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孟子其人、时代背景身世、母教、受业1授徒、游历、著述2战国、百家、学派3孟学、孔孟、孟荀4(一)身世孟子名轲,邹(今山东省邹县)人,邹为鲁国附属之国。生卒年:公元前372年至前289年(公元前385年至前304年)。家世:“或曰,孟子鲁公族之后”---赵岐《孟子题辞》父亲:孟子父亲名激,字公宜(《春秋演孔图》)“夙年丧其父”(赵岐)“孟子之后丧逾前丧”“前以士后以大夫,前以三鼎而后以五鼎”(孟子梁惠王下)鲁国公族三桓:孟孙、叔孙、季孙孔子曰:“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论语季氏》(二)母教孟母姓仉(zhăng)出身不详孟母三迁孟母断织买东家豚肉不敢去妇抱柱叹息孟母三迁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戏乃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戏乃设俎豆,揖逊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孟母断织自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斯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机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窃盗,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列女传·母仪篇》)买东家豚肉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杀豚何为?”母曰:“欲啖汝。”既而悔曰:“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韩诗外传》)不敢去妇孟子妻独居,踞。孟子入而视之,白其母曰:‘妇无礼,请去之。’曰:‘何也?’曰:‘踞。’其母日曰:‘何知之?’孟子曰:‘我亲见之。’母曰:‘乃汝无礼也,非妇无礼。礼不云乎: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将入户.视必下。不掩人不备也。今汝往燕私之处,入户不有声,令人踞而视之,是汝无礼,非妇无礼也。’于是孟子自责,不敢去妇。(《韩诗外传》)抱柱叹息孟子居齐,而有忧色。孟母见之曰:‘子若有忧色,何也?’孟子曰:‘不敢。’异日闲居,拥楹而叹。孟母见之曰:‘向见于有忧色,曰:不也。今拥楹而叹,何也?’孟子对曰:‘轲闻之,君子称身而就位,不为苟得而受赏,不贪荣禄。诸侯不听则不达其土,听而不用则不践其朝。今道不用于齐,愿行而母老,是以忧也。’孟母曰:‘夫妇人之礼,精五虾,幂酒浆,养舅姑,缝衣裳而已矣。故有阃(kǔn)内之修而无境外之志。《易》曰:在中馈无攸遂。诗曰: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也。故年少则从乎父母,出嫁则从乎夫,夫死则从乎子,礼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义,吾行乎吾礼。’君子谓孟母知妇道。(《列女传》)(三)受业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尽心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离娄下》)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师孔子之孙子思(赵岐《孟子题辞》)孔子→曾子→子思→子思门人→孟子(四)授徒30岁左右,开始授徒讲学“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滕文公上)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尽心上)(四)授徒教育指导思想:“先知觉后知,先觉觉后觉”“人之患在好为人师”(4.23)教育内容:培养人格,实现人生价值;关心人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人文主义教育。教育方法:启发式(引而不发,跃如也7.41)、原则性(大匠诲人必以规矩6.20,7.41)、灵活性(男女授受不亲4.17)孟子著名弟子:乐正子、公孙丑、万章、公都子、陈臻、陈代、彭更、屋庐子、桃应、孟仲子、徐辟、充虞、咸丘蒙(五)游历前329年,率领学生首次出游,到齐国前323年,去宋国前322年,回邹国前322年,前往滕国前320年,前往魏国前319年,再往齐国前312年,离齐归邹,聚众讲学和著述前289年,去世游历国主要事件齐国到齐原因(稷下学宫)(齐威王)匡章不孝,孟子与之游(离娄下58)在齐丧母,归葬于鲁宋国偃将实行“王政”(宋王偃)劝戴不胜荐举贤士(薛居州)(滕文公下10)“什一”税,戴盈之“攘鸡”(13)滕太子去楚及反楚拜见孟子(上1)游历国主要事件回邹滕定公死,太子咨询孟子办丧事(上2)鲁平公让孟子弟子乐正子治理国政(告子下33)鲁国鲁平公欲见孟子,宠臣臧仓阻(1.23)滕国滕文公正式继位滕文公请教救国之道1.20,1.22与民守之,效死民弗去太王居邠,迁岐山游历国主要事件魏国梁惠王在招贤纳士义利之辩--仁者无敌梁襄王继位“望之不似人君”齐国齐宣王当政为卿于齐与齐宣王讨论内容广泛燕王哙让位于子之,齐伐燕住三夜于昼,回邹孟子周游列国(六)著述《孟子》的作者有三种说法:1.孟子与弟子共同编定。司马迁。2.孟子自撰。赵岐,朱熹。3.孟子死后,弟子编定。韩愈,崔述。孟子晚年著书立说时代背景1.政治状况:霸与王——统一趋势2.经济状况:奢与俭——全面封建3.