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花果山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书1第一章规划概况1.1区位及规划范围崇州花果山旅游度假区位于邛崃山脉无根山边缘,成都崇州市公议乡境内,成温邛高速公路和川西旅游环线交汇处,S106从基地西侧经过,交通十分便捷。东与元通镇毗邻、南与道明镇接壤、西与大邑青霞相连、北与怀远镇为邻。距崇州市区12公里,距离成都48公里,处于成都市30分钟交通圈内,区位优势明显。本次规划范围是崇州市怀华路以南、重庆路以北,花果山路以西的花果山及万亩果园区,规划区内主要有公议乡的花果山村、天冬堰村、林秀村、怀远镇龙潭社区、元通镇禹王社区、四川省果树良种繁殖站、崇州市园艺市场等。规划用地约19.3平方公里(28950亩),其中建设用地面积5337.15亩。1.2规划背景按照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总体要求,崇州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了建设“西部轻工名城、田园宜居之都、山地旅游高地”的总体发展战略,提出崇州要成为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先行者的发展目标。崇州花果山地区是展现崇州市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重要窗口,是打造国际旅游度假区及展现现代田园养生生活方式的理想场所。编制崇州花果山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能够进一步提高崇州花果山地区的整体竞争力,提升地区效益附加值,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加有效地发挥土地使用价值。1.3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3)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及实施细则;(4)《四川省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办法》;(5)成都市《世界现代田园城市规划建设总导则》(2010);(6)《成都市总体规划》(2003-2020);(7)《崇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8)《崇州市土地使用和建筑规划管理与技术规定》(2006)(9)《崇州市市政工程规划管理与技术规定》(2006)(10)《公议乡城镇总体规划》;(11)《国家旅游度假区评审标准》。1.4规划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上一层次规划为依据,深入现状调查与分析,合理利用土地,完善用地结构及服务功能,科学配置城市空间资源,集约土地;(2)可行性原则重视开发的经济效益,强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统一,保证开发建设和规划实施的可行性;(3)统筹发展原则做到统筹兼顾、综合部署,做到局部与整体相结合,远近相结合,使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均衡得当,全面提高花果山旅游度假区的质量及品味,做到统一规划、分片开发建设、滚动发展;(4)文化特色原则充分考虑整体与局部,空间与时间对人的影响,与生态、防护、公共绿地体系相结合,创造一个既能体现地方文化特色,又能代表现代都市风貌的空间展示序列。(5)生态控制原则参照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的标准,坚持“回归自然+养老度假+文化体验+旅游地产+全新生活”的现代旅游开发理念,大力开发高端品牌养老度假旅游产品,打造国际一流的养老度假旅游目的地,实现花果山旅游度假区的可持续发展。成都花果山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书21.5规划技术路线第二章相关规划解读2.1成都市龙门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规划龙门山发展总体定位为中国领先、世界一流、四季多元、宜居宜游的国民休闲基地和国际山地度假旅游目的地。龙门山规划布局为“一心、两核、四片区、四轴线”一心:都江堰两核:大邑县、邛崃市四片区:龙门奇观区、百里道源区、雪山温泉区、丝路田园区四轴线:“一纵三横”旅游发展交通。花果山休闲度假旅游区正处于连接成都、大邑的横向发展交通轴上。2.2崇州市十二五规划崇州市围绕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战略,崇州市提出了“一城一都一高地”发展定位、产业功能区和城镇发展布局的总体发展战略,将崇州市市域划分为城市功能核心区、城市功能拓展区、城乡功能融合区、生态旅游综合区四个功能区,形成各具特色、功能各异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功能空间布局。