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理论_010_个论(1):意识形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传播学理论个论(1):意识形态主要内容•何为意识形态?▪起源▪定义▪理论与沿革•意识形态与媒介研究何为意识形态(ideology):概述意识形态的起源历史背景:启蒙运动与工业革命面对剧烈的工业化社会变迁,学者、哲学家和政治家力图梳理、解释并合理化各种现象,同时寻求因应这些现象所引起的社会和政治变化的策略。其中一些用来提供合理化的理论,转变为政治意识形态。何为意识形态(ideology):概述意识形态的定义AntoineLouisClaudeDestuttdeTracy,1754-1836•19世纪初,在对启蒙时代的研究中使用了“意识形态”一词。•意识形态是对理念/观念形成过程的研究,即“理念/观念的科学”。MarxandEngles•意识形态与唯心主义相联系,其中的概念完全是主观的。•与社会资源和权力的不公平分配相联系,用来为社会中的统治阶级辩护。何为意识形态(ideology):概述意识形态与哲学每一种意识形态都建立在一套哲学信仰上。哲学相对深奥;意识形态相对简单、浅薄,“对”与“错”通常是截然分明的,人们只需相信它并依照指示行动。哲学无需诉诸庞大的群众;意识形态则以广大的人群而非个体作为诉求对象,是群众动员的基础。哲学倾向于引发自省;意识形态要求人们致力于改变世界使之适合自身,但不要求人们去探究有关人类存在的复杂和潜在变量,鼓动人们行动,且无需对意识形态进行深入剖析。何为意识形态(ideology):理论及其沿革正统/经典马克思主义:虚假意识和意识形态《德意志意识形态》: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隶属於这个阶级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何为意识形态(ideology):理论及其沿革理论内涵及其在文化批评上的运用:•某一时代的观念就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所传播的观念。•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为自己的地位辩护,让从属阶级的人无法认识到自己的生存境况。•解释物质生产方式、阶级关系与社会权力结构等公开或隐含的或者是符码的反映(种族的或性别的与政治经济的)。•某特定历史的或社会经济状态下人们的意识形态。何为意识形态(ideology):理论及其沿革阿尔杜塞(LouisAlthusser,1918-1990)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ideologicalstateapparatuses)《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1971)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于上层建筑有决定关系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上层建筑相对经济基础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意识形态不是一种“虚假的意识”,它实际上构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意识形态的定义:。个人对自己与生存真实状况之间的想象性关系何为意识形态(ideology):理论及其沿革意识形态的作用机制:唤询(interpellation)•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给个人定位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对其进行“唤询”或“召唤”。•唤询的结果是个人把自己看成是独立的、自主的个体。理论贡献:•强调意识形态的物质性,主张意识形态存在于各种制度或事物活动的表征系统。•文化是透过符号的结构而产生意义,且社会成员不论是解释生活实况,或从经验中汲取意义,均需借助语言、符号,而且,唯有通过这些架构,生活方可被分类、辨认,呈现出意义。何为意识形态(ideology):理论及其沿革葛兰西(AntonioGramsci,1891-1937)的“意识形态霸权理论”(ideologicalhegemony)用意识形态霸权来取代机械决定论。社会秩序的维持与变迁,其间没有所谓历史发展的必然定律,而是意识形态从抗争到取得共识的结果。何谓“霸权”(hegemony):•说明某种阶级价值观的主导地位是如何形成的。•主导性的产生并不仅仅是由统治阶级通过意识形态强加的,而是通过展示自身是最好的、能够满足其它阶级的利益和愿望的组织来实现。•统治阶级通过“赞同”而不是“强迫”实行统治。何为意识形态(ideology):理论及其沿革•赞同并不是简单、毫无疑问地达成的,而是必须经过不断地协商、重建。•霸权斗争的主要场所之一就是传媒。•“霸权是一种流动的平衡,包含着对这种或那种倾向有利或不利的力量”。理论贡献:•意识形态是可变的,能够通过将统治阶级展示为关注、照顾从属团体达到维持统治阶级利益的目的。•仅仅认为媒介文本简单地想把观念强加给受众是不可行的,相反,我们需要探究意识形态的再造力量是如何通过一系列的协商方式得以成功的。意识形态与媒介研究:概述核心关注或目标:揭示媒介如何协助观点和信仰的维系,从而再造现存的社会秩序和统治阶级的主导地位。分析基础:唯物主义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与媒介研究:研究视角反映论•文本是反映意识形态的镜子。•文本总是阶级的文本,文本只代表一种意识形态,只表达统治阶级的利益与呼声。•主要关注传媒文本如何曲解“事实”,如何错误地表述所谓大众的“真正利益”。意识形态与媒介研究:研究视角结构论•主要基于LouisAlthusser的理论。•在阶级社会,任何社会关系都会表现为一种不平等的阶级关系或权力关系,意识形态实质上是阶级关系或权力关系的再现,而非阶级的再现。•意识形态分析的任务是在看似矛盾和缺陷的话语中理出一条历史的脉络,从而揭示无所不在的意识形态的运作。意识形态与媒介研究:研究视角建构/接合论(articulationtheory)•主要应用了AntonioGramsci的理论。•意识形态是动态的建构,它自身也不总是有序的和完整的。•将意识形态看作一套将现实按照特定方式重新编码的系统而非一套已经被决定的、符码化完成的讯息的组合。•文本是意识形态激烈争霸的重要场域,重要的不是已成为意识形态成品的文本,而是这一成品的生产过程。•应用于传媒批评,主要关心意识形态生产过程的分析,传媒如何扮演建构意识形态的角色,特别关心文本如何整合不同的声音。意识形态与媒介研究:总结意识形态分析试图理解主导的社会群体如何能够再造它的社会和经济权力。方法是将重点同时放在这个再造过程的物质层面和精神表现(intellectualmanifestation)层面。大量的意识形态分析旨在说明,一个社会的统治阶级如何在任意时刻明确地形成其主导意识并使其稳固延续,由此能够保证自身实施控制。对传媒现象进行意识形态批评就是要揭示文本世界中的不平等与压迫。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