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国信预测分析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第03期(总第976期)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2017年01月16日国信观点: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形势分析与2017年展望最快预测:对做好2017年经济工作的几点认识政策前瞻:两部委印发《电力中长期交易基本规则(暂行)》保监会印发《财产保险公司产品费率厘定指引》权威之声:贾康:楼市摆钟如何平衡治标还应治本吴晓灵:资本市场应利于提升企业价值产经动态: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退坡消费需求透支致销量下降国产冰箱海外增长超国内要情分析:“稳中求进”导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国信观点-1-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形势分析与2017年展望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外投资保持高速增长,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资本净输出国。但相较经济规模而言,我国对外投资的占比依然较低,对外投资存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我国已具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对全球资源配置的能力日渐提升,而且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日益迫切,企业“走出去”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此外,新常态下我国在强调“引进来”的同时更加注重“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有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深化,各部门加大了对企业境外投资的支持力度,企业海外投资情绪高胀,我国已进入对外投资高速增长期,预计2017年我国对外投资将实现20%以上的增长。一、现阶段我国对外投资的基本特征(一)对外直接投资高速增长,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为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我国正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调整,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对外投资规模不断增大。根据《2015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1456.7亿美元,同比增长18.3%,流量规模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2位,较2014年上升1位,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比重攀升至9.9%,存量位居全球第8位,2002-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增速高达35.9%。由于2015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的金额为1356亿美元,小于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出规模,这也标志着我国已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资本净输出国。进入2016年,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升温、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迫切以及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的情况下,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热情高涨并迎来新一轮的出海热潮,对外直接投资迈向新高度,截至11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617亿美元,同比增长55.3%,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924.7亿美元,同比增长18.1%,我国对外投资合作的活跃也为疲弱的世界经济注入新活力。国信观点-2-(二)对外投资行业分布日趋优化,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布局随着我国劳动、土地等要素成本的上升,我国传统行业在国际竞争中的比较优势不断弱化,特别是对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造成了较大的冲击,而我国周边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仍具有较强的比较优势,部分国内企业将生产链转移至国外并加强对外投资。同时,我国有效供给能力不足,部分行业的技术水平与管理经验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为获得先进的技术水平与管理经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并获得海外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加强了发达国家和地区高技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拓展。2015年,我国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分别为199.9亿美元、192.2亿美元、33.5亿美元和68.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8.5%、5.1%、100.5%和115.2%,而采矿业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12.5亿美元,同比下降32%,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由自然资源领域向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转变。进入2016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继续向多元化和高端化发展,截至11月,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商务服务业、制造业、批发零售业以及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中我国对海外制造业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增强,投资额达297.3亿美元,同比增长151.9%。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行业结构的优化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而且还标志着我国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布局全球价值链的角色转变。(三)对外投资主体多元化,民营企业成为海外投资的主力在我国对外投资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非国有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存量中,国有企业所占比重已由2006年的81%下降至2015年的50.4%,而非国有企业所占比重由19%迅速攀升至49.6%,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2.02万家企业中,国有企业仅占5.8%,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非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在数量和金额方面的突飞猛进标志着我国投资主体已实现由国有企业为主导向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并重的转变。近年来,我国民营企业自身实力不断增强,对外投资情绪高胀,其占境外企业数量的80%,民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参与海外企业并购交易,2015年非公企业占境外并购额的75.6%,首次超过公有制企业,民营企业已成为我国海外投资的重要力量。国信观点-3-(四)“一带一路”建设有序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深化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众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我国已与沿线30多个国家签署合作协议,亚投行、丝路基金等资金平台的建立为“一带一路”建设增添新动力,国际产能合作日益深化,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数量不断增加,我国对“一带一路”的投资合作取得新突破。