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概论LogisticsManagement主讲教师:曹利军教学要求了解国内外物流业的发展状况;了解物流及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了解物流管理的实务操作主要内容物流管理理论与实践现代物流产业的形成机理职能物流——包括仓储、库存、运输、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企业生产物流和购销管理;物流的新发展——物流战略管理、供应链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物流信息化第一章物流学基础第一节物流的概念第二节商流与物流第三节物流活动的构成第四节物流的性质与作用第五节物流学的体系第六节物流管理学第一节物流的概念一、物流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物流概念最早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从20世纪初到现在的100年时间里,物流概念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回顾物流的发展过程和历史上经典的物流概念,不仅有利于我们了解物流的发展规律,更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入地理解物流的内涵。从理论上认识物流始于约翰·克伦威尔。1901年,他在美国政府报告《农产品物流产业委员会报告》中论述了对农产品物流产生影响的因素和费用,是有关物流的最早的论述。1905年,美军少校琼西·贝克在其所著的《军需和军需品运输》一书中提出物流的概念,叫做Logistics。他是从军事后勤的角度提出的,称Logistics是“与军备的移动与供应有关的战争的艺术的分支”。这就是军事后勤学派的Logistics概念。1915年,美国的市场营销学者阿奇·萧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提出物流的概念,叫做PhysicalDistribution。首次提出市场营销具有产生需求和实物分配两大功能,可称为具有现代意义的物流概念的早期萌芽。1916年,魏尔德提出营销渠道(MarketingChannel)的概念,并且认为市场营销能产生三种效用:占有效用、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1918年,英国的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其公司宗旨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达到批发商、零售商及用户手中。这一举动被一些物流学者誉为是有关“物流活动的最早文献记载”。1929年,弗雷德·克拉克在《市场营销的原则》一书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商品所有权转移所发生的各种活动,从而将物流进一步纳入市场营销的范畴,将流通机能划分为交换机能、物流机能和辅助机能三部分。在同一时期,具备一定现代意义的物流活动也开始出现。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的定义为:“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在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经济活动”。在军事后勤领域,1941-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事兵站后勤活动的开展,以及英国在战争中对军需物资的调运的实践都大大充实和发展了军事后勤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美国的韦勃斯特大辞典,在1963年把军事后勤定义为“军事装备、物资、设施与人员的获取、供给和运输”。军事后勤的理念和方法被引入到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被人们称为“工业后勤”、和“商业后勤”。1956年,日本向美国派出了“搬运专业考察团”(也有称为“流通技术考察团”),此举动对日本未来物流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日本于60年代正式引进了“物流”这一概念,并将其解释为“物的流通”、“实物流通”的简称。日本通产省物流调查会的定义:“物流是制品从生产地到最终消费者的物理性转移活动。具体是由包装、装卸、运输、保管以及信息等活动组成。”日本通商产业省运输综合研究所认为:物流是“商品从卖方到买方的场所转移过程”。美国国家物流管理委员会于1976年在定义物流管理中指出:“物流活动包括,但不局限于:为用户服务、需求预测、销售情报、库存控制、物料搬运,订货销售,零配件供应、工厂及仓库的选址、物资采购、包装、退换货、废物利用及处置、运输及仓储等”。1985年,美国物流协会将物流定义为:为迎合顾客需求而对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1992年美国物流协会将物流定义更新为:为迎合顾客需要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施与控制过程。1994年欧洲物流协会(EuroneanLogisticsAssociation):“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及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1998年,美国物流协会又对物流进行了重新定义,目前该协会对物流最新的定义即:“物流是供应链活动的一部分,是为满足顾客需要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产地到消费地高效、低成本流动和储存而进行的规划、实施、控制过程。”物流概念传入后,我国众多研究机构和学者也提出了自己对物流的理解。其中原国内贸易部产业发展司就认为:物流是以最小的费用,按用户要求,将物质资料从供给地向需求地转移的过程。主要包括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物流加工和信息处理等活动。还有一种7R定义法,认为物流(logistics)就是“在恰当的时间、地点和恰当的条件下,将恰当的产品以恰当的方式和恰当的成本提供给恰当的消费者”。在该定义中,用了七个“恰当”(right),故称为7R法,这一定义深刻揭示了物流的本质。2001年7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该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从上面不同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怎样定义物流,都离不开对物流要实现物品或服务位移这一基本意义的描述。实际上,物流就是指运用各种手段,使物品或服务发生位移,满足客户要求的过程。物流的早期意义侧重于流通,随着物流向专业化、综合性的方向发展,它逐步向现代物流转型。物流定义的发展,也是管理在物流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的过程。有人甚至说,现代物流不是流通业的发展,而是管理的产物。物流之所以成为“第三利润源”也是通过管理,即通过对整个供应链环节的整合而产生的。因此,后来的物流定义基本上都引入了计划、控制等管理学专业术语。