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宗教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宗教一、宗教产生和存在的原因二、中国原始宗教三、中国古代宗教的总体特征四、民间信仰、道教五、佛教及中国化一、宗教产生存在的原因为什么要有信仰?提到信仰,很容易使人想到宗教。在西方,宗教和信仰常常就是一个东西。信仰就是对“神”、“上帝”等超自然对象的响应、追随和崇拜——这是宗教信仰。但是,世界上并非只有宗教信仰。不信教的人也可以有自己的信仰。他信仰的对象可以是自然中的规律和法则,也可以是社会中的人和事,比如“金钱”“权力”“伟人”等。这些东西虽不是超自然的“神”,但信仰者却多少把它们当做“神”来加以崇拜。它们是其生活的支撑。一旦这支撑倒塌,他们也会感到意义的缺失——这是世俗信仰。是否所有的人都有信仰,有的人会说,我什么也不信,但至少他还相信,即他的断言是可信的。如此看来,信仰乃是人所摆脱不掉的基本境遇。人为什么要有信仰?什么是信仰?信仰是人总是有所依凭的存在状态。但是什么是那个“有所依凭”的东西呢?人靠食物、空气等物;“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是人对他人的依凭。但信仰不是这种东西,信仰是人对意义有所依凭的存在状态,是人心灵上、精神上赖以安身立命的东西。中国人的信仰是一种世俗信仰,儒家的内圣、外王,但是人追求的世俗的东西是不可靠的,只有超验的、不朽的东西才是信仰追求的。信仰必须高于现实、超越现实,是至善。信仰不能过于功利,信仰一定是永久的支撑。宗教产生的原因:存在于人性中——人的有限性,因而产生追求无限性、不朽性、确定性。现实生活总是有缺陷、不美满,人受自然压迫、社会压迫、人生终极困境即最终要死亡。人可以理智地面对这些困境、用理性力量解决人生困境,但有的人尤其是弱者就只能用幻想的力量解决。宗教是人的终极关怀,是对人的关爱,是所有人不管世俗身份的高低,面对人生困境尤其是对人必有一死产生恐惧时的安慰。释伽牟尼出东、南、西、北城门看到了生、老、病、死;加上国家的朝不保夕不论宗教信仰还是世俗信仰,都是个体所没有的所渴望的,都是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撑人类对疾病和死亡的恐惧,是产生宗教的最基本起因。当然,对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对自然天象的惧怕,也是宗教产生的原因之一。人类对死亡的极度恐惧的时候,就很容易从唯物主义者转变成唯心主义者。大家看看世界三大宗教,全都在向人们展示肉体死后的灵魂生命,为人类的恐惧提供看不见摸不着的解决方案,所以能够发展成世界性宗教。中国的道教却是要在现世修炼成仙,而人人都能看到没有哪个道家能够长生不老,所以道教注定不能成为世界宗教。宗教不仅给人类带来一种对周边事物的解释方法,也给人们带来了精神上的安慰,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它们回答了人们精神上最根本的问题: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回答,人是会迷惑的,并且理性就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下层民间流行的太平道和五斗米道具有相似的特征:第一,都与治病救命有关;第二,都具有宗教修行的特点,认为疾病是行为过错招致的神灵的惩罚,虔诚悔过自然会病愈,所以需要祷告忏悔;第三,信神,认为神灵能拯救人的苦难。这与早期基督教的特点相近。上层贵族宗教与下层民众宗教在本质上相同。方仙道信徒求成仙,而太平道和五斗米道信徒求健康祛病。成仙是为了永生不死,祛病是为了暂时不死。就“不死”这一目标而言,其所异者五十步与百步而已因而,贵族宗教和民众宗教在根本属性上一致,都与生命有关。一些学者认为,上层贵族中流行的长生求仙之术是迷信,不是宗教。其实,二者都信神,都有宗教仪式,并无质的区别。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生命宗教发生或转型的真实情景,即生命的有限性和疾病是民间宗教的主要根源之一。有生命就有疾病和死亡,有疾病和死亡就有祈求健康和永生的愿望。然而死亡是无法抗拒的规律,是自然现象。人类不能在绝望中生活,人类应该拥有希望,人类也有权利拥有希望。使人类的心灵陷于对生命的绝望之中是不理智的,也是很难做到的。对死亡的无知和恐惧以及在求生意志下与死亡抗争,逃避死亡的厄运是原始宗教观念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人的崇高是和人的自身有限以及神的高不可攀的感觉联系在一起的。宗教是人类精神之梦.