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论教学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介绍会计学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知识,这些内容是学习会计学的基础。本章要求了解会计历史发展过程,对会计学科形成一个总体的印象。理解并掌握会计的定义、会计的对象、会计的职能和目标、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一般原则、会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第一节会计的内容和特点一、会计的内容通常指会计所要核算、监督和分析的内容。在会计学原理课程中指的是会计核算的内容。不同的行业会计核算的内容有所不同。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记录、计算,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活动的全过程。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企业单位经营资金的运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预算拨款和预算支出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三)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内容二、会计的特点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具有综合性。2、会计核算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完整:对属于会计对象的全部经济活动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得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连续:对各项经济活动应按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进行记录和核算。系统:对各种经济活动,要分门别类的进行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3、会计核算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第二节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目标(一)会计的职能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会计核算职能的特点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的职能在不断地扩展,在反映和监督职能的基础上,会计还具有分析经济情况、预测经济前景和参与经济决策等职能。(二)会计的目标向哪些人提供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如何提供这些会计信息?一般使用者:财务报告;包含“通用”信息的会计报表。特殊使用者,如税务机关:特殊报告,如按税法规定编制的特别报表及报告。第三节会计的含义什么是会计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会计是在社会生产实践中由于管理经济的需要而产生并发展的。会计发展的历史,可以分为:二、什么是会计传统会计的定义:会:加总计算,岁会。计:零星计算,日计。现代会计的定义: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完整、系统和综合的核算和监督,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的投资、信贷决策服务,为内部强化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三、会计学分支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审计学会计制度设计财务会计报告分析特殊行业会计预算会计财务会计定期对外提供通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经济信息系统,主要为外界信息使用者呈报企业获利能力、财务状况及其变动等有关信息。主要服务对象:企业外部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机构等。主要内容:建账、记账、算账和报账,核算资金费用和损益。管理会计是指为企业管理人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和发展决策提供信息。包括预测经济前景,判断经营环境,确定最优的经营和投资方案;分析差异,控制成本,挖掘潜力,消除浪费;划清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对其业绩进行考核评价。主要服务对象: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服务。主要内容:经济预测、决策分析、全面预算、责任会计和成本控制。成本会计通过对成本资料的搜集、整理及分析,以协助管理者达到预先目标的会计系统。主要服务对象:为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服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主要内容:实际成本的计算;成本计划的编制;成本预测、决策;目标成本的确定和分析等。税务会计主要目的:按税法要求调整会计利润成应税利润,并据此申报和交纳税款;在不违反税法的前提下,进行税务筹划,降低企业税负。审计学研究如何审查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会计记录以及这些记录所依据的会计凭证,并如何对审核的结果发表专业性意见的学科。工作重点: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经营管理责任及其履行情况。主要目的:差错纠弊,改善管理,以提高经营管理的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经济效益。会计制度设计研究主要内容:按照实际需要设计会计工作的处理程序,包括企业所使用的凭证、表单、账册、报表的格式、数量、传递程序及记录方法等。特殊行业会计业务性质比较特殊的行业,如金融企业、租赁企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等。特殊行业会计,研究与其业务特性相适应的会计处理原则和方法的学科,如银行会计、证券公司会计、租赁会计等。预算会计专门为适应政府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等非营利性组织的业务而设计的会计记录和报告方法的会计系统。第五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也称会计假设,是指面对会计核算中遇到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未被确切认识的事物,为了进行客观的会计核算而事先作出的必不可少的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或假定。(一)会计主体法律主体:以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为确定依据,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会计主体:以是否进行独立会计核算为确定依据。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例:(二)持续经营明确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使会计原则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解决了会计上资产的分类、计价,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如果企业破产,持续经营假设便不存在。(三)会计分期假设确立会计分期前提的意义界定了会计信息的时间长度。可以分期结算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有了会计分期假定,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概念;有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不同的会计基础;产生了收入和费用相配比,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会计原则。(四)货币计量假设确立货币计量假设的意义货币是一般等价物,能用来计量所有会计要素,也便于综合。使历史成本原则、可比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等会计原则的建立成为可能。