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贸易理论(克鲁格曼)小组成员:卓玛刘云目录概况内容案例分析贡献和缺陷评析一:概况•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克鲁格曼在经济理论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领域有:垄断竞争贸易理论,战略贸易理论,新经济地理、金融危机理论,汇率动态变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其中垄断竞争贸易理论和战略贸易理论也被称为新贸易理论,而新经济地理在一定程度上是垄断竞争贸易理论的自然延伸。克鲁格曼获奖的最主要原因是分析国际贸易模式和经济活动区位选择二:内容•(一)新贸易理论的产生•上个世纪,年代末到年代,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些国际贸易理论家,通过在贸易理论模型中引进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和差异化产品,彻底改变了国际贸易理论的面貌。在这些理论模型中,影响力最大的是基于垄断竞争市场结构的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和基于寡头市场结构的战略贸易理论。克鲁格曼在这两类文献的发展中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垄断竞争贸易理论的影响力更大。战略贸易理论结论的不稳健性和福利分析的不可靠性使得主流贸易理论家在近年来更加关注克鲁格曼的垄断竞争贸易模型。克鲁格曼垄断竞争贸易理论最核心的创新就是把规模经济的思想纳人国际贸易.克鲁格曼的成功之处在于将Dixit&Stiglitz(1977)的“多样性喜好”方法应用到国际贸易理论中,从而能够用简单的技巧把规模报酬递增的思想进行模型化•(二)垄断竞争贸易理论主要观点•在规模报酬递增基础上,通过垄断竞争市场结构所特有的垄断性质和竞争性质,他推导出两个重要的市场均衡条件(1)每个厂商最大化自己的利润,要求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MR=MC),厂商定价采用的是在边际成本上加成定价的方式.(2)当经济利润为正时厂商可自由进人,所以长期均衡时一定有零利润,或价格等于平均成本(P=AC)由此两个均衡条件,克鲁格曼提出了著名的向上倾斜的PP曲线和向下倾斜的ZZ曲线(参见图1)从而决定了国内均衡水平•上述均衡是内部均衡,不过引入贸易也相当容易。例如,假设两个大小相同的国家从封闭经济走向自由贸易,由于两国要素察赋相同,在HO模型中绝对找不到他们之间进行贸易的理由。但是在垄断竞争模型中,贸易的发生将具备其合理性,因为厂商生产差异化产品并出口到另一国家,生产规模的扩大有助于平均成本的下降=同时由于面对来自外国厂商的竞争,竞争厂商数量的增加能够降低产品的均衡价格。克鲁格曼认为当两个各方面都相同的国家开展贸易时,在贸易方面的效应就像一个国家的人口增大了一倍一样,这对PP曲线没有影响,但会下移曲线ZZ参见图1,因此,每种产品的均衡消费量会从Co下降到C1.而真实工资(W/P)o会上升至(w/p)1,消费量下降是由于个人将花销分散到更多的产品种类上,而这提高了需求弹性,降低了产品均衡价格,提高了真实工资水平。对于消费者,这只是一方面的收益,与此同时,在自由贸易下两国产品种类的总和将超过贸易前任何单个国家的产品种类数,消费者可以消费到更多的差异化产品,因此将提高福利水平。•克鲁格曼(1979)的模型虽然已经非常简单清晰,但在扩展中仍然有一些麻烦,即使是加入运输成本这样的变动,也可能使得模型的解变得非常复杂。克鲁格曼在其《规模经济、产品差异化与贸易模式(1980)一文中对这一模型进行了修正和简化,使用具体的CES效用函数,从而使得真实工资不再是消费量的函数。使用了CES函数的克鲁格曼垄断竞争贸易模型几乎成为当代国际贸易主流文献的标准工具,其影响至今不衰。经此变动,图!中的PP曲线变成一条水平线,当发生自由贸易时,真实工资不再变化,企业生产量不再变化,个人消费量下降,产品的种类数与人口数同比例上升(参见表1)•这一简化使得模型具有了更强的可扩展性,他开始允许两国的规模不对称,并引人运输成本,在此基础上推出了著名的“本国市场效应”:两个国家进行贸易时,规模大的国家将会生产更多数量的产品而且会成为该差异化产品的净出口国。关于“本国市场效应”背后的机理是简单的,由于规模报酬递增和运输成本的存在,生产活动倾向于在规模较大的市场需求附近形成集聚。