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重医大附一院心理卫生中心李静雅安地震阿坝州汶川县城四川汶川2008.5.12地震都江堰市向峨乡中学的学生遗体孩子们的书包整齐排放新华网东京4月17日电日本警察厅说,截至当地时间17日18时,3月11日发生的日本大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3802人死亡、14129人失踪。张紫妍崔真实安在焕李恩珠那段时间实在是太累了,也让很多人受累了………..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复习:应激过程应激源中介因素应激反应反应结局应激相互作用系统整合模式图生活事件认知评价中枢神经系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心身紧张状态心理行为反应精神疾病健康状态遗传素质社会支持生理反应心身疾病适应(健康)不适应(疾病)复习:应激过程应激源中介因素应激反应反应结局应激相互作用系统整合模式图生活事件认知评价中枢神经系统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心身紧张状态心理行为反应精神疾病健康状态遗传素质社会支持生理反应心身疾病适应(健康)不适应(疾病)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目的与要求了解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类型、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基本要点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原则一、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是指一组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直接引起的精神障碍,其临床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性体验有密切联系,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反应,容易被人理解。CCMD-3、ICD-10、DSM-Ⅳ将其分为三大类: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Disorder)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适应障碍(AdjustmentDisorder)二、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Disorder)(一)定义急性应激障碍(AcuteStressDisorder)/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的短暂的精神障碍。多数病人发病在时间上与精神刺激有关,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其病程与预后也与及早消除精神因素有关。本症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生理障碍和精神病性障碍。(二)临床特点1.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2.精神运动性兴奋3.精神运动性抑制4.其他:意识障碍、片段的精神病性症状1.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作为发病的直接原因日本地震前后比较(1)患者曾暴露于创伤性事件,存在以下二者:(1.1)患者亲自体验、目睹、或遭遇某一或数件涉及到真正的(或几乎会招致)死亡或严重损伤,或者涉及到自己或他人躯体的完整性会遭到威胁的事件。(1.2)患者获悉严重的灾难性的精神打击。(2)患者有强烈的害怕、失助、或恐惧反应。变化事件LCU变化事件LCU1.配偶死亡1002.离婚733.夫妇分居654.坐牢635.亲密家庭成员丧亡636.个人受伤或患病53(如火灾、地震、疾病等)7.结婚508.被解雇479.复婚4510.退休45…………….…………….40.饮食习惯变异1541.休假1342.圣诞节1243.微小的违法行为(如违章穿马路)11生活应激事件量表(SRRS)2.精神运动性兴奋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患者激越、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爆发,话多,内容常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3.精神运动性抑制部分病人可以表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患者情感迟钝,麻木,行为退缩,少言少语,甚至甚至木僵:表现为表情呆滞,处于茫然状态,继而不动不语,呆若木鸡,对外界刺激无相应反应,呈木僵状态,称为心因性木僵。4.其他:意识障碍:意识朦胧状态,可出现定向障碍,对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自言自语,内容零乱,表情紧张、恐怖,动作杂乱、无目的,或躁动不安、冲动毁物。事后不能全部回忆,称为心因性意识模糊状态。4.其他:片段的精神病性症状分离性症状:(1)麻木、脱离、或没有情感反应的主观感觉;(2)对他(或她)周围的认识能力有所减低(例如,“发呆”);(3)现实解体;(4)人格解体;(5)分离性遗忘。(三)诊断(CCMD-3)1.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原因。(三)诊断(CCMD-3)2.症状标准:发病前突然遭受异乎寻常的应激性生活事件,而无其它精神障碍的影响,至少有下列一项:(1)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盲目性(2)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的意识障碍。2.严重度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3.病程标准:受刺激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发病,一般持续数小时至一周,通常在一月内缓解。4.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四)鉴别诊断1.器质性精神障碍项目急性应激障碍癔症共同点在一定心因下诱发,可有精神运动性兴奋、精神运动性抑制、意识障碍、片段的精神病性症状。不同点癔症性格无有症状多变且丰富多彩无有暗示性、表演性、夸张性无有刻板性重演无有2.癔症项目急性应激障碍精神分裂症共同点幻觉、妄想不同点精神刺激直接原因诱因之一思维联想障碍无有病程时间短,常一月内缓解≥1月3.精神分裂症项目急性应激障碍心境障碍共同点焦虑、抑郁情绪不同点精神刺激直接原因诱因之一昼重夜轻无有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早醒病程时间短,常一月内缓解≥2周4.心境障碍(五)治疗治疗原则:—主要是应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处理症状,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患者应付技能,学会自我治疗,树立自我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便防止反复发作。主要包括:1.心理治疗(重要意义)2.药物治疗(对症治疗)—及时、就近、简洁、紧扣重点—紧急事件应激晤谈(CISD)(CriticalIncidentStressDebriefing)应激人群的紧急干预1.心理治疗CISD的目标公开讨论内心感受;支持和安慰;资源动员;帮助当事人在心理上(认知上和感情上)消化创伤体验。CISD的时限:24至48小时之内是最理想的干预时间6周之后效果甚微CISD的地点:帮助患者尽快脱离应激源,改变与创伤有关的生活环境。CISD分三部分:情感渲泄治疗师的支持和安慰调动资源CISD的时程全程需3-5小时随访:紧急事件后数周或数月进行2.