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题万方:1、指姿态多种多样。如“仪态万方”。2、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万方多难:多指国家处于山河破碎、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难关头。“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第一课时1、了解杜甫、冯至。2、阅读“长安十年”部分并填表。“诗圣”杜甫杜甫,字子美,唐朝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反映唐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故有“诗史”之称。他的诗表达悲天悯人情怀,济世安民思想,以及其高尚人格和完美技巧,故又有“诗圣”之称。他与李白并称为“李杜”,他更被宋代江西派奉为鼻祖,著有《杜工部集》。作者简介冯至(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回国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作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其诗歌创作主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作为学者,他的杜甫研究和歌德研究都十分优秀。此外,他的散文作品《山水》和小说《伍子胥》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杜甫遇到的困顿代表作品诗歌特点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杜甫遇到的困顿代表作品诗歌特点长安十年(746—755)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杜甫遇到的困顿代表作品诗歌特点长安十年(746—755)政风腐败,边疆失利,民生凋敝。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杜甫遇到的困顿代表作品诗歌特点长安十年(746—755)政风腐败,边疆失利,民生凋敝。初到长安—应征考试—充当宾客—回洛阳——玄宗盛典,杜甫写赋,奸臣作怪—请京官援引—贫病交加—咸阳桥遇征人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杜甫遇到的困顿代表作品诗歌特点长安十年(746—755)政风腐败,边疆失利,民生凋敝。初到长安—应征考试—充当宾客—回洛阳——玄宗盛典,杜甫写赋,奸臣作怪—请京官援引—贫病交加—咸阳桥遇征人政风腐败,入仕困顿;寄人篱下,生活困顿;病痛饥寒,身体困顿;暴力开边,民生困顿。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杜甫遇到的困顿代表作品诗歌特点长安十年(746—755)政风腐败,边疆失利,民生凋敝。初到长安—应征考试—充当宾客—回洛阳——玄宗盛典,杜甫写赋,奸臣作怪—请京官援引—贫病交加—咸阳桥遇征人政风腐败,入仕困顿;寄人篱下,生活困顿;病痛饥寒,身体困顿;暴力开边,民生困顿。《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杜甫遇到的困顿代表作品诗歌特点长安十年(746—755)政风腐败,边疆失利,民生凋敝。初到长安—应征考试—充当宾客—回洛阳——玄宗盛典,杜甫写赋,奸臣作怪—请京官援引—贫病交加—咸阳桥遇征人政风腐败,入仕困顿;寄人篱下,生活困顿;病痛饥寒,身体困顿;暴力开边,民生困顿。《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形成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总结长安十年的生活磨砺,杜甫已变成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不但在思想上已经成熟,而且在艺术上也已形成了沉郁顿挫(郁:低沉郁积。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的诗歌风格.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流亡(755—757)安史之乱开始杜甫在长安沦陷前的一个月离开了长安。《春望》《月夜》《北征》二、阅读“流亡”,填表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流亡(755—757)安史之乱开始离开长安—白水沦陷—逃亡途中—被俘、困居长安—逃离到凤翔—被任左拾遗—回家途中所见《春望》《月夜》《北征》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二、阅读“流亡”,填表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757—759)三、阅读“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填表“三吏”,“三别”六首之中有五首均写人民的兵役之苦,但互不重复。,诗中跳动着作者一颗痛苦的矛盾的心.一方面,他为人民的不幸而悲伤;另一方面,他又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考虑而支持人民去做出牺牲.他的忧国与忧民之情矛盾而又统一在作品中.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757—759)唐军收复长安,肃宗也回到长安。杜甫和家属再次回到长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阅读“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填表“三吏”,“三别”六首之中有五首均写人民的兵役之苦,但互不重复。,诗中跳动着作者一颗痛苦的矛盾的心.一方面,他为人民的不幸而悲伤;另一方面,他又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考虑而支持人民去做出牺牲.他的忧国与忧民之情矛盾而又统一在作品中.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757—759)唐军收复长安,肃宗也回到长安。杜甫和家属再次回到长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渐远离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过渡。三、阅读“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填表“三吏”,“三别”六首之中有五首均写人民的兵役之苦,但互不重复。,诗中跳动着作者一颗痛苦的矛盾的心.一方面,他为人民的不幸而悲伤;另一方面,他又为国家民族的命运考虑而支持人民去做出牺牲.他的忧国与忧民之情矛盾而又统一在作品中.总结杜诗中反复呈现的两种感情旋律:一、无论“慨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二、杜甫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放弃对生活的承担与执著的意志。四、西南漂泊时期(公元759-768)政治的绝望,生计又成问题。成都,投往严武处。代表作品:《秋兴》八首﹑《蜀相》﹑《登高》﹑《旅夜书怀》《登岳阳楼》《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大量名作。诗风也更加苍老沉郁.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内容博大精深感情忧郁苍凉表达上的迂折含蓄章法结构回环变化语言上的精练警策音节上的铿锵洪亮题材的严肃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风格小结:沉郁凭借顿挫,顿挫服从沉郁,二者相辅相成,构成了杜诗的主要风格。(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备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最终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中。【补充小结】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四)西南漂泊时期(公元759-768)•(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一、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它深刻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风貌,生动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历程。试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为什么杜甫的诗歌会被称为诗史?问题探讨他在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叹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二、“还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要写够,写出分寸。”请从原文中找出一两处具体,说说冯至是如何实践他的这种写作要求的?杜甫是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关注现实,关心民生疾苦,这些在他的诗歌中都有很具体的放映。但是,杜甫并不是一个高大全的人物,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由于时代的原因,他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比如:①“他在长安一带流浪,一天比一天穷困,为了维持生活,他不能不低声下气,充作贵族府邸的‘宾客’。”②“他40岁以前存留下来的并不多,一共不过50来首,其中固然有不少富有创造性的诗句,但歌咏的对象不外乎个人的遭遇和自然界的美丽和雄壮。”③最后一节结尾指出杜甫对统治阶级的某些幻想,以及对“变乱”在、性质的模糊看法,这也是杜甫历史局限性的表现之一。通过上面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冯至在作品中刻画了一个为贫困和仕进心折磨的真实的杜甫。但是,作者如实写出杜甫的局限性,不不会削弱杜甫的伟大,相反。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与杜甫辉煌的艺术成就相比,他的人生堪称悲剧,你认为造成这样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社会个人皇帝昏庸奸臣当道战乱频繁性情选择命运巧合如果你是杜甫,你是会选择怎样的人生?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都要活出价值,即使不能千古留名,也不能遗臭万年。杜甫的人生是悲惨的,但也是幸运的。没有坎坷的经历,怎么能有千古的诗文?一千多年过去了,谁还记着那些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只有老杜的诗文才是我们民族永恒的瑰宝,值得我们去学习和缅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大江东流去,游子日月长。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