“本国市场效应”从需求角度解释了为什么一个国家在生产某一特定产品上具有优势。由于较低的价格水平,规模大的经济中人们的福利会相对较高,因为整个消费中只有小部分担负了运输成本。这一结论引起了国际贸易学界至今不衰的研究兴趣。(三)垄断竞争贸易理论对新经济地理的影响•克鲁格曼在1979年关于新贸易理论文章的最后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如果由于过高的运输成本和其他障碍使得贸易不能充分发生时会出现什么情况。他考虑到在一个规模报酬递增的世界中要素流动将代替贸易并导致集聚发生的情形,实际上他讨论了当劳动力的流动变得可能时集聚的可能性,这其实就是新经济地理“中心一外围”模型思想的雏形。克鲁格曼在他1980年的文章中提出了“本国市场效应”,只要存在规模经济和运输成本,生产要素就会向大的市场集中。在存在多样性喜好的情况下,“本国市场效应”一方面使得拥有更多劳动力的地区会有更高的真实工资水平,同时能够生产更多的产品品种,这都会吸引劳动力向已经拥有更多劳动力的地区流动,这种流动可能导致城市的形成,也可能导致发展经济学中早已认识到的“中心一外围”体系的形成。•(三)战略贸易理论主要观点•战略贸易理论认为,在不完全竞争的现实社会中,在规模收益递增的情况下,要提高产业或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必须首先扩大生产规模,取得规模效益。而要扩大生产规模,仅靠企业自身的积累一般非常困难,对于经济落后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对此,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政府应选择发展前途好且外部效应大的产业加以保护和扶持,使其迅速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凸现贸易优势、提高竞争能力。战略贸易理论建立在不完全竞争贸易理论的基础上,为国家进一步干预贸易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克鲁格曼认为,在寡头垄断市场和规模收益递增的条件下,对国内市场的保护可以促进本国的出口.因为进口保护措施可以为本国厂商提供超过其国外竞争对手的规模经济优势,这种规模经济优势可以转化为更低的边际成本,从而增强本国厂商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出口的目的。这就是说,在不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只要规模利益是递增的,那么一个受保护的厂商就可以充分利用国内封闭起来的市场扩大生产规模,不断降低产品生产的边际成本。同时,通过销售经验的积累也会使销售成本沿着学习曲线不断下降,从而降低产品的总成本。本国厂商一旦在边际成本的竞争中具有优势,就可对国外市场成功地进行扩张,从而也就达到了促进出口的目的。•克鲁格曼还认为,对外部性强的产业提供战略支持,不仅能促进该产业的发展,使其在国内外市场扩张成功,而且该国还能获取该产业作为战略支持产业得到迅速发展而产生的外部经济效应。所谓外部经济效应,在这里是指某一产业的经济活动对其他产业乃至整个经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一般来讲,新兴的高科技产业往往都具有较强的外部经济效应。这些产业所创造的知识和所开发的新技术、新产品,将对全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这些产业的企业可以获得它们对生产知识进行投资所带来的收益,但却不是全部受益,因为知识外溢往往具有无偿性。因此,为了保护企业创造知识的热情,刺激企业的知识开发活动,扩大知识外溢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就使政府补贴和扶持变得十分必要。•不难看出,战略贸易理论的核心,是强调政府通过干预对外贸易而扶持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是一国在不完全竞争和规模经济条件下获得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佳选择三:案例分析•新贸易理论案例分析案例1:FDI和印度软件业竞争力的提升印度软件出口基地位于班加罗尔、孟买德里和马德拉斯一带,最初是在出口加工区,而后迅速发展起来。1985年花旗银行在孟买的圣塔克鲁电子出口加工区成立一家独资的出口导向型离岸软件公司。