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1、可靠性包括三方面:内容真实、数字准确、资料可靠真实性会计核算应当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可靠性对经济业务的计量、记录和报告,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可验证性是指有反映经济业务的客观凭证,以复查会计数据的来源及信息的生成和提供过程。相关性原则是指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如:政府、股东、银行等金融机构、供应商、职工等可理解性原则是指会计记录、会计信息应当简明、清晰,便于理解和使用。4、可比性可比性是指:(1)不同企业之间,特别是同一行业的不同企业之间,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指标应当相互可比。(2)同一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所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可比性原则是以客观性原则为基础。5、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如:融资租赁6、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和提供会计信息要突出重点,分清主次。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相对重要的会计事项,必须充分反映,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作重点的说明。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可以采用简化的核算方法进行处理。1、从性质来说,当某一事项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事项;2、从数量来说,当某一事项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又称稳健性原则,指在会计核算中遇到有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时,对某些会计事项有不同处理方法可供选择时,应尽量选择不虚增企业利润和不夸大所有者权益的程序和方法,合理核算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不多计资产或收益,不少计负债或费用。具体应用时:对可能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应及时、充分、合理地加以估计、列示;对可能发生的收益,应在实际实现时再予以确认。8、及时性及时性原则指会计核算工作要有时效性,及时处理会计业务,及时对外报送会计信息。及时性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四节会计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方法。会计核算是一个连续、系统和完整的过程,包括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环节。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既是进行会计核算全过程中的四个环节或步骤,也是组织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基本方法。会计确认和计量贯穿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会计记录要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具体包括:①设置会计科目及账户;②复式记账;③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④登记账簿;⑤成本计算;⑥财产清查;⑦编制财务会计报表。会计记录方法联系框图练习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主要概念: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会计恒等式理论要求:掌握主要概念的定义;熟悉相关分类和各类别的典型举例;掌握会计恒等式及其变化。实务要求:熟练划分六大会计要素;熟练掌握简单经济业务对六大会计要素及会计恒等式的影响。第一节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的内容按照其经济特征的不同,所做的基本分类。是会计工作赖以开展的必要因素。作为会计要素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与人们对它们的一般认识不同,它们有着特定的涵义。流动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存货特征:1、不需要偿还,除非发生符合条件的撤资、清算;2、企业清算时,优先清偿负债,只有清偿完所有债务之后,才能返还所有者权益;3、能够参与分享企业的利润。分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三大会计要素总结资产:反映资源的分布、构成、占用情况。负债:从债权债务关系反映资源的来源情况,是企业作为债务人与债权人的关系,形成企业的债务资本。所有者权益:从产权关系反映资源的来源情况,即企业净资产归谁所有,形成企业的永久性资本。按日常生活在企业所处地位不同会计要素五:费用定义: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本质是企业资产的耗费。特点: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非日常经营活动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为损失;可以表现为资产下降、负债增加等;将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分类:会计要素六:利润利润会计恒等式会计恒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是用数学等式表示的六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数量关系。二、会计恒等式所表述的数量关系●同一资金可以从两个不同侧面进行解释。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之间的数量关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资产=权益三、明确会计恒等式的意义会计恒等式的平衡原理揭示了企业会计要素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一)经济业务的含义(二)经济业务的类型从对会计等式影响的角度,可将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分为以下四类:(三)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影响的示意图(四)不同类型的经济业务对会计恒等式的影响对四类经济业务进一步具体化,可分为9种类型。会计恒等式的9种类型:第三章账户与复式记账主要概念: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会计分录、账户对应关系、对应账户、试算平衡问题家庭是如何记录其收入与开支的?企业是如何记录其经济业务的?现代账房先生与古代账房先生有区别吗?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会计有哪些记录方法?会计记录经济业务的程序和步骤有哪些?第一节会计科目与账户一、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也就是对各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分类后所赋予的名称。(一)会计科目的意义会计科目的设置,为全面、系统、分类地核算经济业务提供了条件。会计科目是组织核算的依据。会计科目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手段。(二)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三)会计科目的分类1.按经济内容的分类会计科目的分类二、会计账户(一)账户的含义1.定义: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用来连续、系统地记载经济业务引起的各会计要素增减变动及结果的一种手段。2、会计科目和账户的关系联系:会计科目是设置账户的依据,是账户的名称,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两者都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所作的分类,而且反映经济内容的口径一致。区别: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本身没有结构,只是分类的名称。而账户除了名称外,还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以连续系统地反映会计要素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