“一高地”即山地旅游高地。按照崇州市委“山地旅游高地”的发展定位,花果山处于以重庆路沿线黄金走廊为主的“生态观光休闲区”。2.3崇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崇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把崇州市打造成集会议会展、山地运动、疗养度假、休闲观光、生态体验等为一体、崇州西部一流、全国知名的旅游高地的战略,并确立了“三核心、三走廊、六节点”的空间结构,而花果山休闲度假区处于浅山休闲观光、度假养生等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走廊上,其中的坝区部分则为六节点中的一个节点。第三章现状综合评析3.1项目现状3.1.1用地现状规划区内现抓土地有村庄用地、农田、林地、水域以及道路用地构成,规划用地面积19.3平方公里,其中村庄建设用地108.34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5.6%,二类居住用地24.66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3%,道路用地面积30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1.6%,非建设用地1769.09公顷,占总用地面积的91.5%。现状土地利用一览表用地代码用地名称面积(公顷)人均(m2/人)比例R2二类居住用地24.6644.3%A9宗教设施用地0.721.3%S1城市道路用地30.0053.9%U11供水用地0.230.5%城市建设用地总面积55.61100%H14村庄建设用地108.34E非建设用地1769.09合计规划用地总面积1933.043.1.2人口现状成都花果山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书3规划区内的现状村落及安置区主要有龙潭小区、花果山小区、禹王小区以及天冬堰村、林秀村等,现状人口共计约1.1万人。3.1.3建筑物现状规划区内的建筑主要以农民住宅为主,绝大部分建筑为2层建筑,少量多层建筑。3.1.4经济现状规划范围内的村庄居民基本为农业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粮食)生产。3.1.5道路现状规划区内基础设施建设良好,以形成骨架型道路13条,全长42.8公里,以双向2车道水泥路和沥青路为主,局部山区为单车道,整体路况良好;周边所有的乡镇和景区都有公路相连接,交通方便。3.1.6市政基础设施现状(1)给水现状规划区内目前有两处水厂。排水现状规划区内目前为雨污合流排放体制,雨污水就近排入区内各水系、河道,由水系、河道收集后排出区外。现有的排水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现有河道数量虽多,但普遍规模小,水系杂乱,缺乏系统性特征。二是没有完善的雨水排水和污水排水系统,影响了区域水环境质量,水生态基础薄弱。(3)供电现状规划区内有1回110KV架空线路和1回500KV架空线穿过,并在500KV架空线平行位置,规划1回220KV架空线闯过。(4)通信现状规划区目前尚无通信电缆,但其通信容量也只能满足现有的需求,无法满足未来的需。(5)燃气现状规划区内目前尚未开发,居民用气主要是液化石油气,其供应方式以瓶装为主,无燃气管网。3.2发展条件3.2.1环境条件(1)区位条件◆地理区位花果山地处龙门山系中南段的邛崃山脉东坡与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交界地带,东与元通毗邻、南与道明接壤、西与大邑青霞相连、北与怀远为邻。◆交通区位规划区位于崇州市西北,距市区12公里,距离成都48公里,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和川西旅游环线交汇处,交通便捷。◆文化区位规划区所在的无根山是四川省道教旅游资源集中区的一部分,相传中国道教祖师张三丰曾在此修行留有道观遗址,并作《无根树歌》,从而得名“无根山”。(2)自然地理条件◆地形地貌规划区内部无根山地貌属丘陵地势,整体地形西南高、东北低。最高山峰位于山区西部,海拔735米,最低海拔处于东北部坝区,海拔580米。区内南部地势起伏,山顶呈馒头状,为山区;北区地势平缓,为坝区。◆气候条件规划区无根山地貌属丘陵地势,海波560—735米,年均气温15.4.℃,无霜期286天,年降雨量1150毫米,雨季集中在6—8月,雨季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45%—50%。◆水文规划区内北部坝区主要水系有3条:桤木河、六斗渠、天冬堰;南部山区有袁家沟、余家沟、石福沟、张家沟、罗家沟、姚家沟等多条水系分布,水网分布较密。◆土壤规划区土壤为紫红泥土和老冲积黄泥土,微酸性,ph值5.5—6.5,土层厚度0.5—1.3m,适宜发展优质水果、花卉苗木、工业用材林树等多种类型的农作物、林作物。◆植被规划区地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森林植被类型丰富,树种繁多。