童在成熟过程中其认知是怎样按阶段发展的。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感觉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主要进行的是前语言的认知行为,儿童用感觉与行动的协调来组织经验,取得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将自己和物体区分开来,意识到自己的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从而能有意识地进行活动并使有趣的事情持续较长的时间。这一时期,儿童忙于发现感觉和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他们学习到必须把手伸出多远才能抓住某个物体,把盘子推到桌边会发生什么情况等等。通过多次“试验”,儿童开始发现他们自身与外部世界是分开的。这个阶段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物体恒常性的概念,儿童开始懂得,遮住的东西虽然一时看不见了,但它仍然存在。2.前运算阶段(2~7岁)【指物命名时期】大约在一岁半到两岁的时候,儿童开始运用语言,儿童对外界事物的符号化功能不断发展,开始运用符号来表示周围的人、物体和地点,用词来表示动作。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开始内化为表象,用表征符号代替外界事物。前运算阶段有4个认知特点:①儿童发展了符号表象技能;②这个阶段的表象是直观的、静态的,带有较多的感知特点;③这个阶段的表象没有逻辑结构,不能使思维达到守恒水平,缺乏可逆性;例:“动物园里啥最大?”④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语言的混顿时期】(显著特点)虽然3岁和4岁的儿童能够用符号化的词语思维,但是他们的词和思想还不能用一种严密的逻辑方式组织起来,儿童还不能理解一定的规则。例:运算是变化信息的智力活动,并且它是可逆的,每一运算都有它逻辑上的对应活动。如我们从3的平方得到9的规则是一项运算的一部分,因为我们能够倒过来运算,把9开平方得到3。皮亚杰用守恒的实验说明了儿童认知发展的这种局限性。作为成人,我们认为守恒原则是理所当然的。一种物质在它的形状改变或当它被分割时,它的总量是不变的,获得这些概念是智力成长的一个方面,这需要数年的时间。例【在一个总量守恒的研究中】给予儿童相同材料的粘土,要他们做成两个相等的球,儿童认为它们是一样的,但如果把其中的一个变成像香肠那样的长条,4岁左右的儿童便不再认为它们是相同的,而认为长条的粘土含量多,直到7岁左右的儿童才会认为两者的粘土含量一样多。重量守恒是一个比总量守恒更难想像的概念,它在发展中比总量守恒概念要晚一年出现。小于7岁的儿童理解守恒概念是有困难的,这是因为他们的思维仍受视觉印象统治。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儿童掌握了各种守恒概念,并且还开始了其他的逻辑操作。例:他们能够根据一种度量来安排一些东西,他们还能形成一系列行动的心理表象。5岁的儿童能够找到去小朋友家的路,但却不能画出可以指引你去那里的地图,他们之所以能找到路是因为他们知道只能在一定的地方转弯,但是没有路线的整体图像。而8岁儿童便能很容易地画出这幅路线图。这一阶段的儿童虽然能够应用抽象的词语,但他们这样做时必须联系具体的东西。认知特点主要包括:(1)掌握守恒概念是具体运算阶段的主要指标。【守恒】是个体对概念本质的认识能力,指物体的某一特征不依其非本质特征的改变而改变,也可以说,儿童的认知守恒表明他的认知能力达到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水平,掌握了本质的不变性。(2)这个阶段的思维具有可逆性。【可逆性包括两大类】【逆向性】表示分类结构的特征,在分类活动中可以把某一事物归在一个类中,也可以从该类中剔除。【互反性】表示关系结构的特征,在比较活动中A比B大就是B比A小(3)它的群集性。具体运算包括分类、序列、对应和矩阵等,这些结构的核心称为“群集”。群集结构是在获得守恒和可逆性后进行逻辑辑运算。其本质特征包括:组合性、可逆性、结合性、同一性、重复性。(4)【思维带有很大的具体性】具体运算阶段是从动作结构向一般的逻辑结构过渡的阶段。它的运算活动是在同具体事物直接联系的条件下进行的逻辑运算,但不能使其逻辑抽象化和语言化。例:如果对这一时期的儿童提出“甲比乙高,甲比丙矮,问哪个最高?”这样的问题,儿童较难回答,但如果改用积木来问相同的问题,就比较容易回答了,因为积木是相对具体的东西。4.形式运算阶段(12—14、15岁)【形式运算】指超脱事物的具体内容或具体事实,根据假设,运用符号逻辑进行抽象的命题运算。例:【在一项形式运算思维的测验中】让被试试着去发现是什么东西决定一个单摆的摆动?(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虽然也试着去改变一些变量以发现答案,但不是用系统的方法去改变。)而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则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若有一个特定的变量影响单摆的摆动周期,则这一效应只能出现在改变这一变量,而其它变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这样,在控制各个变量恒定,而尝试着改变其中一个变量,考察所有的可能性,实验出每一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