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述义(简)杜春明2008年10月太极图释义太极图,是研究《易》学的一张重要图象。传说是7000年前伏羲氏所绘,故又称《易图》。这张图既简单又复杂。说简单,只有黑白两色;说复杂,它却包含了天地万物的共同规律在内。它以综合并包的方式,容纳多种思维。它包含抽象的逻辑思维,又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思维。可以说它是一张唯象思维结构图。甚至有的外国学者说:“这张图有启迪世界的价值。”所以又有人说它是宇宙的模式。以太极命名的传统武术太极拳,于此图的关系更为密切。可以说,这张图显示了太极拳的理论体系,囊括了太极拳的秘诀。•1.它是整体它所标示给人们的是要以全面性、整体性来观察世界万物,并且把所观察的每个事物,都作为一个系统来看。这种整体运动观,是太极拳区别于其它运动项目的重要特征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只做局部运动,如坐着取一本书,身体可以不动,只用手臂来完成。而练太极拳时可不准这样简单行事,都必须以腰来带动,由腰到胸再到背、肩、臂、手。•2.它是圆形的整体太极图给人的第二个印象是:圆。打拳要“浑圆一体”、“非圆既弧”、“无凹凸,无缺陷”。太极拳的术语是“内气鼓,外型饱满”。•3.阴阳对称太极图给人的第三个印象是:在里面包含着两个对称、平衡的阴阳鱼。阴阳对立、对称、对等和谐的处于整体之内。对称、和谐既是自然的根本法则,也是太极拳的最高原则。打太极拳时应该是刚柔相继、快慢相等等一系列的对立统一状态,使身心乃至肢体各组对称的部位得到平衡的锻炼。4.阴阳互包5.阴阳消长6.阴阳变化螺旋式太极门派杨氏陈氏吴氏武氏孙氏赵堡李氏等等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杨式太极拳是由杨露禅创始,后经祖孙三代人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从杨露禅学成教拳,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杨露禅,名福魁,又名福同,字露禅,“禅”亦作“蝉”,别号禄缠。河北省永年县人。幼时家贫,约10岁到河南温县陈家沟陈德瑚家为僮,著名武师陈长兴每晚至陈德瑚家前厅教授族中弟子,杨露禅殷勤伺候,窥习拳艺,功力大进。一次,陈家师兄弟多人与之较量,皆败于他的手下。长兴喜其敏慧,正式收其为徒,尽传己术。后经人举荐到北京教拳,清代王公、贝勒从学者颇多,后任旗营武术教师。因为武功高强,故有“杨无敌”之称。所传拳术有“凌得起筋,万全其骨,全得其皮”以及“风格匀缓、柔和、舒展大方”,精髓为“松”与“沉”。杨鉴,字健侯,号鉴湖。杨式太极拳重要传人之一,河北永年人。自幼从父杨露禅习太极拳。他的剑术刚柔并济,对刀、枪等器械都很精通,且善使弹,有“弹无虚发”之誉。由于性格温和内向,从学者甚多。为适应部分练习者的需求,将杨露禅所传的老架,改为中架。在太极拳发展和传播中,起了重要作用。杨兆清,字澄甫,人称“三先生”。幼承家学,勤奋钻研,寒暑苦练,功夫日深。由于当时随着火器的出现,太极拳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功能比在技击方面的作用更为人们所重视。