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人总结的喜洲白族民居建筑风格特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大理白族民居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大理白族民居大理白族民居建筑是我国独树一帜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文化,在创造、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各民族的智慧。从古代起就是云南各族人民喜爱居住的一种住宅形式。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云南被置为益州郡,洱海地区属益州君范围。由于开通缅甸、印度等东南亚、南亚国家,我国最早的“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从四川通过大理,由于受汉文化辐射影响,砖瓦已投入使用,木构体系已日趋完善,白族居住在干栏式或井干式结构的住屋内。干栏式井干式在唐王朝和宋王朝的扶持下,这里曾有过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地方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南诏国”和“大理国”。这个时期的民居建筑的使用功能日趋完善,建筑技术有较大的发展。唐朝南诏国时期,都城阳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已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里不断”(《蛮书》)。而宫殿式和宾馆式住宅,更是富丽堂皇。公元856年,南诏王在城内建了一座称为“五华楼”的宏伟宾馆。古籍《读史方舆纪要》卷一百一十七载:“五华楼,在(大理)府治西。唐大中十年,南诏王所建,以会西南夷十六国君长。楼方五里,高百尺,上可容万人。”清代白族民居建筑有进一步发展,在汉建筑与土著建筑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中产生异变,形成了“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独院或向纵深发展多院组合的独具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大型民居建筑。白族村落也有较大发展,已形成融商业、经济、文化、仓储、居住等多功能的聚居区。着秀丽的苍山洱海景色,悠久的文化和精湛的白族民居建筑艺术。现喜洲镇上有“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民居建筑共88院,其中一进入院的“六合同春”住宅就有10个大院。例如喜洲,是白族社会的缩影,有历史文化名城———大理杨氏住宅是近代白族民居中的代表性建筑,为封闭式住宅,四周有高围墙,内为两院“三方一照壁”并联建筑。院子宽敞开朗,配有石板夹卵石的拼花地面,花木盛多的花台,优美匀称的照壁,与内廊精细的木雕装饰相衬托,使庭院显得恬静舒适。该宅的门楼、照壁、门窗,隔扇的木雕、泥塑和山墙的彩绘,都异常精美,充分表现了白族人民的高超技艺。董家大院门楼采取白族民居传统的飞檐串角式,砖石结构,配有泥塑、彩画、大理石屏等立体图案。大院为“六合同春”、“走马转阁楼”式。建筑虽是楼上楼下两层,但比一般民居房屋更高大,每一方房屋为五间,庭院显得特别宽敞。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镶嵌在院内花台上的一块块大理石屏,如“双猫相逗”不仅天然图纹逼真,而且两只猫形象、动作之一致,如同一只猫在照镜子。虽然白族聚居的自然村镇,从地理位置区分,有平坝、山脚、海滨村镇之分。村寨由于地理位置不同风貌各具特色,但村口的大青树、照壁、门楼,村中的四坊街、本主庙、老人房、石坊等特殊的建筑和标志,是白族村落建筑风貌的灵魂。风景如画的白族村落镶嵌在不同的地域内,构成了大理白族地区特有的田园景观。老人房四坊街民居门楼白族村落民居,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整洁、庄重、轩昂、大方,白墙青瓦,耀人眼目。这种美感的产生也是与大量运用石头分不开的。花岗石、片麻石、青石、乃至鹅卵石都各派用场。石头不光用于墙基、墙角,也用于门头窗头的横梁,甚至整座墙壁全用石头垒砌;每幢房屋向外的三面檐口都用薄块青石封闭得严丝合缝;屋顶以板瓦为沟,筒瓦为顶,均用沙灰粘合得非常整齐;墙面用石灰粉刷,山墙屋角虽以图案装饰,但大多为水墨基调,显得典雅大方。