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深刻认识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崭新的科学命题,学术界、理论界对这一命题的研究刚刚起步,对于这一个问题的学习,我也是初步的。在这里仅仅是把对这个问题的学习体会汇报给大家,理解不深入、不准确的地方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我们知道,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命题。这个理论体系的理解和把握要跟道路联系在一起,因为它毕竟是在我们开辟道路的过程中形成的理论体系。所以,在这个题目下,我汇报的第一个内容,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曾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这句话表明,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既然道路问题具有极端的重要性。那么,中国应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道路,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总的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或者说这条道路的开辟,是与社会主义在20世纪下半期所遇到的几次危机分不开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危机,而总是在危机爆发的时候,把原有的弊端给暴露出来,把原有既得利益的各种观念和那种体制给冲破掉;只有在危机爆发的时候,才使人们更多地思考现在所存在的问题,寻找未来发展的方向。所以有的学者对危机有一种解释,危机就等于危险加机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就是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几次危机分不开的。其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所遇到的第一次危机,促使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初步探索。下面我们就来看第一个问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苏联作为欧洲落后国家,最后发展成为欧洲第一号强国、世界第二号强国,肯定有它的合理性。所以,我们当时的设想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由于我们没有经验,我们就学习苏联,按照苏联的模2式建设社会主义。但是,当我们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正当我们准备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时候,苏共二十大召开了。在这次会议上,赫鲁晓夫做了一个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揭露斯大林领导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严重错误和对他个人崇拜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对斯大林和苏联模式全盘否定。这在苏联国内和国际上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随后,波兰爆发了波兹南事件,匈牙利布达佩斯发生了罢工游行。我国也出现了一些不安定的情况,发生了群众暴动的事件,据当时统计,全国城市有10000多工人罢工,10000多学生罢课,农村有许多农民闹退社。我们知道,二战之后,由于苏联是战胜国,而且社会主义由1国发展为15个国家,所以,“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是个非常热门的话题。英国工党在二战后宣布建立大不列颠式的社会主义,法国戴高乐宣布建立法国色彩的社会主义,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绝大多数按照苏联的模式建设社会主义。可是,苏共二十大之后,特别是秘密报告之后,赫鲁晓夫把苏联模式的盖子给揭开了,世界范围内出现了第一次退党高潮,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内部闹分裂,许多党员退党。当时,面对这样一次危机,我们面临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顶住国际上否定苏联模式的逆流,继续走苏联的道路。苏联模式毕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点连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也是承认的。实际上我们在八大前,制定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等等都是按照苏联学的。第二种选择,走斯大林之后的路,向赫鲁晓夫学习。第三种选择,“以苏为鉴,走自己的路”。毛泽东在50年代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等等,这些对中国国情的都做出了基本符合实际的判断,也制定了比较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些探索的成果以至于到今天对于促进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统筹好各方面关系,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三个“永远铭记”时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在他的著作《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始3于毛、成于邓、发展于邓后。这种初步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没有继续下去。其中的原因,一是没有准确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冷战时期,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峙的时期,两者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很长时间内我们缺乏正确的认识。我们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完全对立的。我们没想到,资本主义在它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文明成果,比以往几千年创造的文明成果还要大得多得多。二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有搞清楚。探索的过程中,我们把中国古代的理想,欧洲的空想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空想甚至于都搬到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我们甚至把贫穷当作社会主义,把平均主义当作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也没有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我们甚至提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这样的一些口号。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讲过,“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不是完全清楚的,不是完全清醒的。”(1984年6月)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具体的制度安排,具体的措施等等,我们并不是完全清楚,所以我们走了很多弯路。三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苏联模式是在一个资源丰富的大国,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为了实行赶超战略而实行的一种发展模式,是一种粗放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有过辉煌的成就,但是有过深刻的教训。在战争与革命时期,这种模式是管用的,而一到和平与发展时期,这种模式的潜力就没有了。由于我们没有认识到这种弊端,所以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由于出现了很多问题,所以我们后来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犯了“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错误。“文化大革命”虽然有许多事情做错了,但是也给我们后来改革留下很多突破口,所以,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才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正是基于这样的意义,有的同志才说:“没有文革,就没有改革。”以上就是第一次危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还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遭遇的第二次危机后实现的。4(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文化大革命”无疑是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次非常严重的危机,它给党和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深重灾难。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日本大体相当,而日本是战败国,中国是战胜国。但经过近30年的发展后,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相当于日本的1/4,而我们人口还增加了一倍,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亚洲四小龙成功走向了现代化道路。所以,这10年,实际上是我们失去的10年。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再一次面临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继续走“文化大革命”的道路,坚持“文化大革命”的路线不动摇,具体地表现为“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就是要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进行到底。邓小平复出之后,首先批“两个凡是”,开展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始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1978年12月发表的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强调,“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和思想僵化的状态,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正是在这些基础上,1978年12月18日,我们才召开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这次会议为标志,我们进入到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批“两个凡是”,把这条路给堵死了。第二种选择,向苏联否定斯大林那样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在批判“两个凡是”的过程中,否定“文化大革命”。当时许多人认为,因为文革是毛泽东发动的,否定文革,必然要否定毛泽东。但是,在拨乱反正的过程中,邓小平在1979年3月的中央理论务虚会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其中一条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起草的过程中,邓小平多次同起草组的人员谈话,强调要正确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要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分开,要坚持毛泽东思想。这一点我们确实做得比苏联好的多得多。苏联不尊重自己的5历史,否定自己的历史。所以,当苏联解体的时候,人们以为是很自然的事情。面对这一次危机,当一些人要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的时候,邓小平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二种选择也被否定了。第三种选择,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这个过程中,邓小平指出:“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才是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3页)十一届三中全会,就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党召开的6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次代表大会的主题或关键词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8个字,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982年9月1日,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开幕词中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3页)“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是目前国内宣传媒体和学术界引用率最高的一句话。这次会议,邓小平开始点题,点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题,之后才开始破题,开始解题。五年之后的十三大,报告的题目叫《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纠正了十二大确立的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因为在初级阶段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十三大报告明确论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找到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十三大还把这一时期理论创新过程中,形成的若干论断归结为12个方面,认为我们初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也正因为如此,十七大报告提出第二个“永远铭记”时指出,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6十三大之后,正当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遇到了第三次危机。国外发生了苏东剧变,国内发生了政治风波,世界社会主义开始走入低潮,原来社会主义国家15个,现在变为5个;原来我们讲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现在国际上说,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现在剩下的5个社会主义国家,除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外,那4个是越南、古巴、老挝、朝鲜。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国际范围内出现了第二次退党高潮。全世界原来有9000万党员,到这时只剩下7000万,而中国就有5700万。苏东剧变之后,面对这次危机,我们又面临三种选择。第一种选择,再次以俄为师,走资本主义道路。苏联执政74年,都垮台了,回到了老路上去,我们为什么不能走这条道路呢?邓小平说,这只能成为资本主义的附庸,这是死路一条。第二种选择,回到以前的老路上去,再一次以阶级斗争为纲。我们知道,1989—1992年那一时期,由于双轨体制并存,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改革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有很多人讲,为了避免走苏东的道路,必须清除党内异己分子,必须对私营经济加以限制,对市场经济加以限制,凡事都问一个姓“社”姓“资”的问题。邓小平后来说:“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