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个别修辞格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修辞第一节修辞概说修辞的定义修辞的目的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修辞是在具体的语境中,恰当地运用语言材料,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以获得理想表达效果的一种言语活动。如文学作品中,“月光明亮”是一种普通的表达方式,如果想让表达形象化,可以说成“月明如水”,如果想让表达具有诗意,不妨说成“月明如水浸楼台”,这是一种修辞。但在介绍“月光”的说明文中,“月光明亮”这种客观朴素的表达方式反而更合适,这种选择也是一种修辞。修辞存在于人们的言语交际活动中。人们使用语言传情达意时,首先会考虑选择什么样的词语、什么样的句子、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才合适,这是修辞;选择完之后,他可能会根据实际表达需要,再做出调整、修饰,这也是修辞。他表意时,需要借助各种衔接手段保持上下文语义的连贯性,这还是修辞;面对不同的交际领域、内容、目的、对象、场合和媒介等,人们需要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这还是修辞。因此,只要是人们有意识地、有目的地运用语言交际,他就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修辞了。例如下面一则消息:国务院今天发布通告,我国的人口普查从X年X月X日开始,这是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普查……这则消息如果刊登在报纸上供人们阅读,其语意表达准确、简洁、明了。但如果在电视上通过主持人讲出,这样的表述则会显得生硬呆板,观众听起来会认为与自己关联不大,可能就不会关注。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在播出时作了如下的修改:观众朋友,从X月X日X点开始,可能就会有人敲您的门,他们就是人口普查员,从这时起,您就参与了我国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普查。主持人把书面语改为口头语,用第二人称代词“您”称呼观众,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给观众的感觉是在说“自己”的事,自然就会关注了。主持人的修改取得了理想的表达效果。这是适应不同的交际对象和不同的交际方式进行的修辞。修辞的目的就是取得理想的表达效果,所谓理想的表达效果就是在具体的语境中,表达者准确完整地传递出自己的意图,接受者也准确完整地接收并理解了表达者的意图。修辞过程中,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的选择,应该做到准确、恰当、得体,这是取得理想表达效果的关键。语言运用得好不好,恰当不恰当,其实是对具体语境而言的。脱离了具体语境,修辞效果就无从谈起。语境可分为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两种不同的语境在不同的层面上制约着语言的使用。语言语境也称上下文语境,是指词语、句子、句群等出现时所有上下文构成的语境。语言语境是语言运用的直接影响因素,它决定着语言表达方式的选择。非语言语境指的是除上下文之外的其他影响语言表达的因素,包括了交际双方、交际方式、时空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等。非语言语境对语言运用的影响是深层次的,如在汉文化语境中,晚辈不能直呼长辈姓名。俗话“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说的就是交际对象、空间环境、地域文化这些非语言语境对语言运用的影响。第二节语音修辞一、韵脚的配置与回环美二、声调的配搭与抑扬美三、音节的配合与整齐美四、双声、叠韵、叠音、拟声的选用与复沓美五、谐音的运用与谐趣六、语音的反常规使用与拗趣汉语是富于音乐美的语言。汉语的音节结构中元音占优势,元音具有清晰响亮、悦耳动听的特点;双音节词的大量发展,易于构成整齐的语言形式;音节声调的高低起伏、平仄交错的配合,使汉语富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再加上汉语中许多双声、叠韵、叠音等词语的存在,为语言形式的选择提供了有利条件。这些语音形式的反复再现、巧妙配合,使表达更富艺术感染力。语音修辞主要包括韵脚、声调、音节的调配以及双声、叠韵、叠音等形式的利用。