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沉醉的晚上》郁达夫•《春风沉醉的晚上》写于1923年7月,留日回国的郁达夫满怀一腔热血,一心想实现自己的报国梦想,可国内形势已发生根本变化,新文化运动的浪潮已全面消退,反动势力卷土重来,整个社会腐败黑暗,阴云密布,在耳闻目睹了国内贫穷黑暗的现实后,他大失所望,于是创作了一系列揭露社会问题的小说。创作背景:创作缘起•郁达夫这样叙述其创作缘起:“半年来因为失业的结果,我的天天做梦的脑里,又添了许多经验。以己例人,我知道世界上不少悲哀的男女,我的这几篇小说,只想在贫民窟、破庙中去寻那些可怜的读者。”•在这之前,1922年7月22日,郁达夫结束了为时十年之久的留学生涯,从日本返国。他骤失学生津贴,又家境贫寒,非但无人接济,还必须承担起一名儿子、丈夫和父亲的责任,光耀门楣,而此时传统的“士”的地位已经因为封建制度的崩溃而完全颠覆,这位深受传统文化濡染的小知识分子,本欲“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与诗书为侣,以怡情为业,却不料被猛的推入赤裸裸的严酷现实,孤独的身处谋生的最前沿,辗转迁徙,却求职无门,只能降低姿态,做一个“贩卖知识的商人”,自售乏术。而在之前十年的学生生涯中,他不必为三餐而奔波,也无须在现实的层面上向家人尽义务,如今,他必须在物质的层面上,为自己,也为家庭“活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文弱青年,在踏入社会的初始,毫无社会经验,对现实缺乏心理准备和应对技巧,连自身如何立足都不得而知,却内有家庭重压,外受“社会压榨”蹂躏,这种心力交瘁,对于一个敏感、脆弱的青年来说是一座大山。叙述小说故事情节小说的情节围绕着“我”与陈二妹之间关系的变化而展开,请概括“我”和陈二妹关系发展的几个阶段过程。①相遇。疑惧,戒备。②相识。信赖、同情。③隔阂。责备、规劝。④误解消除后的相知。“我”与陈二妹的交往,是一个相识相知的过程,更是一个相互发现的过程。人物形象分析“我”与陈二妹形象“我”:接受过新式教育、失业闲居、囊中羞涩、生活潦倒落魄、苦闷无聊、失意迷惘、忠厚、富于同情心、心地善良、懂得感恩、孤寂的知识分子陈二妹:清瘦矮小、可怜、艰辛、独立、自尊、善良、纯真、坚强的女工“我”在潦倒落魄的情况下,意志软弱,浑浑噩噩,颓废,消极,悲观,感情忧伤,只有在“春风沉醉的晚上”,走到街上去散步,以排解愁闷。陈二妹面对苦难深重,坚忍不拔,有着朴素的反抗精神,她对侮辱与剥削她的资本家和管理人员怀着满腔的仇恨。第一人称叙述的好处是什么?•①内容上,“我”是挣扎于社会边缘的落魄苦闷的知识分子,多少带有作者的影子,“我”在作品中既是人生世相的观察者,也是小说情节的参与者,同时还是一个自我精神的剖析者。•③主题上,以“我”的角度讲述故事,可以真实自然陈述自我的生存状态,刻画剖析自我的心灵世界,让读者认识到无数被那个时代抛弃,因而精神迷惘的知识分子的痛苦和无奈。•④手法上,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相叠加。“我”的视角又使得作品对于陈二妹这一形象的刻画,无一不是在“我”的视野、情感态度和心理反应之下进行的。于是,对于陈二妹的刻画便具有了直接描写与侧面烘托相叠加的效果,,而作品在刻画陈二妹的同时,也表现了“我”的心理情感,呈现出“我”的形象特点,实现了一笔双写的效果。结尾环境描写的特点及其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景物基调是感伤的,烘托了作者内心的无限哀愁,关于天空的环境描写暗示出黑暗阴冷的社会氛围,虽然社会被黑暗笼罩,无人出来呼唤光明,但作者坚信未来是光明的。在这样的一个寒夜般的社会,人性是美好的,知识分子与劳苦大众是在一起的。消极情绪里包含了积极的因素,这正是郁达夫景物描写的深沉所在。