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概况minzugaikuang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制度化和法律化。新疆解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废除了一切旧制度,实现了各民族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建立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从1954年起,相继建立了5个民族自治州、6个民族自治县。五十多年来,新疆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充分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的同时,不断健全完善同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的法规体系,因地制宜地制定地方性民族区域政策法规,充分行使了管理本民族地区各项事务的自治权利,各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普遍提高,政治权利大大增强。1983年起,新疆把每年5月作为民族团结教育月。“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三个离不开”思想日益深人人心,党的民族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民族概况minzugaikuang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居住着47个民族,其中包括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l3个世居民族。新疆现有维吾尔族人口941.38万人,遍布全疆各地。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阿克苏等地为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地。“维吾尔”意为“团结”或者“联合”。汉族是最早定居新疆的民族之一,现有人口812.16万人,散居在全疆各地,长期以来与新疆各少数民族和睦相处。新疆哈萨克族人口143.50万人,主要分布在沿天山山脉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和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大部分从事畜牧业。新疆回族人口90.96万人,主要分布在昌吉回族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乌鲁木齐、伊宁、吐鲁番等地,主要从事农业,部分经商,与汉族经济文化联系密切。新疆柯尔克孜族人口17.59万人,大部分聚居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阿克苏地区的乌什县、阿克苏市等地也有小部分,以从事畜牧业为主。新疆蒙古族人口17.46万人,主要聚居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及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部分为古代准噶尔部落后代,其余则是16世纪从伏尔加河地区和内蒙古迁来。主要从事畜牧业,也有一部分从事农业。新疆锡伯族共有4.19万人,大部分居住在伊犁河南岸的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及附近的霍城、巩留等县,是1764年清政府抽调东北的锡伯族兵丁及家属到伊犁驻防后定居而发展起来的。锡伯族以农业为主,文化层次较高,有不少知识分子精通几种民族语言,从事教育、翻译及出版工作的人较多。民族概况minzugaikuang新疆是多民族、多语种、多文字的地区,也是东西方语言文字的交汇地,世界六大语系中的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印欧语系的语言汇集在这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文化和语言文字。汉代以来,新疆共使用过30多种语言和近20种文字。绝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的语言文字为几个民族所通用。现在使用的文字有:汉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蒙古文、锡伯文、柯尔克孜文。另外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达斡尔、俄罗斯等语言在天山南北也广泛使用。四十多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为依法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受到社会尊重,并得到广泛使用。在自治区范围内通用维吾尔、汉两种语言文字,在各自治州、自治县都使用实行区域自治民族的语言文字和汉语文字;在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期间,使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5种语言文字。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疆发现并整理出版了三大民间英雄史诗,消除了国内外一直存在的“中国无史诗”的偏见。三大史诗中,《玛纳斯》属柯尔克孜族史诗,先以柯尔克孜文出版,后译成汉文;《江格尔》、《格斯尔》则为蒙古族英雄史诗,先由蒙古文出版,后来翻译成汉文。民族概况minzugaikuang新疆是多种宗教汇聚地,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道教、萨满教等教派。伊斯兰教——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塔塔尔、乌孜别克、塔吉克、东乡、撒拉和保安等民族;藏传佛教——蒙古、藏、满、汉、锡伯等民族部分人;基督教和天主教——少部分汉族人;东正教——俄罗斯族。改革开放后,自治区认真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对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实行政治上团结、生活上照顾、思想上教育、合理安排宗教活动场所的政策。1987年,成立了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有计划地培养爱国宗教教职人员。恢复并成立了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佛教协会等爱国宗教团体,保障宗教界人士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权利。截至目前,共建宗教活动场所2.4万余座,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2.39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0万人。在新疆各级人大、政协担任职务的宗教界人士有l80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