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就业条例》解读主讲教师:徐国林第二讲《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学习目标•了解条例基本内容•熟悉主要政策和措施•为开展就业服务指导创造条件第二讲《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残疾人就业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在建设以《宪法》为核心,以《残疾人保障法》等基本法律为基础,以《残疾人就业条例》和地方性法规为骨干,以部门和地方性规章及规范性文件为延伸的残疾人就业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方面,又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第二章《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残疾人就业条例》共六章三十条,内容涵盖了权利保障、指导方针、政府职责、工作机制、用人单位责任、优惠政策、扶持保护措施、援助服务、法律责任等。第二章《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残疾人就业条例》的基本内容,可归纳为:•一个宗旨•一个方针•一个主导•两项制度•六大责任•八项措施•一套体系第二章《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一个宗旨——保护和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劳动权利实现。一个方针——实行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针。一个主导——突出政府主导地位,明确政府在统筹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供援助服务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第二章《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两项制度——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制度六大责任——用人单位责任包括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集中安排残疾人就业、建立正式劳动关系、提供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提供培训。第二章《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八项措施——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政策措施包括: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公益岗位;发展社区服务事业,优先照顾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专项扶持残疾人就业;对集中就业单位给予税收优惠及其他扶持;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优先生产和经营;政府优先采购残疾人集中就业单位产品和服务;扶持残疾人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组织和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第二章《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一套体系——以政府援助服务为基础,以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专业服务为主体,以社会援助服务为补充的残疾人就业服务体系。第二章《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一、立法宗旨1.残疾人就业行为界定《条例》第二十九条规定:本条例所称残疾人就业,是指符合法定就业年龄有就业要求的残疾人从事有报酬的劳动。三个要素:•法定就业年龄•有就业要求•从事有报酬的劳动关于残疾人《残疾人保障法》明确,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条例》是《残疾人保障法》的下位法,所称的“残疾人”与《残疾人保障法》所称“残疾人”是一致的。第二章《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2.劳动权利残疾人作为公民,应当同样享受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残疾人享有劳动权利包括:•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获取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障的权利;•接受职业技术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民主管理企业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以及寻求司法救济的权利;•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第二章《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3.就业保护和就业促进《条例》通过就业保护和就业促进政策措施,保障残疾人劳动权利。•就业保护——岗位预留(按比例就业)•就业促进——税收优惠、规费减免、资金扶持、就业服务、就业援助以及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保护与就业促进相结合——集中就业(既有岗位预留政策,又有扶持措施)第二章《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二、指导方针条例明确:国家对残疾人就业实行集中就业与分散就业相结合的方针,促进残疾人就业。1.探索历程•改革开放前:就业渠道较少•改革开放后:扶持发展集中就业、推行按比例就业、鼓励扶持个体从业或自愿组织起来就业第二章《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2.集中就业集中就业是指由国家和社会通过举办福利性企业、事业组织等,并确定一定比例的岗位,集中招用、聘用残疾人就业。第二章《残疾人就业条例》有关内容3.分散就业分散就业是指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按一定比例,相对分散地安排残疾人就业,以及残疾人个体就业、自主创业和参加农村种植、养殖、家庭手工业等生产劳动。提示:多渠道、多种形式就业是必然选择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是法定的、符合中国实际的、必须长期坚持的残疾人就业指导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