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变化与社会发展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环境变化与社会发展城市管理与资源环境学院主讲教师:吴巩胜第三章人口增长什么是人口?人口是生活在特定社会、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同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组成复杂关系的人的总称。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指数增长:指在一段时期内,人口数量以固定百分率增长。倍增期:表示在固定增长率下,人口增长一倍所需的时间。其计算公式为:Td=0.7/r其中Td—倍增期;r—年增长率世界人口发展趋势来源:《世界城市化前景:2007年修订版,摘要》中国人口概况总人口13.756亿(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公报)与五普相比人口总数增加了4045万,增加3.2%。人口年平均增加了809万人,年平均增加0.63%。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一、人口总量这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339724852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390万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0.57%,比1990年到2000年的年平均增长率1.07%下降0.5个百分点。数据表明,十年来我国人口增长处于低生育水平阶段。•二、家庭户规模这次人口普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40152万户,家庭户人口124461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家庭户规模继续缩小,主要是由于我国生育水平不断下降、迁移流动人口增加、年轻人婚后独立居住等因素的影响。•三、性别构成这次人口普查,男性人口占51.27%,女性人口占48.73%,总人口性别比由2000年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以女性人口为100.00)。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四、年龄构成这次人口普查,0-14岁人口占16.60%,比2000年人口普查下降6.29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五、民族构成这次人口普查,汉族人口占91.51%,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91.59%下降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占8.49%,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8.41%上升0.08个百分点。少数民族人口十年年均增长0.67%,高于汉族0.11个百分点。•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这次人口普查,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文盲率(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8%,比2000年人口普查的6.72%下降2.64个百分点。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和文盲率的变化,反映了十年来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七、城乡构成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66557万人,占总人口的49.68%,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415万人,占50.32%。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3.46个百分点。这表明2000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八、地区分布这次人口普查,东部地区人口占31个省(区、市)常住人口的37.98%,中部地区占26.76%,西部地区占27.04%,东北地区占8.22%。与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口比重上升2.41个百分点,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比重都在下降,其中西部地区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11个百分点;其次是中部地区,下降1.08个百分点;东北地区下降0.22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分,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和江苏省。2000年人口普查排在前五位的是河南省、山东省、广东省、四川省、江苏省。•九、人口的流动这次人口普查,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6139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3996万人,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为22143万人。同2000年人口普查相比,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增加11700万人,增长81.03%;其中不包括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增加10036万人,增长82.89%。这主要是多年来我国农村劳动力加速转移和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了流动人口大量增加。我国人口增长趋势12.012.513.013.514.014.515.02000200520102015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年份亿人中国人口概况由于基数大,低增长率,高增长量。据专家预测,按照我国目前人口比例及增长速度推算,2035年全国人口将实现零增长,人口数量将达到15亿。分年龄段人口增长趋势0246810122000200520102015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年份亿人0-1415-6465+1949-2004年我国人口自然变动情况-10010203040501949195219551958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人口概况城镇化水平进一步上升,2004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为41.8%。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42.99%,居住在农村的人口占57.01%。全国人口中流动人口为14735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4779万人。2000-2004年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36.237.739.140.541.8020406080100%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1980~2003年世界人口城镇化水平年份中国世界平均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198019.439.269.229.5198523.741.170.532.3199026.443.271.835.2199529.045.173.037.8200036.247.173.940.5200340.548.374.542.1人口概况家庭户平均规模继续缩小,小型户和二代户最为普遍。2004年按户内人数划分的家庭类型7.8219.6531.4421.8312.406.87一人户二人户三人户四人户五人户6人及以上户2004年按户内代际关系划分的家庭类型7.8314.424.8155.6117.34单身户一对夫妇户二代户三代及以上户其他户人口概况中国的年龄结构极其不规则,相邻年龄组的队列规模差别很大“三凸”和“三凹”。第四次全国出生高峰的形成,主要原因就是1985~1989年庞大的出生人群开始进入生育年龄。人口概况中国人口总抚养比在下降,但是老年抚养比在上升。1964年少年儿童抚养比为72.1%,2004年下降到30.2%。65岁及以上老年抚养比从1964年的6.3%上升到2003年的10.7%。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44亿,平均每年增长200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1%。到本世纪中期,我国将形成一个4亿人以上的老年人群,老年人口比例上升至20%。图3中国人口抚养比:1964-2004年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90.0019641982199020002004年份%65+抚养比0-14抚养比55.060.065.070.075.02000200520102015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年份比例25.035.045.055.065.0抚养比15-64岁人口比例总抚养比人口概况中国生育的性别选择性仍然较强中国出生性别比从2000年人口普查的117上升到2004年的121。我国0岁人口性别比,2000-2004年117.79115.65119.85117.54121.18110.00112.50115.00117.50120.00122.50125.0020002001200220032004年份性别比未来人口发展趋势中国人口还将增长20多年。中国的年龄结构正在发生重大转变。面临一次新的出生高峰。分年龄段的人口增长率,2000-2004年0.56-3.381.712.554.65-5.00-3.00-1.001.003.005.007.00总人口0-1415-6465+80+比例未来人口发展趋势2004年中国15-64岁人口比例高达71%。从2000年到2025年左右,我国这一年龄段人口的比例将一直维持高达70%的比例,可以称作是“人口红利”时期。在巨大的劳动力规模和廉价的劳动力价格的条件下,中国的经济显然有可能继续高速发展,成为国际市场上的越来越强的竞争者。中国不会面临许多发达国家正面临的劳动力短缺。它面对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城市地区大量的不充分就业和失业。判断与结论中国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不会改变。中国人口增长率逐渐下降将是一个趋势。充分估计扭转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偏高的难度。流动人口已经成了相对固定的一个大群体。谢谢!!本章结束……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