这样的结构方式既经济美观,又有较好的防火性能。白族地区石料建材丰富,民谚说:“大理有三宝,石头砌墙不会倒⋯⋯”。白族民居的门楼富于装饰,这也是白族建筑的一个重要特色。通常采取内地殿阁的造型,飞檐串角,并以泥塑、木雕、彩画、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合成丰富多彩的立体图案,既显得玲珑剔透,又不失稳重大方的整体风格。木质部分凿榫铆眼相结,砖瓦结构部分也显得错落有致,精巧严谨,给人以一种均衡对称、和谐优美的感觉。门楼其他门楼白族民居多为两层楼房,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屋顶。前面重檐,形成前出廊的格局。下檐俗称“厦台”,楼板延伸檐下,又称“厦库”。墙脚、门头、窗头、飞檐等部位用刻有几何线条和麻点花纹的石块(条),墙壁常用天然鹅卵石砌筑。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尤耀人眼目。山墙屋角习用水墨图案装饰,典雅大方。木雕艺术也广泛用于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走廊栏杆等,尤以格子门木雕最为显眼。在追求庄重大方的前提下,白族的能工巧匠们还把他们的艺术技能倾注于院里住宅门窗的雕刻装璜。每幢房屋内部一般分为三间,左右两间作为卧室,中间为客厅(堂屋)。客厅门面用三合六扇格子门组成。格子门的工艺十分精巧,一般分为上下两节:下节雕以各种动物图案的浮雕、造型朴实;上节采用多层镂空的手法,底层为几何形的连续花纹,表层以山石花鸟或人物故事的图案作出浮雕,线条柔美,栩栩如生。这种雕花格子门多出自剑川白族木匠之手。市场上常有整堂整堂的雕花门扇出售,建房的主人不必专请雕刻木匠。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有着传统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白族民居多数以家庭为单位,自成院落,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耳”“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等形式。“一正两耳”的形式是指,一间正房加上其两边各自一间较小的耳房。“两房一耳”,即两幢楼房互相垂直,交叉处有一较小的耳房。两房当中又以北方或西方为主房,主房对面砌一堵有瓦顶飞檐的粉墙,称为“照壁”,房屋和照壁围成的院心称为“天井”。“三方一照壁”,是较普遍而又较完整的院落。具体由院墙、大门照壁、正房、左右耳房组成。正房座西朝东,大门多开在整座院落的左前方。每幢房均以楼上楼下各三间组成。楼上住人,或用作粮食用的储藏。楼下中间为堂屋(客厅)。前廊敞留,成为与天井相连的宽台阶。堂屋和宽台阶是接待客人或一家人日常集中活动的主要场所。前廊部分左或右的一间为厨房,厨房三后为主妇住房,便于使用和管理。“四合五天井”,即四幢楼房,每相交处都有一个小耳房和天井,加上院心的大天井便是“五天井。”“六合同春”,则是两院相连,加之楼上楼下的走廊又把各幢房子全部连通,称之为“走马转阁楼”。这种纯属为了摆阔气的形式,现代采用很少。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和家族大小、人口多寡所决定。大多数白族民居的布局形式主要是“三房一照壁”。“三房”是指一幢坐西朝东的正房加上两侧的两幢配楼,共3幢房子;一照壁就是指正房正对着的一堵墙壁,四部分共同围成了一个正方形的院落。外墙面多为上白(石灰),下灰(细泥)粉刷。门楼是整个建筑的精华部分。从门楼建筑水平的高低,精致的的程度,用料的讲究,可以看出主人的经济状况。白族人无论大家小户,都十分讲究门楼的建筑。大门座选用海东青山石精凿成芝麻花点,砌出棱角分明的基座。基座上面架起结构严谨、雕刻精细、斗拱出挑、飞檐翘角的木制门楼。整个门楼的屋脊、墙脊、屋檐、门窗、照壁无一不是精心雕刻的杰作。用大理石、花砖、青砖、木雕等共同组成斗拱重檐,屋脊、墙脊做成翘角,远远看去整个门楼好像振翅欲飞,在动感中体现出宏伟壮观的气势。白族人家对美的追求、对美的享受似乎都集中在这个门楼上。白族人家建房时,首先在朝东建一堵墙壁,让早晨的阳光最先照耀在这堵墙壁上,给全家带来幸福与吉祥,于是人们将这堵墙称为“照壁”,也称为“风水壁”。照壁由对称的高低两台滴水组成,上用青瓦或琉璃瓦的铺盖,瓦面四角向上翘起,似飞欲跃。照壁正中以石灰粉刷,书以四眼题字,或嵌大理石屏;四周镶勾出扇面、长方、圆形等图案,中以水磨或粉彩绘画。房屋形式的选择大理是个多风地区,每年出现大风日数既多,风力又强,尤其下关一带,每秒钟最大风速可达四十米左右。