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51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性质一、心理学的性质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本性、规律、机制和事实的科学。(一)个体心理现象的分类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意志(一)个体心理现象的分类2.心理状态人们的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里会出现相对稳定的持续状态(一)个体心理现象的分类3.心理特征一个人的心理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一)个体心理现象的分类意识和潜意识意识是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潜意识是人无法回忆起的记忆或无法理解的情绪(如失言、笔误等)(一)个体心理现象的分类个体心理行为·行为是指有机体的任何可测量的反应行为外显行为:可观察到的行为和反应内隐行为:心理活动(二)心理学是科学大家庭中的成员心理学的科学性表现在可复制性(可重验性)可证伪性系统性①描述心里事件②揭示心里规律③探明心理结构④确定心里机能第二节心理学的方法(一)心理学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1.可公开原则2.主观资料科学整合原则3.人文关怀原则(伦理原则)(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描述研究自然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测验法(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2.相关研究相关的性质与强度相关与因果关系伪相关和中介变量关系(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实验研究4.元分析第三节:心理学的历史和现状2)受欺负者的人格受欺负者通常也具有某些消极的自我概念或自我认知。自尊较低、缺乏自信是其显著特征。受欺负者对自己的智力与社会交往能力评价偏低。而几乎所有的有关研究都发现,受欺负者在社会关系中缺乏基本的安全感。3.意义和启示首先,欺负事件是欺负者与受欺负者的消极人格特点相互作用的结果,欺负者的攻击行为及其所反映的消极倾向理应给予批评、反对和抵制,但同时也不应忽视对受欺负者健康人格的培养,而对于外向、乐观、自尊、自信的心理品质与社交兴趣与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其次,迄今所进行的大量研究充分证明,欺负者与受欺负者的人格是在儿童与成人及同伴的互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第二个研究1.欺负人的心理特征1)强烈的权力欲和支配欲使某些青少年学生喜欢控制别人。2)欺负他人的青少年学生可能缺乏移情。3)有些青少年学生的家庭生活经历使他们对周围事物充满敌意,这种感情和冲动促使他们从伤害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4)社会竞争压力会导致某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畸形发展。5)物质利益的驱使造成某些青少年学生的欺负行为。6)社会责任分散机制使某些欺负者产生侥幸心理。2.被欺负学生的心理分析1)畏惧报复的心理。2)拙于表达的心理。3)自卑心理。(二)研究人格心理提供指导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有理论的依据(三)指导实践1、自我调节提供参考A(agreeable)型个体的特征是温和、忠诚、充满爱心,他们一般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C(conscientious)型个体的特征是有效能,有能力,工作努力,他们常常会在工作中感到自己的能力,体验到完成感、实现感。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客观因素1.社会关系2.经济状况。收入仅在非常贫穷时有影响。3.健康状况2、教育学生引发交往危机的不良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欣赏、盛气凌人自我封闭、自我否定交往危机的心理及行为表现不善交往、交往不善3、犯罪研究马嘉杰的犯罪是由于性格内向,自卑,报复心强;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第一节弗洛伊德的经历童年的经历使他对儿童与父母的关系有了一定的认识;出生及孩提阶段的经历(生母和同父异母哥哥的关系);布洛伊尔发泄法产生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不能长久,特别是病人对他不断的提问产生不耐烦,他采用自由联想法;在治疗多娜时使他对移情有了深刻的体会。