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社会研究的概念与特征一、社会研究及其意义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1、社会研究方法是区分社会学学科与哲学等思辨人文学科的标志,理论提供视角,但离开方法寸步难行;2、理论分析与研究思想中沉淀着社会研究的成果;3、社会研究方法有助于理解社会学及相关社会科学的基本内容,有助于理解社会学家探索社会时所做的一切。二、社会研究的特征1、研究的主题是社会的,而非自然的;2、研究的方式是经验的,而非思辨的;3、研究的问题是科学的,而非判断的。三、社会研究中的困难1、人的特殊性;2、研究的干扰性;3、社会现象的复杂性;4、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5、保持客观性的困难。第二节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通常将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或部分,即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方法和技术。一、方法论社会研究的方法论所涉及的主要是社会研究过程的逻辑和研究的哲学基础,主要问题包括:1、社会现象的性质及其理解;2、社会研究的哲学基础及其假定;3、社会研究过程和结果的客观性问题;4、社会研究者的价值与研究之间的关系;5、社会研究中不同范式及其应用;6、不同研究方式的内在逻辑等等。两种对立的方法论倾向:实证主义方法论、人文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社会研究应该向自然科学研究看齐,通过具体、客观的观察,通过经验概括得出结论。人文主义方法论:充分考虑到人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的差别,发挥研究者的主观性。二、研究方式研究方式指的是研究所采取的具体形式或研究的具体类型。四种主要类型: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调查研究:抽样、问卷、统计分析、相关关系。用来描述一个大的总体的状况,以及探讨不同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实验研究:操纵与控制、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实验刺激、因果关系。用来探索和证明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实地研究:参与观察、研究者的角色、投入理解、扎根理论。深入理解社会现实,提炼和建构理论。文献研究:内容分析、编码与解码、二次分析、现有统计分析。用于帮助研究者探讨那些既不会引起研究对象的任何反应、又是其他方式在时间和空间上无法达到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三、具体方法和技术问卷、访问、观察、量表、抽样、测量、统计分析、定性资料分析、计算机应用等。四、社会研究方法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有机整体,紧密联系;第三节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一、方法论背景实证主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自然主义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1、定性研究侧重于和依赖于对事物的含义、特征、隐喻、象征的描述和理解,定量研究侧重于、且较多的依赖于对事物的测量和计算;2、从认识论角度看,定性研究从属于人文主义自然范式,定量研究源于实证主义科学范式;3、从研究逻辑过程看,定性研究基于描述性分析,本质上是一个归纳的过程,定量研究属于演绎的过程;4、从研究目标看,定性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深入理解社会现象,定量研究的主要目标是确定变量间的关系、相互影响和因果联系;5、从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看,定性研究通常与理论建构的目标相伴随,定量研究则常常是用来进行理论检验;6、从研究方式看,定性研究强调研究程序、方式和手段上的灵活性、特殊性,定量研究强调研究程序的标准化、系统化和操作化。第四节研究的过程五个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并将其系统化、涉及研究方案和准备研究工具、资料的收集、资料的处理与分析、结果的解释与报告。第二章理论与研究第一节理论及其层次一、理论的概念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1、理论来自于经验的实践;2、理论是一种抽象的、系统的认识;3、理论的目标是对经验现实做出解释。社会研究中的理论通常指的是“一组具有逻辑关系的假设或命题”。二、理论的层次宏观理论:以全部社会现象或各种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高度概括的解释框架,并不直接与具体的、经验的社会研究发生关系,更多是作为研究者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时所采取的一种理论视角或所依据的一种理论背景。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尔文进化论,结构功能主义理论、交换理论、冲突理论等。中观理论:以某一方面的社会现象或某一类型的社会行为为对象,提供一种相对具体的分析框架。如社会流动理论,社会分层理论,角色理论,参照群体理论等。微观理论:是一组陈述若干概念间关系、并在逻辑上相互联系的命题,其中一些命题可以通过经验检验。三、判断理论优劣的标准1、解释范围越广泛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2、解释越精确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3、结构越简练的理论越是好的理论。第二节理论的构成要素理论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一、概念概念的定义及其层次概念是对现象的一种抽象,它是一类事物的属性在人们主观上的反映。概念可以用来表示社会世界中各种有形以及无形事物或现象,概念的抽象层次越高,其涵盖面就越大,特征就越含糊,反之,概念的抽象层次越低,其涵盖面就越小,特征就越明确。概念的功能提供一种观察或勾画那些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方式。一方面解释说明,另一方面为研究者提供思想网络,指引各个领域的具体研究。概念的应用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概念复杂而模糊,使用时需对概念加以明确界定。二、变量变量的定义变量,就是具有一个以上不同取值(不同的子范畴、不同的属性,或不同的亚概念)的概念。社会学研究中,理论可以说是由变量语言构成的,目的是描述不同变量及其不同属性之间所存在的某种逻辑的关系。变量的分类根据取值性质不同:类别变量、顺序变量、间距变量、比率变量。对应的测量层次分别称为定类层次、定序层次、定距层次和定比层次。根据变量相互之间关系: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三、命题与假设命题指的是关于一个概念的特征或多个概念间关系的陈述。假设是一种有关变量间关系的尝试性陈述,或者说是一种可用经验事实检验的命题。第三节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一、研究的逻辑“科学环”:科学是理论与研究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在现实所提出的各种问题面前,具体研究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研究路线:一是从具体观察入手,通过经验概括和归纳推理,得出理论,并用这一理论对最初的观察进行说明和解释;二是从现有理论入手,运用演绎推理得出假设,再通过经验的观察来检验最初的理论。