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要高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外高原农业概述国外主要高原有南极高原、巴西高原、伊朗高原、青藏高原、南非高原、东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蒙古高原、阿拉伯高原、德干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圭亚那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等。其中除了南极高原因为环境地理因素还未进行农业发展之外,其余高原都根据其地理、气候等环境和在政府指导下进行农业的发展。我们根据不同洲际区域高原分类对国外高原农业发展做出分别的探析。1、亚洲高原伊朗高原伊朗高原是亚洲西南部的高原地带,地处南亚、印度洋的阿拉伯海、波斯湾、阿拉伯半岛、高加索、里海、中亚与帕米尔高原之间,其地域范围包括伊朗全部及阿富汗、巴基斯坦部分地区。东西长2500千米,南北宽1500千米,面积约270万平方千米。内部地势起伏不大,海拔1000~1500米,多山间盆地,其间盐沼、荒漠广布。绝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大陆性草原和沙漠气候,冬夏温差大、雨量少。河、湖两岸零星散布的绿洲是高原主要人口聚居地,发展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生产小麦、甜菜、葡萄和绵羊。伊朗高原包括整个伊朗国家,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只占部分地区,由于后两者在政治、社会等不稳定因素,我们选择伊朗作为我们研究伊朗高原农业发展的对象。农业总体概述农业在伊朗高原中占有重要地位。伊朗农耕资源丰富,截至2007年底,全国可耕地面积超过5200万公顷,占其国土面积的30%以上,已耕面积1800万公顷,其中可灌溉耕地830万公顷,旱田940万公顷。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43%,农民人均耕地5.1公顷。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其综合收割机与拖拉机保有量分别仅为1.2万台和30万台。目前粮食不能自给自足,每年需进口大量食品。农业主产区集中在里海和波斯湾沿岸平原地带。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2008年人均拥有淡水资源约为2000平方米。2008财年,伊朗全国各类农作物产量突破1亿吨大关,农业产值占全国GDP总量的20%以上,农耕务工人员约为全国劳动力总量的30%。伊朗高原农作物发展状况伊朗高原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玉米、水稻等,主要经济作物有棉花、甘蔗、水果、蔬菜及茶叶。2004年度,伊朗高原小麦产量超过1400万吨,伊朗高原稻米产区主要集中在里海沿岸地区,种植面积为51.5万公顷,年产量超过240万吨。伊朗高原主要国家伊朗向全世界85个国家出口价值超过37亿美元的农产品,较四年前翻一番,主要出口农产品包括开心果、葡萄干、椰枣和藏红花,占全部农产品出口的70.5%。伊朗是世界最大的藏红花生产国。伊朗高原国家伊朗是中东、海湾地区主要的干鲜果品生产和出口国,水果产量居世界第七位。据伊朗海关统计,2008财年,伊朗出口干鲜水果价值11.98亿美元,出口葡萄和葡萄干总额1.34亿美元,;出口椰枣价值0.79亿美元,;出口苹果价值1.11亿美元,;出口蔬菜作物价值4.02亿美元,;出口藏红花9000万美元。伊是中东、海湾地区主要的干鲜果品生产和出口国。2003年出口干果44万吨,创汇9.4亿美元。伊朗是世界开心果最大的生产国,其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50%左右,2005年种植42.7万公顷,产量20万吨。2003年,种植橄榄9万公顷,产量4.2万吨;柑桔类水果23万公顷,柠檬、桔、柑产量分居世界第三位、第五位和第八位;无花果2.2万公顷,产量2万吨,居世界第一位;猕猴桃1850公顷,产量4.5万吨,出口2万吨。伊是世界最大的石榴生产和出口国,2004年种植石榴6万公顷,产量67万吨。2004年出口西瓜9.9万吨,价值1610万美元。伊椰枣年产约90万吨,其中11万吨出口俄罗斯、中亚、欧洲及波斯湾地区国家,占世界椰枣出口总量的17%,是世界第一大椰枣出口国。伊核桃年产量达16.8万吨,是世界第三大核桃生产国。