一、韵脚的配置与回环美(一)押韵、韵脚及其作用把两个以上韵母相同或相近的音节有规律地放在诗词歌赋等韵文语句的同一位置上,前后呼应配合,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现象叫做押韵。由于押韵的位置大都在句末,因此,一般把押韵的音节叫“韵脚”。押韵具有声韵和谐、节奏悦耳、回环复沓、易于传诵的修辞效果。押韵不仅是诗歌体常用的语音修辞手段,也是散言体如散文、小说、杂文、戏剧等常用的语音修辞手段,更是民间各种文艺形式,如民谣、快板等等常用的语音修辞手段。(二)押韵的运用押韵是汉语诗歌的一个基本要求,“五四”运动以后虽然出现了一些不押韵的新诗体,但不是主流。韵脚在诗歌里,对于思想感情意境的表现有重大的作用,它是加强节奏的一种有效手段。韵脚通过前后押韵音节的呼应,不仅具有联系各诗行,突出意义内容的作用,而且还能够使诗句增加音乐美感。①如果你一定要走我又怎能把你挽留即使把你留住你的心也在远方浮游如果你注定一去不回头我为什么还要独自烦忧即便终日以泪洗面也洗不尽心头的清愁要走你就潇洒地走人生本来有春也有秋不回头你也无需再反顾失去了你我也并非一无所有(汪国真《如果》)例①押“ou”韵,字音响亮,琅琅上口,富有音乐性,渲染出一种浓厚的离别气氛,扣动人们的心弦,从而引起人们的共鸣。没有韵脚,诗的思想、感情和意境难免显得松散、零乱。在比较长的诗里,如果没有韵脚,容易引起读者的疲劳感,心理上的预期缺少一个落脚处。韵脚可以将押同一韵的诗句紧密结合在一起,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和谐的统一。押韵有时也用在散文中,对于增强感染力,提高表达效果同样具有积极作用。如:②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对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冯骥才《珍珠鸟》)例②中“好”“鸟”“草”“巢”都押“ɑo”韵,取得了很好的声响效果,突出了作者的喜悦心情。除了诗歌和某些散文以外,其他韵文体裁,如歌曲、顺口溜、谚语、快板、童谣、戏剧唱词等,都很讲究韵脚的和谐。歌曲:③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我最亲爱的祖国,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和我诉说。(张藜《我和我的祖国》)童谣:④公园里,花儿开,红的红,白的白,花儿好看我不摘,大家夸我好乖乖。(叶欣原《儿歌大全》)谚语:⑤上有天堂,下有苏杭。⑥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⑦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广告语:“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小草微微笑,请你旁边绕”“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二、声调的配搭与抑扬美声调的配搭是指连续的音节之间声调要有高低抑扬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音高的平、升、曲、降上。古代汉语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简分为平仄二声,平声属平,上、去、入声属仄声。现代汉语的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阴平、阳平合称平声,上声、去声合称仄声。一般来说,平声声音高昂、悠长,仄声声音曲折、低抑、短促。在连续的音节中,如果能够做到声调协调,平仄相间,就会产生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声音效果,从而构成错落有致、节奏鲜明的韵律,大大增强语音的音乐性。相反,在连续的音节中,如果不讲究平仄相间,而是将一长串平声音节或仄声音节排在一起,则不但读起来费劲,听起来也显得单调,沉闷,缺少音乐美感。如“张芳妈妈家周三中餐吃烧鸡。”“上个月爸爸特意让弟弟做这四道算术作业。”前一例全是平声,后一例全是仄声,读的时候显得吃力、不上口,听觉上也给人不协调、不自然之感。在古代诗词格律中,平仄是一个重要因素。格律诗对平仄的要求很严格,平仄安排的情况可以概括为:“同句中相互交替,对句中彼此对立”。这也就是说,在同一个句子中平声字和仄声字间隔出现;在上下句之间相对应的音节平仄对立。这两大类声调在诗词中有规律地交替使用,形成诗词音调抑扬起伏,悦耳动听的音乐美。如杜甫《春望》:①国破山河在,[仄仄平平仄]城春草木深。[平平仄仄平]例①中,同一句子的平声字和仄声字相互交替出现,在对仗句中是相互对立的,这种声调平仄的变化,听起来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在现代诗文中,对平仄的要求虽然不像古代格律诗那么严格,但在选词用字时,若能照顾平仄的交替和对应,也能获得诗文节奏抑扬有致的美感。