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一场瓢泼大雨浇灭了体育场的主火炬;2004年雅典奥运会,一场大风吹熄了奥组委官员点燃的接力火炬。材料二:2000年悉尼奥运会,生物学家邓肯在4米深的水下手擎火炬潜泳3分钟,利用镁在氧气中燃烧创造了“水火交融”的奇观,实现了火炬的水下传递。材料三: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珠峰火种灯”借助一种特殊的固体炭柱燃料缓慢燃烧,“珠蜂火炬”则应用了航天燃料技术,实现了火炬在世界“第三极”珠穆朗玛峰的传递。烧不坏的手绢第四章燃烧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宝应县范水初级中学朱丽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利用燃烧加工食物事例观察到的现象镁条的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白色的固体蜡烛的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瓶壁有水珠。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的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燃烧的特征:发光、放热反应剧烈生成新物质什么是燃烧?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凡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一定是燃烧凡是氧化反应都是燃烧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电灯通电铁生锈我的猜想是: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实验方案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燃烧条件的探究(1)酒精水坩埚钳酒精灯(2)烧杯两支蜡烛(3)小木条小煤块坩埚钳燃烧条件的探究一、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现象:小木条燃烧,小石块不燃烧燃烧条件的探究一、燃烧的条件(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现象:外面的蜡烛继续燃烧,烧杯内的蜡烛熄灭燃烧条件的探究一、燃烧的条件(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现象:小木条很快燃烧,小煤块需要很长时间才燃烧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是物质的性质,一般不可改变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物质白磷红磷木炭酒精煤着火点/℃40240350558780火柴、蜡烛、煤的点燃方式不同,是因为这几种物质的着火点不同。着火点低的物质易被点燃,着火点高的物质可用其他物质引燃。想一想:如何才能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呢?——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一、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一般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要同时满足、缺一不可烧不坏的手绢精析:酒精燃烧,放热,手绢上的水蒸发吸热,使手绢的温度达不到着火点例: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3)。练习与实践【交流与讨论】⑴通过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对比,我们可以得到的燃烧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通过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对比,我们可以得到的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与实践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可燃物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例: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变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2装置进行实验。练习与实践例: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变流与讨论】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练习与实践现象解释⑴a试管中的白磷燃烧,⑵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⑶b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b试管中的红磷,热水中的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分别是:①;②。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例: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练习与实践图2现象:⑴a试管中的白磷燃烧;⑵热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⑶b试管中的红磷没有燃烧。【变流与讨论】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现象是(填序号,下同);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现象是。⑴⑵⑴⑶例: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2装置与图1装置比较,优点是。(2)小林同学指出图2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3装置,其中气球的作用是。练习与实践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受热膨胀而松动例: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你赞同的预测是(填“甲”或“乙”),理由是。练习与实践甲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例: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拓展与迁移】实验小结时,小朱同学说:“待a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小晶问:“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进入a试管内液体的体积会是多少呢?大家争论后,出现两种预测。甲:接近试管容积的1/5;乙:不一定接近试管容积的1/5。你赞同的预测是(填“甲”或“乙”),理由是。