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原有的办公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办公业务的运作,而以高容量、高灵活性、高稳定性为设计方针的新型办公楼将以其稳固而长久的价值基础而占据市场并为业主带来更高的价值回报。地域特征与造型简洁而醒目的造型能够提升写字楼的长期竞争力。在金田路与福强三路的交汇点上,安联大厦与其它几栋百米以上的高楼一起围合12地块,在这样的城市空间中,如何处理好与相邻建筑的关系并具有标志性成为建筑造型设计的关键。斜向分割的几何形体相互咬合,暗示着市民中心与12地块的斜轴线特性。板楼开窗所形成的大型中庭,改善了12地块庭院绿地的日照环境,利用双向借景的手法,在半室内半室外的空间中,构筑起了一幅生动的现代都市风景,这种现代、明确、理性的设计手法使之从中心区周围众多的写字楼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精简的结构设计与高使用率将结构精简到极限,在满足力学设计的前提下,抛弃一切不必要的设计元素,由此而产生的紧张感和所达到的极限空间,正是本建筑所追求的“极少主义建筑风格”的美学原则。结构采用双核心筒的平面布置,不仅使建筑拥有了更加稳定合理的结构形式,更大大增加了使用上的自由灵活性,由此而产生的市场效应更是无法估量,宽阔通透的空间感、平整规则的平面形式带来的高使用率为不同规模、形式的公司入驻提供了丰富的选择空间。安联大厦方案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深圳市规划国土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用地规划红线图、规划设计要点。2.深圳市中心区26地块城市设计指引。3.深圳市双瀛投资有限公司《建筑工程方案设计招标书》。4.国家、广东省、深圳市关于高层建筑的有关设计规范。二、基地概况安联大厦位于深圳市中心区26地块的西北角,金田路与福中三路交叉口,基地呈长方形,占地面积5917.3㎡。西北面是莲花山公园;东面相邻凤凰卫视总部办公楼的北区;西面是市民中心广场;西面遥望深南大道与中心区的核心点——水晶岛;南面正对规划中围合中心广场的四幢塔式建筑之一栋,其中西南向视野开阔景观视野极佳。项目地块所在的中心区北区为市政办公规划用地,配套设施较为齐全,文化气息浓厚,景观价值高,为项目发展主题提供良好基础。不利之处西侧立交桥直接落至福华三路路口,对项目开发有一定影响。三、城市设计要求根据中心区法定图则及欧博迈亚中心区城市设计实施方案,该地块位于中轴线东西两侧南北向商务办公建筑带“双龙起舞”的龙身部位,为城市轮廓线的低点;北面办公建筑为200米限高;南面办公建筑为150米限高。该项目无论从高度还是形态上都处于配角地位,与其它商务办公大楼一起衬托市民中心这个主角。注重平行城市干道金田路的沿街面处理与其它办公大楼建筑成的连续性,另外其对26地块院落式庭院空间的围合感的形成,安联大厦位于此东西方向长、南北方向短的矩形院落的最西端,其底景作用不可忽视。作为26地块与中心广场衔接的核心地带,其空间延续与交通枢纽的双重地位彰显,如何组织从外部中心广场与办公组团内部带来的双重办公人流与过境人流的关系,如何遵循城市设计指引中规划的关于骑楼空间组织的原则,创造出一个积极的城市办公综合体的缘侧空间——“灰空间”是本项目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项目正对市中心的东南角,地块北面的城市广场是人流聚散的主要场所,如何充分发挥其广场的功能引导办公人流与公共步行系统,及处理好大厦与市民中心的对角关系,亦是本项目面临的另一课题。四、设计主题顺应写字楼的世界发展趋势,力求在建筑的生态化、高效智能化、人性化设计等方面突出其个性,力求造型独特优美、结构简洁、经济实用、空间组织高效合理,交通流线顺畅便捷。本大厦定位为高档主题写字楼,其基本概念为生态型花园写字楼,由以下分概念组成:景观办公——充分发挥景观优势并使之最大化阳光办公——利用地域优势、得到充足的阳光共享办公——创造内部的生态共享空间绿色办公——把室外绿化空间引入到建筑的内部智能办公——采用5A标准智能化系统对大厦进行配置节能办公——运用信息高科技对大厦的采光、通风、温度进行调节,以达到节约能源消耗的目的。