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本章结构第一节认识与实践第二节真理与价值第三节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第一节认识与实践本节主要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一)科学的实践观1.实践: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感性物质活动。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客观过程。主体: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中介: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的程序和方法。主、客体的实践关系实践实践主体实践中介实践客体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红花!8主体和客体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是以主客体实践关系为基础,同时渗透着主客体的价值关系。认识关系实践关系价值关系主体和客体的相互关系主体客体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仅仅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而且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实践的特点自觉能动性直接现实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的特点实践是通过人与客观世界的实际的相互作用而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的活动,是人与世界之间实实在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过程。同时,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可以感知的,所以它又被称为“感性的活动”。①、实践是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人具有理性思维,所从事的是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只有人的自觉的、能动的活动才具有真正实践的意义。②、实践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③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3.实践的基本形式•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恩格斯(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国家体育场“鸟巢”设计图案例分析天花及其防治技术:天花最早流行在3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古埃及的木乃伊身上已见到天花的疤痕,天花曾是全球流行最广的一种传染病。公元前6世纪,印度发现天花流行。天花在欧洲中世纪也留下阴影,平均每5人中就有一位“麻脸”。甚至连至高无上的国王也难逃厄运,法国国王路易十五、英国女王玛丽二世、德国国王约瑟一世、俄国沙皇彼得二世都被天花夺命。18世纪,欧洲人死于天花的总数达1.5亿人。天花也没有放过美洲,据记载,1872年天花在美国流行,仅费城一个城市就有近2600人死于天花。•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引发的问题研究:必须发明一种可直接探测前方障碍物的仪器,以便使轮船在黑夜或大雾等不良海况下安全航行。实践为人提出了新的认识课题,新的问题,新的指向物。•第三,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第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马克思认识是什么?认识是什么?如何理解认识的本质?这是认识论中的核心问题,也是一切认识论理论都要探讨和回答的问题。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唯物主义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唯心主义先验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从思想和感觉到物唯物主义反映论第一,认识是关于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这是唯物主义反映论区别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之点。第二,认识能够提供客观世界的正确映象。这是唯物主义反映论区别于不可知论的根本之点。自然界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去读它,我们就可以认识它。费尔巴哈没有被反映者,就不会有反映。唯心主义先验论认识:先于物质、先于人的实践经验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Berkeley“存在就是被感知”,世界不过是“感觉的复合”或“观念的集合”。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人之所不学而知者,其良知也。知识就是回忆孟子柏拉图(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本质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反映论旧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直观消极被动辩证积极能动旧唯物主义反映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主体客体主体实践客体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是否在实践中考察认识问题是否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活动。所以,又被称为直观、消极、被动的反映论。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二是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两个严重的缺陷: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其次,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三)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实践实践主体实践中介实践客体主体趋向客体:认识关系价值关系鬼从何来?蛇!杯弓蛇影36以主客体信息交流为基础,以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为本质的反映。主体客体摹写选择建构创造认识认识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运行机制认识的特点:摹写性,创造性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1)反映具有摹写性。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状态属性关系本质规律客观事物人的认识(2)反映具有创造性。人的反映过程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且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抽象、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反映的创造性表现了反映的能动性。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虚拟认识对象人的反映能动反映的基本特点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案例分析•案例:王阳明观竹的教训——认识来源于实践这是关于明代思想家王阳明的故事。明代中期,在我国江南一个大官僚地主的庭院里,有个小亭子,亭子旁边长着一片茂密的竹子。这时,年轻的王阳明伙同一个姓杨的朋友坐在亭前,面对着竹子,全神贯注;目不旁视,静静地体会着关于竹子的道理。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到了第三天,姓杨的朋友累病了,被人抬下去了。王阳明依然面对竹子,静坐体会。第三天、第四天过去了,没有体会出关于竹子的道理来;第五天、第六天过去了,还是没有一点效果。到了第七天,王阳明也病倒了,同样被人抬了下去。面对竹子,静坐七天,关于竹子的道理,是一无所获。讨论:认识是如何反映客观世界的呢?或者说,客观世界是通过什么渠道反映到人们的头脑中来的呢?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一)从实践到认识•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两种形式: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并经历从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实践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各个方面的认识。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具体性直接性感性认识感觉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一种最简单的反映形式。感觉知觉是对事物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综合反映。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苹果(知觉)=红+甜+硬+……知觉表象是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表象表象•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本质、内部联系、全体和自身规律性的认识。理性认识概念判断推理间接性抽象性理性认识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汽车概念判断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回答。苹果是水果。推理推理是根据事物之间的联系,由已有判断推出新判断的思维形式。所有学生都要参加考试,王强是一名学生,所以王强一定要参加考试。一方面:二者相互区别,是认识的两种形式。另一方面:二者相互统一。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F=GM1M2/R2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于源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这条狗是白色的。判断感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如果割裂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就会走向唯理论和经验论。在实际工作中就会犯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怎样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第一勇于实践,积累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第二,运用辩证思维的科学方法。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大定律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能习惯信念动机欲望意志情感非理性因素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有的对认识起到消极作用。(二)从认识到实践•1实现第二次飞跃的必要性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须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亚里斯多德: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伽利略: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相同。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2、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第一,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第二,需要将理论转化为路线、方针、政策等中介。第三,必须为群众所掌握。第四,要有正确的工作方法。(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实践和认之每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入到较高级的形式。1、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2、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人们认识的任务也是无限的。认识过程的上升性“光”的本质爱因斯坦:光既有粒子性,又有波动性。惠更斯:光是波。牛顿:光是“粒子”认识过程的无限性托勒密(约90—168年)地心说哥白尼(1473—1543年)日心说赫歇耳(1738~1822年)无心说本节主要内容•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二真理的检验标准•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一)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含义Platoisdeartome,butdearerstillistruth.亚里斯多德“在真理面前,我半步也不退让!”1600年2月17日,一场罪恶的火焰,烧死了意大利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布鲁诺。布鲁诺反对罗马教会的腐朽制度而离开修道院,大胆地宣传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宣扬新思想。他曾说:“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在刑场上,面对威胁利诱,布鲁诺响亮的回答:“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界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的!”“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布鲁诺马赫黑格尔詹姆斯多数人承认的就是真理真理是“绝对观念”的自我显现有用即真理各种唯心主义真理观错误的实质,都是将真理和真理标准放在了主观的范畴之内。唯心主义对真理的解释真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主体客体通过实践正确反映真理错误反映谬误2.真理的客观性日心说地心说•真理的客观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真理所反映的对象是客观的。第二,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第三,真理的检验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而改变。绝对性相对性客观真理坚持唯物论坚持辩证法(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伽利略的胜利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世界是可知的。真理的绝对性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真理所反映的对象在广度上是有限的。真理所反映的对象在深度上是有限的。真理的相对性冥王星真理确定性、无条件性绝对性近似性、有条件性相对性从内容和认识能力上看从广度和深度上看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第一,具有绝对性的真理和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相互渗透和相互包含的。第二

1 / 13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