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课 离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第5课离骚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国殇屈原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ɡǔ)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liè)余行(hánɡ),左骖(cān)殪兮右刃伤。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霾(mái)两轮兮絷(zhí)四马,援玉枹(fú)兮击鸣鼓。天时怼(duì)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xié)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赏析:《国殇》是屈原为祭祀神鬼所作的一组乐歌——《九歌》中的一首,内容是追悼和礼赞为国捐躯的楚国将士的亡灵。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乐歌分为两节,先是描写在一场短兵相接的战斗中,楚国将士奋死抗敌的壮烈场面,继而颂悼他们为国捐躯的高尚志节。由第一节“旌蔽日兮敌若云”一句可知,这是一场敌众我寡的殊死战斗。当敌人来势汹汹,冲乱楚军的战阵,欲长驱直入时,楚军将士仍个个奋勇争先。但见战阵中有一辆主战车冲出,这辆原有四匹马拉的大车,虽左外侧的骖马已中箭倒毙,右外侧的骖马也被砍伤,但他的主人,楚军统帅仍毫无惧色,他将战车的两个轮子埋进土里,笼住马缰,反而举槌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时战气萧杀,引得苍天也跟着威怒起来。待杀气散尽,战场上只留下一具具尸体,静卧荒野。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作者描写场面、渲染气氛的本领是十分高强的。不过十句,已将一场殊死恶战,状写得栩栩如生,极富感染力。底下,则以饱含情感的笔触,讴歌死难将士。有感于他们自披上战甲一日起,便不再想全身而返,此一刻他们紧握兵器,安详地,心无怨悔地躺在那里,他简直不能抑止自己的情绪奔进。他对这些将士满怀敬爱,正如他常用美人香草指代美好的人事一样,在本篇中,他也同样用一切美好的事物,来修饰笔下的人物。这批神勇的将士,操的是吴地出产的以锋利闻名的戈、秦地出产的以强劲闻名的弓,披的是犀牛皮制的盔甲,拿的是有玉嵌饰的鼓槌,他们生是人杰,死为鬼雄,气贯长虹,英名永存。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与作者其他作品有些区别,乃至与《九歌》中其他乐歌也不尽一致。它不是一篇想像奇特、辞采瑰丽的华章,然其“通篇直赋其事”(戴震《屈原赋注》),挟深挚炽烈的情感,以促迫的节奏、开张扬厉的抒写,传达出了与所反映的人事相一致的凛然亢直之美,一种阳刚之美,在楚辞体作品中独树一帜,读罢实在让人有气壮神旺之感。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屈原名言名句精选(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5)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6)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涉江》)(7)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涉江》)(8)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涉江》)(9)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哀郢》)(10)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少司命》)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屈原(约前340年~约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就是创立了“词赋”这一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离骚》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后世所见屈原作品,皆出自西汉刘向辑集的《楚辞》。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关于《离骚》的创作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好办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象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一、通假字1.偭规矩而改错.(通________,________)2.忳郁邑.余侘傺兮(通________,________)3.何方圜.之能周兮(通________,________)4.进不入以离.尤兮(通________,________)5.芳菲菲其弥章.(通________,________)答案:1.措措施2.悒忧愁,苦闷3.圆圆凿4.罹遭受5.彰明显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答案:1.副词,本来,原来/巩固/顽固2.修洁的品行/整理/修建3.介词,于,在/语气词,用于句中,舒缓语气,而/语气词,表疑问语气4.连词“而”,表并列/连词“而”,表顺承/介词,因为/介词,把/介词,用5.结构助词,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代词,我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并释义1.余虽好修姱以革几羁.兮()________2.鸷鸟之不群.兮()________3.謇朝.谇而夕.替()________4.屈.心而抑.志兮()________5.步.余马于兰皋兮()________6.回.朕车以复路兮()________7.伏清白以死.直兮()________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8.何方圜..之能周兮()________9.谣诼谓余以善淫.()________10.固前圣之所厚.()________11.高.余冠之岌岌兮()________12.长.余佩之陆离()________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束缚、约束。2.名词用作动词,合群。3.名词作状语,在清晨,在晚上。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委屈,使……受压抑。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行走,缓行。6.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返回,掉转。7.动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死,为……献身。8.形容词作名词,方枘,圆凿。9.形容词作名词,淫荡的事。10.形容词作动词,推重、看重。1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高。1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加长。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四、古今异义1.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形容广阔而壮大2.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____________今义:细致,精巧3.偭规矩而改错..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改正错误4.竞周容以为..度古义:____________今义:认为5.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____________今义:生活贫穷,经济困难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6.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因灾害或政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7.长余佩之陆离..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形容色彩繁杂答案:1.荒唐,没有准则2.善于取巧3.改变措施4.把……作为5.(路)阻塞不通,引申为走投无路的意思6.随水流而消逝7.修长的样子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五、指出文言句式类型并翻译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谣诼谓余以善淫()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步余马于兰皋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吾知其亦已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謇朝谇而夕替()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答案:1.定语后置句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2.状语后置句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3.状语后置句赶着我的马车缓缓走在长着兰草的水边高地啊。4.宾语前置句(世人)不了解我也罢了啊。5.被动句可早上进谏而晚上即遭贬黜。6.被动句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离骚》,“离”犹“罹”,意为“遭遇”,“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离骚》是屈原最宏伟的诗篇,是他自叙平生的长篇抒情诗,在我国古典文学中再没有比这更长的诗篇了。全诗共373句,2477个字。诗中尖锐地抨击了昏庸王室的黑暗和腐败,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贞,同时也表现了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忧愁苦闷。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1.节选的这部分里第一段先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第二段接着却又说“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前后是否有矛盾?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探究:第一段写的是诗人因正道直行,不同流合污,因而遭到小人诬陷、倾轧,君主是非不分,疏远了他。虽然遭到来自方方面面的沉重打击,但他心志弥坚,毫无变通、退缩的念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等就是对这种心志的表白。第二段里写诗人打算全身而退,高洁自守,不再在政治活动中积极进取,谋求变革。“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是就在政治活动中的进退来说的,并不意味着诗人就此放弃操守。因此,前后并不矛盾。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2.课文中描写香草的诗句很多,诗人描写这些事物的用意是什么?探究:诗人展开丰富的想像,在作品中写他对种种香草幽花的癖爱,这是用比喻的手法,表现他的志洁行芳。即使在恶劣的处境中,他仍然坚持清白的操守和报国的理想始终不变,不与小人同流合污。诗人用“芰荷”“芙蓉”等作比,意象华美,使人不只感受到花草的色和香,更能被一种深远的意境所吸引,这些生长在水国荒地的幽花香草把人们的心情引到奇丽的幻想境界。诗人用它们来象征高洁的品德,佩戴亲近它们,就是象征他加强美德修养,这就写出了诗人高洁的动人形象。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3.《离骚》一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探究:《离骚》为我们塑造了一个高大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首先,他有着突出的外部形象的特征。“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很多屈原的画像即使不写上“屈原”二字,人们也可以一眼认出是屈原,就是因为都依据了诗中这种具有特征性的描写。其次,他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第一,他是一位进步的政治改革家,主张法治,主张举贤授能。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第二,他主张美政,重视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作用,反对统治者的荒淫暴虐和臣子的追逐私利。第三,他追求真理,坚强不屈。这个形象,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两千多年来给了无数仁人志士以品格与行为的示范,也给了他们以力量。人教版·语文第二单元先秦至南北朝的诗歌1.第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