杨澄甫将太极拳在其父健侯修订的中架的基础上,再行修订,遂定型为杨式太极拳大架,成为现在的杨式太极拳。修改后的套路更有利于推广传播,受到社会普遍欢迎,有力地促进了杨式太极拳的普及,杨澄甫也因此誉为杨式太极拳承前启后的大家。为了使太极拳术发扬光大,杨澄甫写了《太极拳术》及《太极拳体用全书》,备述太极拳精华,为后学者留下了宝贵的武学经典。杨氏太极拳特点松柔慢匀连绵不断运劲如抽丝杨氏太极拳功夫次序分为三步:先练体、次练气、后练神强调先练肢体的柔顺,次练内气的充盈,后练神经的宁静。从外到内、由实到虚、由动入静。初学太极拳,应努力刻苦练功,称为盘架子。通过每天的盘架子,从慢、匀、轻、节节贯串中,去求得自身权柔程度的不断增加。由招熟而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怎样练好杨氏太极拳(一)对头部要求头部要虚领顶劲,虚是空的,领是向上引的意思,顶是往上顶,劲就是有力量。总的含意是要求头颅正直,头上是虚的起来头正颈也就直了。颈直,站着显得很精神,不这样就提不起精神。如果两眼闭着,塌蒙眼也不行,讲究精气神,二目炯炯有神,要求做到头正颈直,经络顺了,气血也畅了,练起拳来感到很舒服。头表现出来要具体形象。所谓“正”,就是不低、不仰、不偏、不依,尽量做到这些要求。1.眼睛。要有神,正前平视,应随出手的方向,随动作的要求转动而转动,跟动作协调起来,也可往上,也可向下。2.咀,即口。似闭非闭,似开非开。一般说口呼鼻吸,实际生活不是这样。闭不是嘣着咀,也不是开着,要符合人的生理自然。要求舌头抵上颚时自然形成,不要硬顶。似闭非闭,活动能使口内生津,不至于口干舌燥。如果张着嘴练拳就上不来气了。3.气,气是一门科学,现在气功很盛行,有专门研究气功的。一般称太极拳为自然气功,要求气沉丹田,呼吸自然,以我之静窥测对方动向,或你来我往。4.呼吸,练拳过程中呼吸怎样配合动作,要求自然配合,能配合多少配合多少,不要勉强。套路不只是一开一合,它还有衔接的地方,有过渡,能配合多少就配合多少,保持呼吸自然,气沉丹田就行了。开始可能出现气短,慢慢适应了,呼吸就长了,有节奏了,有力了。怎样练好杨氏太极拳(二)对上肢要求练拳中的放松目的是把肩、肘、腕内在的连接起来,具体到手上要求:掌微伸,指微曲,指缝稍离,手型要美,不要硬棒棒的;肩要沉,肘要坠,腕要坐,指要伸,这样就能有机地连接起来,看着是给他一掌,不是光掌、光手,而是全身。如搂膝拗步,不是光两只手,而是全身,由脚而腿而腰。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脚而腿而腰上下必须连贯。平常练就是练太极十三势:掤、捋、挤、按、前进、后退、左顾、右盼、松劲,通俗讲就是手、眼、身、法、步的配合,整个做的时候要的就是这个“劲”。1.掌前面讲过手型,主要是掌,对掌的要求,一般是侧面掌,掌宜微伸。2.拳对拳的要求,拇指放在四指外沿,虚虚扰住握实,不要死握,又僵又硬,拳面要平。3.吊手要求五指下垂,虚虚扰住就行了。4.手腕要坐腕,不能僵硬,手腕上下不能有劲的感觉,劲是贯输到全身的,肩、肘、腕、指都要连接到上肢,不能出现僵硬。上肢放松必须通过沉肩坠时,坐腕舒指,放展它,松开它,越松越有劲,慢功夫,功夫就是时间,按照要领练,练到一定时间,自然就会有劲,劲的形成,只要按要领做,不用练劲就有劲。太极拳是富有哲理性拳种。它的臂要求伸直,直里带有曲。开与合都有辩证关系。开里有合,合里寓开。臂不能直挺挺的。5.单鞭单鞭的右臂要直,因手(吊手)是朝下的,根据人体的构造和拳法的要求,必须这么做,这样做是顺的。