此外,伊还是世界第一大藏红花生产国,年产量220吨,其中175吨出口,占世界总量的75%。伊朗高原畜牧业发展状况优越的自然环境和大片的草原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据统计,伊全国有牧场9000万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26.9%;其中夏季优质牧场1400万公顷,每公顷平均产草290公斤,冬季牧场6000万公顷,每公顷平均产草92公斤,另外1600万公顷分布在沙漠和半沙漠地带,每公顷平均产草25公斤。从事畜牧业的人口约200万,畜牧业产值约21亿美元,占农产品总产值的44%。目前,畜牧业生产尚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每年仍需进口一定数量的牛羊肉,有少量牛、羊皮、羊肠衣出口。2002-2004年牲畜存栏情况单位:万头2002年2003年2004年绵羊5390.05390.05400.0山羊2575.72600.02600.0牛873.8900.0880.0水牛52.455.056.0马15.015.014.0骆驼14.614.614.62002-2004年肉蛋奶产量情况单位:万吨2002年2003年2004年奶587.7594.0597.5肉157.3160.3161.3蛋58.858.558.5(资料来源:2007年2月经济季评)伊朗高原渔业发展状况伊朗拥有2700公里海岸线,其中北部900公里,南部1800公里,为伊朗水产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伊主要有南部、北部、内陆三大渔区,鱼类品种近400个。由于渔业生产技术落后,资源开发利用率不高,水产品数量和质量偏低,占农业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比率较低,2006年人均水产品消费量为7公斤。2007财年伊水产品产量达52万吨。伊朗是世界鱼子酱和虾主要出口国,而鱼子酱和鲟鱼是伊最主要的出口水产品,占伊水产品总出口的83%,其中虾出口占10%,其他出口水产品还包括金枪鱼及罐头食品等。伊朗高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单一的石油经济导致伊朗政府历来对农业不重视,粮食主要由国家统购统销,价格由政府决定,收购价格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加之近年自然灾害不断,许多农村人口弃田转入城市找工作,伊朗粮食产量长期徘徊不前。伊朗高原农业整体地区发展遇到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其综合收割机与拖拉机保有量分别仅为1.2万台和30万台,目前各类主要农产品尚不能自给自足,过去4年农产品累计进口总额高达67亿美元。政府支持高原农业区的发展伊朗高原地区农业发展遇到的问题,近两年政府开始重视农业,2004年财政拨款15万亿里亚尔(约合17.6亿美元)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资金重点用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建了16座水坝、7个水利灌溉项目)以及为农民提供优惠的农业信贷等。在农业科研、自然环境保护、改善耕种环境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在粮食和经济作物收购价格方面政府采取了一些灵活的价格政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所提高。蒙古高原蒙古高原为亚洲内陆高原。东抵大兴安岭,西及阿尔泰山脉,北至萨彦岭、肯特山、雅布洛诺夫山脉,南界阴山山脉,包括蒙古全部,俄罗斯南部和中国北部部分地区。面积约2,600,000平方公里,政治上和地理上由戈壁沙漠两部分构成,北部为独立的蒙古国(亦称外蒙古),南部为中国的内蒙古。蒙古高原大部为古老台地,仅西北部多山地,东南部为广阔的戈壁,中部和东部为大片丘陵。高原面平均海拔1580米,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年平均降水量约200毫米。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是亚洲大陆的冷源之一,严寒漫长,最低气温可达-45℃,夏季炎热短暂,降水稀少,最高温可达30—35℃。最热的月份和最冷的月份平均气温相差极大。探析国外高原农业,蒙古高原农业主要从蒙古国农业进行研究。蒙古国农业总体概述蒙古高原农作物发展状况蒙古沙漠戈壁约占全国面积的三分之一,适于农耕的土地甚少。