(那先生烟劲很大,对多娜有过性伤害),弗洛伊德也是有抽烟的习惯。自己做梦的实验,梦见自己看见母亲没有穿衣服。影响精神分析的观念莱布尼兹的单子的无意识、赫尔巴特的意识无意识心理学:把心理生活看作是在各种竞相进入意识的观念之间的一种竞争.J.沙可在应用催眠理论的过程中,发现存在着一个脱离意识的心理王国;第一次打击是N.哥白尼论证了人类并不生活在宇宙的中心;第二次打击是C.达尔文证明了人类像任何其他动物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第三次打击是精神分析揭示出人类的自我并非他本身的主宰。布洛伊尔用催眠疗法治疗安娜她拒绝用玻璃杯喝水,因为她曾看见一条狗从玻璃杯中舔水。当她意识到这一真正原因时,她马上就能用玻璃杯喝水了。第二节弗洛伊德的理论一、精神层次理论:意识层次包括意识,下意识和潜意识三个层次,好象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在正常条件下,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的活动,要干什么,都是很清楚的。但是,一切比较复杂的活动都包含有部分不被意识的个别过程。人在每一个瞬间只能有一个意识的主要点,其他则为注意的边缘。熟练和习惯。意识层次结构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无意识的例子(一)一位英俊潇洒的研究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就是他特别怕切黄瓜,无论是在学校的公寓里,还是到女朋友家里,只要看见有人在做菜,清洗黄瓜,然后再把黄瓜一片片地切开,他就情不自禁地紧张、害怕,能躲就躲过去,否则他会哆嗦起来,从旁边艰难地走过。无意识的例子(二)梦的类型1.潜在梦深层意识中压抑住的愿望、欲求在梦中的表现。2.显在梦现实生活中没有得到满足的欲望,在梦中出现。3.反梦即与现实生活中事实相反的梦。4.情绪梦是你最近精神状态的反映。梦的运作⑴浓缩。即用隐意的个别元素代表全体,或把几种隐意的元素合而为一,如用胡须代替父亲,用乳房代替母亲等等。⑵转移。即用暗喻、谐音、仿同、近似等形式,通过由此及彼来表示隐意。如一个女人经常牵着狗,即用狗的形象代表这个女子等。⑶象征。即某些代表其它事物的东西。如用国王和王后象征父母,用小动物或害虫象征弟妹,以及用手杖、伞等等征男性生殖器,用坑穴、房间等象征女性生殖器等。此外,梦的运作还有润饰、校正等手法。梦的本质(一)梦是睡眠中的一种不安稳状态。(二)梦是清醒状态精神活动的延续。(三)梦是一种无意想象。(四)梦是客观现实的反映。(五)梦是愿望的满足。二、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用疏导法让病人的内心创伤倾吐出来,病症就会消失;后来发现很多是病人臆造的,他开始选择内驱力的范式。提出人格结构的新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乐原则行事。自我,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追求完美,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弗洛伊德认为,本我的目的在于追求快乐,自我的目的在于追求现实,超我的目的则在于追求完美。由于超我永无止境地追求完美,所以它同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它经常批评本我谴责自我。自我服从超我的强制规则,它不仅必须寻找满足本我需要的事物,而且还必须考虑到所寻找的事物不能违反超我的价值观。弗洛伊德这样论述自我难扮的角色:“有一句格言告诫我们,一仆不能同时服侍两个主人,然而可怜的自我却处境更坏,它服侍着三个严厉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这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并似乎常常互不相容,难怪自我经常不能完成任务。它的三位专制的主人是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三、性本能理论(一)本能理论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保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①口欲期;②肛门期;③性器期;④潜伏期;⑤生殖期。弗洛伊德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神经病,危及人格的发展。(二)焦虑与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弗洛伊德认为焦虑主要有三种,即真实性焦虑、神经性焦虑和道德性焦虑,三种焦虑的根源分别是外部世界、本我和超我。