人性办公——以人为本,为办公人员提供怡人的体憩交往空间文化办公——设计以企业文化为主旨而延伸的有文化蕴涵的办公空间高效办公——提高平面布局的实用率,合理配置竖向交通体系。五、设计概念通过对基地各种因素和项目自身的要素进行反复分析与论证,我们整理出几条脉络作为本项目设计概念展开的线索。与城市设计的关联鉴于基地位于中心广场东侧贯穿南北的商务办公楼的中部以及12地块的西北角,本项目应保持“双龙”的平面界面连续性的同时,应兼顾A12街区的围合完整性,推导出本大厦塔楼应为东西向短、南北方向长的板式高层,与其南面的四幢点式高层之一的150m高塔楼形成对比,与北面的200m高的塔楼形成界面上的衔接。另外基地位于城市干道金田路与福中三路交叉口,基地北部的人流与车流较多,建筑物南退,尽量留出北侧大面积绿化广场,为从市民中心到办公区的人流提供聚散空间。同时考虑到板式塔楼过长将导致建筑物高宽比增大,对建筑物结构不利,将塔楼设计为3:2长宽比的矩形,综合性价比较好。本项目通过流线分析,其具有组织过境人流的城市功能,存在着衔接市民中心与12地块的斜向关系,为此本大厦在建筑形象、裙房功能组织与空间布局中着意进行设计,着重体现大厦特有的透明开放性,与城市空间的融合,符合现代写字楼的发展潮流,有一定的前瞻性。平面布局的协调主体建筑置于用地西部,36层长方形塔楼直接落地,从中心广场方向看大楼,建筑形象挺阔大气,4层裙楼置于用地东部,与塔楼合为一方形,两者关系简洁明了。办公主入口在北面,面临城市绿化广场,次入口在东面,银行设置在用地东南角,有自己独立的出入口,西南角相对较僻静,设置高档休闲区。首层特别注重对骑楼空间的充分利用与双层过境人流连结与延伸。二、三层分别围绕办公大堂设置证券、餐厅、配套设施,屋顶设计花园及泳池。四楼为高档会所,各部分动静分区明确,联系便捷。五层为避难层,塔楼31层,分为六区,其中Ⅰ、Ⅱ、Ⅲ、Ⅳ区为低区,6~23层可采用独立式单元设计,间隔6间,隔墙可自由组合,基本单元面积为300㎡。24~25为复式办公,设立6个单位,其Ⅱ、Ⅲ、Ⅳ区为中庭式办公,Ⅴ、Ⅵ区26~36层为高区,采用开放式单元设计,其Ⅵ区为中庭式办公,36层作复式中空设计,为总裁办公层。建筑形象的内涵建筑造型以极少主义为设计原则,运用严谨的逻辑概念、理性的思维方法,突破传统体型塑造的设计手法,强调“面”与“窗”设计理念――城市设计的要求,通过面的肌理与虚实变化赋予其独特的表情,既有城市界面的延续,又是视觉的焦点,加上光影的微妙变化,能使之不以高度和体量为标志性,而从周围众多的写字楼中脱颖而出,体现出其卓而不凡的气质。同时注重角部的设计,强调其与市民中心及12地块庭园的对话与对景关系是新现代主义风格关于文脉的一种诠释:西北角采用退级切角造型,上小下大,逐段变化最终与裙房北广场办公主入口的灰空间联贯,有一气呵成之感。东南角采用上下通长的凹入处理体现与街区的关联。塔楼的面设计采用对比与协调相统一的手法,西面由于其独特的景观重要性,采用“双层皮”的作法:即国际流行的双层幕墙设计。墙面由内外两道幕墙组成,内幕墙采用明框幕墙,开有活动窗,外幕墙采用有框幕墙,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可对空气的流动及温度进行调节,双层皮设计有效地解决了西晒遮阳及防噪问题。东、南、北三面采用相同的外墙作法:强调通长的竖向线条,减少日照面。整体挺拔俊朗,其细部尺度划分与西面保持一致。裙房设计各不相同:西面以高柱廊形式对应城市空间,三层高办公大堂采用透明玻璃,以虚为主;东面底层为强化入口,运用曲面加强空间的引导性;南面着重表现骑楼人行天桥与裙房的连接;北面通过较强的虚实变化突出主要入口与广场的呼应。外墙材料采用浅绿色玻璃与亚光深灰色铝板相结合的表现形式,符合生态主题。建筑屋顶设计别具匠心,把矩形切剖成两个斜向对称的玻璃盒子,顶部的分格与双瀛公司的徽标有着某种形式上的关联,隐喻企业文化的主题,体现出其形象的深遂文化内涵,使之具有独创性。