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从经典作家民族理论到“中国模式”张三南【内容提要】文章回顾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在经典作家民族理论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契合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取得了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取得的主要成功经验,阐述了在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进行后续思考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关键词】经典作家;民族理论;中国模式【作者简介】张三南,燕山大学文法学院国际关系学系副教授。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理论基础之上,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而形成的中国特色民族理论。经过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长期探索,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形成了科学系统的理论体系。在当代世界民族问题日益凸显为国际、国内政治重要议题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发展有一个全面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从而在实践中提高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一、作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理论溯源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论述,融会于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中,在我国统称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理论渊源。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等经典作家的共同努力之下,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形成了具有普遍原理意义的理论体系。(一)经典作家民族理论的形成经典作家主要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框架内关注民族和民族问题,在对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大量研究和论述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普遍原理意义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第一,初步形成阶段。马克思在1843年发表了《论犹太人问题》,这是经典作家论述民族问题的首篇重要著作。马克思在文中首次阐明了民族问题与社会革命的关系,把民族问题的解决与无产阶级革命联系起来了。此后几年,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中明确指出“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①提出了民族平等的思想;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了许多民族和民族问题的理论观点,揭示了民族产生与生产力发展的关系以及经济基础对民族关系的决定性影响;在《论波兰》中揭示了“现存的所有制关系是造成一些民族剥削另一些民族的原因”②的观点和民族消亡的历史规律及民族消亡的先决条件。这些著作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初步形成。第二,最终确立阶段。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最终确立,是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相继发表。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揭示了“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③另一方面提出了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相统一的原则。《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和《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则剖析了人类从部落发展成民族,最后形成国家的具体过程,完善了马克思、恩格斯早年提出的“三个过渡”理论。在这阶段,他们还对欧亚许多民族问题进行了研究,撰写了《论波兰问题》、《民主的泛斯拉夫主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等著作,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民族问题和殖民地问题的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最终确立。第三,丰富和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列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捍卫和发展。列宁在《民族问题提纲》、《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论民族自决权》、《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关于自决问题的争论总结》、《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和《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等著作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殖民地问题的革命学说,并就俄国民族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学说。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十月革命和民族问题》、《关于党在民族问题方面的当前任务》、《论民族问题的提法》、《论列宁主义基础》和《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等著作中,进一步研究了国家内部民族问题,提出了“民族”的科学定义,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和布尔什维克的民族纲领原则,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二)经典作家民族理论的基本内容经典作家民族理论内容十分丰富,总体上属于科学社会主义范畴,与国家学说联系紧密,基本立论基础是始终从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立场出发观察和论述民族问题。因此,经典作家,特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探索和研究中,对民族现象及其在资本主义上升时代的发展变化,对民族—国家(nation-state)时代的国家关系、民族关系,对民族问题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对人类社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给予了高度重视。经典作家对这些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始终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并从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中吸取了研究养分,从而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形成了较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主要由以下一些具有基本原理特点的内容构成: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民族—国家是资本主义时期的通例;资本主义发展进程中民族问题的两个历史趋势;影响民族关系的决定因素;铲除私有制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无产阶级对待民族问题的基本立场;民族问题是社会革命总问题的一部分;无产阶级必须取得民族国家的政权;无产阶级必须反对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倡导国际主义;殖民地民族的觉醒与民族解放运动;民族解放运动与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无产阶级的民族平等观是彻底的民主原则;无产阶级的民族自决权;各民族无产阶级联合的多民族国家观;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民族文化观;地方民族自治权与国家民主集中制;民族利益的价值必须符合无产阶级革命的利益;民族多样性与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时期实现各民族完全平等的重要任务;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民族问题的实质;社会主义时期民族融合的趋势与阶段;共产主义与民族融合、消亡。