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浅析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点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新课标高三12012年全国高考模拟参考部分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点拨[方法点拨]一、鉴赏古典诗歌的规律(一)理清形式不同类型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按表达方式,古典诗歌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形式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根据“言”数又可以分为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或杂言诗。近体诗(即格律诗)包括绝句,律诗等。诗的类别不同,形式风格也不同,这是阅读故事时要首先把握的。(二)意境与内涵的把握古诗的主题通常是借助意境来表达的。所谓意境,简而言之,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情”,指的是思想感情;“景”指的是艺术境界。情与景谐,思与境共。不同的诗词中,意境有着不同的形式:1.触景生情诗人见到某一景物,某一场景后,油然而引出的某种情感的抒发。这体现在诗词中,常常是情与景的一致,情与景的融合。如黄巢的《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诗人黄巢,因见到菊花在秋天开放时冷寂,而想到改变菊花处境,让它在春天同桃花一齐开放。将所见之景和引发之情,艺术的表达出来,有着完美的意境。2.缘情写景诗人用某种感情看待某一景物或场景,在其笔下,这一景物或场景,也染上了某种感情的色彩。此种意境,古人称为“有我之境”。如欧阳修《蝶恋花》中的“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的花也成了同作者感情一致的东西。3.情景分列在一首诗(词)中,写景部分与抒情部分界限很清,表面看来,情与景是并立的,是分开的,实际上,情景一致,情景交融。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为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此诗上半部分写景,下半部分抒情,看似分写,但情与景是融合的。4.寄情于景有的诗词,表面上看来,全是写景,其实是寄情于景。如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四句诗全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寄托着作者对西涧春日景色的喜爱以及向往自由自在隐逸生活的人教新课标高三2情感。5.景略情在有些诗词,表面看来,全是抒情。本是触景生情,情与景一致,但写成诗时,却把景略去,而直抒胸怀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此诗是诗人登幽州台时所发的感叹,从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领会出幽洲台的氛围,而且也可以察觉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单意境是完整的。体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诗的画面和气氛,去理解感受:“此时”“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三)咀嚼字词诗词的语言特色是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常见的语言特色类型有: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3。绚丽。其特点是富丽的辞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思想。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品味,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四)明辩表达技巧古诗的表达技巧主要是指艺术特色,表现形式。其中包括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要素。如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的抒情方式,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等等。二、解答诗歌试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1、一般说来,鉴赏古诗大致要经过这么几个阶段:诗是由意象构成意境,再由意境体现诗情的。意象是诗的基础,意境是诗的画面,诗情是诗的内涵。鉴赏一首诗必须从意象着手分析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意象—意境--诗情”是鉴赏古诗从局部到整体的合理流程,不可倒置.可见1.诵读(考试时则是默读)全诗---2.(通过领悟语言)感受诗歌描绘的形象----3.(通过联想想象)理解形象和意境---4.进而理解想象并与想象产生共鸣,理解诗情---5.感悟评价形象的审美价值(也即作品的主题及社会意义等)----6.创造自己心目中的新的形象,才是鉴赏诗歌的正确步骤.总起来说就是:先明确写了什么,再弄清怎样写法,最后弄懂为何而写。古人说;”沿坡讨源,虽幽必显。:(《文心雕龙》),通过诵读(高考时是默读),深入体察作品,鉴赏古诗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反之,就可能步入误区。2、为了读懂古诗,我们还要“知人论诗”,应该充分利用已知条件,了解掌握诗人的经历和风格;要充分利用联想想象,还原诗中所描绘的图景;把握诗的主要特色,以便抓住诗的主旨;推敲诗歌题目,以便明白诗的意旨;利用古诗的体裁,求得鉴赏的中肯;对古典诗歌的寄托(托物寓意,托物言志,言在此而意在彼)手法和细密的结构模式(起承转合),也要特别关注,等等。回答诗歌鉴赏试题要特别重视答题策略。主要包括:1知人论世,评出特点。2依据题目,突出文体特点。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答题时一定要根据要求,抓住诗歌本体特点,把握其艺术技巧。3分点答题,点后例证。4就诗论诗,不枝不蔓。高考诗歌鉴赏,强调对诗歌本身的理解,答题时一般无需引经据典,或引用其他作品比较。5适当运用文学评论语言。如“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以我观物,人教新课标高三3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等常见的文学评论语言,运用恰当,可使答案显得技高一筹。6回答古诗鉴赏试题,应该“因题而异”:对“问答型”题,做到“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对“综述型”试题,一般可采取“总--分--总”的模式,即“诗歌写了什么—如何写的—这样写的好处”来回答问题。具体说来就是:1概括诗歌特色(用一个判断句来表明自己的审美观点)2依据试题要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审美观点。3揭示诗作这样写的好处。对“对比型”的试题,应该这么做:1通过研读两首诗,比照之间的异同点。2根据题目要求,扣住作品中的词句加以分析阐述。回答“诗歌表达了怎样的主旨”试题,常常可用到这样的表述程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写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思想,感情,起到(某种)作用。回答“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试题,离不开叙述.描写.抒情.理论.说明等。回答“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试题,要马上联想到以下内容:比兴.