对景观价值的重视经过仔细的分析与比较确定,用地西面及西南面景观价值最佳视线无遮挡,为基地得天独厚的景观优势,属一级景观,西北角可远望莲花山,部分视线有少年宫等建筑遮挡,塔楼西南角可俯瞰12地块的庭院景观,这两个视角较好,属二级景观,西北角视野开阔,但未确定因素较多,与南面、北面同属于三级景观。另外注重内部景观的创造,在低区Ⅱ、Ⅲ、Ⅳ区分别设置三段五层高的错接退台式中庭空间,阳光可随时间的交替而东西贯通,高区顶部7层采天光的中庭设计创造出较多的观景平台与长廊。为内部景观设计增加了丰富的层次,实现内外景观的交融。结构体系设计以“简洁、实用、经济、合理”为设计原则,采用内筒外框的混凝土结构体系,核芯筒平行居中,符合力学原则。为适应塔楼设置通透中庭和分高低区两区的需要,把矩形塔楼分成南北两个体系,中部可局部抽空,中部连接楼层,按空腹桁架结构概念设计。结构支撑体系角部作加强处理,此设计理念在原核筒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为平面及空间布局的灵活弹性设计与高使用率的平面布局创造了条件,但仍属于常规结构设计范畴。经过反复计算与论证,其双筒与单筒造价大致相当。生态主题的体现生态主题首先体现在写字楼的共享中庭及天井的设计中,建筑分别在西侧与东侧打开三个五层高的“窗口”,并在中心设置贯穿窗口的十五层高的中庭,在顶部设置七层高的天井。此设计手法将阳光、绿化、空气等自然元素引入写字楼内,实现阳光办公的概念,使之成为能“自由呼吸的建筑”,改变以往办公空间的单调、封闭的缺陷,办公人员可以更加接近自然,写字楼的环境质量品质得到了提高。同时,西侧开口,把深南大道、水晶岛以及市民中心广阔优美的视野引入到写字楼内,东西向贯通,使得城市空间与街区空间得以连接。同时中庭的设置使建筑具备了更好的节能效应,开口部设置封闭的太阳能玻璃幕墙,可采用电脑操纵其开启,与吸放热量调节室内湿度、温度,实现真正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智能化系统管理。双层玻璃幕墙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每隔二、三层设置楼板,使之成为一条有共享意义的观赏中心广场的景观通廊。办公大堂的设计气派大方,主门厅设在裙房的西北侧,三层通高与东西二层高的次门厅形成L形空间,中部为四层高中庭把两部分联系,颇具气势,有很强的空间染力。生态主题其次体现在环境规划设计中的绿化空间,错落退级的大平台成了空中花园。裙房屋顶结合会所的休闲功能布置成露天花园,塔楼顶层也设计成别有情趣的天台花园。另外,北面城市广场的绿地也是景观规划的重要部分,裙房首层东北角设置了水池,成为广场绿化空间与东西入口的过渡空间。西南角的下沉休闲场所也是室外绿化空间向建筑室内的延伸。人性化的细节设计是生态主题的重要组成,如复式办公的设计,这样的办公室的内部空间功能划分明确,活跃办公氛围。银行考虑独立的运钞出入口,与办公人流互不干扰。对高新生态科技的运用本项目提出“高新生态科技”的概念,着重表现在“对双重幕墙”和“双层地板”技术的运用上。当代建筑对技术发展的关注点也已经从纯粹的“硬技术”转向开发各种利用可再生能量和物质材料的生态技术,使固定的建筑外围护结构具有相对外部气候条件变化和内部使用功能的变化而可以进行自我调整的功能,这样外围护结构就成为建筑的“皮肤”,可以进行呼吸,既控制建筑系统与外界生态系统环境的能量和物质材料的交换,又增强了建筑适应持续变化的外部生态系统环境的能力。双层幕墙结构系统:双层幕墙结构阻挡了高空的风力,使得人们可以在高层建筑中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流入室内,使大楼基本上放弃了昂贵的机械空调(节省70%自然通风),也节约了热能(节能30%)。设计“双层皮”的外墙,形成复合空间或空气间层,屋顶设置遮阳格片的屋顶花园,利用中庭和双层皮创造自然通风。在两层玻璃之间的夹层中也可加装深色的百页,外墙的遮阳装置可以成为一种利用太阳能的加热装置,将中空的墙与通风系统联结起来,不仅大大减少了排风扇的数量,而且在一年的绝大部分时间可以完全保证充足的自然通风,和吸收太阳热量的热惰性楼板与地板间的冷空气所形成的温度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