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美术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欧洲中世纪美术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早期的基督教美术狭义上是指古代罗马帝国末期美术。公元1世纪中叶,在罗马帝国统辖下的巴勒斯坦一带诞生了一种新的宗教——基督教。早期的基督教美术作品一般都出自教徒们之手,为了逃避统治阶级的迫害,他们大都采用象征的手法表现宗教内容,创造了许多神秘形象。如:牧羊人代表耶稣,孔雀象征永恒,葡萄代表基督教,船表示教堂等。“卡塔康堡”这些被称之为“卡塔康堡”地窟的地方一般都是1至3公里长的地下室,于是就有了地窟艺术。在罗马和拉温那等地,曾发现不少早期基督教时代的地下墓窟,它们多以殉道者的名字命名,其中最主要的有罗马的卡里斯托、多米特拉、曾拉特克斯托拉、普里舍拉等地窟。早期基督教美术作品的绘制形式上采用象征写实主义手法、比较简单粗糙基督教教堂建筑最早的教堂形制源于古罗马的长方形集会堂——巴西里卡。(多为木结构,平面呈长方形,中堂较宽两边有边廊)另一种,类似于罗马万神殿的圆形建筑,源于罗马的圆形澡堂。巴西里卡公元4世纪以后,欧洲由于基督教活动奉命合法化,各地相继兴建起了教堂建筑。最早的教堂多由宫殿改建或仿照宫殿式样建造。教堂建筑的演变经历了巴西利卡式,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和洛可可等几个阶段,其中统治时间最长的是中世纪的哥特式教堂最初的教堂建筑样式是利用当时原有的公会堂,称巴西里卡,这种公会堂原是古罗马时的交易市场,后又充作裁判的法庭。所谓巴西里卡,即是中央为一长方形中堂,两侧有较低一点的侧间,在中堂的后部,有一拱门(拱券结构是古罗马时的建筑创造),那里设置一个高出于前面的台座,作为祭坛。后来,在台座前又添设了唱诗班座席;两侧则设读经坛。室内的光线来自侧间上方的窗子,屋顶作平直的斜坡形。从平面图上看如字母“T”形。入口到顶端的“横县”出可划为三个活动区。进门后的活动区仅占很少面积。再往前走便是进行正式宗教活动的正厅,所占面积最大。最后“T”形的顶部,使神职人员的活动场所,墙上开有凹进去的半圆形供奉耶稣的壁龛。整个内容用两排列柱分隔成三个区域:正中最宽处为主要活动区,两侧狭窄处为陈列圣物或其他活动的偏殿,正中的高达屋顶为“人”字坡,偏殿则较低,为半坡流水的屋顶圣保罗大教堂第二节拜占庭美术拜占庭美术最显著的成就体现在教堂建筑方面。早期建筑风格主要继承罗马风格,沿用罗马陵墓圆形或多边形的平面结构以及万神庙的圆屋顶。代表作:拜占庭美术里程碑式的建筑——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教堂,也是拜占庭建筑艺术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意大利拉文纳——圣维塔尔教堂拜占庭美术首先是宗教美术。拜占庭建筑是基督教教会的建筑,绘画作品多取材于《圣经》,其形式和人物表情处理都须遵循具有神学意义的传统模式。拜占庭美术也是封建帝国的艺术。它炫耀帝国的强大和帝王的威严,把帝王表现为基督在尘世的代理人。拜占庭美术还被看作东西方融合的艺术。它注重色彩的灿烂,装饰的华丽,强调人物精神的表现。在拜占庭建筑中,大理石镶嵌画、壁画和其他艺术品的缤纷色彩互相辉映,造成一派壮丽华贵的景象。巴西里卡设计第一盛期的建筑仍沿用早期基督教时期的巴西里卡设计,这种采用木梁平顶结构的教堂在4~6世纪大量修建。这种类型的建筑杰作是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532~537)。圣索菲亚教堂长94米,宽72米,主穹窿直径长31米。主穹窿的南北方向由复杂的拱门、穹隅等结构支撑;东西两侧是两个与它等直径的半穹窿,它们相互邻接,跨越中殿上部。教堂内部有着丰富的色彩装饰和良好的照明。主柱由红色斑岩和蛇纹大理石制成,高达柱头的墙壁覆盖着多色条纹大理石板,柱头高度以上的墙壁,拱门和拱顶表面都铺满色彩斑斓的镶嵌画。