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设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市总体方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关于建设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市的总体方案在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大潮中,XX作为河南省、XX市的重要县域经济体,有自身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建设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示范市上具有良好的基础,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的精神,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示范市建设,特制定本总体方案。一、战略意义XX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地处亚欧大陆桥“郑洛焦”的金三角带,毗邻能源大省山西,地理位置独特,经济基础好,县乡经济实力强,县域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省前列,政府财力较为充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高,民间资本较为雄厚,非农就业比较充分,城镇化水平较高,已经具备了“三化”协调发展的条件和基础。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市发展转型的任务重,土地等资源的瓶颈约束紧,城镇化发展、粮食增产、经济结构调整、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三化”发展不够协调,城乡一体化亟待推进的问题也比较突出。我市如何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把工业化-2-和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这不仅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核心任务,也对XX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大考验,努力建设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示范市具有重大意义。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确立新型城镇化的引领地位,着力实施中心城区和重点乡镇的带动战略,形成以市区为核心,周边乡镇和“一城两翼”为组团的空间格局,按照合理布局、适度发展的原则,使XX镇逐步发展成为小城市;增强聚集要素和辐射带动作用,提高承接中心城市辐射和带动农村发展的能力。着力推进产业集聚化发展,抓住省委、省政府鼓励扩张集聚区规模的机遇,整合XX、XX两个集聚区的资源,规划XX路产业集聚带,形成“一区(XX产业集聚区)、两园(XX园区、XX园区)、一带(XX路产业集聚带)”的发展格局,同时还要抢抓东部产业转移机遇,坚持以人为本、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依托、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目标,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工业化实现互动;努力建设具有XX特色的产业基地,-3-提升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国际发展,为新型工业化推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着力发展具有中原特色的现代农业,坚持“以粮为基、统筹三农、推动全局”的原则,以“产业链条发展、资源循环利用”的思路为指导,按照区域布局更加合理、产业特色更加明显、产品质量更加优良的原则和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坚持以产业化提高农业、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深入实施龙头带动、市场带动、科技带动战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粮食、果蔬、畜牧三大主导产业,以现代农业为引领,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努力走出一条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最终把XX市打造成“三化”协调发展先导区和协调发展示范市。(二)基本原则坚持突出核心,“三化”同步。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联工带农的作用,确立其核心引领地位,促进要素集聚化和农民市民化。坚持科学规划,优化布局。注重规划先行,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强化各类规划的协调与衔接,加强规划管理,指导城镇建设有序开展。要把城镇体系建设、产业集聚区建设、现代农业建设兼容在一个大的发展框架-4-中,优化空间布局,统筹谋划发展。坚持改革创新,开放合作。把改革创新和开放合作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作为重要突破口,优化投资环境,广泛吸收国际国内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资源,建设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外资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首选地与集聚地,夯实率先崛起的基础,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形成有利于“三化”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坚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目的,注重加强改善民生工作,拓展提高居民收入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途径,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居民住房、教科文卫、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保持物价的平稳和商品流通渠道的通畅,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灾害预警应急能力,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让全市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享有更大的发展成果。(三)发展目标到2015年,经济实现“五突破、一高于、一率先”的目标,即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4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万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1.6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投资突破1500亿元。主要人均经济指标高于中部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率先达到沿海发达地区平均水平。经济实力稳居全省前三名,挤身全国百强,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最前列。-5-到2020年,形成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三化”更加协调发展,努力使产业更强、城市更靓、活力更足、民生更好,城乡一体,更加和谐繁荣新局面。三、战略任务(一)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充分发挥好“三化”协调发展的主导作用。1.优势主导产业上档升级。做大做强高成长性的现代化工、光电信息、铝及深加工、食品加工等产业,改造提升具有传统优势的复合材料、造纸及造纸装备等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形成带动力强的主导产业群。依托昊华宇航化工工业园,延伸产业链条,巩固离子膜烧碱、聚氯乙烯、三氯氢硅、氯化石蜡等主导产品,大力发展气相法白炭黑、有机硅等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建设以现代化工为主的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推进煤、盐、油化工融合,建设全国盐化工基地。