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广德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元峰2012年3月一、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一)什么是传染病(二)传染病的特点(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四)传染病流行过程(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六)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一)什么是传染病(Infectiousdisease)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人---人流感、病毒性肝炎人---动物禽流感、狂犬病(二)传染病的特点1、由病原体(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霉菌和寄生虫)进入人体繁殖或产生毒素所致。2、有传染性。3、流行性、地方性、季节性。4、免疫性。病原体(pathogen)细菌破伤风病毒麻疹立克次体流行性斑疹伤寒支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衣原体沙眼螺旋体梅毒霉菌和寄生虫脚气血吸虫病(三)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1、传染源:病人、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和昆虫。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例如:空气飞沫、血液。3、易感人群: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例如: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也未感染过麻疹的儿童。1、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定义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且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分类病人(注意其潜伏期和传染期)霍乱病原携带者乙肝受感染的动物鼠疫2、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者前,在外环境中所经历的全部过程。传播途径分类直接或间接水痘、结膜炎(红眼病)空气或飞沫水痘、流感、肺结核经水传播霍乱、血吸虫食物传播痢疾、伤寒接触传播淋病、疥疮、艾滋病血液或体液乙肝、艾滋病昆虫或动物乙脑、疟疾、狂犬土壤传播炭疽、破伤风医源性传播丙肝、艾滋病围产期传播风疹、梅毒、艾滋病3、人群易感性(herdsusceptibility)定义人群作为一个整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特征易感性的高低取决于该人群中易感个体所占的比例传染源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易感者传播途径携带者患者获得免疫者死亡(四)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病人动物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病人携带者受感染动物传染源传播途径接触血液水食物医源性垂直媒介土壤易感人群社会因素经济政治文化宗教风俗自然因素气候地理(五)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冬春季寒冷干燥、门窗紧闭地理因素:媒介昆虫和宿主动物的特异性栖息习性2、社会因素抗生素和杀虫剂的滥用城市化和人口爆炸战争、动乱、难民潮和饥荒全球旅游业的急剧发展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生态恶化(六)传染病控制的基本原则1、管理和控制传染源:根本措施2、切断传播途径:关键措施3、保护易感人群:重要措施1、管理和控制传染源1、对病人隔离、治疗、管理2、清洁环境或消毒,清除或杀灭病原微生物2、切断传播途径1、灭蚊、改水、规范采血输血2、通风换气、搞好环境卫生3、戴口罩、不去公共场所4、卫生与行为习惯:洗手、安全套3、保护易感人群1、主动免疫:疫苗接种2、被动免疫:注射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抗狂犬血清、乙肝免疫球蛋白等3、体育锻炼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概念定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是指在学校及其周围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广大师生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其他引起的严重影响师生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一)食物中毒与非食源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食物中毒2、非食源性的公共卫生事件A、生物病原体所致疾病导致的学校公共卫生事件B、有毒有害因素污染环境造成的学生群体性中毒C、自然灾害造成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洪水过后,饮用水源被污染,引起师生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D、不明原因引起的师生群体性发病或死亡(二)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特点突发性:它在发生前经常是无任何先兆或者先兆不明,令师生猝不及防。传染性:学校人员密集,交往频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传染病可在师生中相互传播,使更多师生的健康受到损害。群发性: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内同时或相继出现相同或相似临床表现的病人,且人数和范围不断增大。低龄性:中小学生人数众多,是低龄化的群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均不如成人,常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打击,损害的程度也会更重一些。危害性:会对师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较大损害社会性:处置不当易导致社会问题四、学校传染病的流行形势学校流行传染病的情况1、我国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中,约80%是呼吸道传染病,其次是消化道传染病。2、我国学校发生的传染病流行事件中,前5位病种为: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麻疹、水痘、细菌性痢疾。3、学校传染病流行发生的高峰时间一般是4月和11月。4、农村中小学传染病的发生率高于城镇中小学。2020/1/2525学校易发生传染病流行的原因1、学校的特点相对封闭人群聚集容易相互传播接触面广(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2、学生的特点个体的免疫力较低自我保护意识差(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等,易感人群都是儿童与青少年)容易受传染3、其他原因一是与学生寒暑假活动有密切关系,寒暑假学生返校可能将外地的传染源带到本地和学校,在学校中造成传播和引起社会上更广泛的传播。二是学校卫生基础设施差,投入严重不足。五、学校如何预防传染病1、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管理机制2、加强健康教育,培养师生良好的卫生习惯3、保持个人卫生,积极预防传染病4、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一)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管理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条例》《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1、完善组织由学校主要领导负总责,校医院、保健科、卫生保健老师及班主任等共同参与。严格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规定,普通高等学校设校医院或卫生科;城区普通中小学、农村中心小学和普通中学,按照600∶1的比例配备专职卫生技术人员,学生人数不足600人的学校,至少配备1名兼职保健教师。寄宿制学校必须建立卫生室,并配有专职卫生技术人员24小时值班。