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制定背景、原则、过程及主要特点报告人:张彩荣研究员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2014年9月22日西安.东大秦龙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安监总煤调〔2013〕135号各产煤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各省级煤矿安全监察局,司法部直属煤矿管理局,有关中央企业:为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组织制定了《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2013年12月31日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贯彻《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的通知《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自3月1日正式实施,各级煤矿监管监察及行业管理部门要贯彻并督促煤矿落实规定要求。各煤矿要加强地质基础工作,2015年之前完成矿区(井)隐藏致灾因素普查、地质类型划分和相关地质报告编制等工作,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保障。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4年2月28日一、制定背景二、制定原则三、制定过程四、主要特点报告提纲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矿井地质规程》(试行)和《露天煤矿地质规程》(试行)是原煤炭工业部于1984年5月和1983年11月颁布实施,至今已30年。两部规程凝聚了老一辈煤矿地质工作者的心血,其在指导煤矿地质工作、保障煤矿建设和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本次《煤矿地质工作规定》制定的基础。由于煤炭工业体制变化、科学技术进步和采矿地质条件变化等原因,地质规程已不能满足煤矿建设和安全生产的需要,修订势在必行。背景1原地质规程已不能满足煤矿建设和安全生产的需要从国家层面,世界上只有前苏联和我国有矿井地质规程.上世纪50年代,我国煤炭地质勘探与矿井地质参照前苏联规程.62年我国制定了第一部矿井地质规程84年版矿井地质规程是第二部,首次提出矿井地质条件分类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程度为主要依据其他开采地质条件为辅助依据.矿井地质条件分为五类规定了矿井不同阶段地质工作内容与要求背景2煤矿地质工作已从建设生产的技术基础转为安全高效基础安全发展是国家发展战略,以人为本是社会崇尚的理念。煤矿开采地质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煤矿瓦斯、水害、顶板及冲击地压等已成为制约煤矿安全高效开采的主要地质因素。2008-2013年间,顶板、瓦斯和水害事故成为煤矿安全事故的主要灾害类型。小煤窑开采,留下安全隐患。煤矿安全高效开采依赖于地质条件查明程度。煤矿地质工作是安全开采的基础工作。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200820092010201120122013死亡人数年2008-2013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统计图顶板瓦斯水害运输火灾机电放炮年份事故类型事故总数较大事故重大以上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占比/%起数/死亡人数占比/%起数/死亡人数占比/%2010瓦斯145/62310.3/25.657/29951.8/57.811/22045.8/41.4水害38/2242.7/9.213/6011.8/11.66/13725/25.82011瓦斯119/5339.9/2743/23350.6/56.612/20757.1/59.1水害44/1923.7/9.716/7818.8/18.96/8528.6/24.32012瓦斯72/3509.2/25.329/14440.8/41.07/15943.8/58.2水害24/1223.1/8.88/8011.3/14.25/5731.3/20.92013瓦斯59/3489.8/32.620/11943.5/53.110/19271.4/78.4水害21/893.5/8.311/4823.9/21.42/2814.3/11.42010-2013年我国煤矿瓦斯、水害事故统计背景2煤矿地质工作已从建设生产的技术基础转为安全高效基础2013年我国煤矿事故分析报告指出:大多数水害事故都是由于采空区分布情况、积水情况不清以及盲目作业造成。大多数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在地质构造带和煤层急剧变化处,地质条件未完全查清。7次重大瓦斯事故中有3起是采空区集聚瓦斯引起的。煤矿安全高效开采依赖于地质条件查明程度,煤矿地质工作是安全开采的基础工作。84版《地质规程》地质类型划分主要依据是构造复杂程度和煤层稳定性,辅助依据是开采地质条件(顶底板和煤层倾角)。在查清构造和煤层稳定性的同时,必须关注瓦斯、水害、顶底板、陷落柱及冲击地压等致灾地质因素。需要从安全高效开采角度重新确定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标准。010203040506070顶板瓦斯水害运输火灾机电其它2010-2013年煤矿较大以上事故统计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背景3安全高效需考量各地质因素,重新确定地质类型划分标准地质因素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断层褶皱岩浆岩煤层稳定性其他开采地质条件顶底板倾角特殊地质因素80年代现今致灾地质因素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断层煤层稳定性其他开采地质条件顶底板褶皱倾角岩浆岩特殊地质因素瓦斯地质水文地质冲击地压陷落柱天窗火区采空区老窑背景3安全高效需考量各地质因素,重新确定地质类型划分标准地质因素代号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地质构造复杂程度断层a大、中型断层很少大、中型断层不多,且很少互相切割交叉大中型断层较多或断层不多,但互相切割交叉大中型断层发育或断层相互切割严重褶皱b产状单一很少有波状起伏产状变化不大,有少量宽缓褶皱产状变化较大,褶皱比较发育,或有一定数量紧密褶皱产状变化很大,紧密褶皱发育岩浆岩c没或很少受岩浆岩侵入影响仅局部岩浆岩侵入,规模不大,对煤层影响不大岩浆岩侵入范围大,侵入体数量多,不规则,对煤层破坏较严重侵入体多,影响范围大,侵入层位多变,形状复杂,破坏大,部分煤层失去开采价值煤层稳定性c稳定和较稳定80%以上稳定大于40%稳定和较稳定60~80%稳定和较稳定45~60%不稳定和极不稳定55%以上其他开采地质条件顶底板d平整、完整、裂隙不发育较平整、完整、局部凹凸不平,裂隙不很发育凹凸不平,裂隙比较发育,岩性较松软破碎凹凸不平,裂隙发育,顶板岩性松软、破碎倾角e15。15。~30。