练习与实践乙可能装置漏气或白磷量不足例: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1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大家对磷燃烧生成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练1: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发现棉花比煤更易被点燃,他认为这主要是因为()A.棉花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B.棉花比煤的着火点高C.棉花比煤的着火点低D.棉花比煤的密度练习与实践练2:点燃的火柴竖直向上,火柴梗不易继续燃烧,其原因是()A.火柴梗温度达不到着火点B.火柴梗着火点高C.火柴梗接触氧气少D.火柴梗潮湿,不易继续燃烧练习与实践练习与实践练3:在古代人类就掌握了钻木取火的方法,如图所示。钻木头之所以能取火,可以用下面的三句话来解释:①木头内能增大,温度升高;②达到木头的着火点,使木头燃烧起来;③钻木头时克服摩擦力做功。这三句话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①③②B练习与实践练4: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燃起大火。根据上图所示燃烧的条件,填写:曹军的木船是_____________,木船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练习与实践练5: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有氧气可燃物就一定会燃烧B.凡是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都是燃烧C.只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就一定发生燃烧D.燃烧一定是发生了化学变化练6: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草料舱没有氧气B.草料舱通风不好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练习与实践练习与实践练7:处于下列三种环境中的白磷是否都能燃烧?请说明理由。(白磷的着火点是4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CA中白磷燃烧不起来,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B中的白磷烧不起来,原因中没有与氧气接触C中的白磷燃烧请利用所提供的用品,以尽可能多的方法熄灭点燃了的蜡烛。看谁想出来的方法最多。仪器:蜡烛、烧杯、剪刀、试管、橡皮塞、针筒、湿布、药匙、细铜丝。药品:稀盐酸、碳酸钙粉末。想一想:我们如何针对燃烧的原理灭火呢?要求:写在纸上,设计要较方便操作、环保想一想:大家提到的灭火方法为什么能够灭火,你能根据灭火原理的不同将这些方法分类并归纳出灭火的原理吗?1、“盖”、“沙子”、”罩”、“喷CO2”——能够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离。2、“吹”、‘’湿布”、“扇”——可以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燃烧的着火点以下。3、“剪”——可以去掉可燃物。你能用一句话归纳出灭火与燃烧条件之间的关系吗?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隔绝可燃物隔绝氧气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燃烧的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与氧气充分接触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灭火的原理与方法1.隔离可燃物2.隔绝氧气3.降温到该物质的着火点以下。(三个条件只要一个即可)讨论:试分析以下实例的应该采取什么灭火措施以及其灭火的原理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同时具备⑴只需其一⑴⑵⑵⑶⑶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隔离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思考与讨论:用扇子扇一支点燃的蜡烛,一扇就灭;而用扇子扇一个燃烧的煤炉却越扇越旺。为什么?练8:发生下列情况时,你会采用什么方法灭火?(1)家用液化气泄露而起火(2)炒菜锅中食油起火(3)在实验室不慎碰翻酒精灯,酒精在桌面上起火练习与实践练9:森林着火以后,当火势蔓延过快,无法有效扑灭时,消防队员通常会开辟“防火隔离带”,其目的在于()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方便运水C.隔离可燃物D.隔离空气练习与实践练10:炒菜锅里的油着火时,灭火的最佳办法是()A.使用灭火器B.撒上沙土C.浇水D.盖上锅盖练习与实践D⑴实验中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儿后,都熄灭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茶杯里面氧气被消耗光了练11: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猜想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猜想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练习与实践练11:对“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后谁先熄灭?”这一问题,甲、乙两同学有不同的认识:甲同学猜想高的蜡烛先熄灭,乙同学猜想低的蜡烛先熄灭,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⑵甲同学猜想高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乙同学猜想低的蜡烛先熄灭,理由是。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上面的氧气少,或者是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上面的二氧化碳多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下面的二氧化碳多,或者是氧气受热膨胀,下面的氧气少练习与实践(3)经过实验甲同学的猜想被证明是正确的,但乙同学怀疑甲的理由,于是它设计了如右图的实验,将玻璃杯换成塑料杯,在蜡烛熄灭的一瞬间,他立即将一支注射器插入杯底迅速抽气,并将所得气体密封收集好。乙同学将所得的气体取样并通入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并没有变浑浊,这又是为什么呢?于是他去查阅了资料,发现气体在受热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的越容易膨胀,他立刻明白了原来是“它”呀。你也明白了吗?它是谁?是氮气,氮气在空气中含量最多,相对分子质量也小于氧气和二氧化碳,它不助燃,不可燃。练习与实践⑷交流讨论:一般情况下,为什么选CO2做为灭火剂而不选用N2CO2密度大于空气且不可燃不助燃,它可以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从而起到隔绝O2的作用;练习与实践用液态CO2灭火好还是用气态CO2灭火好?为什么?N2的密度比空气略小,虽然N2也不可燃不助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