在与自然作斗争中,白族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常年多是偏西的风向,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门窗都开在向东那面,风从屋后吹来,自然不易进入室内。白族建筑的照壁比较高大,主房、厢房和厅房一般是层高均等,不分主次,充分起着互相屏障的作用,由于从房屋坐向,平面组合到主面处理,都为避风步步筑防,所以不为劲风所烦扰。大理特殊的环境因素——多风大理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喜洲镇。东临洱海,西枕苍山。中国西南边疆的历史文化名镇。山清水秀、物产丰富。闻名遐迩的蝴蝶泉坐落其中,中外闻名的电影《五朵金花》就在此拍摄。喜洲民居喜洲最普遍的两种封闭式院落大理喜洲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庭院为典型格局,有独成一院,有一进数院,平面呈方形,造型为表瓦人字大层顶,二层、重檐;主房东向或向南向,三间或五间,土木砖石结构,木屋架用榫卯组合,一院或数院连接成一个整体,外墙面多为上白(石灰),下灰(细泥)粉刷。三房一照壁“三房一照壁”就是三面三栋楼房,另一面是主房对着的照壁,中心是天井。四合五天井四合五天井为丽江纳西族民居中另一种常见的型式。“四合五天井”四面各四栋楼房,每相交处有一耳房和一小天井,加上院中心的大天井,便是“五天井”了。与三坊一照壁不同点在于去掉了正房面对的照壁而代之以三间下房的一坊,围成一个封闭的四合院,同时在下房两侧又增加了两个漏角小天井,故名为四合五天井;四坊多为三间二层(厢房、下房也有一层的),但正房一坊的进深与高度皆大于其他各坊,其地坪也略高,多朝东、南,在四个漏角小天井中必确一个用于大门入口,设门楼,亦多朝东、南。喜洲白族民居特别重视照壁、门窗花枋、山墙、门楼的装饰。照壁是一主两厢三主庭院的必要建筑,多为一高两低的桃檐飞角青盖顶的墙体;居主房正前,连接两厢山墙,使三方形成封闭庭院。照壁正中以石灰粉刷,书以四言题字,或嵌大理石屏;四周镶勾出扇面、长方、圆形等图案,中以水墨或粉彩绘图画。门窗特别是主房堂屋的格子门,多为云木、红椿、楸木、云杉等名贵木材,雕上金鸡宝贵、喜上眉梢、麒麟呈现祥等民间吉祥图案,多为透雕或圆雕。山墙则以白灰粉刷,山尖呈三角形,其上用水墨绘以云纹、如意纹、莲花、菱花纹等吉祥图案。大门座选用海东青山石精凿成芝麻花点、砌出棱角分明的基座、上架结构严谨、雕刻精细、斗拱出挑、飞檐翘角的木质门楼。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整体建筑艺术在白族民居建筑的特色上吸收了西方及江南民宅的优点,形成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照壁、门窗杨品相宅杨品相宅位于喜洲镇城北村西大道南侧,喜洲人杨品相于1947年所建。杨家大院占地面积近1841平方米,建筑面积1621平方米。院落为白族典型“三坊一照壁“院落,分南北两院,每坊为三开间楼房,各坊通过走廊相通,外墙、内墙、望板、照壁、门楼均有彩画装饰。照壁匀称精美,大门精雕细刻,院内配有石板夹卵石的拼花地面。1953年土改中杨宅被没收公有,现由大理市文化局文物管理所管理。严家院位于喜洲镇办事处四方街富春里1号,喜洲著名的民族资本家严子珍1919年建造。严家院占地约2478平方米,建筑面积3066平方米,由自北而南的两院“四合五天井”和一院“三坊一照壁”组成,院落以“走马转角楼”连成一个整体,楼上楼下均有回廊,串联所有的房间。整个宅居地坪上铺有方块大理石板。1938年,在院落的东南角还建造了一幢完全采用现代建筑形式的西式别墅洋房,砖墙开顶,有地下室、阳台、落地玻璃窗,四周植有花木,环境清幽。1953年土改中严宅被没收充公。现已成为喜洲白族民俗风情旅游景点之一。严家院董家院董家院位于喜洲办事处市坪街,喜洲著名民族资本家董澄农所建。董家大院占地6742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814平方米。主建筑为东向的两组建筑群,第一组为1940年建造的典型的白族“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两院,楼上楼下均有回廊串联各个房间,门楼采用白族传统的飞檐串角式三滴水形式,照壁嵌有天然大理石精品图画。第二组建筑位于西侧,是一幢建于1942年的法国式别墅洋房,因抗战时期著名抗日将领宋希濂和一些高级将领居住过而称为“将军楼”。庭院周围有草地、树木,并配有车库、发电厂。董家院在建筑技术上把白族民居推向富有时代性的高度,但又不失白族民居的特色,是喜洲白族民居中中西结合的精品。1953年土改中董宅被没收充公。现为大理市旅游局喜洲田庄宾馆使用。董家院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