象征.衬托.渲染.对照.联想.想象.照应.正侧结合.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卒章显志等。三、诗歌赏析点的选择在近年高考中,诗歌赏析题由客观选择题改为主观鉴赏题,2004年还将增大灵活度,从而考生拥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展现更多的才华和个性,有利于试题的得分。但实际上却加大了试题的难度,面对一首首诗歌,许多考生找不到赏析点,无从下手,一筹莫展。在此,从诗歌的内容和手法方面对诗歌的鉴赏点作粗浅的说明。1、主题的鉴赏。“文载道,诗言志。”诗歌和所有文学作品一样,总是要反应一定的思想内容,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或怀古,或讽今;或思乡,或忆友;或离别的忧愁,或重逢的喜悦;或穷困的愤激,或通达的豪迈;或杀敌卫国的雄心壮志,或隐居山林的闲情逸致。哲理是哲理诗的重要赏析点。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既写出报复和气度的远大,更写出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生活哲理。贾岛《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既写出隐者的品格,诗人未见其人的怅惘和敬慕,也更引申出哲理性意蕴:探寻事物或真理时,往往直觉其在近处,却把握不到,感到困惑。诗歌炽热的爱国情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咏唱不衰的主题。在诗歌鉴赏中,更要好好把握。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和杜甫《临洞庭》,前者抒写愿得引见之情,后者却在洞庭景物的描写后抒发高亢的爱国情怀,崔颢的《黄鹤楼》与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思乡,后者忧国。2、虚实的结合。诗歌的主题总是要通过一些手法来表达,虚实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虚即是抒情言志,实就是写景叙事。鉴赏时,要分清哪是虚,哪是实,是情由景生,还是借景抒情,是触景生情,还是情景交融。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就在写景叙事,实写,“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直抒胸臆,虚写,形成由实及虚的格局。高适《别董大》同样由写景到抒情,格局分明。王维《渭城曲》“渭城朝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虽也属于写景,但其中已用“渭城”“客舍”“柳色”等来表达离别情怀了,因而形成了情景交融的格局。李白《早发白帝城》,诗人将“虚”——轻快喜悦之情,寄寓在了“彩云间”“一日还”“轻舟”等“实”中,也形成寓情于景的格局。3、意象的把握。中国古典诗词,喜欢用特定的意象来表达意旨。如“明月”表思乡,“折柳”“杨柳”表离别,“浮云”“黄云”表游子等等。因而,揭示意象内涵便是诗歌鉴赏的重要选点。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就用“春风”这一意象指浩荡的皇恩,君王的关爱。李白“总为浮人教新课标高三4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便用“浮云”这一意象指奸佞小人。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以“杨柳”这一意象指离别。4、映衬和烘托。这一手法,提法多种多样,有的称其为渲染,有的称其为烘云托月,有的称其为正衬和反衬。高适《别董大》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黯淡景象来映衬离别之情,而王维《渭城曲》却用“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来反衬离别之情。杜甫《绝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江碧”衬“鸟白”,“山青”衬“花红”,不仅如此,两句还共同对后文“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以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抒发诗人乡思之深厚。咏史诗中对史事的叙写也可视作是衬托,史实铺写越详尽,讽今越深刻。李白〈越中览古〉和〈苏台览古〉两绝句,均以四分之三的篇幅竭力渲染昔日繁华,映衬今日凄凉。5、正面与侧面。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诗人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描写美丽的荷花靠向采莲女脸边,在脸两边开放,从而写出“人面荷花相映红”的采莲女子的美,其描写角度极好。高适《除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双鬓明朝又一年”,诗人同样选择巧妙的侧面描写角度,以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来表达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其实也是以兄弟们登高清点人数,对少的那人的思念,来抒写自己对众兄弟的思念。6、典故的使用。用典既使诗歌典雅工整,也使诗意含混晦涩。于是,诗歌鉴赏有责任分析典故的出处和意义,使诗意明确。刘禹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便运用了《晋书向秀传》中向秀作《思旧赋》、《述异志》中王质入山两个典故。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运用了《玉树后庭花》这一典故指亡国之音,靡靡之音。李商隐“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也用了庄周梦化蝴蝶和杜宇化鹃啼血两个典故。7、炼字与炼句。古代诗歌特别讲究用词用句的准确与凝练,有“推敲”佳话。李白“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出”字,杜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蒸”和“撼”字,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绿”字,而宋祁“红杏枝头春意闹”,更是著一“闹”字而卓绝千古。古代文人尤其喜欢用系列字词来塑造一定的意境。孔上任《桃花扇》:“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中便以“残”、“废”、“瘦”、“空”等词营造战后荒凉的气氛。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以“大”、“孤”、“长”、“落”、“直”、“圆”等词描绘塞外雄奇瑰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8、修辞的选用对偶、引用、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等修辞格常在诗歌中使用,有时使用其他说法,如对仗、用典、比兴、移情等。“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等便是移情于物。“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等便是对仗。9、诗歌的其他特殊表现手法譬如诗眼的提取,2002年全国高考,便以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一诗,考查考生对诗眼“折柳”的提取和把握,2003年全国高考,考查的是王维〈过香积寺〉颈联诗眼“咽”,“冷”。譬如语序的排列,有些诗句为了某种表达的需要而改变了语序,理解时应调整复原。如“碧梧栖老凤凰枝”就应理解为“凤凰老栖碧梧枝”。譬如省略与跳跃,“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鸡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