-----------费尔巴哈在历史上已经有过的任何一个社会中,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压迫都在威胁着人们的安全感,使人们生活在对那些强大的异己力量的恐惧中。宗教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对社会个体和群体进行心理调节,借助于超人间的力量,为社会成员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和安全感。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着危机与不确定性的自然环境中。在无情的大自然面前,我们常常是软弱无力的。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世界的了解、驾驭、控制力都很差。如今世界虽然已经进入现代文明,但仍有许多不可预料的灾祸会随时地向人类袭来。火山、洪水、干旱、地震、环境污染、癌证、爱滋病等,这些东西无时不在威胁人类的生存。在这个充满危机和不确定性的世界上,人们时时被惊扰,加上现代社会的快速运转和高速竞争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压力,使人们更加紧张。原始人有原始人的烦恼,古代人有古代人的忧虑,现代人有现代人的精神压力,宗教作为一种心理调适机制,在从原始社会至现代社会的若干社会形态中,始终执行着它的心理调适功能。当一个人在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中不能实现各种人生需要时,就会感到自己是处于一种被剥夺的地位,在心理上会由此产生一种相对剥夺的不平衡的心理现象,即本来应该得到的东西而被剥夺,从而引发了心灵上的痛苦。宗教则能为人们提供安抚这种心灵痛苦的镇静剂和镇痛剂。当一个人从理性和实践上难以平衡自身心态的时候,往往会到宗教神圣领域寻找避风港,求得心灵的安抚和精神的支持,以便消解心灵的痛苦。人们经常遇到挫折:突发事件、不确定因素导致。宗教还可以消除人们的愤懑与怨气,从精神上来补偿社会的一些不公。现实社会总是有缺陷的,难免存在种种不公,但人的心理却总是理想主义的。宗教提倡宽容忍让、宽恕及因果报应等,帮人化解胸中块垒,消除愤懑与怨气。宗教也有负面功能1、由于宗教的至高无上的神圣性,容易造成教徒价值观念的保守性,把人对世界的认识引入歧途2、宗教讲“前定”“前世”“上帝的安排”等,容易使人产生宿命论,逃避现实,不直面人生3、宗教阻碍新的认同感产生,从而容易导致宗教冲突与民族冲突现阶段中国宗教政策四句话: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物、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宗教与科学宗教与科学都具有对世界的解释。但是科学不能给出意义,而人生是追求意义的。科学只能给出所谓“真”,而不能给出“善”。所谓“善”就是合目的,合于人的目的,合于生命的目的。而科学只能给出真实世界的“真”即规律,却不管这种规律是否合于人的目的,生命的目的。世界的真实性和复杂性,不是完全可以诉诸实证的,因此,宗教才会有市场,科学才永远代替不了宗教。宗教以信仰为核心,其思维的向度是未来和无限。在如何对待生命和人生活的意义等问题时,宗教常常通过教义与仪式,力图要求和教导人们寻求心理和精神的平衡、社会环境的安全感、人际关系的和谐等。但宗教的任务不是使人们达到那个目标,而是使人们充满希望地走过人生旅途(重在过程,不在结果)。牛顿、爱因斯坦与宗教牛顿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完全是因为他对第一推动的执迷(为了解释运动的起源)。“行星现有的运动不能单单处于某个自然原因,而是由于一个全智的作用者的推动”上帝用六天创造了这个世界,用一根小拇指使宇宙开始完美地运动。上帝是最高的善,他怎能容忍自己创造的世界了无生机地活着。意念一动,整个宇宙开始和谐运转。爱因斯坦晚年,为了克服统一场论中的数学困难,把最后的牙齿也咬掉了。不能成功,他很困惑。没有信仰成吗?信仰就是灯塔,否则就会茫然。科学家在具体的科学活动中,常常被宇宙那和谐的秩序、庄严的规律、普遍的因果关系激起一种顶礼膜拜的情感。这种对自然的合理结构和自然秩序怀有的类似宗教的深深敬畏和赞叹的心理状态,爱因斯坦称其为宇宙宗教情感。认为它在人类的科学活动中起到前提和预设的作用,是科学家研究的最有力、最高尚的动机。他说“科学没有宗教,是跛足的”爱因斯坦所说的宇宙宗教情感,实际上是一种对宇宙更高秩序的信仰。坚信宇宙间存在某种更高秩序,是克服科学探索中所遇到各种艰难困苦的动力。二、中国原始宗教及特点在中国文化中,宗教所占的地位并不象西方那样显著,宗教情绪也不如西方那样强烈,但这并不等于说宗教在中国没有广泛影响。