坝区以花卉苗木为主;浅丘以黄金梨、布朗李、枇杷等果树经济林为主,山区则以原始森林为主。3.2.2资源分析规划区内旅游资源丰富,历史人文厚重,具有山水相融、生态宜居的自然资源优势。主要的资源有:主类亚类旅游资源单体成都花果山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书4自然山岳型旅游地花果山观光游憩河流桤木河、六斗渠、天冬堰植被粮田、果园、梯田、树林气象雨雾天气人文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道教遗址、高山寺、天主教堂历史遗址知青农场建设工程与生产基地花艺园生产基地、水果生产基地特色社区龙潭社区、花果山社区、禹王社区历史人物张三丰、陆游娱乐休闲地农家乐、度假酒店、养老院、花果山庄教育科普无根山房、崇文居旅游商品龙门贡茶、布朗李、黄金梨、黑香糯米、乌梅、川芎、天主堂鸡片、王鸡肉、石观音板鸭、冻糕、叶耳粑、汤麻饼、竹编制品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婚俗、庙会、喜庆、生育、丧葬、灯节、竹编3.2.3优势条件(1)区位优势成都半小时经济圈:规划区位于大成都半小时经济圈范围内,处于“成-温-邛发展走廊”的关键地段,是成都市“大城西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背靠成都大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川西黄金扇面中脊:规划区处于川西休闲市场黄金扇面中脊地带,未来开发建设通过深度挖掘自身自然和文化资源特色,打造高端养生度假品牌,建设川西地区乃至四川省一流的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川西旅游环线交汇处:规划区位于成温邛高速公路和川西旅游环线交汇处,交通便捷,为开拓国内省外市场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条件。(2)自然生态优势规划区是崇州市的绿色通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邛崃山脉无根山边缘,气候宜人,兼具田园、浅丘、山地风貌,山区丛林遍布,浅丘坝区花果飘香,森林覆盖率达到90%以上,是天然氧吧。(3)文化资源优势规划区内佛教、道教、天主教三教和谐共存,可谓是接地脉之气,沾仙灵之光,可开发静心养生类旅游产品。文化资源载体有高山寺、天主教堂、道教遗址、知青农场遗址等。(4)政策优势崇州市委、市政府坚持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战略,作出了“一城一都一高地”的战略抉择,以“瞄准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目标,打造成都旅游业新亮点”为目标,力将崇州市尽快建成产业体系完善、产业结构合理、产业带动能力较强的旅游经济强市和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为此政府对于崇州旅游的发展给予政策的重点支持和扶持。(5)基础设施优势经过灾后重建和重庆援建工作的推进,规划区内的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快速发展与完善。道路方面,重庆援建的重庆路以及规划区内的主要通道如花果山路、景观大道、双白路、四宝路等,将规划区与周边乡镇及区域交通如川西旅游环线和成温邛高速公路相连。3.2.4劣势条件(1)旅游产品较为单一现状旅游产品以观光型为主,产品类型较为单一,缺乏休闲度假、商务会展等高端旅游产品,旅游商品开发、旅游节庆活动等项目尚未得到有效发展,体验性旅游产品欠缺。(2)高端旅游品牌缺失目前旅游区处于旅游开发的初级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品牌、形象定位以及宣传、促销口号,对游客没有形成核心吸引力。(3)旅游接待设施薄弱规划区内接待设施虽然有一定基础,但远远不能满足未来旅游开发的需要。(4)景区现状水资源不够丰富规划区内的水渠主要分布在平坝区,在浅丘及山区缺水,需要增加引水及蓄水设施。3.2.5发展机遇(1)灾后重建旅游跨越发展“5.12”大地震发生以来,中央、省、市上相继出台了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在财政、税收、金融、产业扶持以及就业等诸多方面给予了灾区更多的支持。成都花果山旅游度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说明书5(2)城乡统筹发展大势所趋因地制宜的发展乡村旅游,把解决三农问题、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保护乡村自然生态、传承乡村历史文化、促进城乡统筹、增进社会和谐结合起来,为我国城乡统筹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切入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