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上海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课题指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二○○七年三月目录说明…………………………………………………………(3)第一部分一、科学发展观研究系列…………………………………(6)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系列……………………(8)三、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研究系列………………(10)四、上海加快实现“四个率先”研究系列………………(12)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研究系列…(13)六、新形势下加强社会管理、推进社会建设研究系列…(15)七、推进上海文化发展与管理研究系列…………………(16)八、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系列……………(18)九、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研究系列……………………(19)第二部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系列…………(21)说明一、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课题立项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八届九次、十次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和《中共上海市委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本市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尤其要凸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深化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上海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规律,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注重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全面发展和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二、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指导今年各类课题的申报。申报课题要充分反映本学科及相关研究领域新的进展,力求居于学科前沿,倡导原创性和开拓性研究,避免低水平重复。要着眼于国际局势和新的时代特点,立足于当代中国国情和上海市情,注重研究我国尤其是上海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大课题。三、2007年《课题指南》共分二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系列课题,共有9个研究系列,53个子课题;第二部分为2007年度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三地联合发布的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总题目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系列”,共有12个子课题。申报者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地进行设计申报。四、系列课题条目都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用研究系列的形式在于突出课题研究所涉及问题的广度和深度,强调课题研究应当突破单一学科的局限,而由多学科共同参与。系列课题条目都是规定选题,条目不分学科,都将通过评审对应立项。系列课题的申报者既可以申报整个研究系列,也可以申报研究系列中的某个子课题。若申报整个研究系列,申报者除自己承担其中某个子课题外,还应当落实好整个研究系列中其他子课题的申报者;若申报子课题则每个申报者限报一项。申报者应按《课题指南》条目的内容要求进行设计论证,一般不改动条目。课题的设计论证均要求贯彻理论性、实证性、对策性三者的统一。系列课题一般要求在年内完成,每项子课题都应有相应的独立成果,在此基础上形成整个研究系列的总成果,成果形式主要是系列研究报告。系列课题将采用招标方式评审立项。课题立项后,采用首席专家制,由首席专家对整个研究系列负总责,统筹和协调所有子课题的研究工作。系列课题的成果质量取决于承担者的研究能力,也依赖于整个研究系列的组织协调。鼓励对系列课题开展跨部门、跨单位、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即鼓励实际部门和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联合申报和合作研究。五、2007年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三地联合发布的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简称“联合发布课题”),业经三省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共同协商确定,总题目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系列”。接受三省市专家学者申报,尤其鼓励三省市专家学者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联合研究。课题负责人按所属地区进行申报,由本地区社科规划办公室受理。2007年“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系列”所列出的选题条目及每个条目所附的简要说明提示了这一条目包含的研究方向和领域,申报者可按条目进行课题设计、申请;也可以根据简要说明的提示,结合申报者所在地区的具体实践,另行设计课题并提出申请。无论以哪种方式申请这一系列的课题,申报者都应当强调研究的实证特点和现实针对性,力避空泛。该类课题申请的评审立项工作将由三省市社科规划办联合组织,统一评审,同时立项。课题研究力争在半年内完成,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字数为2万字。六、2007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共设重大课题、系列课题、一般课题和青年课题四类。除重大课题单独组织申报外,其他三类课题同时申报,分类组织评审。七、重大课题、一般课题和青年课题的申报不受《课题指南》条目的限制,但必须遵循《课题指南》的指导思想,根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总体要求具体设计课题。2007年青年课题的申请对象由在读博士生改为在职青年学者,年龄在35周岁以下,尚未获得副高级以上职称。一般课题和青年课题均按学科申报。2007年除立项系列课题外,还将立项一般课题110项、青年课题40项。凡时效性较强的应用研究课题一般要求在立项后一年内完成;基础理论研究课题一般要求在二至三年内完成,也可视研究需要适当放宽。重大课题采用随时申报,具体申报、评审、立项办法详见新修订的《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八、为加强本市哲学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研究,促进学科建设,以使学科研究适应迅速变化发展的社会实践,2007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学科分类目录,延续2005年的调整,将“城市科学研究”同其他一级学科一样单列。其余分类目录不变。第一部分一、科学发展观研究系列总体要求: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优良学风,紧密结合我国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实际,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基本要求、精神实质和实践基础,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1、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研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深入研究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基本要求、精神实质和实践基础)2、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关系研究(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历史经验,尤其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积累的历史经验,概括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新发展)3、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究(立足于对科学发展观的全面理解、准确阐述和正确运用,结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4、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战略思想相互关系研究(全面总结十六大以来,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入研究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战略思想的相互关系)5、树立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研究(深入研究树立科学发展观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探索把科学发展的要求转化为提高党的领导干部治国理政实际能力的政策措施)6、树立科学发展观与推进改革开放研究(深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全面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深入研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提出的新要求、新思考)7、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法制建设研究(深入阐述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深入研究“以人为本”、“五个统筹”思想对中国法治发展的指导意义,系统分析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法治观念与法律制度的重构、可持续发展与法治变革、生态文明与法治、以及各部门法律如何协调推进)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研究系列总体要求: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系统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全面阐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基本内容、目标任务和制度保障。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于当前改革和发展的实际,着眼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总结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理论贡献和现实意义)2、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关系研究(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比较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深入研究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思想逻辑、内在依据和实践基础)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调整我国社会结构、社会利益关系研究(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系统分析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的发展变化,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新要求,阐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调整我国社会利益矛盾和社会关系的思路)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研究(以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深入研究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分析阐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设计论证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特征和本质属性;立足当前实际,研究分析在社会价值多元取向的状态下,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作用和内在关系)6、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研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时代背景、现实基础和内涵本质;研究阐明建设和谐文化与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先进文化的辩证关系;系统分析和谐文化的形态特征、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性和开放性)7、社会主义荣辱观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出发,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社会道德实践的新变化及其面临的新问题,科学分析和阐述“八荣八耻”的时代意义、提出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的思考)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研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实践,围绕法治观念、法律基础和各部门法的相互协调,深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三、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研究系列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转化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永葆先进性,深入研究新形势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1、党政领导体制改革新问题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研究分析党政领导体制的设置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科学论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研究分析地方党政领导体制改革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如何建立、完善相应的权力结构,实现科学、合理的权力配置,创新权力运行和有效监督机制的思路)2、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研究(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分析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形势和面临的任务,重点研究如何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的指导方针和工作格局;如何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