②云中的神啊,雾中的仙,神姿仙态桂林的山!情一样深啊,梦一样美,如情似梦漓江的水!(贺敬之《桂林山水歌》)前两行句末的“仙”和“山”是平声,后两行句末的“美”和“水”是仄声。“神姿仙态桂林的山”和“如情似梦漓江的水”两句如果不计衬字“的”,它们的声调组合分别是“平平平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平平仄”。这样就使得语句声调平仄相间或相对,抑扬起落,声律优美,声音与情感内容达到了和谐统一。对偶句式一般都要求平仄对应,抑扬交错,讲究声调和谐,这样有助于突出内容,帮助人们记忆。如:③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范文澜自勉联)④阳台观鸢尾庭院赏米兰(大洋网)⑤立健全完备之规造长治久安之势(人民网)这些对偶的例子,各音节平仄声调几乎完全对应。散文不像韵文那样讲究平仄调配,声调和谐,但在一些并排的、整齐的句式中,如果注意平仄协调,也能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⑥想眺望故乡的山岗,我爬到了阿里山上,只见茫茫云海,云海茫茫。想寻觅故乡的小溪,我沿着淡水河来到海滨,只隔着汪洋一片,一片汪洋。呵,阿里山!我要用你去填大海,让母亲见到孩子,让孩子找到亲娘!(《人民日报》)例⑥中,平仄总体说来是交替的,读起来抑扬起伏,悦耳动听,兼顾到了平仄相宜,声情并茂。三、音节的配合与整齐美汉语书面语很注重音节的调配,不仅在诗词等韵文中讲究音节的配合,就是在一般的散文中也常常要考虑到音节的调配。口语表达对音节调配的要求虽不像书面语那样严格,但音节配合得恰当对于形成听觉上的语音美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人们在运用语言时,除部分使用单音节词外,还大量使用双音节或多音节的词,各种音节的组合要受语言节奏的制约,而语言中的节奏是通过音节的配合来实现的。音节配合的一般原则是,在连续的语流中处于相同句法成分的词或词组的音节要相配,也就是相应位置上词语的音节数应该力求一致。“眉清目秀”是由两个主谓结构联合而成的,“眉清”和“目秀”两个双音词组两两相配,这样相配的声音显得平稳协调、匀称整齐。“他每天下午看看报,打打球。”中的“看看报,打打球”也是平稳、匀称的。“看看”和“打打”相配,“报”和“球”相配,说起来很顺口,如改为“他每天下午看看报,打球。”就不顺口,因为“看看报”和“打球”音节不等。这种音节的调配在文章中随处可见。例如:①肖邦的钢琴协奏曲如春潮,如月华,如鲜花灿烂,如水银泄地。听了他的作品我会觉得自己更年轻,更聪明,更自信。(王蒙《在音乐的世界里》)此例中,“如春潮”与“如月华”相配,“如鲜花灿烂”与“如水银泻地”相配。“更年轻”“更聪明”“更自信”三项相配,相配项的音节都相同。由于配合整齐,语言表达显得十分和谐。如果将“如月华”和“如鲜花灿烂”调换一下位置,或者将“更自信”改为“更相信自己”,则由于对应位置音节不整齐,会破坏整体的协调性。汉语音节的组合中,从一个音节、两个音节到多个音节的调配都很常见。“四字格”在汉语中的使用频率很高,它反映了汉民族崇尚对称和谐的心理,言简意赅,平朴庄重,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成语几乎都是四字格。成语以外的其他语言形式中四字格也比比皆是,从诗文、谚语到报纸标题、广告语等,都有大量的四字格出现。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句)③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谚语)④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谚语)⑤大风降温雨雪飞扬(新闻标题)⑥精益眼镜,贵在求精,精益求精,精无止境。(某眼镜广告)上面例中,每一句都是四个字,音节匀称,节奏感强,易记易传。现代诗歌一般也要讲究音节的匀称与协调,如:⑦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上面节选的这首诗前后段音节整齐一致,富有音乐美。其他文体如果也能注意音节的调配,不但有助于语意的表达,而且能使语音更加优美动听,如:⑧亚运带来的,不仅是看得见的变化——场馆建设、旧城改造、交通整治、大力治水、环境卫生治理等工程让广州天更蓝、水更清、路更宽、房更靓、城更美,也有看不见的变化——对城市发展的推动、对城市品牌的锻造、对公共文明的洗礼、对市民素质的培育等等。(《广州日报》)⑨我们要创造更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更

1 / 3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