2003年农牧业用地11523.26万hm,占国土面积73.7%,其中可耕地面积仅有69.7万hm,只占国土面积0.45%。可耕地主要分布在水分条件相对较好的色楞格河及其支流鄂尔浑和克鲁伦河流域所在的色楞格省、中央省、东方省和布尔干省,这几个省的可耕地面积分别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43.73%、l5.75%、10.38%和9.46%。在南部的沙漠和戈壁地区如东戈壁省、中戈壁省、南戈壁省,和西部山区如巴彦乌列盖省、扎布汗省,耕地面积都低于1%。种植的作物中谷物以耐寒、耐旱的麦类为主,其中春小麦约占全国耕地的27.8%,还有少量的大麦和燕麦种植;马铃著和蔬菜种植面积约占耕地的2.8%,蔬菜品种以生长期较短的芜菁、胡萝卜为主,其次还有少量的洋葱和黄瓜;饲料种植面积约占1.5%,水果种植面积约占0.2%,闲置耕地和荒地面积各占l9.7%和47.9%。2004年蒙古谷物总产为13850万kg,其中小麦约占谷物产量的98%。谷物主要种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北部地区,色楞格省谷物产量占全国谷物总产量的51.4%,布尔干省占14.4%、中央省12.6%,库苏古尔省(Hovsgo1)占6.2%,而南部干旱的戈壁地区如东戈壁省、中戈壁省和南戈壁省基本上没有谷物种植(表1)。2004年马铃薯总产8019.2万kg,主要种植在中北部地区,中央省占全国产量的25%,色楞格省占18.2%,科布多省(Hovd)占7.2%,首都乌兰巴托(Ulabaatar)占6.1%,马铃薯虽在其它各省也都有种植,但种植面积多在5%以下。蒙古国农业比较薄弱,作物单产也很低。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世界42个国家的统计,蒙古谷物单产列最后一位,小麦单产列40位,仅高于泰国和委内瑞拉,粗粮单产列41位,仅高于孟加拉国。2001~2004年谷物平均产量为342kg/hm,高产区位于西南部的戈壁阿尔泰省,为620kg/hm,低产区位于西北部的扎布汗省,仅为91.25kg/hm。蒙古高原农作物发展状况蒙古牧业以游牧方式为主,家畜多取食于天然草场,放牧依季节和牧草生长状态而迁移场所。2004年人均牧场43.8hm,夏、秋季牧场和冬、春季牧场分别约占牧场总面积的52%和48%。北部森林草原带因饲草较丰富,已停止冬季放牧家畜,采取半游牧方式。2004年蒙古共有大小家畜2802.79万头,其中绵羊1168.64万头,占41.69%、山羊1223.8万头,占43.7%、牛184.16万头,占7.15%、马200.54万头,占6.57%、骆驼25.66万头。占0.91%。此外,还有少量的猪、驴和骡子。山羊多是产绒毛种,绵羊多为粗毛和肉用种。由于不同家畜的生活习性和对自然条件适应能力的差异性,各种家畜饲养区域有所不同:羊群广泛放牧在森林草原、草原、草原荒漠地带;牛主要分布在杭爱山北侧、肯特山西侧和色楞格河流域;马体格矮小,是重要交通工具,多分布在中部草原带;骆驼主要分布在东部草原带和自然条件较差的草原荒漠和荒漠带。皮革毛料是蒙古重要出口物资。自20世纪1990年代初实行市场经济以来,私有家畜占总饲养量的90%以上,2001年上升到97.2%,2004年已达98.2%。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蒙古畜牧业的经营方式粗放,虽是以畜牧为主的国家,但畜牧业的劳动生产率不高,畜产的商品率较低。蒙古牛肉、猪肉单产仅高于印度,羊肉单产低于美国和日本,高于中国和印度,奶类则是最低的,单产仅212kg/头,如果与同样是干旱缺水的以色列相比,以色列的先进高新技术繁育的奶牛,年产牛奶达9220kg/头,是蒙古单产奶量的43.5倍。畜产品生产率低下除了严酷的气候条件、生产管理、品种和生物技术的应用等原因外,还与近年来蒙古农业产量降低,家畜营养不足有关。2004年全国消耗饲料粮仅5.5kt,平均每头家畜年消耗饲料粮0.2kg,一些省份则为0消耗,消耗饲料粮最多的是色楞格省为4.2kt,占全国消耗总量的76%,平均每头家畜年消耗饲料粮7.3kg。总体而言,蒙古农业仍停留在看天吃饭的阶段,蒙古幅员辽阔,土地肥沃,虽然无霜期稍短,但仍有多农作物适合在此栽培和种植。蒙古高原农业发展制约因素今天蒙古农业的落后与衰微,除了是自然条件使然,更是缺乏水利灌溉、农业机械化、经验和技术的结果。目前世界很多主要农业生产国近年都有减产现象,以蒙古的自然条件,如能朝上述目标改进,实为发展农业的新基地,而且潜力无穷。蒙古农业亟需水利灌溉系统和农业机械设备。在蒙古并非全无水利灌溉的观念,早期中国移民建立了灌溉水道,蒙古曾得到前苏联的帮助,在全国各地兴建了很多现代化的灌溉系统。资料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