当日光透过长廊幕壁上的巨大弦月窗洒进教堂,透过主穹窿底部的窗孔充满穹窿及其下部空间时,镶嵌画熠熠闪烁,而巨大的穹窿则仿佛飘浮或悬挂在空中似的,光线减弱了穹窿和窗间壁的重量感,造成了奇妙的视觉幻象。教堂外部,飞扶壁、拱顶、半穹窿等结构波浪式一层层推向高处,在主穹窿达到高潮。整个建筑体系有着宏伟的纪念碑效果。镶嵌画与圣像画拜占庭镶嵌画继罗马时代之后又一次获得繁荣发展。镶嵌画由小块彩色大理石或彩色玻璃拼嵌而成,色彩鲜明璀璨是它的基本特点之一。在拉韦纳的一些教堂可看到拜占庭第1个黄金时代的镶嵌画。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灿烂的黄色马赛克作底,查士丁尼大帝身穿紫红色长袍,手捧献金宝盒。左边是着华服的贵族和卫士,右边是大主教和祭师,后面是随从。人物都呈正面拉长排成横列,显得肃穆、庄重,色彩和明暗变化纯粹、简洁。强调的是神圣和威仪。这幅画是拜占延装饰艺术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品之一。皇后狄俄朵拉及其侍女表现的是查士丁尼的皇后狄俄朵拉及其侍女。这些人物全都僵硬而笔直地站立着,一条条勾勒出来的外衣轮廓使他们的身体宛如被贴在墙壁上的纸片,八字形踮起的脚尖又似乎使人感觉他们并没有稳稳地站在地上,而是飘飘然地悬浮在空中一般。问题:是什么使得我们在希腊、罗马绘画中看到的那些真实而生动的因素突然消失了?在这种奇特的形式背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首先,是基督教的影响。自从313年被古罗马的君士坦丁大帝奉为国教,表现基督教义便成为欧洲美术史上的一个最基本主题。在这幅作品中,具有宗教含义的事物随处可见。中间身穿紫袍的人是查士丁尼大帝,他手捧的那个椭圆形盒子是装盛圣水的容器。其右边身穿白色和茶色服饰的是当时的大主教马克西米安,他手持的是象征教会的十字架。再旁边的人手中捧着一本经过精心装饰的书籍——《圣经》。圣水、十字架、《圣经》,这三件基督教中的圣物被三位画面上的主要人物端庄地捧在左胸口前——我们知道,这个位置是心之所在。即使最右边人手中提着的油灯,也是教会里必不可少的器物,光明意味着对人类灵魂的指引。细心的观众还可以计算一下画面中人物的个数,一定不要忘了左侧侍卫后排那三张隐藏的脸,那么除了查士丁尼,总共是有十二个,这不禁使人联想到耶稣与他的十二门徒。而查士丁尼也的确把自己打扮成基督的样子,华丽的皇冠与独一无二的光环证明他既具备世间的权力又享有神性的荣耀。士兵所持的盾牌和武器与宗教圣物一样,是画面上除了人物以外唯一的几件装饰,它们同样也具有重大而特别的含义。而且,人物的表情似乎也不如初看起来那么僵硬了,反倒是由于整齐划一的秩序而显得格外庄重。他们都坚定而目不转睛地直视前方,如同怀揣一种神圣的理想。在这里,现实中的人物被高度概括而抽象化,画面关心的似乎只在于忠诚、允诺、使命和信仰。第三节罗马式美术公元10世纪以后,这个时代以建筑为主体的艺术统称为“罗马式艺术”,但它并不是罗马美术的简单翻版,实际上意为“像罗马”。“罗马式艺术”不是一种统一的艺术风格,而是11~12世纪与古罗马艺术有着各种联系的艺术的总称,融合了多种文化。罗马式建筑的特征:广泛采用券拱结构,以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并采用石结构的屋顶代替过去的木结构屋顶。罗马式教堂也具有封建城堡的特征:石墙很厚实坚固,窗户很小,而且离地面很高,采光少,里面光线昏暗,门窗上方均为半圆形,门上饰以雕刻,内外装饰简单。比萨教堂建筑群比萨大教堂最前面的圆形建筑就是洗礼堂,教堂的一部分被洗礼堂挡住了,后面就是著名的比萨斜塔。整个建筑群坐落在一个由砖墙围成的大院子里,是意大利中世纪最重要的建筑群之一,也是比萨城的标志性建筑。为了纪念比萨城的守护神圣母玛丽亚,1063年比萨人开始在城区东北角的广场上建筑这个具有罗马-比萨风格的比萨大教堂。由雕塑家布斯凯托·皮萨诺主持设计,另外还有一个圆形的洗礼堂和一个钟塔,构成一组建筑群,这也是意大利仿罗马建筑之典型。