二、两种推理方式归纳推理:从特殊到一般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假设演绎法”:1、观察一种现象或一组完整的事件;2、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概括,试图形成一种能够解释所观察的现象的理论;3、从这种概括出的理论出发,推演出具有逻辑性的某种结论;4、用具体的材料来检验这种理论。1、2是归纳推理,3、4是演绎推理。三、理论对经验研究的作用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背景,为研究提供特定视野和概念框架;理论指导研究的方向;理论提供研究的解释;四、经验研究的理论功能开创理论、重整理论、扭转理论、廓清理论第一,经验研究中所获得的那些“不期而遇、异乎寻常而有关全局的资料”,常常成为某种理论的开创者;第二,“重整理论的模式”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到目前为止被忽视了、但却是有着重要关系的事实上,这些事实迫切要求扩展和改善原有的概念系统;第三,经验研究中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运用大大地拓展了研究者探索现实、建立理论和检验理论的能力;第四,经验研究促使概念的澄清。第四节理论建构与理论检验一、理论构建的过程从观察到概括经验概括指的是对现象反复出现的规律或特征的总结,或者是对变量间反复出现的某种相互关系的一种说明。从概括到理论理论是在获得理解的努力中被创造出来。二、理论检验的过程竞争解释和理论检验的需要在现实世界中所所观察到的每一种现象,都可能会得到不止一种理论解释,这些理论解释在某种程度上或某些方面都与所观察到的事实相符,有必要对看起来似乎都有依据、且都与事实相符合的理论解释进行进一步的检验,以判别真伪。理论检验的步骤1、详细说明待检验的理论;2、由理论导出(演绎出)一组概念化的命题;3、用可检验的命题形式即假设的形式重述概念化命题;4、收集有关资料;5、分析资料;6、评价理论。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第一节研究问题及其来源一、研究问题的概念研究问题:指的是一项社会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是一个可以通过研究来进行回答的问题。研究主题:指的是社会研究所涉及的某一类现象领域或问题领域。二、研究问题的来源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特定经历、各种文献资料第二节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第三节研究问题的明确化一、研究问题明确化的含义所谓研究问题的明确化,指的是通过对研究问题进行某种界定,给予明确的陈述,以达到将最初头脑中比较含糊的想法变成清楚明确的研究问题,将最初比较笼统、比较宽泛的研究范围或领域变成特定领域中的特定现象或特定问题的目的。二、研究问题明确化的方法缩小问题的内容范围清楚明确的陈述研究的问题1、问题陈述必须清楚明白,同时,在对研究问题进行界定、陈述和明确化的过程中,最好能运用变量的语言,且采用提问的形式;2、除了单纯的描述研究外,问题的陈述必须至少包括两个变量;3、问题陈述必需是可检验的。第四节文献回顾一、文献回顾及其意义所谓文献回顾,指的是对到目前为止的、与某一研究问题相关的各种文献进行系统查阅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研究状况的过程。1、帮助研究者熟悉和了解本领域中已有的研究成果;2、为研究者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3、为解释研究结果提供背景资料。二、文献回顾的方法查找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选择、实际阅读和分析文献第四章研究设计研究设计是指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研究目的探索、描述、解释一、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是一种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二、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所关注的焦点通常不在于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分布,而在于回答这种分布是怎样的,也可以说,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特别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三、解释性研究解释性研究指的是那种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的类型。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对象规模小样本大样本中样本抽样方式非随机选取简单随机、按比例分层不按比例分层研究方式观察、无结构访问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调查、实验等分析方法主观的、定性的定量的描述统计相关与因果分析主要目的形成概念和初步印象描述总体状况和分布特征变量关系和理论检验基本特征设计简单、形式自由内容广泛、规模很大设计复杂、理论性强第二节研究性质一、理论性研究理论性研究指的是那些侧重于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于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二、应用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则是指那些侧重于现实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第三节研究方式一、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二、研究方式的选择方便、经济、科学、可行第四节分析单位一、分析单位的概念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成为分析单位。二、分析单位的主要类型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三、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区群谬误:指的是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用非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结论的现象。简化论:指的是研究者用个体层次的资料来解释宏观层次的现象。第五节时间维度一、横向研究横向研究:指的是在一个时间点上收集研究资料,并用以描述研究对象在这一时间点上的状况,或者探讨这一时间点上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二、纵向研究纵向研究:指的是在若干个不同的时间点上收集资料,用以描述现象的发展变化,以及解释不同现象前后之间的联系。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同组研究。第六节具体方案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说明研究的内容;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说明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与分析方法;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第一节测量的概念与层次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