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特.兰堡GUNTERRAMBOW原创性不只是不能抄袭别人的作品,而是不能抄袭自己的前一张的设计风格从1960年学生时期到20世纪末,兰堡在近四十年创作生涯中,创作了200多件代表作,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60年代绘画图形广告时期70年代-80年代摄影图形广告时期90年代符号性图形广告时期GUNTERRAMBOW岗特.兰堡兰堡60年代的绘画图形广告造型优美,表现自然,深刻,注重画面整体设计意念的把握,尽可能摆脱纯绘画艺术中直观的写实表现;八十年代的摄影图形广告风格是兰堡的又一个顶峰时期,兰堡风格也好,德国风格也好,摄影图形都把广告艺术带入了一个新时代,引导了国际潮流,他为慕尼黑费舍尔出版社设计的系列招贴作品表现了兰堡对现实主义的理解和发展。他善于用摄影手段表现梦幻世界与现实世界,虚与实之间的关系,注重把一种元素的叠合视感作为强烈的对照物研究,他的招贴作品以其虚幻的写实性摄影图形著称,他感兴趣的是物体、照片和抽象概念的综合艺术效果。这个时期的摄影招贴作品不仅感染了观众,也是摄影艺术家们感觉到了摄影艺术的自我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存在。90年代,当一批设计师陶醉于摄影招贴时,兰堡的思维又一次起了变化,单纯、简洁、明了、注重视觉力度又成为他追求的新风格。60年代80年代90年代最能代表兰堡风格的时期应该是80年代左右,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除了表现出一种非凡的想象力之外,他的摄影蒙太奇手法在当时还没有计算机技术的条件下,用暗房手法来完成,是我们今天难以想象的。兰堡本人认为他早期的作品从艺术性来说,比后期的作品要更和谐,由于手头的设计任务越来越多,他不得不常常把印刷的事交给印刷厂负责,这一点他曾自责说这将给他的作品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岗特.兰堡生平冈特·兰堡出生于二战的发源地德国,二战结束时他才8岁,他的童年是在炮声、废墟和饥饿中度过的,当时处于饥饿时期的德国人发现,从美国引进的土豆经过二十天的种植就可以食用,是土豆救活了德意志民族。由于这段特殊的历史,土豆在德国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有种植的文化、储存的文化、烹调文化。土豆使兰堡度过了苦难的童年,土豆救活了兰堡,没有土豆就没有兰堡和他的艺术。兰堡对土豆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土豆文化是他本能领悟的民族文化,是他面向世界的一扇最初的窗口。兰堡的土豆文化令人称道的不是土豆本身,而是奇特的创意和视觉效应的魅力。在兰堡为Egoist杂志所作的招贴以及兰堡1966--1988年个展系列招贴作品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普通的土豆在绘声绘色地讲述一个不平凡的故事。他通过艺术处理使得土豆达到非同寻常的视觉效果,又通过土豆文化的表达赋予作品深刻的内涵和生命力。岗特.兰堡GUNTERRAMBOW土豆系列招贴画异使得分裂多变的土豆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整体性更强。通过轮廓线和色彩的叠加,土豆的个性与整体相互映衬,这种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形成了一些纵深的空间,让观赏者不仅仅停留在土豆这个二维表面,而是继续往下探寻第二个、第三个层次的空间。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效果完全依赖于线条和色彩在背景中亮度和色相上的差异。最终,这些土豆像立在纸面上的一个个实体,似乎唾手可得。GUNTERRAMBOW岗特.兰堡为S.费舍尔出版社所设计的招贴GUNTERRAMBOW岗特.兰堡书籍是兰堡创作的另一个设计主题。在兰堡眼中,书籍能给人带来光明和希望。他每年至少为S·费舍尔出版社设计一幅招贴。这个系列作品中展现了平面书籍给人带来的想象空间十分广阔。他往往把平面设计元素分成几个层次,如图一中的书被手握住,这只手由平面转向立体,书似乎悬浮在空中并投下阴影,营造出一种失重的空间感。它传达了把握住了知识就拥有了力量的设计理念。1988反核招贴“如这张反对核能的招贴,上面是反抗的蚯蚓。一开始你会想:“谁关心这些蚯蚓?”随后你意识到有蚯蚓就会有泥土(地球)。如果蚯蚓不存在的话,整个世界上就不会有什么能生存了”。GUNTERRAMBOW岗特.兰堡GUNTERRAMBOW岗特.兰堡1967为雷纳·布罗克画廊设计的招贴“在法兰克福时,身体不适,每日工作很疲倦。当时正在设计德国农业广告,并拍了许多象征物。一次为拍摄需要,用刀把花莱切成四边形,井据此为雷纳·布鲁克画廊设计了招贴。