药物治疗三、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一)定义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数日至半年内)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二)流行病学社区调查居民终生患病率1-4%高危人群患病率高达3-58%(战后复员军人,天灾人祸中的幸存者)女性较男性发病率高创伤性事件易感素质创伤后因素(三)发生机制1.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是PTSD的必要条件事件的性质主要是天灾人祸(战争、虐待、强奸、暴力事件、绑架、重大交通事故)2.易感因素种群Norris调查了1000名成人,暴露于创伤性事件的白人多于黑人,年轻人的PTSD患病率最高;Garrison在Hugo飓风发生一年后调查了1264名11-17岁青少年,PTSD的患病率在白人女生最高(6.2%),白人男生次之(4.7%),黑人男生和女生分别为3.8%和1.5%。性别女性的PTSD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暴露于同一创伤性事件后女性的PTSD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地震受灾者3个月内PTSD发生率男性为13.5%,女性为24.7%。受教育程度低、儿童时期有行为问题、具有神经质倾向、内向性格、有精神障碍或物质滥用的家族史。其他公认的危险因素:既往有创伤暴露史、创伤性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生活事件、家境不好、身体健康状态欠佳。心理素质、生物学素质3.创伤后因素是否具备足够的安全感是否脱离创伤情境干预措施是否及时是否有足够的家庭和社会支持是否具备有效的应对的策略1.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2.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体验3.持续的警觉增高4.持续的回避5.其他(四)、临床特点2.反复出现闯入性的创伤体验(最特征性现)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反复出现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3.持续的警觉增高:睡眠障碍: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易激惹集中注意困难过分地担惊受怕4.持续的回避:避免回想;回避相似情景、人和物5.其他交往减少、待人冷淡兴趣减少变窄对创伤的选择性遗忘对未来失去信心,焦虑,抑郁1.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如天灾人祸);(五)诊断(CCMD-3)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并至少有下列1项:①不由自主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②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恶梦;③反复发生错觉、幻觉;④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或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五)诊断(CCMD-3)3.持续的警觉性增高,至少有下列1项:①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②易激惹;③集中注意困难;④过分地担惊受怕;2.严重度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3.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即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数月后),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月。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心境障碍、急性应激障碍、神经症等。(六)鉴别诊断1.器质性精神障碍项目PTSD急性应激障碍共同点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直接引起的精神障碍,其临床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性体验有密切联系,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反应,容易被人理解。不同点起病时间延迟出现(数日至半年内)迅速发病(数分钟至数小时)症状无意识障碍可有意识障碍病程≥3月,甚至终身短,通常不超过一周,常一月内缓解2.急性应激障碍项目PTSD心境障碍/焦虑症共同点焦虑、抑郁情绪不同点精神刺激直接原因诱因之一与创伤性事件直接相关的回忆与梦境有无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景的回避有无3.心境障碍(七)治疗治疗原则:—主要是应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处理症状,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提高患者应付技能,学会自我治疗,树立自我战胜疾病的信心,以便防止反复发作。主要包括:1.心理治疗(重要意义)2.药物治疗(对症治疗)PTSD的心理治疗精神分析认知-行为理论人本主义家庭治疗森田疗法其它2.药物治疗三、适应障碍AdjustmentDisorder适应障碍(AdjustmentDisorder)—是指具有易感个性(病前多有敏感、胆小、情感不稳定的人格素质)的个体,在明显的生活环境改变或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下,出现的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或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半年。(一)定义(二)临床特点:(1)生活事件: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不是灾难性的),尤其是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的变化如移民、退休、入学、家庭变迁、变换工作等。(2)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害怕等)(3)同时可出现适应不良的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失眠、食欲不振等)(三)诊断1.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不是灾难性的)2.易感个性和生活事件对精神障碍均起着重要作用。3.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生理功能障碍4.社会功能受损;5.病程6月1月6.排除标准:排除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等.1.急性应激障碍和创伤后应激障碍(四)鉴别诊断项目适应障碍急性应激障碍PTSD共同点在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下直接引起的精神障碍,其临床特点和病程经过与创伤性体验有密切联系,并伴有相应的情感反应,容易被人理解。不同点灾难性的生活事件无有有病程6月1月短,通常不超过一周,常一月内缓解≥3月,甚至终身2.人格障碍项目适应障碍人格障碍共同点可表现为情绪障碍、行为障碍、生理功能障碍不同点精神症状与精神刺激的关系有(直接原因)无病前有无人格障碍无有正常与异常之间有无界限有无(五)治疗治疗原则:—主要是应用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处理症状,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