在我国历史上,曾经流传过原始宗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回教等,宗教文化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中国古代宗教的教派流布、教义特点及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影响,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内涵。中国原始宗教的形式宗教是人类进化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宗教遗迹是距今约两万五千年的山顶洞人留下的。考古学家在山顶洞人的公共墓地发现了随葬品和赤铁矿粉末。据古人类学家分析,红色代表血和生命,是火与温暖的象征,撒红色铁矿粉可能表示给死者以温暖,希望死者和生前一样地生活,这说明他们已经有了关于灵魂的观念。灵魂不死的观念是宗教的重要标志,表明原始人开始思考人的生死问题,从现实生活推想死后生活,它是由人们对睡眠、做梦、生病、死亡等生理现象和心理现象的不理解以及对亲人的怀念而引起的。认为人死后,他的躯体停止了活动,而他的灵魂还照常活动。实际上,自然崇拜作为原始宗教的萌芽,可能比灵魂不死的观念产生还早些。中国原始宗教的主要形式有自然崇拜、灵物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灵魂崇拜等。自然崇拜是最早的崇拜形式,它把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自然物和自然力神化作为崇拜的对象。如对天、地、日、月、山、石、水及动物的崇拜。其中天神崇拜非常突出,从周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经常举行大规模的祭天活动。北京现存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说明中国人一直把这种自然崇拜延续到近代。灵物崇拜是相信一些很平凡的东西上附着一种魔力,对人可以起一定的保佑作用,人们将它作为护身符加以珍爱,时时佩带在身上。灵魂崇拜是相信在人身上存在着某种纯粹的精神实体——灵魂,它可以和肉体结合,主宰肉体的活动,也可以脱离肉体而单独存在。人死后,会骨消肉烂,但灵魂却永远不朽,而且对活人有一定的影响。图腾崇拜。图腾是印第安语“totem”一词的音译,原意是有血缘关系的人的一种标志。原始部落中的人相信他们的祖先是某种动物或植物,把它神化作为部落的图腾、保护神。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祖先崇拜是中国原始先民中影响最久远的崇拜形式(现在一直存在)。原始人相信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前辈死了以后,其灵魂对自己的生活仍然有一定的影响,赐福或者降灾。英雄崇拜是把真实存在或幻想出来的历史人物加以神化作为崇拜的对象。这些人生前强壮有力,聪明无比,死后其灵魂也可以保佑后辈。中国原始英雄崇拜的对象有两类:一类是部落首领,如炎帝、黄帝、尧、舜等;二是生产和技术的发明者,如神农氏、燧人氏等。中国原始宗教的特点中国原始宗教与其他民族一样,也是自然崇拜,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崇拜的是自然物和自然力;大陆文明决定了中国先民以农业为主要的经济运作方式,农业文明又决定了中国原始宗教集中在对日、月、山川、风雨、雷电、大地等这样一些对农业生产有明显影响的自然现象上;农业耕作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进行的,家庭在生产中的重要位置,导致了它成为社会生活的核心,因此,祖先崇拜在中国原始宗教占有核心地位;由于农业耕作抵抗天灾人祸的能力很弱,所以人们渴望英雄人物的护佑,从而使英雄崇拜在原始宗教中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三、中国古代宗教的总体特征(一)不发达性中国人特别是占其中大多数的汉人,与世界其他民族相比,宗教观念淡薄,信仰系统宗教的人比例很低;中国人没有因为纯粹宗教的原因发达过大规模战争;中国历史上,各教基本和平相处,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宗教迫害;宗教势力从未凌驾于政权之上,神权总是依附于王权;宗教在中国基本上没有造成特别严重的社会问题。1、民众宗教观念相对淡薄。中华民族的祖先主要生活于黄河流域,主要以农耕稼穑为生。大自然对中国人的赐予并不丰厚,人们不得不付出巨大的辛苦谋求生存,这就迫使人们将更多的精力集中于衣食住行,而无暇过多玄想。农业文明中,生活变化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