这似乎很荒谬,因为他的工作与蔬莱没有任何联系。但他在画廊里展出了佛鲁克斯的作品,并发现了诸如布依斯、波尔克和理查德等人才。这样便和我的设计不谋而合。我在工作中一直保留着这一原则:工作之余,我就对我工作期间所做的东西进行改造,对此加以嘲讽、取笑。我的成长是受抽象派的影响,全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超现实主义”。1983为德国以环保为宗旨的政党绿党设计的招贴“这幅土豆招贴,标题是‘冲出地窖’,这个土豆有眼睛、乳房以及一个暗指的阴道,一开始你会想:‘什么?这样一个皱巴巴的土豆竟能出得了地窖’?而我若把它栽在土里就会生长出许多难以置信的块茎来,奇迹就会发生了。这是一个观看者必须理解的复杂的过程”。GUNTERRAMBOW岗特.兰堡1978《奥赛罗》戏剧招贴一张普通照片被风吹到了篱笆上。篱笆代表不容超越的界限,篱笆后有一片地皮要高价出售,牟取暴利。为此要折除工厂。人们上街游行反对破坏,高呼要住房反对投机。官方派警察对游行者进行镇压。黑人的像表示敌视外国人同时也表示雇佣兵。彼得·拍里茨施把“奥赛罗”插在一个不让人喜欢的外国人的形象中,他被威尼斯人利用去充当炮灰,去进行战争瓜分土地。这张残缺的照片好像偶然被风刮向篱笆。它与新闻媒体所报道的消息有着某种联系。不同的观赏者有不同的联想。……这些戏剧海报对于经历过大学生革命运动的几代人来说无疑是最好的纪念品。在海报中又找到了他们的祖国,找到了他们长大成人的城市。1983“古典作家在希特勒统治时期的遭遇”文化招贴“这是我较为喜爱的作品之一,因为在设计过程中发生了很多事。特别是在我生气的时,当我把东西捡起来时会在上面留下上千个指纹,这有点犯罪学的特点,我把指尖伸到墨水瓶里,然后发病一般地挤在纸上,那上面有一卷霍尔德林的诗集,霍尔德林的语言曾被纳粹曲解过”。GUNTERRAMBOW岗特.兰堡1978ANTIGONE戏剧招贴“在卡塞尔我举办过‘事物的形而上学’的研讨会。与会者都带椅子来。讨论了关于座位和椅子的神话与象征主义。我们无法描述上帝的宝座。但可以描述皇帝宝座。到此,中心话题有了结果:在作品中被提取的不是设计本身而是椅子的定义,我还考虑了那些东西属于这个形而上学的世界:纯功能之上的广泛意义是什么?在这幅招贴里,尽管看到的是把燃烧着的普通的厨房用椅.我们却立刻联想到国王的宝座.统治者如果违背了大众的权利就如同是自取灭亡”。GUNTERRAMBOW岗特.兰堡1979戏剧“俄底浦斯”招贴“有时我会把讽刺与愤怒隐藏起来。乍一看。招贴传达给人们的是一个错误的信息,人们看过后回到家里,关上门,突然他便会领悟到反映的真实的主角。这样的招贴便很狡猾。“文学能做什么”这张招贴便是其中之一”。GUNTERRAMBOW岗特.兰堡1987《夜之光》招贴我在作品里追求“自由”和“诗情”。在为黑森州电台制作的作品上,人会隐约想到伯克林的“死亡之岛”,我以此讽刺许多广告画所描述的罗曼蒂克的落日情景,而我也用它来作暗喻反映了许多年轻知识分子的状况。当他们隐退去农村,万念俱灰关在一个知识分子的“死亡岛”上,自成一体。画面上那个监狱与世隔绝,死气沉沉,但那束光却让人看到了希望,这是渴望自由之光,也正是我所要追求的意境。GUNTERRAMBOW岗特.兰堡1987《文学使者》招贴在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上我为HessischerLiteraturbote(黑森州文学通讯)作画,题头采用杂志名。交叉摆放的两本书有许多含义,表示一切与书有关的各种反对意见,表示对书和书中内容有异议,表示禁书,表示允许该的书,表示此书已不再为人所阅读,也可表示为能让那些有价值的书能生存和出版,必须努力抗争。GUNTERRAMBOW岗特.兰堡作品探析纵观兰堡的设计作品,可以看到兰堡在自己的平面世界里追求艺术的自由。兰堡常常对自己的学生说:“诗、艺术和文学是人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的,它无处不在,人们只要去观察它就能发现它。”兰堡的作品发现了很多存在于生活中的艺术,他把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主题作为创作元素,加之艺术的处理,使其具有另外的一些象征含义。同时他的作品容易让人联想到法兰克福学派的左翼思想--冷静而执着。兰堡承认自己是左翼激进分子,他执着地用理性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心理结构理论看待当今社会的进步。他的这种执着直接地反映在他的作品中。深度的分离,深度的分离是指在空间和层次上的分离,也包括元素的分离,整体这种平面上的深度分离并不是偶然为之的。纵观兰堡的设计作品,很多招贴都运用了这种深度分离的手法。那是因为当一个平面因为深度分离而显得比原来更容易理解时,观赏者往往会倾向于感知这种简化的形式。式样的转换是指从一种组成形式转换到另一种组成形式。这也是兰堡创造中经常运用的设计方法。和部分的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