此外,经典作家对民族主义也有较丰富的论述。对此,英国学者史密斯曾认为:“在1914年以前,马克思主义是民族主义研究的主要学派之一。”④而在列宁和斯大林关于民族问题的论述中,“民族主义”属于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⑤尽管马克思主义和民族主义是两种相悖的学说,但列宁创造性地把民族主义纳入了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之中。⑥这样,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成为一种进步的“阶级民族主义”,即符合无产阶级整体利益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民族主义。⑦(三)经典作家民族理论的主要贡献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民族现象及其规律性的关注和研究,坚持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深刻阐释了无产阶级革命与民族问题、民族运动的关系,指出了人类社会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立场和必由之路,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时期民族现象在融合中消亡的前景,具有鲜明的阶级立场、时代感、预见性和实践指导意义。具体而言,马克思、恩格斯在民族理论方面的主要贡献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了无产阶级民族平等观。(2)对人类社会民族问题根源及其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为阶级斗争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3)在学理上对原始社会史和“民族”、“国家”形成问题进行了探讨,阐释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列宁和斯大林的贡献主要有:(1)通过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斗争,提出了第一个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定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一整套理论学说,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2)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视线由国家层次的民族问题丰富到国家内部民族问题上,并创立了苏联模式。(3)培育了文化人类学的苏维埃学派。此外,列宁还创造性提出了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民族问题有两个历史趋势的理论。⑧尤为重要的是,经典作家民族理论体现了鲜明的“与时俱进”和“反对教条主义”的精神。应该指出,经典作家民族理论的某些观点,包含了对某些具体问题的论述,具有时代和实证的局限性。他们在阐发民族理论时,完全是从有利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实现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立场出发的,所提出的一些具体判断、具体观点往往因对象、论战和斗争策略的不同而具有确指性、局限性,而非基本原理。因此,我们在学习经典作家民族理论时,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和“反对教条主义”的态度,以更好地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其基本原理。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发展阶段及其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是在经典作家民族理论的理论基础和中国国情的现实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契合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取得了毛泽东民族理论、邓小平民族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民族理论和科学发展观民族理论等重要成果。(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民族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初成果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集中体现为毛泽东民族理论。其成果主要体现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毛泽东民族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许多成员的智慧,具有系统丰富的理论体系。1.正确认识无产阶级革命和阶级斗争。经典作家十分重视无产阶级革命中武装斗争的重要性。然而,中国共产党人却在付出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后才逐渐统一认识到这一点。在这方面,毛泽东做出了杰出贡献。他不仅率先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并在实践中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路线,而且从具体国情出发探析了不同革命时期阶级关系和民族关系的实质,妥善指导、处理了红军长征时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并在抗战爆发后努力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不仅是对经典作家民族理论的继承,更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理论和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学说。2.科学阐释了“中华民族”的含义,坚持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原则。毛泽东在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审视多民族的中国,提出了“中华民族”是各民族的总称和各民族共同建立“统一的国家”的思想,指出“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⑨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指导了民族识别工作,在1953年中共中央讨论《关于过去几年内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工作的重要经验总结》时说:“科学的分析是可以的,但政治上不要去区分哪个是民族,哪个是部族或部落。”这些思想充分体现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民族观的突破,而且发展了经典作家的民族理论,在实践中扬弃了斯大林的经典“民族”定义。3.主张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殊对待少数民族地区。毛泽东认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靠历史上那套“怀柔羁縻的老办法是行不通的”,⑩并否定了联邦制建国模式,把民族自治作为民族自决的内容,“承认中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有平等自治的权利”。(11)这不仅摆脱了“中国本部”和“边疆外藩”传统观念的束缚,证实了经典作家关于“落后民族和国家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丰富了经典作家关于“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问题的理论,并在实践中体现了反对两种民族主义,特别是大汉族主义的思想,真心实意帮助少数民族同胞。(二)改革开放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再次飞跃:邓小平民族理论邓小平民族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新中国成立前后。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邓小平的民族理论主要反映在《关于西南少数民族问题》一文中;第二阶段为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民族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再次飞跃,其成果主要体现在《邓小平文选》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史文献中。1.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邓小平民族理论在继承经典作家及毛泽东民族理论基本思想基础上,洞察到了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理论突破。邓小平民族理论的许多具体方面都是围绕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的,它指引着我们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方面强调“稳定压倒一切”、“发展是硬道理”的大局。2.创造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典作家充分认识到了民族问题中生产力因素的重要性,但并未明确回答在落后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