支持新型显示、半导体照明等发展,将XX光电信息专业园区建设成为河南省信息产业基地。依托豫北铝工业基地优势,着力发展构建板带坯料-铝板带箔加工、铝合金-压铸件深加工、铝合金-铝型材加工三大铝精深加工链,大力发展航空板带、轨道交通用材、阳极电子箔、大截面型材、汽车零部件等精深加工。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和食品安全工程技术改造提升传统食品工业,做大做强粮食、四大怀药、肉制品三条精深加工产品链,壮大食品产业。加快提升复合材料产业与新能源等领域的融合步伐,用信息化和规模化提升产业装备水平,建设河南省玻璃钢产品检测中心,打造全球知-6-名的玻璃钢生产基地。提升造纸机械大型成套装备、现代农机等产业竞争力,建设现代装备制造基地。2.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优势资源,实施一批科技重大项目,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重点推动新材料、新能源、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先导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加快发展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生态环保型化工材料等领域,密切联系科研院所,争取重大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建设,高端起步发展新材料产业。研究碳纤维结构材料,推进由碳纤维和环氧树脂结合而成的复合材料,进军航空航天材料领域。加快打造光伏太阳能全产业链,重点发展光伏封装材料、EVA胶膜、聚光玻璃、高纯晶体硅材料、太阳能电池和非晶硅薄膜电池、光伏太阳能发电站建设,在XX、XX两个集聚区推进屋顶太阳能光伏电站建设。拓宽发展风电产业兆瓦级风电控制系统、高性能风机碳纤维叶片、风力发电整机等产品。在壮大电动车动力电池的同时,规划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等产品,力争在电动汽车领域实现新突破。发展节能环保成套装备、生物质能源,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推广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营。3.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发展水平,突出发展物流业。支持发展信息服务、金融、研发、会展、服务外包、科技服务、电子商务、公共检测、-7-市场交易、人才培训等新兴服务业。加快推进XX、XX产业集聚区大型物流仓储产业园和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整合资源,推进产业内产业间的人才、信息、服务等资源共享。支持完善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规范担保体系建设,支持设立创业投资基金。推动保险业创新发展,开展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等试点。4.积极推动产业集聚发展。统筹市区和XX、XX集聚区,布局产业,促进二、三产业高度集聚,形成产城互动的协调发展新格局。加快XX产业集聚区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三规合一”步伐,打造一区两园,整合提升XX产业集聚区总体规模、产业层次。确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严格环境保护措施。推进产业集聚区周边XX、XX、XX、XX镇城镇化建设,加快人口有序转移,将XX镇规划建设为承接XX集聚区人口转移的平台和人口超10万的XX市副中心城市。突出两个集聚区主导产业的培育,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和园区规模,促进产业集群发展。5.有序承接产业转移。依托XX、XX产业集聚区,发挥区位优越、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完善产业配套条件,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建设中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健全产业转移推进机制,全方位、多层次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支持XX产业集聚区重点承接发展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推动城区和XX镇重点发展各-8-具特色、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形成有序承接、集中布局、错位发展、良性竞争的格局。将XX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焦晋合作的示范区和桥头堡。6.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加大技术改造力度,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国家级科研院所、高校设立分支机构或建立成果转移中心,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建设,构筑区域性自主创新体系。积极承接国家、省组织实施的重大科技专项工程,加强技术创新,推动我市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支持创新型企业加快发展。推进国家级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和支持优质资本、优势企业跨行政区并购和重组,加快培育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7.加速产业转移、升级步伐。做大做强高成长性产业,培育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以优质、高端、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促进一、二、三产有机融合发展,加快科学跨越,实现全市经济弯道超车,打造中原经济区新型工业示范基地。8.加快人才引进和培育。坚持市场化和职业化方向,建立有利于优秀企业家脱颖而出的培养和选拔机制,促进优势资产、优势资源向优秀企业领军人物和优秀管理团队集聚。实行股权奖励、优惠购股和期权激励,让企业家的智慧和创-9-造价值得到尊重和体现。引导企业建立有利于人才选拔任用的新机制,培养造就一大批熟悉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建立人才培训资金,培养一大批具有一定技能的产业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并按有关政策从优落实高级人才的政治、经济待遇。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努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二)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充分发挥好“三化”协调发展的引领作用。1.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按照“规划先行”的原则和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的要求,强力推进旧城改造、新区开发和城中村改造,大力发展XX产业集聚区,尽快形成“一环”(环城道路)、“两湖”(天鹅湖、新区人工湖)、“三河”(XX河、护城河、干河)、“九纵九横”(18条主干道路)城市发展格局,着力推进“八路一园一中心”(八路:南环路、南外环路、建设路南延、XX木路、县东街南延、适居路南延、文化路改造、东关大街改造南延;一园:滨河公园;一中心:体育中心)工程建设,打通断头路、错口路、丁字路,加快城区城中村社区居住模式改造,强力推进XX产业集聚区行政办公、金融商贸、文化体育中心、中小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企业便利中心、居住小区以及配套三产服务机构建设,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完善道路照明、供排水、供气、绿化、环卫、住宅、市场、商贸、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城市基础设施,聚集城市人口,提高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吸引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进城-10-务工、异地转移,破除城乡二元化格局,为农民市民化创造条件,使城区面积达到3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20万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