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筑波科学城中心广场分析定义: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一个从理论上难以精准下定论的一种概念,因为后现代主要理论家,均反对以各种约定俗成的形式,来界定或者规范其主义。但总体来说,此种主义的作品多带有为解构主义色彩,具体表现为排斥“整体”的观念,强调异质性、特殊性和唯一性的特点,呈现为文脉主义、隐喻主义和装饰主义三个特征。介绍:设计者•[日]矶崎新(1931-):日本后现代主义设计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大都融合理性的现代主义结构、典雅的古典主义布局和装饰、又兼有东方的细腻构件和装饰特色,被认为是亚洲建筑设计师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包括筑波市政中心、日本兵库西胁市的图形设计博物馆(1986年)、纽约布鲁克林博物馆的扩建部分(1986年)和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MOCA”,1989年)等概况:关于广场•定位:“这个广场是以一种诗意的形式于一个“非城市”中存在的“非广场””,即一个小尺度、后现代主义风格的文化和商业广场。•简介:此广场作于1983年,面积8000㎡,是地下商场的房顶,广场外围地面是不同尺度与颜色交错的格网铺装,中心部分是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下沉广场,与地下商场地面持平,椭圆形广场中心是一洼陷落孔洞,东北角是一组跌落水石景,北侧为曲弧形露天剧场。广场的中心则是水池顶部缠着黄飘带的金属月桂树雕塑。分析:广场所处区位•筑波科学城(茨城県つくば市)。坐落在离日本东京东北约60公里的筑波山麓,总面积284.07平方公里,现有人口约20万。是位于东京以外的一个新城市开发区•它修建于1963年到1980年,深受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影响。比如按使用功能分区、独立布局的建筑物、道路和人行道分置等,整个城市在景观上处于混杂而非统一的的状态。分析:广场构成要素筑波中心城区的城市空间由四个要素组成:散步广场,购物中心,瀑布和露天广场。广场部分则由三个要素组成:一块高起的平台(由白色面砖方格中填充的红色陶石块铺成);一片下沉的椭圆形区域,以及一个很富戏剧性的过渡区域,由在这两个层次之间的台阶、坡道和喷泉组成。分析:空间序列•椭圆下沉广场过渡空间周边建筑红色陶石平台功能需要在整个广场的设计上,设计者矶崎新并未采用一个有机系统来规范整体设计,在这个设计方案中,L形的步行街如左图分布,它是有许多混杂的片段组成,造成这种非统一风格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建筑有着各种各样的需求:仅建筑主体就包括诺瓦音乐厅、筑波信息中心、东会议厅、旅馆、银行、商店街拱廊。建筑结构特色这些建筑不仅在横向结构上是断开的,拥有各自的基础结构并且在功能上独立,甚至每个单元在自身的上、中、下层次上也有着分隔,不过也是这种在结构上共同的特性而非形态上的共性,给人带来一种奇妙的连续感,仿佛各说各话却又有着相似的语调,“这里没有一个核心空间,所有的一切都是相等的,它是一些同样性质、同等价值的基本单元收集在一起的综合体。矶崎新把大量的形式题材和暗示线索汇合起来组成了供我们理解的整体,但却取消了整体作品的核心,我们就像一只猴子正在迫不及待地剥开一颗大葱,突然大吃一惊,里面怎么没有核?”这些语调中,又有着抑扬顿挫的细节,这些建筑具有多变以及注重细节的特色,没有谁是主体,它们共同围绕着广场组成一个整体,中间部分的表面铺以金属铝板,板上开有宽阔的方莆、三角形和半圆形门窗,它们的多变性正是体现在统一的表面处理与不断变化的、华丽多姿的形式题材的鲜明对比上。分析:元素•整体介绍:此下沉式的中心广场为不规则椭圆形,由平缓踏步、流水瀑布、植物花架等多种要素构成,并设有露天讲坛、野外剧场。在元素的使用上,设计者并未过多运用石材与植物去营造广成下沉带来的瀑布景观,而是将此景观特性抽象为向下的趋势。景观空间的设计采用了抽象的手法模拟叠山理水乃至树木花草。让人想起日本的枯山水文化,但其实它模仿的则是天然的喀斯特地貌,属于完全不同的文化源流。分析:元素•两个台地之间用台阶、石头造景和流水来过渡,它们的布局非常随意,其中的台阶式瀑布形态如同自然环境中的喀斯特地貌,与严谨的几何形地面及广场空间并置在一起,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细部元素•筑波广场中的园林小品也渗透着历史与神话的气息,水池顶部的石盆和缠着黄飘带的金属月桂树雕塑就象征着耶稣最后的晚餐和希腊神话中的月桂女神,囊括了经典的文化和宗教体系。细部元素细部元素设计者矶崎新在处理历史与景观的交融问题时,采用了与建筑和水景相同的手法——抽象,简化,把握其大体形态,并抽出其中精华加以夸张发扬做成拱券状的拱门景观,微型照明灯泡“管型视觉效应”造成一种“穹窿圆顶”的效果,使人想起了西欧贵族们的城堡。•广场下沉部分的设计是对罗马坎皮多利奥广场(PiazzadelCampidoglio)的借鉴,与这个意大利模式形成对比的是,筑波广场是对后者的镜像反映,即所用元素相同但在色彩上及空间构成上相反,筑波广场是呈现中部下沉形态且用黑色石带勾勒浅色地面,而且中央有一个喷泉。对比:与米开朗琪罗的坎皮多利奥广场艺术特色分析•广场与周边建筑共同具有多变以及注重细节的特色,没有谁是主体,周边建筑共同围绕着广场组成一个整体。•在设计上广场则采用了大量的参照和对比,如在尺度与形式上大量借鉴了坎皮多利奥广场(PiazzadelCampidoglio),但在方向及构成上则呈现了镜像相反;在跌水上则明显受到哈普林的水景设计影响。•尽管广场及其周边带有明显的拼贴与隐喻倾向,但却充满了趣味和联想。广场上部的金属月桂树雕塑虽然是对英国的维也纳路行社的复制品成为筑波新城的象征之一。•总之,广场内部的空间构成参差有致、层次分明,展示出空间和时间的序列感。充分体现了后现代主义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