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舜从田野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举用,胶鬲从鱼盐贩子中被举用,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后被举用为相,孙叔敖从海边被举用,百里奚从买卖场所中被举用。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的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所行不顺,所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情坚韧,增加他过去所不具备的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吐露在言语中,然后人们才了解他。一个国家在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愁患害可以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一、相关链接作者孟子。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后人尊称为“亚圣”,名轲,字子舆。文章是一篇议论性散文。课文选自《孟子》,它是孟子及其几位弟子共同撰写的,是孟子讲学游说言论的记录,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他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二、读准下列句子的节奏舜/发于畎亩之中。必先/苦其心志。曾益/其所不能。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三、解释1、通假字。曾:同“增”,增加衡:同“横”,梗塞,不顺拂:同“弼”,辅佐,辅弼2、词类活用。劳(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使......劳累)其筋骨饿(使......饥饿)空乏(使....穷困缺乏)所以动(使......惊动)心忍(使.......坚韧)性人恒过(名词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入则、出则(动词活用为名词,国内、国外)3、古今异义词。举于版筑之间(今义:建筑、修路古义:捣土用的杵)举于士(今义:士兵古义:狱官)于是人也(今义:这样的今义,判断动词)4、多义词。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在)发:发于畎亩(被任用)发于声(表现)野芳发而幽香(开放)拂:行拂乱其所为(违反)拂士(同“弼”,辅佐,辅弼)之:三里之城(的)环而攻之而不胜(代小城)寡助之至(到)亲戚畔之(他)而:泉香而酒冽(并列连词)夫环而攻之(顺接连词)环而攻之而不胜(转折连词)五、文章简析1.文章讲的是造就人才和治理国家的问题,中心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文中第一段所举历史人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第一段运用排比句式的作用是:非常有力的说明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道理。3.第二段讲客观条件对造就人才的作用,阐述的道理是:成就大业,必须先经受苦难磨练。其中阐述在思想上磨练的句子是:苦其心志。在行动上受磨练的句子是: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行为。在生活上经受磨练的句子: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受磨练的益处是: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4.第三段讲从正反两方面论述经受磨练的好处。从正面讲磨练激发人斗志(个人)。从反面揭示国家灭亡的原因。六、思考、应用1、课文连举古代六位名人的事例,想说明什么?请你举出古今中外同类型的事例。(说明了要想成才必先经历磨练;只有经过磨练才能有所作为)(韩信受胯下之辱成将军;爱迪生经历上千次实验发明了电灯;诺贝尔发明炸药,实验中多次被炸伤;贝多芬耳聋后写出《命运交响曲》;张海迪高位截肢自学了四国外语.)2、这篇散文也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文章的第二、三节分别从哪两方面,论述了什么道理?(正、反)(个人成才与国家存亡)3、从国家存亡的反面论述受磨砺好处的是哪句?历史上有哪些因此而亡国的例子(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商纣王、隋炀帝等事例)4、学了课文,你打算怎样面对生活或学习中的困难、挫折,使自己的人生之花开得更灿烂、美好,使自己的未来日子更幸福?(培养不怕吃苦、勇于吃苦的精神,增长才干,有所作为)•人非上智,其孰无过。过而能知,可以为明;知而能改,可以跂圣①。小过不改,大恶形焉;小善能迁,大善成焉。夫人之过无他,惰慢也,嫉妒也,邪僻也。惰慢则骄,孝敬衰焉;嫉妒则刻,灾害兴焉;邪僻则佚,节义颓焉。是数者,皆德之弊而身之殃。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②。蜂虿不远则螫身,蟊螣不去则伤稼,己过不改则累德。若夫以恶小而为之无恤③,则必败;以善小而忽之不为,则必覆。能行小善,大善攸④基;戒于小恶,终无大戾。(选自《内训·迁善》,有删节)注:①跂圣:向圣人看齐。②蟊螣、蜂虿:害虫、毒虫。③恤:担心、忧虑。④攸:所。•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1)过而能知,可以为明过:(2)己过不改则累德累: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①人非上智,其孰无过①惰慢则骄,孝敬衰焉A{②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①勿以善小而不为①戒于小恶,终无大庚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9.(1)过:有过错(或犯错误)。(2)累:连累,损害。(2分。每词1分)10.C(2分。A①副词,表反问;②代词,他。B①连词,表因果,就;②连词,表转折,却。C均为连词,因为。D①介词,指明对象;②介词,比)•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1)或有一焉,必去之如蟊螣,远之如蜂虿。(1)如果有其中的一个方面,就一定象(除掉)蟊螣一样去掉它,象(远离)蜂虿一样远离它。(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2)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上,与我乡邻们的死相比也已经算晚了,又怎么敢仇恨呢?12.这段选文的主旨十分明显,你还能记起一些与之相关的名句吗?请写出两条。(2分)•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荀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人不是高明的智者,谁能没有过错。有过错就能改正,可以成为聪明人。知错能改,离圣贤就不远了。小的过错不改正,就会铸成大错;小的好事乐于做,就能成为高尚的人。•人的过错没有别的,只是懒惰怠慢、嫉妒、邪僻罢了。懒惰怠慢则会骄傲,对父母的孝敬就会减少;嫉妒就会刻薄,这是灾难的先兆;辟邪就会放荡,礼节道义就会衰败。这几个过错,都是人性的弊病、自己品行的灾祸。如果有其中的一种的人,一定像蟊螣、蜂虿等害虫一样。蜂虿会蜇人,蟊螣会伤害庄稼,自己的过错不改就会伤累德行。•认为罪恶不大而干了毫无顾虑,则必然招致失败;认为好事太小而不去做,则必然招致败坏。能做小的善事,大的好事就有了基础;除去小的坏事,最后就没有大的差错或谬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