管理已经与现代物流密不可分,甚至有取而代之的势头,这是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一大区别。从上述介绍的物流概念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对物流概念的理解有所不同,但是它们反映出以下几个基本点:第一,物流概念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生产、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不断进步密切相关。第二,物流概念与物流实践最早始于军事后勤,而“物流一词没有限定在商业领域还是军事领域。物流管理对公共企业和私人企业活动都适用”。第三,物流无论从实物供应(Physicaldistribution)还是后勤的内涵中都强调了“实物流动”的核心。第四,物流的功能主要以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信息等所构成。Logistics与PD的区别Logistics与PD在我国都被翻译成“物流”,在美国和日本也有将二者作为同义语使用的情况。但是,从物流管理发展的过程看,PD与Logistics还是有着显著的区别。一是PD局限在对销售领域物流活动的管理,没有包括采购物流,比Logistics概念包含的范围小。二是PD强调的物流合理化范围通常只停留在物流部门内部,与生产和采购部门缺乏沟通联系,物流与生产和销售活动没有实现一体化管理。而Logistics则包括了从原材料采购、在制品移动到产成品销售全过程的物资流动,物流合理化不仅限于物流部门内部,而且扩展到生产和销售部门。Logistics将物流活动从被动、从属的地位上升到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成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概念已不仅仅是对活动概念的集合,而是上升到了管理学的层次上。如果把物流概念(PD)出现之前对物流功能活动的个别管理比喻为分散的点状管理,PD就是由点连成的线状管理,而Logistics则是由线构成的平面管理。企业内的物流管理到了这个阶段,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的余地已经变得很小。为进一步挖掘物流的潜力,需要超越个别企业的范围,将上下游的关联企业作为整合对象,排除企业间的重复作业,使物流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实现从原材料生产一直到商品配送全过程的物流一体化管理-------供应链管理。逐渐获得附加价值的存货的流动顾客物流(PD)制造支援采购供应者需求信息的流动企业Logistics的全过程二、物流的分类1、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2、企业自营物流、外购物流、第三方物流3、其他分类现代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内容物流服务特点物流服务管理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传统物流现代物流价格竞争提供标准服务各种物流功能相对独立无物流中心不能控制整个物流链限于地区物流服务短期合约无外部整合系统有限或无EDI联系无卫星定位系统有限或无现代管理广泛的物流服务项目第三方物流被广泛采用采用物流中心供应链的全面管理提供国际物流服务与全球性客户的长期合作以降低总物流成本为目标增值物流服务为顾客提供“量身定做”的特殊服务实时信息系统与顾客、海关等的EDI联系卫星跟踪系统存货管理系统全球质量管理时间基础管理业务过程管理2、企业自营物流、外购物流、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出现的早期,绝大部分物流活动都是由需求者自身完成的,即使发展到今天,仍有相当大部分物流活动没有走向市场,这类物流活动称为企业自营物流。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商品的供给主体和需求主体作为市场中的第一方和第二方逐步退出物流操作领域,而由专业的物流企业以第三方的身份来完成二者之间的物流任务,这种类型的物流就属于外购物流。专业的物流企业如果采用了现代物流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并以合同的形式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则可以称为第三方物流(thirdpartylogistics,TPL),此时的物流企业便称为第三方物流企业。3、其他分类①根据供应链过程将物流划分为采购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和废弃物流;②以企业边界为标准将物流划分为企业内物流和企业外物流;③按物流活动的适用性划分为一般物流和特殊物流,等等。三、现代物流理念1、物流是市场的延伸理念20世纪20年代,物流还是被作为流通的附属机能。30年代起,人们从有利于商品销售的愿望出发,探讨如何进行“物资的配给”和怎样加强对“物资分布过程”的合理化管理,其核心部分正如日本学者学者羽田升史所说:“物流被看成是市场的延伸。”新的内涵:1、通过为用户提供物流服务来开拓市场。2、将物流功能和物流设施的建设,看作为潜在的市场机会。3、物流被看作是市场竞争的手段和策略。4、物流被视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军事后勤”与物流服务理念1、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根据军事上的需要,在军火和军需品的战时供应中,运用后勤管理(LogisticsManagment)方法,对军火的运输、补给、屯住、调配等实物运动进行全面管理,此举对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保障作用。2、二战后,后勤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被引入到工业部门和商业部门后,其定义中包括下列一些业务活动: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贮存,用户服务等。3、军事后勤为部队和战争服务,工业后勤为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服务,商业后勤为商业运行和顾客服务,总之,物流的核心是服务观念。4、美国物流管理协会1984年对物流重新定义为:“为了符合顾客的要求,将原材料、半成品、完成品以及相关的信息从发生地向消费地流动的过程,以及为保管能有效、低成本地进行而从事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行为。”由此,物流也完成了从PD向Logistics的转变。5、随着服务理念的深化,物流服务出现了层次性变化,从物流的基本服务延伸到增值服务、高水平的“零缺陷”服务和高投入高产出的超值服务。6、今天无论是对生产企业还是流通企业,都必须回答你所能提供什么物流服务,物流服务平台与服务战略已成为企业物流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3、物流价值与利润理念1、1962年美国著名经营学家彼得·德鲁克在《财富》杂志上发表了题为《经济的黑色大陆》一文,他将物流比做“一块未开垦的处女地”,强调应高度重视流通以及流通过程中的物流管理。物流的价值和利润的理念在实业界产生了巨大的震动。2、根据发达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