印度的吸引力有两个方面:低成本的且能讲英语的熟练劳动力和介于欧洲和北美之间的时差,从而几乎可以全天24个小时工作。软件业的大部分FDI过去都投入到业内人士所称的低层次数据录入工作。这涉及在合同中客户对软件开发商给予精确的规定,给程序员自行发挥的余地很小。这种形式的出口活动提升技能的前景不大。该产业重组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1986吸引了德克萨斯食品公司,该公司建立了其第一家独资出口导向型子公司。除了管理方面的调整之外,印度政府制定了《印度软件技术园规划》(1988年),这些园区提供了基础设施、建筑物、电力、通讯设施及高速卫星线路。1989年惠普在班加罗尔成立了一家独资子公司。•在1990-1991年印度政府取消了对软件出口所需的中间产品和资本品进口的数量限制。德克萨斯仪器公司和惠普两家公司的投资在印度软件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起了积极作用。他们证明,在比较先进的软件编写方面,印度是FDI合适的东道国。从那以后,许多国内企业因其可靠的高质量工作和相对较低的成本而建立起声誉,并且其能力已超出加单数据录入和现场服务,他们赢得了增加值较高的工作,接受委托,完成整个项目,而不只是具体部分的工作,还有一些公司能开发完整的软件包,这些软件包经过再包装后销往国外(类似于电子消费品的OEM关系)•印度软件业的出口竞争力目前已经很好的确立了。1995年其出口额4.85亿美元,1998年达到17.5亿美元,到1999年3月已经增加到26.3亿美元。目前,印度最大的5家软件公司都是本国人所有的企业,其中2家已在纳斯达克上市。TNCS在动员国内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首创作用,由于政府的扶持和取消进口限制,国内企业已能够在出口竞争方面取代外国子公司。四:新贸易理论的贡献和缺陷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最大的贡献是提高了理论解释现实的能力,克服了传统贸易理论所遇到的困境。最明显的就是新贸易理论能够解释产业内的国际分工,很好地吻合了现实中的贸易模式。同时,新贸易理论也说明了许多新兴产业和贸易模式的形成似乎更是一种偶然的机遇克鲁格曼的新贸易理论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还在于他为其后的贸易理论发展提供了一个可扩展的分析框架。当然克鲁格曼新贸易理论也有一定的弱点,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在克鲁格曼的模型中所有的企业都是一样的,他没有考虑企业的异质性,对贸易开展之后企业之间的“竞争淘汰”效应和“规模变化”效应缺乏很好的解释,所以没有办法解释为什么有的企业规模会扩大,有的企业会被淘汰,也没有办法去解释贸易开放后由于企业优胜劣汰导致生产效率提高的好处。而这些缺点正好促进了当前新新贸易理论在克鲁格曼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另外,新贸易理论不能说明国内贸易向国际贸易转变的内在机制,即既然国际贸易有这么大的好处,为什么要从国内贸易开始呢[新贸易理论提出了“贸易障碍”来解释这种现象,但是模型中没有代表这些障碍的具体变量或参数,所以消费者和生产者永远在一个统一的市场中交易,相互隔离的市场永远不会在均衡中出现,市场一体化和全球化是外生给定的#杨小凯、张永生,!−,这种缺陷也使得后来杨小凯等人创立了超边际分析的内生化贸易理论模型五:总结•新贸易理论直面当前国际贸易的现实,较好的解释了产业内贸易现象发生的原因,使贸易理论的研究和贸易实践的发展趋势紧密结合,弥补了传统贸易理论的缺憾。新贸易理论丰富和完善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内容,开创性的研究了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明确指出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本身就能引起国际贸易,是国际贸易的基础。新贸易理论提出一些重要创新;首先,在贸易理论中引入产业的组织,脱离了完全竞争模式的束缚。其次,不仅仅从劳动资本等要素对比的角度考察贸易问题,而将视野扩展到要素以外的产业组织,公司内部规模经济等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