2、明确职责教育行政部门职责:加强领导、制定预案、保证经费、建立机构、落实管理制度。保证校医具有相应的卫生技术资质,并经常参加业务培训,加强对学校食堂和饮用水的管理,开展校内健康教育。卫生部门职责:了解学校传染病疫情动态。要加强对学生保健机构的业务领导和行业管理,定期开展学校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执法检查和业务指导;对医务人员要进行资格审查。3、制度保证要建立、健全和完善相关的制度,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检制度、定期体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制度、新生入学体检制度、新生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教师及服务人员体检制度、环境保洁制度、重要场所定期消毒制度、个人卫生清洁制度、食品卫生安全制度、体育活动卫生制度、学校卫生设施检查验收制度、食品卫生检查及相关人员责任制制度、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等。(二)加强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学校要把健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周安排0.5课时,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学期要安排4~8节健康教育课。还应根据传染病流行季节的特点,每年至少集中开展两次以预防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宣传教育。要充分利用板报、校报、校园网、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教育。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应包括:1、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以增强体质;2、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决不随地吐痰、决不随地大小便等;3、生活要有规律,要保持充分的休息睡眠,以提高自身的抵抗力;(三)保持个人卫生,积极预防传染病“五要”——要定时休息,要睡前刷牙,要勤换衣、勤洗澡,要勤理发,要勤剪指甲。“六不”——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物,不吸烟、不喝酒,不用公用毛巾,不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两坚持”——坚持自带饮水杯、手纸、手帕等个人卫生用品;坚持做课间操和眼保健操。(四)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平时的措施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平时的措施1、各级各类学校应建立应对传染病疫情的组织机构: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全面负责学校传染病疫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传染病防治和疫情报告工作,并建立传染病报告制度和登记本;学校要设立卫生室,并按《卫生室器械配备目录》配备相应的器材和应急药品。2、学校的疫情报告人要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在校内发现传染病暴发流行或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时,要指导学生立即到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和治疗,同时要立即向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协助卫生专业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疫苗应急接种、疫区(点)消毒处理等控制工作。1、在同一宿舍或者同一班级,1天内有3例或者连续3天内有多个学生(5例以上)患病,并有相似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或者共同用餐、饮水史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2、当学校和托幼机构发现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立即报出相关信息。3、个别学生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呼吸急促或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4、学校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者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在24小时内报出相关信息。传染病报告的要求平时的措施3、学校要建立晨检、缺课原因调查制度,要及时掌握因病缺课学生的情况,一旦发现传染病疫情,应及时报告,并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及时对密切接触者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的蔓延。凡患有急、慢性传染病并在传染期内的学生不得到校上课。因病请假的学生,复课时要查验医院康复证明。4、要严格执行小学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小学每年应严格按国家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对入学新生的预防接种证进行查验,对流动人口及外地儿童要进行重点查验,发现漏种儿童,要立即通知家长和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补种,使学校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降低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平时的措施5、要结合学校的健康教育,针对教师及学生开展学校常见传染病知识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提高师生的防病意识和能力。学校要保证教室符合卫生要求,班级人数合理,搞好环境卫生,保持教室内清洁,坚持教室的湿式清扫,冬春季要增加教室及学生聚集场所的通风换气频次,重视学生的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6、有校办医院和卫生室的学校要建立消毒及隔离制度,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7、要加强对校内食堂及学生饮用水源的管理,保证各种食品、饮用水符合卫生要求,食品从业人员持健康证上岗,有自备水井的学校要加强对水源的管理,要按要求进行水质消毒及处理,保证供水安全。学校传染病病例发现与报告流程学校老师和相关人员可以参照以下流程及时发现和报告传染病病例:2020/1/2541同一班级或年级内短期内出现多人请病假在同一宿舍、同一班级或楼层内短期内出现相同症状的学生按所患疾病类型送相关医院诊治学校内就餐人员中,有2人或2人以上在进食后发生腹痛、腹泻等症状立即报告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及学校卫生工作主管领导专职(兼职)卫生保健人员或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根据情况进行初步判断其他情况下,学生、授课老师或其他人怀疑有传染病发生若学生情况紧急,立即送往最近的医院救治立即向所属区县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到来前采取隔离等措施立即向所属的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学校传染病报告与处理建议流程图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传染病一旦发生,学校要全力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疫情控制工作,重点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和早治疗。传染病流行时的措施1、早发现:中小学、幼儿园要更加强化晨检制度。晨检应在校医的统一组织和指导下,由班主任或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每个学生进行观察、询问,特别是请病假的学生应及时查明病因。在传染病流行季节,还可增加午检。对可疑者应由校医做进一步检查、确认。高校的传染病疫情由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