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小组名单•11121001董祥国Ppt编辑•11121002费良凯策划•11121003封亮收集图片资料•11121004龚帅帅收集文字素材•11121005郭鼎立Word编辑•11120942朱天威(11电Y1班)排版中兴第一名臣体用兼得的为人之道,稳到极致的官场楷模为什么曾国藩有护国之功、问鼎之力,却四拒称帝?为什么蒋介石以曾氏家书教子,终身奉其为楷模?为什么美国人将曾国藩比作“远东的华盛顿”?为什么世人将曾国藩视为官场楷模?•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他的一生理学追求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光绪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死后7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左宗棠、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一、曾公之成就•1.1838年(道光十八年)28岁会试后,改名国藩,朝考第一等第二名,授翰林院庶吉士。•2.1840年(道光二十年)30岁庶吉士散官,授翰林院检讨。•3.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35岁升翰林院侍讲学士,李鸿章入京,投其门下。•4.1850年(道光三十年)40岁升授礼部右侍郎、署兵部右侍郎、兼吏部左侍郎•5.1853年(咸丰三年)43岁接帮办湖南团练旨,筹建水师1854年(咸丰四年)44岁奉命出征太平军,升兵部侍郎•6.1954—1861年肃清太平运动,以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任钦差大臣,期间在安庆创办内军械所•7.1862年(同治元年)52岁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8.1864年(同治四年)55岁建成江南制造总局•9.1868年(同治七年)58岁授武英殿大学士•10.1872年(同治十一年)62岁3月12日逝世,追赠太傅,谥文正。二、曾公之思想1、《治学论道之经》2、《持家教子之术》3、《疆场竞斗之计》4、《处世交友之道》5、《修身养性之诀》治学论道之经•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称。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化、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梁启超等均受他文风影响。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持家教子之术•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使父母宽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导和照顾弟妹,体贴入微,曾国藩更是仁慈的父亲,是儿女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出现了象曾纪泽、曾广均、曾约农、曾宝荪、曾宪植、曾昭抡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诗人、教育家、科学家和高级干部。•中国传统文化人格精神的典范式人物曾国藩在同辈士大夫中“属中等”,颇为钝拙,但他志向远大、性格倔强、意志超强,勤学好问,非常人所能及。他从少年起,就“困知勉行,立志自拨于流俗”,天天写日记反省自己,一生中没有一天不监视自己,教训自己。他待上、待下、待同事谦恕自抑,豁达大度,一生朋友很多,很受人尊重;他守着“拙诚”、埋头苦干,不论遭受多大打击,都不灰心丧气,而能再接再厉,坚持到底。这就是他成功的根本秘诀。疆场竞斗之计湘军创立与治理1853年,曾国藩奉命帮办湖南团练,鉴于八旗、绿营已腐败不堪,地方团练又不可恃,遂仿明代戚继光的“束伍成法”编练一支新的地方武装——湘军。湘军分陆军、水师两种。建军秘诀是网罗有“忠义血性”的书生为将,招募朴拙诚实能吃苦的山民为兵,按将必亲选、兵必自招、层层节制的原则进行编组,以营为战术单位,每营500人。每日加以“勤练精训”,灌输“忠信”、“仁礼”思想,并引进西洋军事技术,终使湘军成为超越八旗、绿营的劲旅,成为打败太平军的主力军。清末太平天国时,曾国藩才改非正式的乡勇为练勇(即湘军),定兵制,发饷粮,称为勇营。从此,“勇”基本代替了“兵”,成为国家的主要军事力量。兵勇“兵”字兵—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是大清的正规军,直接隶属皇帝,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清代国家非正式军队,临时招募组成,战事后立即解散。“兵为将有”,不直接效忠皇帝。—“勇”字兵疆场竞斗之计湘军创立与治理疆场竞斗之计积极倡导洋务运动1861年攻克安庆后,曾国藩开办了安庆内军械所,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军工厂。1867年,设立“翻译馆”,聘请洋人主持译务。此翻译馆堪称中国由政府创办的历史最久、出书最多、影响最大的翻译中心。处世交友之道•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益,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修身养性之诀•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思诚则神钦”。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人格修炼对他事业有帮助,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渺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梁启超对曾氏倾心推崇,称“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中国现代史上两位著名人物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评价过曾国藩。毛泽东青年时期,潜心研究曾氏文集,得出了“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的结论。即使是在毛泽东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蒋介石对曾氏更是顶礼膜拜,认为曾国藩为人之道,“足为吾人之师资”。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作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自己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拜读不辍。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一板一眼模仿曾国藩。曾国藩的个人魅力,由此可见一斑。左宗棠对曾国藩的挽联: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功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后世评价“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毛泽东评“足为吾人之师资”---蒋介石评“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口三复也”---梁启超评“坚如会石,重如山岳”---李鸿章评“知人明,谋国忠”---左宗棠评毛泽东“独服曾文正”•毛泽东年轻时,曾对曾国藩倾服备至,现藏韶山纪念馆的光绪年间版《曾国藩家书》中,数卷扉页上都有毛泽东手书的“咏之珍藏”。他曾说:曾国藩建立的•功业和文章思想都可以为后世取法。认为曾编纂的《经史百家杂钞》“孕群籍而抱方有”,是国学的入门书。曾国藩治军最重视精神教育,毛泽东一生很注意这点。曾“爱民为治兵第一要义”。毛建立红军之初便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蒋介石推崇曾国藩•蒋多次告诫他的子弟僚属:“应多看曾文正,胡林翼等书版及书礼”,“曾文正家书及书礼......,为任何政治家所必读。”他审订《曾胡治兵语录注释》时说:曾氏已足为吾人之师资矣。在黄浦军校,他以曾国藩的《爱民歌》训导学生。他说我认为曾、左能打败洪、杨是他们的道德学问、精神与信心胜过敌人。“誉之为圣相,谳之为元凶”之谜曾国藩曾被人推许为孔子、朱子以后,再度复兴儒学的圣哲;建树功业、转移运世的伟人贤者,清朝咸同中兴第一名臣。然而,也有人骂他是民贼、元凶、汉奸、民族罪人、擅权滥杀的“曾剃头”、好名失德的“伪君子”。谢谢观看是他的存在,为腐朽的晚清又多延续了几年的生命作为湘军的统帅者,他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他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是晚清散文“湘乡派”的创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