“春风”的意蕴•1、自然界的“春风”———和煦而寒冷。•仲春时节气温一天天地升高,白天阳光灿烂,暖风温煦,夜晚星斗阑干,寒风拂面。•一个落魄的人,在乱昏昏的上海租界里住着,四季的变迁和日子的过去是不容易觉得的。主人公的房间全没有光线照进来,不论白天晚上,都要点着油灯或蜡烛。他所处的环境寄他的遭遇同自然的“春风”反差强烈,由仲春到暮春的春风是由温暖而燥热了,而主人公却仿佛越发寒冷了。主人公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面对美好的春天,却不能拥有,置身在明媚的春光中却不能享受,感受着和煦的春风却不能沐浴。•自然的“春风”使他在黑暗而沉闷的现实中萎靡、颓废、不得醒。2、陈二妹的“春风”———温情而无奈•她之所以具有“春风”的含义,不仅因为她是一个女性,而是由于她和主人公这一段时间的交往,让主人公感受到她身上劳动人民那种善良、忠厚、同情他人的美德,从而被她身上的美德打动、感化。这股“春风”般的温暖,给“我”困顿而一日一日萎靡的心带了温情,使“我”倍感温暖,同时让“我”从“零余者”的自怨自艾中走了出来,开始清醒,开始觉悟。•置身于这股春风中的主人公是温暖而又无奈的。“我想把两只手伸出去拥抱她一回,但是我的理性却命令我说:`你莫再作孽了!你可知道你现在处的是什么境遇,你想把这纯洁的女孩毒杀了么?恶魔,恶魔,你现在是没有爱人的资格的呀!'”当“我”那种感情起来的时候,曾把眼睛闭上了几秒钟,等听了理性的命令以后,“我”的眼睛又睁了开来,“我”觉得“我”的周围,忽而比前几秒钟更光明了。3、理想中的“春风”———实有而虚无•当主人公在美好的春天里而不能拥有,置身于明媚的春光中而不能享受,感受着和煦的春风而不能沐浴时,这春风对他而言形同虚设,他才那样地固执而顽强地呼喊着“春风”,呼唤着理想。于是,小说中的“春风”成了作者理想生活的代名词。•“理想春风”显得隐隐约约,若隐若现。主人公只能在晚上才敢悄悄地领略,“所以我这几天来到了晚上,等马路上人静之后,也常常想出去散步去。”还有陈二妹进来后带来的这股和美的春风。“我看了她那殷勤待我的样子,心里倒不好意思起来,所以就对她说:`我们本来住在一处,何必这样的客气。'”然而在实质上这“春风”是虚无的。•他们彼此的坎坷命运,使得他们人生的季节没有春天,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主人公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哀叹:“大约春光也已经老透了罢!”标题的好处与作用:•①充满诗意的美感,激发读者的兴趣。(以柔美的浪漫的诗意,向读者释放着魅惑的气息)•②是小说情节开展的重要背景(推动情节发展),“我”和陈二妹的几次相见,特别是最后开诚布公地交流,都是在这样的夜晚;“我”为摆脱神经衰弱的疾患外出散步,从而逐渐恢复健康,却招致陈二妹误解,也是在这样的夜晚。•③.用诗意的环境,反衬出“我”和陈二妹这样挣扎于社会底层的普通人并不诗意的生存环境。也是对于陈二妹用温暖的人性之光照亮“我”灰暗人生的极好烘托和比喻。小结:这篇小说在立意、构思上都远远超出一般社会问题小说的视阔限度。与其说它是一部社会问题小说,不如说它是一部人情人性小说。这篇小说的叙述者“我”是一个“零余者”(虽有一点才华,但穷困窘迫,挣扎于社会的边缘,彷徨失路),作品借助于“我”对自己的陈述剖析,让读者认识到无数被那个时代所抛弃,因而精神迷惘的小知识分子的痛苦和无奈。•小说通过“我”的观察和描述,让读者认识了挣扎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者的真实的生活处境,更通过“我”的眼睛,让读者看到了陈二妹这个遭遇不幸的普通女工的独立、自尊、善良、坚强。•这里既有对即将糜烂的旧社会的鞭挞,对知识分子身上的软弱无能的自省,也有对普通劳动者身上的美好人性的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