思想状况:论与辩——百家争鸣“处士横议”“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时代背景:墨家学派基本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原始的人道主义与现实的功利原则结合满足了人们对仁爱的渴求,又合乎人们求利的需要时代背景:杨朱学派以利己为原则突出个体的权利意识时代背景:法家学派鼓吹耕战崇尚暴力时代背景:纵横家合纵:联合各弱国以抗衡某一强国连横:依附一强国以攻众弱国玩弄政治谋术:公孙衍、苏秦、张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孟子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孟子司马迁写孟子、荀子,同时又连带写出与孟子相同时代中的风云人物,如商君(鞅)、吴起、孙子、田忌。又说“齐有三驺子”,当然极力描写三驺子中的谈天文、说地理、讲五行之学,大受当时人们所重视、尊敬,不像对孟子那样的冷落、凄凉的——驺衍。驺衍和孟子的强烈对比驺衍VS孟子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其说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是以驺衍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撤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驺衍VS孟子其游说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代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面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柯称大王去邠。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柏欲内圆凿,其能入乎?或曰:伊尹负鼎而勉汤以王,百里奚饭牛车下而缨公用霸。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驺衍其言虽不轨,倘亦有牛鼎之意乎?驺衍VS孟子孔孟并不是不懂得怎样去“阿世苟合”,向时代风气妥协,为了自己本身的现实利益,随便去迎合别人的意见。实在是非不能也,是不肯为也。所以宁可为真理正义穷困受苦,也不愿苟且现实,追求那些功名富贵。:究竟是孔子、孟子那种严正的作人处世的态度对呢?还是驺衍他们那种立身处世的方式对呢?苏秦VS孟子苏秦生在孟子同一时代的东周,是洛阳人。他在少年的时候,和张仪、孙膑、庞涓几个人,都是从鬼谷子求学。苏秦VS孟子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战国策》苏秦VS孟子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须大臣。今先生伊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战国策》苏秦那种初期正反互相参合的学说,都无法扣动当时的人主们之心弦,何况我们的孟夫子,动辄就搬出王道的大道理呢!苏秦VS孟子赢縢履蹻,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暮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苏秦VS孟子我们中国历史文化几千年来不变的重心就是传统文化中王道的精神,也就是孔孟一系儒家学术思想的道统。严格说来,这种文化维系续绝的道统所在不是因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缘故,而是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先天性地爱好人道和平,重视接近天则的王道教化,而薄视巧取豪夺的权谋。诸子学说思想只能用来作为文化学术的旁通陪衬,而不能认为是正规的文化中心思想。更何况如苏秦、张仪之流的纵横谋略之学,只是从个人的权利思想出发,他的用心动机并没有为国家天下长治久安作打算。苏秦VS孟子故孟子、孙卿(荀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是以苏秦、张仪、公孙衍、陈轸、代、厉之属,生纵横短长之说,左右倾侧。……然当此之时,秦国最雄,诸侯方弱。苏秦结之,时六国为一,以傧背秦。秦人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战国策》苏秦VS孟子燕王曰:寡人国小,西迫强秦,南近齐赵。齐赵强国也。今主君幸教,诏之合纵以安燕,敬以国从。赵王曰:寡人年少,莅国之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乃封苏秦为武安君,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绵绣千纯,以约诸侯。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曰:“敬奉社稷以从。”“于是六国纵合而并力焉,苏秦为纵约长。”苏秦VS孟子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偏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苏秦VS孟子北报赵王,乃行过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后恭也?嫂委蛇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于是散千金以赐宗族朋友。初,苏秦之燕,贷人百钱为资,及得富贵,以百金偿之。偏报诸所尝见德者。其从者有一人独未得报,乃前自言。苏秦曰:我非忘子,子之与我至燕,再三欲去我易水之上,方是时,我困,故望子深。是以后子。子今亦得矣。苏秦VS孟子我们在现实的人生社会里,必须有独立不倚的澡雪精神,才能挺拔在“位高金多”的俗世之中。孟学:从儒到圣孟子在世:周游列国,儒学振兴秦始皇:焚书坑儒,“孟子徒党尽矣”后汉:程曾《孟子章句》(已佚)赵岐《孟子章句》郑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