如果做成弯的就不合适了。怎样练好杨氏太极拳(三)对躯干要求。躯干就是身子,胸要含,背才能拔,能含胸才能拔背,能拔背才能力由脊发。它的位置正好在人体中部,腰动自会带动腹部蠕动各部功能,通过活动得到锻炼。所以,腰至关重要。含胸怎么“含”,开国大典,首长检阅部队:战士胸脯挺着很精神。这是检阅,作战不行,受限制。“含”区别于挺与弯腰,以自然为原则。本身就带有含,所以能含胸才能拔背,拔背对以腰为界线,由腰开始松腰松胯。这样一往上一往下形成对拉,突出腰的主宰作用,使躯干形成整体。区别于连根拔。以腰为主,命意源头在腰隙。腰为主宰,使它能带动上下动。可以一动无不动,只要动就有意识地带动上下动。如云手,走时转身,左右两侧各45o,中间90o,都是腰带着走,右边左边一定要含胸拔背,以腰带,否则出不来劲。这个“劲”是自然形成的,不是僵劲、猛劲、很自然很舒服。希望做时弄清楚,含胸拔背,松腰劲胯,“放松”内劲就贯穿。意念就集中。怎样练好杨氏太极拳(四)对下肢要求下肢要撑住上肢、躯干整个力量、虚实与重心掌握好。1.马步拉开马步,两脚直前,实在八字步上,虚在丁字步上,虚实掌握好,就能掌握重心,注意膝关节与脚的方向要相符,否则就不合理。只要分出虚实找出重心就可以了。在变的过程中要求式式均匀,绵绵不断。每个势子要做清楚,中间不能停留。2.弓步弓步拉开后,它的虚腿的蹬,实腿的撑,在迈步时要按照规律走,重心向前移,脚板踩平,五指抓地(有抓意)而后膝盖往前挺,由虚腿变实腿,实腿蹬,虚腿撑。走时固然以腰为主,但必须有四肢的配合。如果只是腰四肢不配合也不行。一定要掌握“蹬撑弓接”整体协调。一下做不到,每天练,每天找,由点到面,上下相随就协调了。内在必须连接,跟写字差不多,写到一定时候和练拳一样。感到不好了,这是要求高了。这个高反复不断出现,说明真正提高了。太极拳是一个无止境的活动,练到老,没有一个觉得很完满。怎样练好杨氏太极拳(五)对步法要求1.马步在练中要求踩成马步、马步要求与肩同宽。2.虚实步习惯叫“丁八步”,斜的叫八字步,直的叫丁字步。3.虚实步,它是以后坐腿在八字步上,跟前面那个成弓步的不一样,那个腿弓出去,这个不弓,这主要重心坐在八字步上的这只脚,要保持与肩同宽,以八字步为主,要求一条中心线,左右两侧分。左脚在左边,右脚在右边,相互之间不能越过,中间不要幅度。4.定势,即标准式。如搬拦捶,通过转换重心移动,两臂环起,提腿迈步,重心移动,坐好腿以后拉开,每个动作都应该清清楚楚地做出来,摆够数,不能不够数就往下边走。再如转身撇身捶,转身握拳,坐回来,撇拳,清楚了再往下走。做到似停非停,把定势做出来。非常好看,自己也感到很舒服。怎样练好杨氏太极拳初学练拳不能要求这么高,这么难。先练轮廓。即粗粗地练。一般分粗练、细练、精练三个阶段。开始能粗粗比画下来,知道基本要点,动作做不好,但心里知道,慢慢就能结合起来了,也就细了。最后是精,精要求高了。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一定要把“要领”弄清楚,只有要把要领弄清楚,才能为练好杨氏太极拳打下良好的基础。服装准备平底运动鞋、布鞋、皮鞋比较宽大、肥大的裤子:运动裤、灯笼裤上衣要求着运动衣或其他较宽大的衣服要求统一为白色或浅色几点建议本次给大家示范的是杨澄甫晚年定型的拳架,俗称八十五式。一招一式也为太极将太极生活化、工作化:活学活用找名师、更要找明师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