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含管理机构、节庆等)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参考书目:1、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云驹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6。3、非物质文化遗产精要(新版),段宝林著,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4、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牟延林等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5、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邹启山主编,大象出版社,2006。6、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世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复合遗产文化景观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的组成部分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含义:(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内涵界定1、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非遗的发展历程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有形、无形文化遗产的分类80年代——关于保护传统和民间文化的议案;90年代初——建立“人类活财富”制度;90年代中后期——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公告条例2003年10月17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机构设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称: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联合国(UN)旗下专门机构之一,1946年11月6日成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宗旨是促进教育、科学及文化方面的国际合作,以利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维护世界和平。主要设大会、执行局和秘书处三大部门。中国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始国之一,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1972年恢复在该组织的活动。中国中国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下设办公室、管理处、保护处拟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起草有关法规草案;拟订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保护规划;组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承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的申报与评审工作;组织实施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普及工作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06年9月14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挂牌成立。承担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具体工作,履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政策咨询;组织全国范围普查工作的开展;指导保护计划的实施;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举办学术、展览(演)及公益活动,交流、推介、宣传保护工作的成果和经验;组织实施研究成果的发表和人才培训等工作职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2013年11月6日成立;由文化部主管。业务范围包括:调查研究、信息收集、举办展览、专业培训、咨询服务和国际合作。旨在通过发展会员、召开论坛会、举办拍卖会等不同形式的经济活动,保护和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还承担着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机构的经济、文化交流等工作。四川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各市州非遗保护中心2、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二)我国国务院的内涵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与之相关的文化空间。1、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文化空间(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活动。(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志外部图形——“循环,永不消失”;内部图形为方形——与外圆对应,天圆地方,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空间有极大的广阔性”;圆形中心造型——古陶最早的鱼纹,隐含“文”字;图形中心——抽象的双手,“团结、和谐、细心呵护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文化部公示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门类(1)民间文学(2)传统音乐(3)传统舞蹈(4)传统戏剧(5)曲艺(6)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杂技与竞技)(7)传统美术(8)传统技艺(9)传统医药(10)民俗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1、传承性(1)传承方式家族式传承师徒式传承社会化传承认定的非遗的标准由父子(家庭)、或师徒、或学堂等传承传承三代以上,传承时间超过100年,且要求谱系清楚、明确。(2)传承特点:口耳相传不反对变化,鼓励变化2、活态性(1)文化内涵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并传达给受众的。(2)在传承、传播过程中的变异、创新。3、无形性(1)主要依据人能否直接感知到事物形象而得出的。(2)是抽象的文化思维,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且随着人们观念的变化而变化。(3)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的无形性不排斥其在存在和传承时的有形性。4、地域性表现在不同地区、种族、信仰的群体、个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5、稳定性6、综合性(1)构成因素的综合蒙古族长调民歌与其语言、文学、历史、宗教、心理、世界观、人生观、生态观、风俗习惯等紧密联系。妈祖信仰通过神话、传说、故事、音乐、舞蹈、戏曲、叙事歌谣、游戏、祭典、民俗、等形式表达。(2)功能的综合性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公布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项目:羌年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9年公布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项目中国篆刻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南京云锦织造技艺花儿侗族大歌格萨(斯)尔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玛纳斯妈祖信俗呼麦南音热贡艺术西安鼓乐粤剧藏戏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端午节中国朝鲜族农乐舞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族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京剧针灸非遗节的诞生背景:当前,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社会的现代化,我国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渐趋恶化,保护现状堪忧。为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时间: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全称: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意义:第四个国家级国际性文化节会活动品牌,是国际社会首个以推动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为宗旨的大型文化节会活动。前三个:中国北京国际音乐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节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公益歌曲《寻找与守望》最初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孙(佳)正在敦煌为全国考古和文物工作者撰写的一首诗,后经著名作曲家孟卫东谱曲,著名歌唱家谭晶演唱,表达了文物工作者守望美好生活、保护精神家园的炽热之情。2009年定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工艺歌曲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