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人生观与人生价值第五讲主要内容一、人生观的基本问题二、人生过程与人生态度三、人生价值及其评价四、个人与集体一、人生观的基本问题1.人生是什么(1)定义:人生是指在人的自然生命流逝过程中所具有的社会意义。(2)分类:A)个人的人生;B)人类的人生。当今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人口问题;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能源危机;和平与战争;恐怖主义问题等。(3)人生过程是一个不断满足需要的过程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发展需要。吃讲营养;穿讲时尚;住讲宽敞;用讲高档;行讲通畅。(4)人生过程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矛盾。肉体与灵魂的矛盾(魔鬼与天使、感性与理性的矛盾)。人的潜能与人的价值的矛盾。个人与他人、社会、集体的矛盾。私与公的关系(大公无私,先公后私,公私兼顾,损公肥私)。利益与道德的矛盾。生与死的矛盾。苦与乐的矛盾。得与失的矛盾。境遇与选择的矛盾。命运与拼搏的矛盾。恋爱、爱情、婚姻、家庭与事业的矛盾。目的与手段的矛盾。欲望与追求的矛盾。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矛盾。黄、赌、毒、假、非、腐、邪、黑。2.人生观的界定(1)涵义: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理想、态度、意义、价值等问题的看法和观点。人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如何活着?(2)特征A)时代性或历史性;B)主体性或阶级性;C)矛盾性或冲突性;D)相对独立性。(3)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世界观包括自然观、社会历史观、思维观、人生观;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内容与重要表现。(4)地位与作用A.人生观是把握人生方向、抉择人生道路的指南;B.人生观决定一个人思想意识的性质和水平;C.人生观有利于调节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3、人生的目的(1)含义: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人生目的是人生活动的前提和起点,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总目标。人生目的决定人生的根本方向和根本态度及人生价值,是人生观的核心。人生目的是人生的航标它指引着人生的航向人生目的究竟是为什么为功名?为爱情?巴尔扎克:“人生最高目标,男人为功名,女人为爱情。”元好问:“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冰心:“女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为爱情而活着。”培根:“一切真正伟大的人物,没有一个是因爱情而发狂的人。因为伟大的事业心抑制了这种软弱的感情。”为物质?为精神?人生在世,吃喝二字。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生几何,对酒当歌;青春不乐,一生白过。孔子:朝闻道,夕死可矣。罗素: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止的同情,是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头脑理智冷静而内心充满热情,献出自己的才智与力量,同周围的社会苦难相抗争并努力给予人们追求和实现美好生活的物质手段,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赫拉克利特:“如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应当说,牛在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最幸福的。”爱因斯坦:“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理论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宋史·王安石传论》称王安石“以文章德行高于世,犹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而王安石本人很推崇李商隐诗句“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为己?为人?杨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罗曼·罗兰:等到自私的幸福成为人生的唯一目标后,不久人生就会没有目标。爱因斯坦论为别人而生存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首先是为了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安乐和幸福关系着我们自己的全部幸福;然后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同情的纽带把他们的命运同我们联系在一起。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的和物质的生活都有赖于别人的劳动,其中既有活着的人,也有已死去的人。我必须尽自己的努力,以同样的分量来偿还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服务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任何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所得到的将不是可怜的、有限的和自私自利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为眼前?为长远?《列子·杨朱》:“杨朱曰:太古之事灭矣,孰之哉!三皇之事若存若亡,五帝之事若觉若梦。三皇之事或隐或显,亿不识一;当身之事或闻或见,万不识一;目前之事或存或废,千不识一。太古至于今日,年岁固不可胜记,但伏羲以来三十余万岁,贤愚好丑,成败是非,无不消灭,但迟速之间耳。矜一时之毁誉,以焦苦其神形,要死后数百年中余名,岂足润枯骨?何生之乐哉!”目的与手段美国作家塞林格《麦田守望者》:“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鄙地活着。”马基雅维里: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目的可以证明手段的正当性”。鲁迅:“苟活是不能活的初步。……意图生存,而太卑怯,结果就得死亡。”泰戈尔:假如鸟羽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再不能飞翔了。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浊富不如清贫。韩愈:有乐于身,不如无忧于心。安徒生:清白的良心是颗温柔的枕头。