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的一种防卫功能,很多时候,超我与原我之间,原我与现实之间,经常会有矛盾和冲突,这时人就会感到痛苦和焦虑,这时自我可以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一个冲突双方的关系,使超我的监察可以接受,同时原我的欲望又可以得到某种形式的满足,从而缓和焦虑,消除痛苦。方法压抑被潜抑到无意识中去,以使个体不再因之而产生焦虑、痛苦投射——指个体将自己不能容忍的冲动、欲望转移到他人的身上退行——当人受到挫折无法应付时,使用以往较幼稚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欲望隔离——将一些不快的事实或情感分隔于意识之外抵消——以象征性的行为来抵消已往发生的痛苦事件转化——指精神上的痛苦,焦虑转化为躯体症状表现出来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合理化——个体遭受挫折时用利于自己的理由来为自己辨解,将面临的窘境加以文饰,以隐满自己的真实动机升华——指被压抑的不符合社会规范的原始冲动或欲望用符合社会要求的建设性方式表达出来幽默——是指以幽默的语言或行为来应付紧张的情境或表达潜意识的欲望反向形式——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弗洛伊德的性欲假说把中心放在“伊底普斯”期上“俄底浦斯情结”和“埃勒克特拉情结”。这两个名字源于古希腊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两部著名悲剧,前者主人公杀父要母,后者主人公诱使其弟杀死了母亲,为父报仇。在前面的口欲、肛欲和阴茎欲就称之为“伊笛普斯前期”。“伊底普斯”后期分为三个阶段。潜伏期从7岁左右到12岁期间,此时性心理活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一切童年早期的性幻想与性欲冲动都被压抑下来,而突出地表现为学龄期的勤奋和自我壮大方面。青春萌动期12—16岁,由于生理特别是内分泌的剧烈活动,原欲又重新被启动,产生各式各样的“青春期心理挫折综合征”。青春后期系指16一20岁阶段性心理或性欲冲动基本上已达到成熟地步,性爱的对象以异性为主,性活动也以生殖器为主导。四、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评价(一)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功绩第一,弗洛伊德发现了潜意识第二,弗洛伊德发现了性机能在人格发展中的动力作用第三,弗洛伊德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是有科学道理的第四,弗洛伊德在研究人格发展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二)弗洛伊德人格理论中的错误第一,弗洛伊德贬低意识、理性的作用第二,弗洛伊德的泛性论是错误的第三,弗洛伊德过分强调早期经验的影响,认为成年人格在四五岁时就已基本形成第四,弗洛伊德以动欲区转移为依据来划分人格发展各阶段是不科学的第二节荣格的理论一、生平内省、实证、独立二、人格理论(一)人格结构: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荣格理论中的无意识是未被利用的和被遗忘的观念的蓄水池,如果它们进入意识,很可能成为一个创造性灵感的来源。梦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出人们没有意识到或注意到的思想。梦提供了能帮助人们在生活中恢复平衡的信息。梦的一般功能是企图恢复心理的平衡,它通过制造梦的内容来重建整个精神的平衡和均势。将梦者的梦的联想与其清醒状态时的生活相结合,以揭示梦以一种补偿方式所指明的东西。荣格对梦的精神分析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除了对梦进行个别分析外,非常重视梦的系列分析。局限性1、他把梦看成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由某个主体传递出来的信息,但他却无法回答这个造梦的主体究竟为何;2、他认为梦无显意与隐意之分,只是朴实地宣告它们是什么以及它们的意思是什么,但对梦为何使用象征手法却又避而不谈;3、他认为梦是持续不断的,甚至清醒的时候也在做梦,只不过是在清醒的时候,意识的呼声如此之大,梦的低语便被淹没无闻罢了。“集体无意识”概念,它来至于所继承的脑结构的功能,来至于一种我们祖先生活的记忆痕迹。(二)人格动力1、心理能(力必多)2、等值原理和熵原理心理能的总量是固定的;心理的能量的均衡分布的;3、心理类型:态度向外——向内功能思维、情感、感觉、直觉八种人格类型4、心理发展:儿童期(前性欲情)自我意识青年期盲目乐观和悲观;找到自己的位置,心理与外部世界保持一致中年期出现心灵的真空;体验自己的内心世界老年期喜欢回忆;考虑来生。第三节阿德勒的理论(一)生平体弱自卑(二)人格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