2015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为189.3亿美元,同比增长38.6%,占当年流量的13%,而存量已达1156.8亿美元,占总存量的10.5%,与“一带一路”相关的产能合作加快推进,其中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987份,新签合同额926.4亿美元,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44.1%,同比增长7.4%,产能合作方式日益多元化,已具有BT、BOT、EP、EPC、IPP、BOO、PPP等多种形式。进入2016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投资增速放缓,但国际产能合作的步伐却并没有放慢,一方面我国加快了纺织、家电等边际产业的转移,另一方面凭借在交通、电力、通讯、建筑等具有比较优势的领域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截至2016年11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7367份,合同额达1003.6亿美元,同比增长40.1%,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2.1%,国际产能合作已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重要形式。二、我国对外投资环境分析(一)对外投资增长的不利环境1、地缘政治风险持续升温全球地缘政治风险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并逐渐向长期化、复杂化方向发展。继英国脱欧后,意大利也将脱离欧元区公投提上日程,由此将进一步威胁欧盟的统一性及经济的发展,欧洲难民危机的爆发也使民粹主义日益升温并易引发社会问题,从而使欧洲一体化进程面临更大的挑战,而恐怖袭击事件在欧洲地区频繁发生也令安全形势更加严峻。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日本国家正常化战略的启动以及东盟部分国家在南海挑起事端等均给我国在东海和南海领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而韩国萨德系统的部署以及朝鲜核问题使东北亚形势愈发紧张,印度与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局势再度国信观点-4-升温,叙利亚战争仍在继续,乌克兰危机尚未化解,美俄博弈愈演愈烈也加剧了中东地区动荡的形势。全球地缘政治风险的上升破坏了地区和平稳定的发展,不利于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同时也抑制了国内企业对相关地区的投资。2、发展中经济体投资软环境依然较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发展中经济体依然占有较大的比重,截至2015年,发展中经济体占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83.9%,发展中经济虽然对基建、制造业等方面有很大的需求,但在法律、制度等投资软环境方面对投资者的保护不足。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全球治理指标显示,虽然部分发展中国家在贪污腐败程度、政府效率以及合同执行和司法体系质量等方面出现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发展中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成熟的法制环境相比依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平均制度质量得分也较低。发展中经济体高贪腐水平、高政治风险、低政府效率、低法制水平的投资环境弱化了对我国企业投资者的保护,提高了国内企业对相关国家的投资风险。3、国际资本竞争日趋激烈为加大对海外市场份额的开拓力度,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国际资本流动不断增强,同时也加剧了国际资本竞争。一方面,发达国家之间在加强相互投资的同时将目光投向了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力度,部分发达国家在竞标时还采取压低价格的手段以期获得工程项目,而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起步较晚,企业所有权优势相对不足,产品缺乏品牌效应,在公司治理与管理水平上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与发达国家竞争时会存在一定的劣势。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的不断增大,部分国家对我国企业的投资动机和经营理念产生误解并以威胁国家安全为由加大对外资进入的审查力度,而这种外资安全审查制度往往对国家安全的界定比较模糊,审查的主观随意性较大,从而使商业行为政治化并容易导致我国企业并购失败。此外,部分国家还会通过知识产权、劳工标准等因素提高我国企业进入的门槛,以此来削弱我国的竞争优势。(二)对外投资增长的有利环境1、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为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新机遇当前世界经济虽有复苏,但仍面临增长动能不足、金融市场反复动荡、国际贸易国信观点-5-和投资持续低迷等多重挑战,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发展中经济体经济有所改善,不同经济体之间均希望借助外资推动经济增长,国际合作意愿不断增强。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的强劲需求有助于我国边际产业的转移以及对价值链的整合;另一方面,面对长期疲弱的经济增长,发达国家鼓励外资进入以改善增长动力不足的局面,而发达国家基础设施老化问题也为我国产能合作提供新机遇。此外,由于经济的持续低迷,国际依然保持着较为宽松的货币环境,这也有助于降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融资成本。2、国内企业“走出去”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企业已积累了大量的资本、先进的技术水平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已具有进行全球资源配置的实力,而此时国内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日益迫切,企业海外投资意愿强烈,不仅在于我国生产要素成本上升使得传统行业的比较优势逐渐消失,企业盈利空间不断收窄,从而导致企业将生产基地向周边更具比较优势国家转移,以期获得更高的利润。而且,随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国家对我国销售商品采取反倾销措施,为绕开贸易壁垒并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加快了在海外设厂的步伐。此外,为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部分企业还加强了对国际知名企业的并购,以此获取优质的品牌资产和先进的技术水平。3、政府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条件为完善我国对外投资战略布局,政府积极引导和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其中,“一带一路”战略的有序推进以及国际产能合作的加强均为国内企业带来新的投资机遇;同时,为减少投资进入壁垒并保护企业投资的合法权益,我国与众多国家签订了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中美和中欧投资协定取得新进展;而《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的修订进一步加大了简政放权的力度,提高了企业境外投资的便利化水平;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推广和人民币加入SDR也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增添新动力。三、政策建议(一)完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继续深化境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对除涉及敏感国家及行业的其它境外投资项目最快预测-6-减少审批流程,协调不同部门的审批工作,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审批,提高境外投资项目审批效率,提升对外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加快双边和多边投资协定的签订;加大金融领域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广人民币跨境业务,增强金融创新,拓宽对外投资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二)强化境外投资的信息服务功能健全境外投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对东道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社会等投资环境的研究,完善境外投资风险预警体系,及时披露东道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