莎士比亚:如果丧尽天良,即使身披钢盔铁甲,也还是赤身裸体。4、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人生的意义问题,堪称是人生的第一问题,是精神生活中最为重大、最为迫切的形而上学问题。它毫无例外地摆在每个人面前,迫使每个人思考它解决它。当人遇到烦恼感到活得很累之时,也会冷不丁冒出一句沉痛的感慨:活着有啥意思呢?这一问,问的就是生存的意义。人生只有一次意味着什么?绝望——生不如死?虚无——人生无终极意义?占有——占有、拥有一切(青春、美貌、健康、金钱、地位、权力、荣誉、财富等)超脱——肉体可死亡,但精神却永恒不朽!看透与奋斗。态度——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死亡观?本体论与人生论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最终都要灭亡。人总是要死的。人生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人生究竟有无意义问题可以从终极视角与社会视角思考追问:1)能否找到绝对可靠的理由?2)是否一定需要理由?3)信仰有哪些理由?上帝?天命?天理?客观事实?社会历史规律?人的感觉?多数人意愿?(天理、物理、真理、心理、公理)终极视角上对人生目的与意义的回答“人生如痴人说梦,充满喧哗与骚动,却没有任何意义。”(莎士比亚《麦克白》)“万物所异者生也,所同者死也。生则有贤愚、贵贱,是所异也;死则有臭腐、消灭,是所同也。……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圣亦死,凶愚亦死。生则尧舜,死则腐骨;生则桀纣,死则腐骨。腐骨一矣,孰知其异?”(《列子·杨朱》)“人生犹如一个不停地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来回地摆动的钟摆。”——叔本华叔本华认为,人如上弦即走的钟,一切只听命于生存意志的盲目摆布,追求人生目的和价值是毫无根据和毫无意义的。由于生存意志的驱使,人生便成了一场苦难,世界成了一个不幸的罪恶的世界。人生如梦,是一个短短的梦。人生的舞台是一座地狱,任何一个扮演角色的人的生活,除了个别局部的情况有喜剧性外,就总体来看,总是一场悲剧。每一张人脸只不过是一幅飘忽的画像,被意志以游戏的笔墨画在它那无尽的画幅上,稍停片刻又被抹去。人生如同吹肥皂泡,尽管明知一定要破灭,却还是使劲地吹,吹得大些再大些,吹得色彩更漂亮些。人生是一条由炽热的煤炭铺成的环形跑道,中间有几处清凉的被看作幸福的地点,每个人在这条跑道上不停地奔驰,总是期望着或许也确实碰到过那清凉地点给予的惬意感,然而最终还是倒毙在炭火中。人生实如钟摆,在痛苦和倦怠之间摆动。不管我们如何努力争取,都注定逃脱不了死亡的掌心。所以,一切都不值得我们去争取,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空虚的。周国平:《人与永恒》人生的内容:a+b+c+d+……人生的结局:0人生的意义:(a+b+c+d+……)×0=0尽管如此,人仍然想无限制地延长那个加法运算,不厌其长。这就是生命的魔力。佛教人生观——四谛说苦谛:大千世界是一切皆空,现实人生是苦海无边。人生有“八苦”。集谛:寻根究源,无明无知、贪得无厌,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十二因缘说”。灭谛:入灭、圆寂、解脱,达到寂灭为乐的境界,即进入涅槃寂静的极乐世界。道谛:出世出家,皈依佛门成为和尚和尼姑,遵守清规戒律,修练苦行,六根清净,行善积德,乐善好施,渐悟或顿悟。二论:空、苦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世:前世、今世、来世。四谛说:苦、集、灭、道。五欲:色、声、香、味、触。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取蕴。八戒:不杀生、不偷盗、不奸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歌舞观听、不蓄金银财宝。佛:觉者、智者。悟则贤圣,迷为凡夫。神秀的渐悟与慧能的顿悟。顿悟不废渐修,渐修终须顿悟。神秀(606-706)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慧能(638-71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个14岁的少年,身材高挑、相貌英俊,是学校的三好学生、班里的班长。有一天他看了一个电视节目,记者现场采访一个偏僻乡村的放牛娃。记者问他:“你在这儿放牛做什么?”放牛娃回答说:“让牛长大!”“那牛长大以后呢?”“卖钱,盖房子。”“有了房子又做什么?”“娶媳妇,生娃。”“生了娃呢?”“让他也来放牛呗!”没有想到,这几句简单的问答,却诱发了这个少年的死亡念头。死前,他在日记中写道:“看了电视,我想到了自己——我为什么读书?考大学。考上大学又为什么?找一份好工作。有了好工作又怎样?找一个好老婆。然后呢?生孩子,让他也读书,考大学,找工作,娶媳妇……生命轮回,周而复始。”“这样的生活没有意义,这样的生命没有价值。”——这个14岁的少年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夜里,在与父母一墙之隔的自己房间里,他服毒自杀了。从社会的视角看人生:我们并不只是生活于宇宙中,而且还是生活于具体的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生活在错综复杂的人际环境中;人是动物,但并不仅仅是动物,而是有思想有意识有灵魂的高级动物;所以要考察人生的意义,就不能仅仅采用单一的终极视角,而必须同时采用社会视角。社会视角所看到的这个意义就是,心怀一个目标或理想、梦想、希望、愿望……并为之而努力奋斗,通过努力生存得更好些。在社会、现实、世俗的层面上,人们所追求的目标是多种多样的:或为国家、为民族、为集体、为大众,或为理想、为事业、为责任、为义务,或为爱情、为家庭、为父母、为儿女,或为名誉、为功利、为金钱、为地位。罗丹的雕塑《行走的人》,刻画了一个人大迈步向前的动态。虽然他没有表情,没有头部,没有双臂,但是在这残破的躯干下,却能感受到无穷动量,这个人正在坚定地、雄健地勇往直前。“我前去,我前去,我并不知道要到哪里,但是我前去。”——雨果苏格拉底:只要一息尚存,我将奋斗不止。庄子:哀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肖伯纳:“人生有两大悲剧,一是得意忘形,一是万念俱灭。”“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时,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培根:“伟大的哲学,总是始于怀疑,终于信仰。”罗曼·罗兰:“爱情是一种永久的信仰。一个人信仰,就因为他信仰,上帝存在与否是没有关系的。一个人爱,就因为他爱,用不着多大理由。”要记住,你们在学校里所学到的那些奇妙的东西,都是多少代人的工作成绩,都是由世界上各个国家里的热忱的努力和无尽的劳动所产生的。这一切都作为遗产交到你们手里,使你们可以领受它、尊重它、增进它,并且有朝一日又忠实地转交给你们的孩子们。这样,我们这些总要死的人,就在我们共同创造的不朽事物中得到了永生。《爱因斯坦文集》第3卷,商务印书馆1976年版,第47页。《西西弗斯的神话——论荒谬》“荒诞是在人类的需求与世界的非理性的沉默这两者的对抗中产生的”。加缪(1913-1960)《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