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重阳教学要点:1、了解这首词写作的时代背景。2、学习《采桑子•重阳》,抓住主要句意把握内容,体会诗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和豪迈旷放的情怀。3、研读品味语言,尝试朗读训练,迁移训练。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且背诵这首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导入新课重阳是传统的登高赏菊的日子,文人骚客也少不了吟诗为文以记,但凡作诗文咏重阳,大抵离不了《登高》赏菊、吟秋的内容。多有凄凉之慨。在青年革命家毛泽东笔下重阳节所见所感的又是什么?板书:采桑子·重阳2、解题采桑子,词牌名,本为古乐采桑曲。又名丑奴儿、罗敷媚、醉梦迷、伴登临。重阳,题目。我国农历的九月初九为重阳节,传统上有文人登高赋诗的习俗。一九二九年的重阳是阳历的十月十一日。便呈现出“寥廓江天万里霜”的壮丽景象,“万里霜”写出了秋天的神韵和朝气,由于诗人的革命乐观精神,连秋景也“胜似春光”。全词极大地鼓舞了革命的斗志和信心。3、写作背景:1929年的6月22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直到十一月二十六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九月来信”支持下恢复职务。这首诗反映了他在病中的心情。自主合作1、初读诗歌,对加点字注音并解释。寥廓..江天万里霜2、诵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朗读的感情和语气。诵读提示:这首词写的是秋景秋情,但没有叹老悲秋的调子,而是赞美秋天的壮美景色,抒发诗人的壮志豪情。全词营造了极为壮阔的意境,诵读时,要注意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读出雄健豪迈的气势。3、学生再读课文,师生共同研读,探讨以下问题:①“人生易老天难老”有怎样的哲理意味?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是一句极富有哲理的警句。“人生易老”是将人格宇宙化,韶光易逝,人生短促,唯其易逝、短促,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天难老”却是将宇宙人格化。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序,光景常新。“人生易老”与“天难老”,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既对立又统一,提示人生真谛和永恒真理,闪耀着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正因为“人生易老”,所以我们更应该把有限的生命奉献给无限伟大的革命事业。在此,体现了诗人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情绪是奋发昂扬的。②为什么诗人说“战地黄花分外香”?词中的“黄花”是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绽黄吐芳的满山遍野的野菊花,平凡质朴却生机蓬勃,具有现实和象征的双重性。“分外香”三字写出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人逢喜事精神爽,胜利可喜,黄花也显得异常美丽;黄花异常美丽,连她的芳香也远胜于常。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于一炉,形成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革命战争,又显示了作者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③试谈“一年一度秋风劲”中“劲”字的表达效果。“劲”安,力度极强,写出秋风摧枯拉朽,驱陈除腐的凌厉威猛之势,笔力雄悍,极有刚健遒劲之美。提升拓展1、思考:《采桑子重阳》一诗写于金秋十月,而《天净沙秋思》也是对于秋天的思考,这两首词对“秋”处理方式是否相同?试把自己的认识写成一段文字,与同学交谈。《天净沙秋思》点明是“悲秋”,《天净沙秋思》悲的情调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①诗中绝大多数的景象都是衰老、衰落、萧瑟、惆怅、忧愁的。②“断肠人在天涯”是关键的一句,几近于直接抒情,告诉了人们天涯游子的思乡悲情。③“小桥流水人家”,孤立的看,似少忧悲情调,但其景象为弱小型(不是壮观的大桥、奔腾的江河),又在这惆怅图景的氛围中,所以也给人孤独、寂寞的感觉。又,“小桥流水人家”的团聚、温馨景象正反衬出羁旅游子的漂泊、思乡之愁。比起刘禹锡来,毛泽东便是自觉地和秋愁唱反调。但是,面对秋天的景象,面对秋天的传统母题,毛泽东调动起来的感兴,和刘禹锡、范仲淹、马致远大不相同。重阳季节在他内心激发起来的不但没有忧愁,相反是一派革命乐观主义的豪情。同样是战地的菊花,在陶渊明流传下来的传统中是文人的高洁娴雅,而在毛泽东那里,则是因为战事而特别芬芳。正是因为这样,毛泽东觉得,虽然是秋天,但这样的秋天比春天更美好:“不似春光”,“胜似春光”。2、布置作业:①背诵全诗②回忆或查找几首写秋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