第四节“哥特式”美术12~13世纪到文艺复兴时期之间的艺术称为“哥特式艺术”。“哥特式艺术”是中世纪艺术的最高成就。“哥特式”开始特指建筑艺术,后来逐渐波及雕刻和绘画,是“罗马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成就主要是建堂建筑。初次出现在12世纪40年代的法国,圣德尼教堂。“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竖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是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两侧增加一对高塔。哥特式雕刻早期雕刻与建筑依附,动态单一,形象呆板,每个雕刻之间无联系。中后期,开始恢复古希腊罗马的表现方式,逐渐脱离建筑结构而趋向于独立。哥特式雕刻艺术的集中成就集中反映在法国的夏特尔教堂。盛期的哥特式雕刻考试恢复了从希腊到罗马的表现方式,而他们沉思的头部显示的强有力的特点又具有哥特式雕刻的精神,被称为“哥特式写实主义”风格。哥特式绘画,主要成就体现在玻璃镶嵌画、手抄本圣经插图中。代表人物:林布尔兄弟。彩色玻璃是哥特式建筑的一大特征。晚期哥特式建筑及其矫饰浮夸。代表,意大利米兰大教堂。巴黎圣母院返回巴黎圣母院巴黎圣母院大教堂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市中心、西堤岛上的教堂建筑,也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座堂。圣母院约建造于1163年到1250年间,属哥特式建筑形式,是法兰西岛地区的哥特式教堂群里面,非常具有关键代表意义的一座。始建于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苏利决定兴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历时180多年。另有小说,电影,音乐剧等以此为名。巴黎圣母院是一座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它建造全部采用石材,其特点是高耸挺拔,辉煌壮丽,整个建筑庄严和谐。站在塞纳河畔,远眺高高矗立的圣母院,巨大的门四周布满了雕像,一层接著一层,石像越往里层越小。所有的柱子都挺拔修长,与上部尖尖的拱券连成一气。中庭又窄又高又长。从外面仰望教堂,那高峻的形体加上顶部耸立的钟塔和尖塔,使人感到一种向蓝天升腾的雄姿。巴黎圣母院的主立面是世界上哥特式建筑中最美妙、最和谐的,水平与竖直的比例近乎黄金比1∶0.618,立柱和装饰带把立面分为9块小的黄金比矩形,十分和谐匀称。后世的许多基督教堂都模仿了它的样子。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它之前,教堂建筑大多数笨重粗俗,沉重的拱顶、粗矮的柱子、厚实的墙壁、阴暗的空间,使人感到压抑。巴黎圣母院冲破了旧的束缚,创造一种全新的轻巧的骨架券,这种结构使拱顶变轻了,空间升高了,光线充足了。这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很快在欧洲传播开来。米兰大教堂米兰大教堂,意大利著名的天主教堂,又称“杜莫主教堂”,位于意大利米兰市,规模居世界第二。米兰位于阿尔卑斯山南麓奥隆那河畔,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名城,是意大利的第二大城市。它于公元1386年开工建造,1500年完成拱顶,1774年中央塔上的镀金圣母玛丽亚雕像就位。1897年最后完工,历时五个世纪。不仅是米兰的象征,也是米兰的中心。拿破仑曾于1805年在米兰大教堂举行加冕仪式。意大利米兰大教堂返回《科隆大教堂》返回《善良的牧羊人》返回加冕福音书艾伯总主教福音书返回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