//特殊地质因素f简单较简单较复杂复杂煤矿地质因素复杂程度标准(84版)一是没有瓦斯、水文地质等主要地质因素二是没有对特殊地质因素和简单、较简单、复杂和极复杂的具体界定煤层稳定煤层较稳定煤层不稳定煤层极不稳定煤层主要指标辅助指标主要指标辅助指标主要指标辅助指标主要指标辅助指标薄煤层Km≥0.95γ≤25%0.95>Km≥0.825%<γ≤35%0.8>Km≥0.635%<γ≤55%Km<0.6γ>55%中厚煤层γ≤25%Km≥0.9525%<γ≤40%0.95>Km≥0.840%<γ≤65%0.8>Km≥0.65γ>65%Km<0.65厚煤层γ≤30%Km≥0.9530%<γ≤50%0.95>Km≥0.8550%<γ≤75%0.85>Km≥0.7γ>75%Km<0.70评价煤层稳定性的主、辅指标Km—煤层可采性指数;n—参与煤层厚度评价见煤点总数n′—煤层厚度大于或等于可采厚度的见煤点数。nnKm'γ—煤厚变异系数M1—每个见煤点的实测煤层厚度,mM—煤矿(或分区)平均煤层厚度,mn—参与评价的见煤点数S—均方差值,m%100MS211()1niMMSn煤层稳定性以厚度变化定量评定据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3年统计资料:我国井工煤炭产量占总产量88%,大中型煤矿平均开采深度接近500m,深度超过1000m的有40多处,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有3284个,冲击地压矿井数量达到142个,每年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上升幅度远高于煤炭产量上升幅度。安全高效需要全面考量各地质因素,重新划分煤矿地质类型背景3安全高效需考量各地质因素,重新确定地质类型划分标准地质规程中引用的政策、规范在名称或内容等方面均已发生了较大变化和调整;有关煤矿地质工作已颁布了许多新规程、规范。引用情况被引用标准引用地点露天煤矿地质规程(试行)矿井地质规程(试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试行)第13条煤炭资源地质勘探规范(试行)1980第14条、第38条第23条、第69条煤田勘探钻孔质量标准第36条煤田地质钻探规程(试行)第36条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第36条生产矿井储量管理规程(试行)第38条、第39条、第44条第42条煤矿安全规程第74条现行《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和《煤矿防治水规定》等对构造、瓦斯、水、冲击地压、地热和边坡等灾害的防治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对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背景4地质规程应与现行煤矿安全生产相关规程(规定)一致据《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要达到75%以上;安全高产高效煤矿达到800处,千万吨级煤矿达到60处。安全高产高效煤矿需要及时准确查明大于或等于5米的断层、地质异常体和其他影响安全高效开采的地质信息。地质规程对构造、瓦斯、水害、陷落柱和其他地质异常体的勘查工作要求已不能满足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需要,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改。背景5煤矿机械化和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需要更及时更准确的地质信息以保障安全高效开采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能够探测5m以上断层,井下物探能实现掘进工作面3~5m断层、含水层或导水通道的超前探测;井下定向钻探深度已达1881m。煤矿地质学、瓦斯地质学、矿井水文地质学等学科发展及新技术应用,为煤矿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计算机、电子通讯等技术发展与普及,为煤矿地质灾害监测监控、煤矿地质信息动态化管理提供了重要保障。YT120(A)音频电穿透仪YDZ(A)矿用直流电法仪YD32(A)高分辨电法仪YTR(D)瑞利波探测仪矿井坑透探测仪ZDY4000LD(A)ZDY6000LD(A)背景6地质探测与信息技术进步及装备提升,为煤矿综合探测、预测预报、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支撑一、背景修订84版地质规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家安全发展战略的需要,是提升煤炭行业技术水平,促进煤炭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煤矿安全高效开采,提高地质保障能力的需要。一、制定背景二、制定原则三、制定过程四、主要特点报告提纲1、一致性原则,服务煤矿安全生产《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国务院令第446号)、《煤矿安全规程》、《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煤矿防治水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3〕99号。加强煤矿企业准入,生产工艺和技术设备准入,专业技术人员准入要求,主要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煤矿相关专业学历和井下工作经历。煤矿四化建设要求,机械化、自动化、安全质量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要求。全面普查煤矿隐蔽致灾因素要求。加快关闭落后小煤矿9万吨/年及以下,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等灾害严重,发生较大及以上责任事故,超层越界拒不退回和资源枯竭,停产整顿仍然组织生产,没有达到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标准的煤矿。严格煤矿安全准入建设项目核准不低于30万吨/年,90万吨/年。生产工艺、技术设备准入,煤矿企业和管理人员准入,相关专业、中专以上、注安资质、实际经历。煤矿瓦斯综合治理落实煤矿瓦斯抽采利用政策,先抽后采、不抽不采、抽采达标;落实区域防突措施,开采保护层或实施区域性预抽,消除突出危险性,做到不掘突出头、不采突出面;发现瓦斯超限仍然作业的,一律按照事故查处。全面普查隐蔽致灾因素强制查明隐蔽致灾因素加强地质勘查管理,勘查程度达不到规范要求,不得为其划定矿区范围。加强建设生产期间地质勘查,查明井田范围内瓦斯、水、火等隐蔽致灾因素,未查明的必须综合运用物探、钻探等勘查技术进行补充勘查;否则,一律不得继续建设和生产。推进煤矿“四化”建设机械化安全质量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安全监控、人员定位、通信联络系统正常运转,建设完善综合调度信息平台,做到视频监视、实时监测、远程控制。矿长责任、劳动用工提升监管和应急救援科学化水平2013国务院办公厅99号文件要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